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目标
本部分是对我国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其研究目标如下:
通过对我国图书馆服务制度类型格局的观察,了解当前我国图书馆对服务制度的价值追求状况,分析实际服务制度建设思想。
掌握各类型服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状况,分析是否以用户感知服务质量为目标,以及存在的具体差距,为制度改进提供依据。
总的来说,是以用户感知服务质量导向的制度建设为方向,从制度格局和制度内容两方面形成对我国图书馆服务制度的综合认识,提高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目标和方案的针对性,并使服务制度创新具体策略在现有图书馆服务基础上有序演进。
2.类型学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本部分研究采取的是类型学研究方法。
类型学研究方法是由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马克斯·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不是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全部事实,而是对事实作出理解性判断,而理想类型即是对事实作出理解的一种方式。所谓理想类型是对现实的一种理性提纯,主要任务在于假设地把具体的、混乱多样的个别现象归并为一种“理念”,即一种观念化的事件过程。其目的不是侧重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而主要在于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1]。(www.daowen.com)
理想类型建立前要求研究者有一个经过自己主观建构的问题结构,以及符合这一问题结构的、用以判断事实之间意义关联的理论框架。问题结构和理论框架,均来自于研究者的个人经验、思维方式和学术积累[2]。
有关学者认为,使用理想类型观察研究对象具有如下两方面优势:一方面,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不同于经验事实;另一方面,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对繁多的经验进行整理后,突出了经验事实中具有共性的或规律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典型的形式。总之,该方法综合了客观性的“说明”和主观性的“解释”,既可以看成是实证主义的体现,又具有“人文精神”的特性。
对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现状的调查不仅为了调查其外在的制度形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对当前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价值追求的了解。应用类型学研究方法不但有助于梳理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的感性资料,而且有助于达成对图书馆服务制度建设现状的理性观察。因而,本研究根据对图书馆服务制度的观察,并依据对制度的理论性理解,形成两个图书馆服务制度分类维度,构造了四种服务制度配置模式,并基于此完成对图书馆服务制度的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3.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了结构性观察和访谈法(调查提纲见附录3),对包括浙江省、江苏省、深圳市等12个东部地区和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18个西部地区的公共和高校图书馆作了图书馆服务制度实地调查(从2009年5月—10月)。
研究收集了各馆相关服务制度的详细信息以及馆员对服务制度的评价。调查的相关服务制度包括服务原则、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服务用语、服务公约、服务行为准则、服务规范、服务技巧、服务环境要求和服务绩效考评制度等一系列文本形式的、并向内部、外部公开或局部公开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图书馆服务管理文本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