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学记》的教学理论诊断报告

基于《学记》的教学理论诊断报告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笔者以《学记》为载体和标杆,对郑老师的课堂做出系列诊断报告。本句话在《学记》中的原义为: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这是《学记》中关于教师提问的方法和艺术。

基于《学记》的教学理论诊断报告

诊断人:刘晓慧

《学记》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先秦汉民族的教育经验,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它虽作于战国晚期,仍是我们教育学界的一颗瑰宝,直至今天依然熠熠生辉,留给我们很多关于教育、教学上的启示和启发。因此,笔者以《学记》为载体和标杆,对郑老师的课堂做出系列诊断报告。

《学记》摘录之一——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本句话在《学记》中的原义为: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今天我所观的课堂就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的真意。郑老师的这堂课为复习课兼新授课,他并没有采取传统的不停地说教、板书等方式,而是用大部分时间来让学生在题目中自我感知学习到的知识点及概念。这样一来,原本难懂的物理知识并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黑板上,而是近在咫尺,活跃在学生的笔下,活跃在学生思考的脑海中,因此,学生可以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真正领其“旨”且探其“善”也。

《学记》摘录之二——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www.daowen.com)

本句话在《学记》中的原义为:大学施教的方法为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作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作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作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作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这是中国非常传统且经典的教学方法——豫、时、孙、摩。这四点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均有体现。首先,郑老师本节课的主线是带着学生做一套精选的练习题,学生先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后,教师再予以讲评。在做题中,老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及时纠正,争取将学生错误的概念理解或不当的学习方法“扼杀”于摇篮之中,此谓之“豫”及“时”。其次,郑老师时刻把握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或作业的难度,争取将任务难度控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例如:教师在演示过弹簧拉动小车实验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这看似是一道“超纲”的题目,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显然是在学生“跳一跳”就可“够到桃子”的难度范围之内的,此谓之“孙”。因此,我们也可以发现,“不凌节”并不代表“不拔高”,教师应当将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之内。最后,郑老师虽以讲解练习题为课堂主线,但是其间也不时为学生展示物理实验,让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增进并加深自己对概念的理解,此谓之“摩”。

《学记》摘录之三——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本句话在《学记》中的原义为:善于提问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好像用斧头劈砍坚硬的木材一样,先从容易劈砍的地方砍起,最后才去劈砍木材的关节、根部。这是《学记》中关于教师提问的方法和艺术。一个好的老师必定是一个在课堂上善于提问的老师,怎样问才能“恰到好处”地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的确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和本事。如果遇到一名会问问题的老师,也许学习再困难的学生都会达到“及其久也,相说以解(等到这样做的次数多了,难于劈砍的关节、根部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劈砍开了)”的状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我观察的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郑老师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名善于给学生指明思路,善于提问的老师。他的提问从不局限于“是什么”的问题,而经常会多问学生“为什么”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方式下,班里的学生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正如《学记》所言:“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在郑老师课堂上,你可以看到很多教学的智慧与灵感。在这样的课堂上,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也会迸发出光辉,学生们在教师带领下愉快地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