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世界风云变幻,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机。因此,我国的教育迫切需要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这是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个纲领性教育文件。《纲要》绘制了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蓝图,涉及的内容全面,囊括了当前教育形势、战略方针、体制改革、提高质量、队伍建设、教育经费等。具体来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对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剖析。《纲要》中指出,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具体表现为: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等。
其二,针对我国的教育实际明确提出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指导方针。《纲要》中提出,到20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用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针对我国教育的总体形势以及世界教育呈现的新潮流、新常态,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www.daowen.com)
其三,就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经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纲要》对世纪之交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部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1994年6月14日至17日,为贯彻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认真实施《纲要》,确立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1998年,全国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5%。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也有了显著发展,5年来有1.8亿职工和近3亿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与文化技术教育。[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