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体质地的判断是通过人的各种感官实现的。例如对玫瑰花的认知,首先是眼睛看到,其色彩和形状让人感觉它是玫瑰花;真假单凭眼睛却难以确定,因此要利用嗅觉闻一闻;现在人造的玫瑰香精逼真度很高,嗅觉也难辨真伪,因此用手触摸一下,或者掐断花枝,听一下它的声音……我们就是靠这些感官的感受才能最后判断物体的质地。电影电视不具备人的各种感官功能,只能通过眼睛看和耳朵听来判断质地。通过声音判断质地,这是录音师的艺术,而摄影师只能通过视觉判断质地。
1.正确再现物体表面结构
光的反射与物体表面结构有三种关系:镜面反射、半漫反射和漫反射表面。
镜面反射。一束光线投在光滑的镜表面上,除一小部分被吸收外,大部分被镜面反射出来。反射光与入射光形成对称式结构,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反射角上观看,物体表面上有明亮的光源影像,其亮度几乎等于光源的强度。影像周围黑暗无光。离开反射角观看,物体表面一片黑暗,没有光亮。
半漫反射。在反射角上观看,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光斑,它不是光源的影像,仅仅是一个亮斑,亮度也没有镜表面那么强烈。离开反射角,表面不是黑暗,还有亮度,但明度减弱,离开的角度越大,亮度越暗。
漫反射表面。反射光向四面八方辐射,没有明显的反射方向。表面既看不到光源影像,也看不到光斑,在任何方向观看,表面亮度相似,差别不大。
不同表面对光线的反射能力不同,因此再现时,不同表面结构对光线要求不同。
(1)光滑表面的再现
由于镜面反射光的性质,只有在反射角上能看到明亮的光源形象,有亮度;而偏离该角度,表面呈现无光状态,黑暗无光。不论用多少灯,都无法把周围照亮,灯具越多,表面亮斑越多,而无光斑处仍是黑暗的。
20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出土了一顶古代皇帝的金冠。金冠是用黄金拉成非常细的金丝,然后编织而成的。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文物管理部门希望给予宣传,到会者除了电影、电视和报社记者之外,还有一位在了照相馆里的一位拍广告的老摄影师。会场上主办部门介绍了文物的价值后开始拍摄。
首先是电影摄制人员的拍摄,他们架起机器和灯光,按照一般的常规方法,布置了三角光照明。主光、副光和轮廓光成三角形,结果发现灯光照在皇冠上,使每一个编织纹理都产生一个明亮的光点(光源的影像)。三只灯产生三个光点,无数的纹理、无数个光点,使金冠“闪闪发光”。观众看到的是明亮的光芒,而不是黄金表面光滑的质地。那些新闻记者,使用电子闪光灯拍摄,有的使用“子母灯”,同样布置成三点照明。结果我们可以想象,与电影电视拍摄的画面相似,质感不会很强。
只有照相馆的老师傅用光与别人不同,他借用电影摄前人员的一盏碘钨灯,不是直接照向金冠,而是把金冠上方的棚顶照亮,让它产生大面积的柔和的散射光,从棚顶方向把金冠照亮。镜面能反射出光源的影像,每一条金丝都把明亮的棚顶“影像”反映出来,光线微弱而连续,因此不仅能表现出黄金表面的光洁度,而且还表现出了黄金的色彩。这次拍摄,他的作品是最好的,被主管部门采用。这个事例说明光滑的表面要用大面积的散射光照明,散射光能表现出光滑表面的质地。(www.daowen.com)
研究汽车广告摄影的人会发现,只有在散射光照明下,汽车表面光滑的油漆质感才能真实再现。
(2)粗糙表面的再现
粗糙表面凹凸不平,不同方向的直射光照射会呈现出不同形态。
粗糙表面的造型,对摄影摄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电影和电视剧中的人物都是由演员扮演的。演员的形象与剧中人形象可能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年龄差异,人的年龄特征主要体现在皮肤的皱纹。年龄的刻画主要体现在用光处理上,正面光和散射光能“填平”高低不平的皱纹,使人物显得年轻。而直射的侧光照明能加强皱纹的强度,使人物显得年老。
(3)光泽表面的再现
光泽表面结构介于光滑表面与粗糙表面之间,属于半漫反射表面。当一束直射光照射后,不仅在反射角上能看到表面上的光泽即光斑,而且离开了反射角,物体表面也有亮度。
2.正确再现物体色彩
色彩是物质的属性,是质地的特征,质地不同,色彩表象也不同。未成熟的橘子是绿色的,味道是酸的;成熟的是橙色的,吃起来是甜的。新鲜的肉是红色的;变质的肉则是灰青色……色彩是表达质感的重要手段。
买过肉制品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商店肉制品案前,看到的肉是那么新鲜,瘦红肥白。可是买完后,离开肉案到阳光下观看时,就发现不那么新鲜了,红的不红,白的不白,闻一下味道也不对头。这是为什么?回到案前再看时,案上的肉制品还是那么新鲜,抬头向上看才明白了一切,原来是几盏红色的灯在作怪,一束红光单单投在肉上,能把色质较差的肉制品染得红红的,像鲜肉一样。
我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增强被摄物体的质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