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南亚战乱引发华人海外移民,影响深远

东南亚战乱引发华人海外移民,影响深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战乱使东南亚国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在心理上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感。下面以1969年马来西亚的“5·13事件”、1965年印尼的“九三〇”事件、1955—1975年的越战等典型事件为例说明东南亚政局动荡对当地华人社会的深远影响。在此次骚乱中,有150多人死亡,绝大多数是华人。

东南亚战乱引发华人海外移民,影响深远

战后东南亚各国政局长期不稳。这些国家虽先后摆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枷锁,取得独立,但政变频发。1962年,缅甸的奈温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以吴努为首的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1965年,印尼发生了“九三〇”事件,大量华人受到迫害。1970年,柬埔寨的朗诺—施里玛达集团发动政变,废黜国王西哈努克(Norodom Sihanouk),组织了亲美政府,导致之后的十多年柬埔寨陷入动乱和战火之中,尤其在红色高棉统治期间,私营企业和商贩遭到全面清算,祸及大多数华人。前后历时20年(1955—1975年)的越战给越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1961—1973年美国侵越战争,造成了800万平民死亡。战争给越南留下了一片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大量的孤儿、寡妇、残疾人和妓女。1978年,越南发动了侵略柬埔寨的战争,历时11年零8个月。1987年,菲律宾发生了推翻马科斯专制独裁统治的“二月革命”,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在人民的拥戴下上台执政。但是,政局并未因此稳定下来,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又陆续发生了多达五次的军事政变未遂事件。其他的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也都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军事政变或政治动乱。战乱使东南亚国家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刻受到威胁,在心理上普遍缺乏必要的安全感。因此很多人,特别是华侨华人被迫移民,前往政局比较稳定的地区。下面以1969年马来西亚的“5·13事件”、1965年印尼的“九三〇”事件、1955—1975年的越战等典型事件为例说明东南亚政局动荡对当地华人社会的深远影响。

1.马来西亚“5·13事件”

1969年,马来西亚举行第三届大选,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和民政党等取得胜利,获得50.9%的得票率。马来西亚联盟党在联邦议会中失去压倒性多数,并且失去雪兰莪、霹雳州和槟榔屿三个州的控制权。华人在野党民主行动党在5月11日进入吉隆坡庆祝胜利并游行。一些巫统的激进党员为之动怒,举行反示威游行。5月13日,两派人马在街头短兵相接,最终演变成为流血大暴动。在此次骚乱中,有150多人死亡,绝大多数是华人。[1]

“5·13事件”是马来人与华人之间的暴力流血事件,表面上源自各族间政治和经济能力的差异,实际上是马来政客为了全面掌控政权而挑起的族群冲突。“5·13事件”之后,马来西亚政府开始进入强权改革时期,政治上明确并合法化马来人的优势地位,成立“国民阵线”加强马来人特权,经济上执行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以消除种族间的经济差异,强行提升马来人在马来西亚的经济地位。华人在马来西亚政治、经济上都受到歧视,成为“第二等公民”,很多华人选择移民以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2.印尼“九三〇”事件

1965年“九三〇”事件是印尼华人移民海外的直接原因之一。该事件开启了印尼的排华浪潮,直接导致了大量华人的死亡和逃难,在印尼华人史上留下了斑斑血泪。1945年印尼独立后,由于政党斗争,国内政局一直不稳定。当时印尼国内的主要政治力量有印尼国民党、马斯友美党、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和印尼共产党。1959年年底,苏加诺总统签署了“总统10号令”,剥夺了大量华侨的土地,并将其赶出乡村,离开几代人辛苦经营起来的家业。这一纸号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排华潮,直接导致大量华人遭到迫害,继而引发了十多万华人的再次移民,主要是返回中国。1965年9月30日,印尼爆发军事政变,俗称“九三〇”事件,再次引发排华浪潮。右派军人集团在印尼全国实行白色恐怖,对印尼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肆镇压,印尼共产党中央领导人全部被杀,无一幸免。由于加入印尼共产党的华人很多,印尼土著民社会向来将华人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因此,印尼右翼集团的反共运动,某种程度上成为针对华人的运动,从此在印尼各地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华排华的风潮,据称有30万以上的华人在排华行动中被处决。[2]此外,印尼政府还出动军警和装甲车强迫西爪哇的华侨迁离,大量华人被迫离开印尼,迁居海外。(www.daowen.com)

3.印度支那战争

印度支那战争以越南战争(1955—1975年)为主,简称越战,以后柬埔寨、老挝相继卷入,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是由美国等反共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对抗由中国等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战争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根据1995年越南政府公布数据,越南人民军(北越军队)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越共)共有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3]

20世纪70年代后期,有超过150万越南难民逃离越南。难民潮伊始,很多人避难的首选之地是其东南亚的邻国,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但这些邻国以各种原因拒绝接收难民,绝大部分难民被安置在难民营里等待转移到第三国。于是,印支难民大量前往中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避难,其中较多是华人。此后,又由于中越边境的冲突和越柬战争的爆发,出现了第二批越南人出逃国外的难民潮,少数人从陆地逃亡,大部分则由海上逃亡出境,这些海上难民被称为“船民”。[4]

20世纪60年代后,东南亚地区的战乱和政局动荡,乃至直接对华人的排斥和伤害,使得华人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在国内政治、经济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大批有能力的华人移民海外,寻求更加安全的生存环境。难民则通过人道主义援助的方式,寻求国际庇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