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皇帝,因为一旦做了皇帝,就意味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事实证明,皇帝也是一种高危行业。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正因为有很多人惦记皇帝这个位子,因此做皇帝的稍不留神,不但地位不保,连命也会一起丢掉。
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开始整肃那些从前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而且在国内推行严苛的刑罚,大力整顿吏治。朱元璋的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能为子孙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进而确保大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永续不绝。
除了在国内的各方面整顿上下功夫之外,朱元璋也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挑选和培养。经过仔细观察,朱元璋挑选了朱彪为太子,并准备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朱元璋驾崩,朱彪就走在了前面,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彪死后,朱元璋决定重新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经过一番考虑,他没有在众多其他皇子中挑选太子,而是立朱彪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决定将皇位传给他。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顺利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这番考虑似乎并不周全。
朱元璋在世时,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封到各地做藩王,希望他们能够为大明王朝安定国土,卫戍边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军队。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既是王朝的守护者,同时也给中央政权带来了威胁。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在谋臣的谏言下开始削藩,一个个藩王有的被削除兵权,有的甚至直接贬为庶民。看着自己的兄弟被新皇帝一个个整肃,一些有实力的藩王不甘坐以待毙,起兵对抗朝廷。
1399年,众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挥军南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向明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发动进攻。由于朱棣常年守卫北疆,手下军队能征善战,最终在1402年攻陷了大明王朝都城应天府。得手之后的朱棣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派人找到皇帝朱允炆,但奇怪的是,士兵寻遍皇城,却不见朱允炆的影子,只有一具已经烧焦的尸体。(www.daowen.com)
相传朱棣对尸体假惺惺地哭了一会,表示自己只是来清君侧的,并没有加害皇帝之意,并宣布将以皇帝的规格厚葬。但据明朝正史记载,国内并没有朱允炆的陵墓,这个事实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证实。而且更让人感到蹊跷的是,此后朱棣还专门派大臣前往民间追查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甚至连郑和七次下西洋的一个重要目的,据说也是为了在海外追查建文帝的下落。由此可见,朱棣也不相信那具烧焦的尸体就是建文帝本人。
既然没死,那朱允炆又去了哪里呢?相传朱允炆在应天府即将被叛军攻破之际,为了避免被俘掳,无奈之下,决定自焚。这时,一位太监拿出了一个匣子给他,表示是太祖朱元璋所留,让他在危难时候打开。朱允炆打开一开,原来是一些银钱和度牒僧衣,很快明白其中的含义,当即剃度化妆成一名和尚潜出宫去,流落民间,出家当了和尚。至今在我国各地,还有很多关于建文帝在其当地出家为僧的传说。
另一种说法则是建文帝潜出宫之后,为了躲避朱棣的抓捕,从泉州出海,乘坐一个阿拉伯商人的货船,随行来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达腊岛,开始在此隐居。据说,当地的华人至今仍在每年农历五月十六建文帝登基那天举行隆重的祭奠,并行拜“皇爷”之礼,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找他。种种传言,至今已经难有确切的实证,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死,也成了明朝最大的一桩悬案。
邪乎奇闻
相传,建文帝失踪之后,朱棣派胡濙到民间秘密追查他的下落。经过16年的秘密追查,胡濙于永乐二十一年(1423)回宫复命,并于深夜进宫面见了永乐皇帝朱棣。相关史籍对君臣二人的这次谈话的描述是:“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至是疑始释”,因此有人推断,胡濙应该已经找到了建文帝的下落,并且和建文帝有过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