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规范:教育工作会议成果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规范:教育工作会议成果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6月,我国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素质教育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必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教育政策法规与师德规范:教育工作会议成果

20世纪90年代末,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综合国力的提升中仍然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应对时代挑战,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1998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简称《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我国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素质教育决定》)。据此,我国教育步入了以强调素质教育为特征的新阶段。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重在落实。其主要目标是: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城乡新增劳动力和在职人员能够普遍接受各种层次和形式的教育与培训;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左右;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并使高校高新技术产业为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做贡献;深化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到2010年,在全面实现“两基”目标的基础上,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若干所高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了教育振兴的“六大工程”,即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跨世纪园丁工程、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211工程、建设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面向新世纪的教育目标和行动方略,是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施工蓝图,它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国教育推向了21世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方法等方面仍然滞后于时代的脚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教育政策的完善与发展仍将继续。1999年6月15日至18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同时,深刻分析了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从迎接21世纪挑战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布局,并阐述了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会议强调,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对过去十几年努力的否定,也不是对考试制度的全盘否定,只是在前期努力的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为跨入21世纪迎接新挑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持续深化,是一次有关教育的关键性改革。(www.daowen.com)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素质教育决定》,为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对我国跨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必将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素质教育决定》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论述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总方针,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加强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素质教育决定》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教育发展从教育体制改革到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再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漫长的前进过程拥有持久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