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义务教育改革政策成果:基础教育改革决定与教学意见

义务教育改革政策成果:基础教育改革决定与教学意见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5月,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19年6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要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根据国家规定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义务教育改革政策成果:基础教育改革决定与教学意见

(一)义务教育改革政策的发展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强调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1998年12月,教育部印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1999年6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2001年5月,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019年6月,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二)义务教育综合改革政策:《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多次基础教育改革,这些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成熟的课程改革机制。[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的目标初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

2.完善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国家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审定教科书。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要承担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根据国家规定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提高教师福利待遇。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国家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课程结构,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4.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国家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扩大教育硕士的培养规模和招生范围,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教师行业,壮大教师队伍。师范院校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增强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能力,使师范生一毕业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5.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通过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大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投资力度。

6.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保障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继续支持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以及城镇居民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新闻媒体要进一步加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宣传力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基础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改革政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6月23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如下意见。(www.daowen.com)

1.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应该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该意见指出,义务教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而该意见中的“五育”并举,一是突出德育实效,二是提升智育水平,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四是增强美育熏陶,五是加强劳动教育。

3.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营造“高效课堂”,这是一种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

4.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他强调:“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2]“四有标准”成为新时期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5.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义务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以及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评价的支持力度。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开发适合当地特色、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校本课程。同时,在提高校本课程质量的基础上,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

6.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办好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教育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供保障条件,切实管好学校。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工作。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宣传报道。

(四)义务教育改革政策的影响

第一,促进了各地义务教育工作的落实与发展。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基础、重点和难点,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我国出台了许多关于义务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学制度、教师教育体系、教育经费分配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意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深化义务教育改革,推进了各地义务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第二,促进了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一系列义务教育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促使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热爱教育事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同时,这些政策也鼓励和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师范专业或非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到乡村中小学任教。

第三,促进了政府对薄弱学校的改善与建设。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在硬件设施、经费投入、师资建设力度等方面严重失衡,导致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令人担忧。因此,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是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派优秀教师交流经验、加大硬件设施改造力度等措施,实现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