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计工作过程
统计工作是运用各种统计特有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的一种认识活动。统计认识活动就一般意义而言,和其他认识活动一样,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辩证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无止境的长过程,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统计认识活动也要不断进行。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统计设计、数据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4个阶段。
(1)统计设计
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体系、分类目录、资料的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以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做出的整体规划。统计设计的结果,一般表现为数据调查方案或统计报表。简单的统计设计也可以表现为数据调查提纲。统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直接影响统计活动的各个阶段,也会影响统计研究目的的实现。为了把好统计设计这一关,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需要先对设计方案进行试操作,再修改定稿。可见,做好统计设计工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2)数据调查
数据调查就是根据统计设计所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把研究对象中各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数据调查既是搜集客观资料的具体过程,也是搜集次级资料的过程。既要搜集统计资料,也要搜集相关的业务资料、会计资料;既要搜集数字资料,也要深入了解有关活动情况,便于全面分析事物。做好数据调查工作,是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
(3)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数据整理包括数字整理和文字整理两个方面。数字整理主要依据事先设计的表格和要求进行;文字整理主要依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归类。数字整理与文字整理不能分离,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服务于统计研究的目的。
(4)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探究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数据分析是完成统计活动的重要阶段,也是统计研究过程中的最终环节。因此,应当积极地开展数据分析,总结出有数据、有建议的分析资料,以便管理者深入地了解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从而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职能作用。
2.统计活动的特点(www.daowen.com)
统计活动是通过调查研究来认识事物的。社会经济统计活动与其他的调查研究活动相比较,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4个相互联系的主要特点。
(1)数量性
数量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数量表现,即研究现象的规模大小、水平等;数量关系,即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比例关系、相关关系等;数量界限,即研究现象的质与量互变的界限。例如,老龄社会与非老龄社会的老年人口比例界限是60岁以上(含60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以上(含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2)总体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但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趋势是难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只有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进行调查,才能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规律。当然,总体是由个体构成的,要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就必须从调查、了解社会经济现象个体的情况开始,从个体到总体。
(3)具体性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方面,而非抽象的量。统计学研究的量是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它总是和现象的质密切结合在一起。这是统计学与数学的重要区别,数学是研究抽象的数字运算关系,而统计学研究的是具体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表现。
(4)社会性
统计资料是人们有意识地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后得到的结果。因此,统计学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