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学化原则:课堂观察工具的客观性与理据性

科学化原则:课堂观察工具的客观性与理据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化原则指的是课堂观察工具的客观性和理据性。[1]因此,科学化原则的提出十分必要,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是应以具体的理论或标准为根据,而不能是“架空式”的主观臆造。一方面,量表各个观察项目的设定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学无关的事宜不应出现在观察量表中。例如,布朗所设计的认知活动量表维度就是“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目标为理论依据”制定的。

科学化原则指的是课堂观察工具的客观性和理据性。目前国内很多观察工具的制定过程常常是“跟着感觉走”,教师仅凭个人经验或兴趣来确定工具主题或维度,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无法有效评测教学。[1]因此,科学化原则的提出十分必要,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是应以具体的理论或标准为根据,而不能是“架空式”的主观臆造。

1.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课堂观察工具应尽量避免人为性的主观影响。一方面,量表各个观察项目的设定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对教学无关的事宜不应出现在观察量表中。而且,在量表设计时,应对所评定的各个维度进行明确的定义。另一方面,课堂观察工具的项目设计应尽量采用“低推理手段”(low inference measures),即观察项目仅需要观察者描述课堂“是什么”;而避免过多采用“高推理手段”(high inference measures),即观察项目需要观察者本人评价课堂“怎么样”。[2]以“课堂管理”维度为例,“低推理”的指标设计关注于课堂上问题行为具体表现,并记录其具体发生频次等;而“高推理”的指标设计是需要观察者就课堂的整体氛围直接评级。(www.daowen.com)

2.理据性

理据性是指课堂观察工具应以具体的科学理论为依托。理论基础正如一座高楼所依赖的坚实地基,是课堂工具发挥有效性的必要前提。美国学者西蒙(Simon)和博耶(Boyer,1974年)在其编著的《行为之镜:观察工具选集III》(Mirrors for BehaviorIII:An Anthology of Observation Instruments)一书中筛选出99 个常用的教育类观察工具,其中73 个是用于课堂情境中。[3]崔福斯(Travers)根据指标的来源将这73 份观察工具归为四类并分别统计出数量:(1)明确表示其指标援引自某个/些理论(如皮亚杰、布卢姆等的理论)的工具,15 份;(2)未明确表示但其指标有明显理论基础的工具,10 份;(3)从已有量表摘选指标的工具,24 份;(4)作者自创指标的工具,24 份。[4]因此可以看出,无论直接或间接有理论基础支撑的工具数量共49 份,占到多半。例如,布朗(Brown)所设计的认知活动量表维度就是“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目标为理论依据”制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