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邻里师生民事纠纷受理审断研究

邻里师生民事纠纷受理审断研究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邻里之间民事纠纷的受理和审断对于乡邻之间的民事纠纷,南宋名公们多强调以和睦为主,能私下和解就私下和解,尽量不要诉诸官府。(二)师生之间民事纠纷的受理和审断对于师生之间的民事纠纷,南宋的司法官员多是根据案情,依法而断。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62]因此,邻里之间亦有相互扶助之责,司法人员在处理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民事纠纷时不得不从长计议,以能够和睦相处为出发点来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审理与“家”相涉的民事纠纷。同时,鉴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师又与“天地君亲”相并列,被视为人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具有类家庭性。因此,笔者将邻里之间与师生之间的民事纠纷纳入此处探讨的范围。

(一)邻里之间民事纠纷的受理和审断

对于乡邻之间的民事纠纷,南宋名公们多强调以和睦为主,能私下和解就私下和解,尽量不要诉诸官府。若实在需要诉诸官府,当职司法官员在查清案件事实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予以解决纠纷的同时,多会以劝谕的方式倡导乡邻之间应该和睦友好,不过这种劝谕多是“一种自上向下的教导式的说教,且这种说教以‘天理人伦’为主要内容,目的恰在于‘正名分、厚风俗’”。如“乡邻之争劝以和睦”[63]这一判词所载案件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该案中,胡石壁用大量的篇幅去倡导乡邻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有无相济,不应该因唇吻细故而紊乱官府,失了邻里和气。为了更好地理解案情,特将判词分解如下:

时间:不详

地点:不详

审判者:胡石壁

原告:唐六一

被告:颜细八、颜十一

案件相关人:杨四

案情:因杨四唆使,唐六一状告乡邻颜细八、颜十一,“今观唐六一诉颜细八、颜十一之由,只是因杨四唆使之故”。

判决依据与结果:首先,胡石壁主张邻里之家应该尽量和睦,互相扶持,有无相通,“大凡乡曲邻里,务要和睦。絻自和睦,则有无可以相通,缓急可以相助,疾病可以相扶持,彼此皆受其利。絻自不和睦,则有无不复相通,缓急不复相助,疾病不复相扶持,彼此皆受其害”。

其次,胡石壁认为当今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只知争眼前的蝇头小利,不知从长远打算。倡导人们不应该因小忿去官府打官司,因为可能为未来在乡里生活埋下隐患,“今世之人,识此道理者甚少,只争眼前强弱,不计长远利害。絻有小言语,便去要打官司,不以乡曲为念,且道打官司有甚得便宜处,使了盘缠,废了本业,公人面前陪了下情,着了钱物,官人厅下受了惊吓,喫了打綑,而或输或赢,又在官员笔下,何可必也。便做赢了一番,冤冤相报,何时是了。人生在世,如何保得一生无横逆之事,若是平日有人情在乡里,他自众共相与遮盖,大事也成小事,既是与乡邻仇隙,他便来寻针觅线,掀风作浪,小事也成大事矣。如此,则是今日之胜,乃为他日之大不胜也”。

最后,在上述论调的基础上,胡石壁科处了从中搬弄是非,唆使诉讼的杨四,且将唐六一、颜细八、颜十一之讼当廷审断,并各给判词一本,要求他们向邻里展示,以劝导、教化乡民应该和睦,“杨四处乡邻之间,不能劝谏以息其争,而乃斗喋以激其争,遂使两家当次务农正急之时,抛家失业,妄兴词诉,紊烦官司,其罪何可逃也。杨四杖六十,唐六一、颜细八、颜十一当厅责罪赏状,不许归乡生事,并放。仍各人给判语一本,令将归家,遍示乡里,亦兴教化之一端”。

(二)师生之间民事纠纷的受理和审断

对于师生之间的民事纠纷,南宋的司法官员多是根据案情,依法而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在审理的过程中极为注意当事人之间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当尽弟子之道。如“谋诈屋业”[64]这一判词所载案件即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在该案中,叶岩峰总体上都是依据契约文书准法断决涂适道妄赎陈国瑞典到沈宗鲁、沈崈屋业一案。但是其在判词中不只一次地强调涂适道妄赎其师物业、妄告其师是有违弟子之道、“悖乱师道”的不仁不义的行为。为了更好地理解案情,特将判词分解如下:

时间:绍定二年后(www.daowen.com)

地点:不详

审判者:叶岩峰

原告:涂适道

被告:陈国瑞

案件相关人:陈闻诗、沈宗鲁(已故)、沈崈、沈权、楚汝贤等

案情:1.嘉定十三年,陈国瑞、陈闻诗父子租赁沈宗鲁、沈崈之屋,而后分别于宝庆二年春、宝庆三年冬典到,“陈国瑞以假馆养贫,初无室庐可以聚居托处,遂于嘉定十三年租赁沈宗鲁、沈崈书院屋宇三间而居。越六、七载之后,沈宗鲁于宝庆二年春,将上件屋一间半,就典与陈国瑞,契云,所典屋与基地系陈学谕在内居止。续沈崈于宝庆三年冬,复将一间半并典与陈国瑞,契亦云,其屋原系陈学谕居住,所有房门板障,乃陈学谕自己之物”。

2.涂适道典到沈权等屋后,意欲兼并陈国瑞父子典到的房子,而说诱沈宗鲁、沈崈二人重叠交易于他,“涂适道因典到沈权等屋,便有觊觎之望,……沈宗鲁因讼死矣,不可计奖,遂说谕沈崈重叠交易”。

3.楚汝贤等作为涂适道的朋党帮助其骗诱陈国瑞赍出之前与沈崈签订的典卖契约文书,并且还逼勒其领回涂适道所出的吝赎钱财、官会,并勒令其撰写相关批约,“楚汝贤等皆涂之党,阳与和对,阴行倾陷,诱陈国瑞赍出沈崈契书,径行兜执,却逼令交领钱、会,勒令批约云,领涂适道吝赎沈宗鲁屋钱、令讫。又云,二契钱、会并领足”。

4.陈国瑞父子因逼勒与之交易后,反思自己可能无处居住,不愿退赎离业。而涂适道为了兼并该物业,遂给予官会钱帮助陈国瑞父子搬家,而后向官府告发陈国瑞向其索要陪贴,“陈国瑞父子柔懦,似不能言者,一时为涂之亲戚所迫,竞俛首从和,退而思之,交易此屋,色色在先,若一旦平白赎去,则无所棲止,更复依傍谁家门户乎?遂不肯退赎离业。涂适道逐客之念甚急,又虑其无以为徙居里粮之计,损官券十贯,以助搬挈,未几,经县投词,便指此会为陈国瑞妄索陪贴,低价行用,有戾约束”。

判决依据与结果:首先,根据陈国瑞与沈宗鲁、沈崈签订典卖契约的文书和涂适道与沈宗鲁、沈崈签订的契约文书,认定陈国瑞所典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而涂适道所买系重叠交易。因此,叶岩峰主张无论按照亲法,还是邻法,涂适道都无吝赎该物业的道理,“以两契观之,可见陈国瑞赁居多年,今从赁至典,正合条法。……重典亦是宝庆三年,并根乃是绍定二年,又欲势凌压之,复与绍定二年假作辛大监立契,殊不知此三数契,皆在陈国瑞宝庆二年交易之后。……陈国瑞赁屋在先,事事正当,若以邻论,陈国瑞既先赁先典,涂适道悉在其后,合是先得业者为主,陈可以赎陈之邻至,涂不应赎陈之业。若以亲论,涂适道与沈宗鲁、沈崈迺是异姓,沈既涂之亲戚,徒安可吝沈之典屋,今书之批领则曰,涂代沈吝赎,有此理否?显见违法背义之甚”。

其次,叶岩峰指出涂适道曾受业于陈国瑞、陈闻诗父子,应当遵守弟子之道,然而其强赎其师物业,且令其奔波于官司中以图破荡其家财而占据物业的行为是不仁不义的行为,悖离师道,“且学谕陈国瑞、陈闻诗父子也,涂适道俱从之为师。……必至(陈国瑞父子)破荡生生之资而后已,此屋将不待攻而自还。殊不念既夺其业,失蔽风寒之所,又诬以罪,推堕陷阱之中,宁不狼狈于乡里,流离于道路,何忍使一老先生受困至此,岂非欲置其师于冻馁之地乎?涂适道操心不仁,见利忘义,莫甚于此,亦乡论所切齿也”。

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契约文书,叶岩峰主张陈国瑞将领取的吝赎的钱、会及搬家官会返还给涂适道,要求毁抹涂适道重叠交易的契约文书及批领,该屋业仍由陈国瑞父子居住,沈崈将重叠交易的钱财返还给涂适道,而后将重叠交易的沈崈、背离弟子之道还妄图吝赎其师物业的涂适道各杖责八十。若能按照所断执行,则免予科处二人的刑罚,“陈国瑞即经丞厅入词,悔还吝赎钱、会,就徐士显家付还搬挈官会,并未曾接受在己。今仰索上件钱、会,勒涂适道交领,仍将涂适道重叠弊契及批领,毁抹附案,并监沈崈重典卖钱还涂适道。仰陈国瑞二契管业居住,……沈崈不合故违条法,重并交易,涂适道不合悖慢师道,妄吝屋业,并合勘杖八十,照疏决免断”。

南宋名公们在处理民事案件纠纷时,始终坚守其父母官的角色,以“厚人伦,美教化为第一义”,这一审判趋向在审理与“家”相涉的民事纠纷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该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司法人员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或准法判决;或责令私下和解;或当厅调解等,都是为了在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践行中国传统司法理念,进而建构“王道平”的理想社会秩序。在“母讼其子而终有爱子之心不欲遽断其罪”这一判词中,胡石壁将南宋名公审理此类案件的初衷作了较为精炼地概括,“每遇听讼,于父子之间,则劝以孝慈;于兄弟之间,则劝以爱友;于亲戚、族党、邻里之间,则劝以睦姻任”。[65]

南宋名公们在处理民事案件纠纷时,始终坚守其父母官的角色,以“厚人伦,美教化为第一义”,这一审判趋向在审理与“家”相涉的民事纠纷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该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司法人员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或准法判决;或责令私下和解;或当厅调解等,都是为了在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践行中国传统司法理念,进而建构“王道平”的理想社会秩序。在“母讼其子而终有爱子之心不欲遽断其罪”这一判词中,胡石壁将南宋名公审理此类案件的初衷作了较为精炼地概括,“每遇听讼,于父子之间,则劝以孝慈;于兄弟之间,则劝以爱友;于亲戚、族党、邻里之间,则劝以睦姻任”。[65]

南宋名公们在处理民事案件纠纷时,始终坚守其父母官的角色,以“厚人伦,美教化为第一义”,这一审判趋向在审理与“家”相涉的民事纠纷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该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司法人员在查清案情的基础上,或准法判决;或责令私下和解;或当厅调解等,都是为了在民事司法实践过程中践行中国传统司法理念,进而建构“王道平”的理想社会秩序。在“母讼其子而终有爱子之心不欲遽断其罪”这一判词中,胡石壁将南宋名公审理此类案件的初衷作了较为精炼地概括,“每遇听讼,于父子之间,则劝以孝慈;于兄弟之间,则劝以爱友;于亲戚、族党、邻里之间,则劝以睦姻任”。[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