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出、费用和成本
支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常性业务,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由经济主体的支付行为而导致的资源的减少。支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形成一项资产,而费用性支出形成一项费用。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不包括向所有者进行分配等经济活动引起的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费用的定义为:某一主体在其持续的、主要的核心业务中,因交付或生产了货物,提供了劳务,或进行了其他活动而付出的或其他耗用的资产因而承担的负债。我国对成本的定义为: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美国会计学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美国会计师协会对成本的定义为:成本是指为获取财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的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成本大多与支出相联系,只不过是支出一部分与当期相联系,一部分与以后期间相联系。与当期相联系的支出形成了本期的一项费用,与以后期间相联系的支出则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资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支出的性质来看,其本质就是企业的一种目的性花费,是企业在用的一种资产,如用现金、银行存款或其他权益性债券、证券来交换另一种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笔者在这里并不把企业这种用来交换其他资产的资产叫作“成本”,而把它叫作支出,以便于和下面我们所说的成本加以区分。企业的支出分为两类:一种为资本性支出,它形成了企业的资产,根据企业内资金的价值运动,经过产、供、销三个阶段,资金从货币资金转换到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最后又回到了货币资金,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最后一个阶段资金都是在“资产—成本—资产”这样一个循环中相互转化,这一种转化都没有脱离一个会计主体。
例如: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了原材料,用原材料生产产品,在产品还没有完全生产出来的时候,原材料的价值转移到了生产成本里,但是这里的生产成本还是由企业支配的,即归企业所有,还没有脱离企业这个会计主体,生产成本转化为库存商品,成本转化为了企业的资产,更是没有脱离企业这个会计主体。另一种是费用性支出。在资金循环的最后阶段,商品转化成了货币资金,这是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换实现的,企业通过交换,把自己的资产“送离”了它原来的会计主体,在送离过程中,形成了企业的一项费用,即费用的形成伴随着企业资产会计主体的转换。上面的论述,我们只讨论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成本与费用的别,同样,在企业的管理部门或者筹资部门、销售部门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即费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资产的会计主体的转换。
(二)费用的分类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1.按费用与收入的关系分类。
(1)营业成本是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其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www.daowen.com)
(2)期间费用是指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差旅费、保险费、办公费;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如包装费、广告费;财务费用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如利息收入和支出、汇兑损益以及相关手续费等。
2.按费用的经济内容分类。
(1)外购材料费用是指企业为顺利进行生产经营而耗费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等。(2)外购燃料费用是指企业为顺利进行生产经营而耗费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各种燃料。(3)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为顺利进行生产经营而耗费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4)薪酬费用是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职工薪酬。(5)折旧费用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或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和一定比例计提的折旧费用。(6)税金是指企业应计入生产费用的各种税金,如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所得税等。(7)其他支出是指不属于以上费用要素的费用支出。
3.按费用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分类
(1)固定费用是指带有相对固定性质,在一定限度内不随产量、销售量或工作量等增减而升降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2)变动费用是指随着产量、销售量或工作量等的增减而升降的费用,如工业生产中耗用原料及主要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