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编统计学:综合指数编制方法

新编统计学:综合指数编制方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即用拉氏指数。仍以表5-2和表5-3的资料为例来说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所以,同度量因素是产量,单位成本是指数化因素。这样的产量综合指数反映了产量的变动及其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新编统计学:综合指数编制方法

1.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如工业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职工人数指数等。现以某企业生产资料为例来说明数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例5-1】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试根据相关数据编制产量总指数,有关资料如表5-2所示。

表5-2 某企业产品产量和单位成本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三种产品的产量有增有减,要反映每种产品产量的变动,可以通过计算个体指数说明,则三种商品的个体产量指数分别为

这些个体指数只能说明甲、乙、丙三种产品的报告期产量相比基期产量分别增加了14.29%、减少了7.14%和增加了10%。三种产品产量的增减变化方向和程度不同,若要概括说明三种产品产量的综合变动,就要编制产量总指数。

产量总指数的编制步骤如下:

(1)引入同度量因素

三种产品品种不一样,计量单位不同,所以这三种产品产量不能直接相加得到总产量。而价值量是可以相加的,需要引入同度量因素单位成本,将不能直接相加的产量过渡到能相加的总成本价值量。因“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故可知单位成本起了媒介的作用,可以作为同度量因素引入。这里指数化指标是产量,即产量为指数化因素,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

(2)对比两个时期的总成本

产量总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mg表示产量总指数;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1表示报告期;0表示基期。

该公式为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在分子与分母的对比中,只反映了数量指标(即产量)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以对比的结果说明了产量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3)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以不同时期的单位成本作为同度量因素,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具体计算结果如表5-3所示。

表5-3 产品产量综合指数计算

将表5-3的数据代入公式,计算企业的产量综合指数,有

1)将同度量因素“单位成本”固定在基期,其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产品的报告期产量相比基期产量平均增加了7.14%;由于产量增加了7.14%,故报告期企业总成本较基期企业总成本也增加了7.14%;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反映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值的影响。

本例中,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是三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的总成本额。其差为

这说明三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总成本增加了60元。这是假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纯粹由产量的变动带来的。这样的产量综合指数反映了产量的变动及其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2)将同度量因素“单位成本”固定在报告期,其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产品的报告期产量相比基期产量平均增加了6.15%;由于产量增加了6.15%,故报告期企业总成本较基期企业总成本也增加了6.15%;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反映产量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值的影响。

本例中,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是三种产品在报告期和基期的总成本额。其差为

这说明三种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总成本增加了55元。这是假定价格在报告期水平的情况下,由产量的变动带来的。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意义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是否包括“共变量影响因素”,用同度量因素的报告期水平减同度量因素的基期水平即可看出“共变量影响因素”的作用,即

将同度量因素“单位成本”固定在报告期,不仅包含“单位成本”从基期变为报告期的作用,还包含“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同时变动所带来的“共变量影响因素”的作用,即“产品产量”增加使总成本增加60元;“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变动使总成本减少5元;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总成本增加55元。

将同度量因素“单位成本”固定在基期,可单纯反映“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即由于“产品产量”平均增加了7.14%,所以总成本增加60元。(www.daowen.com)

按照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即用拉氏指数。因此,产量综合指数应选择公式

2.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

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质量指标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价格指数是最常见的质量指标指数。仍以表5-2和表5-3的资料为例来说明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

【例5-2】根据表5-3的计算结果,编制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根据表5-3的数据资料,同样可以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个体指数,即

计算结果表明,甲、乙、丙三种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相比基期单位成本分别增加了12.5%、33.33%和降低了14.13%。三种产品单位成本增减的方向和程度不同。若要概括说明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综合变动,就必须编制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单位成本总指数的编制步骤如下:

(1)引入同度量因素

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单位成本分别乘以相应的产量得到总成本,就过渡到能够相加的总成本价值量。因“产量×单位成本=总成本”,故可以看出,产量起了媒介的作用。所以,同度量因素是产量,单位成本是指数化因素。

(2)对比两个时期的总成本

单位成本总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img表示单位成本总指数;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1表示报告期;0表示基期。

该公式为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在分子与分母的对比中,只反映质量指标(如单位成本)一个因素的变化,所以对比的结果说明了质量指标(此处为单位成本)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3)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以不同时期的产量作为同度量因素,会有不同的计算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将表5-3的数据代入上式,可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为

1)将同度量因素“产量”固定在基期,其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产品的报告期单位成本相比基期单位成本平均增加了6.55%;由于单位成本增加了6.55%,故报告期企业总成本较基期企业总成本也增加了6.55%;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反映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值的影响。

上例中,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是三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的总成本额。其差为

这说明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增加使总成本增加了55元。这是假定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纯粹由单位成本的变动带来的。这样的单位成本总指数反映了单位成本的变动及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

2)将同度量因素“产量”固定在报告期,其计算结果表明:三种产品的报告期单位成本相比基期单位成本平均增加了5.56%;由于单位成本增加了5.56%,故报告期企业总成本较基期也增加了5.56%;分子与分母相减的差额反映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成本绝对值的影响。

本例中,公式的分子与分母分别是三种产品报告期和基期的总成本额。其差为

这说明三种产品单位成本的增加,使总成本增加了50元。这是假定产量在报告期水平的情况下,由单位成本的变动带来的。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和报告期的计算结果和计算意义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是否包括“共变量影响因素”,用同度量因素的报告期水平减同度量因素的基期水平即可看出“共变量影响因素”的作用,即

将同度量因素“产量”固定在报告期,不仅包含“产量”从基期变为报告期水平的作用,还包含“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同时变动所带来的“共变量影响因素”的作用,即由于“单位成本”增加,总成本增加55元;由于“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变动,总成本减少5元;二者的共同作用使总成本增加50元。

将同度量因素“产量”固定在基期,可单纯反映“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即“单位成本”平均增加6.55%使总成本增加55元。

按照综合指数编制的一般原则,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应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即用派氏指数。因此,价格综合指数应选择公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