理论教育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6]《指导意见》的颁布与实施,从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等各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了多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形成了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2016年11月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部门联合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综治、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和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发生在中小学生之间的欺凌和暴力事件得到遏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在落实主体责任、健全制度措施、实施教育惩戒、形成工作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少数地方学生之间欺凌和暴力问题仍时有发生,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指导意见》在此背景下产生。

(二)《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1.《指导意见》的基本框架

《指导意见》分为三部分: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总计11条。

2.《指导意见》的重点内容

(1)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www.daowen.com)

《指导意见》要求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基本的法律边界和行为底线,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错误认识,养成遵规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切实加强家庭教育,从源头上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发生。通过开展预防欺凌和暴力专题教育,提高学生对欺凌和暴力行为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做到不实施欺凌和暴力行为。对发现的欺凌和暴力事件线索和苗头要认真核实、准确研判,对早期发现的轻微欺凌事件,实施必要的教育、惩戒。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加强学生上下学重要时段、学生途经重点路段的巡逻防控和治安盘查。

(2)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一是要保护遭受欺凌和暴力学生身心安全。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二是要强化教育惩戒威慑作用。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中小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的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既做到真情关爱、真诚帮助,力促学生内心感化、行为转化,又充分发挥教育惩戒措施的威慑作用。实施科学有效的追踪辅导。欺凌和暴力事件妥善处置后,学校要持续对当事学生追踪观察和辅导教育。学校要认真做好学生欺凌和暴力典型事件通报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又要注意不过分渲染事件细节。

(3)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各地要把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二是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引导广大家长要增强法治意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要落实监护人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加强平安文明校园建设。提高学校治理水平,推进依法依规治校,建设无欺凌和暴力的平安文明校园。四是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要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村)、公安、司法、媒体等各方面沟通协作机制,畅通信息共享渠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保护工作的正面宣传引导。坚持标本兼治、常态长效,净化社会环境,强化学校周边综合治理,切实为保护未成年人平安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三)《指导意见》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大战略定位,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新时代教育事业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校园欺凌和暴力虽然主要发生在校内,但成因很复杂,涉及学生心智、家庭引导、学校教育、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26]《指导意见》的颁布与实施,从学校、家庭、社会、司法等各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了多位一体的保护机制,形成了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合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