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的一般原理来看,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15]
(1)主体,即责任主体,指违法主体或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责任主体不同于“违法主体”。考察主体要素的意义是:第一,因为在法律上不同的行为主体其后果可能是不同的。如未成年人故意伤害他人,法律规定对他免责。第二,法律责任存在转继(转移或继受)的问题,即责任从一主体转移到另一主体身上,原责任主体的责任为另一主体所继受。第三,可以解释一些特殊的情况:①关于法人犯罪的理论问题。法人违法、犯罪的道理在于:责任主体不同于违法(犯罪)主体。②未成年人的“违法”是不是构成违法?回答:是违法,只不过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而已。
(2)过错,即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在刑事法律中的过错往往是认定、衡量刑事责任的重要因素。在民事法律中一般较少区分故意与过失,有时民事责任不以有过错为前提条件,比如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的承担。
(3)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存在两种情况下的关系,一是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法律责任,这是两者关系的一般情形或多数情形;另一种情况是,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而是以法律规定为构成条件。这是两者关系的特殊情形。(www.daowen.com)
(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的、对财产的、精神的(或者三方面兼有的)以及政治影响的损失和伤害。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也就是说损害事实必须是一个确定的现实存在的事实,它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主观臆想的,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有些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财产损害包括实际损害、丧失所得利益及预期可得利益。
(5)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归责问题原则上都要求证明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