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学精选:廉耻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国学精选:廉耻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出处选自《日知录》第十三卷的《廉耻》。节选的这部分从立国、处世、从政逐一分说,要言不烦,阐述了礼、义、廉、耻对于国家兴亡、大臣从政、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很有启示哲理。[国学现代文]《五代史·冯道传·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反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于无耻上。

[国学文言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本文出处 选自《日知录》第十三卷的《廉耻》。《日知录》是顾炎武读书、思考、议论的笔记,内容异常繁复,体裁自由不拘。

作者简介 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昆山(今属江苏)亭林镇人,是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

补充注释

①《五代史·冯道传·论》:二十四史之一。冯道,做过四朝六个皇帝的宰相,居相位二十余年,为后世所鄙。管生:指管仲春秋齐国的宰相。四维:指礼、义、廉、耻。维,本指结物的大绳,这里指维系人们言行的规范。(www.daowen.com)

②行己有耻:意为“有耻者有所不为”。

③“人不可以无耻”以下三句及“又曰”引文均出于《孟子·尽心》。无耻之耻,意思即对可耻的事情不感到耻辱。机变之巧,指以不正当方法取胜者。

文意解读 本文是议论性杂文,感慨时事,援古论今,笔调恣纵活泼。节选的这部分从立国、处世、从政逐一分说,要言不烦,阐述了礼、义、廉、耻对于国家兴亡、大臣从政、为人处世的重要意义,很有启示哲理

[国学现代文]

《五代史·冯道传·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人到了这种地步,那便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随之而来了;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呢?然而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因此孔子论及怎么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耻,对可耻的事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又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阴谋诡计耍花样的人,是根本谈不上耻的。”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反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于无耻上。因此(国家领袖人物)士大夫的无耻,可谓是国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