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少年法国史:重现圣女贞德的法兰西精神

青少年法国史:重现圣女贞德的法兰西精神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12年,一个名叫贞德的女婴出生在法国香槟地区的农场主家里。14世纪的法兰西四分五裂之时,查理五世上台执政。这时,一位名叫贞德的少女求见,自称奉上帝之命拯救法兰西。查理正式成为法兰西合法国王,贞德也被法国人誉为“奥尔良少女”。法兰西迎来了希望的曙光,而它忠诚的战士却饱受诋毁。英国人对贞德进行了不公正的审判,最终以异端之名将贞德处以火刑。

1412年,一个名叫贞德的女婴出生在法国香槟地区的农场主家里。没人能想到十几年后,这个孩子将成为拯救法兰西的民族英雄。贞德从小就目睹英军在家乡烧杀抢夺的恶行,也深受宗教虔诚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在她13岁那年,她声称自己听到了天使的声音,要她承担起拯救法兰西的重大使命。

14世纪的法兰西四分五裂之时,查理五世上台执政。他重整旗鼓,趁着英国还没有摆脱黑死病的阴影,收复法国的大片失地。到了14世纪70年代末,法国已经把英军逼退到几个零星的港口战争局势开始向法国一方扭转。可查理五世还没等到最后的胜利,就突然撒手人寰,留下一个精神失常的儿子查理六世继承王位。英国人在这个空隙喘了口气,等到兰开斯特王朝的亨利五世上台时,战火再度燃起。

1415年,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夺得胜利,因此名噪一时。1417年,他率军在诺曼底登陆,迅速扩大战果。1419年,英军攻陷法国门户城市鲁昂。关键时刻,法国内部的贵族又起内讧,出现了奥尔良派和勃艮第派两大封建主集团对抗的局面。英国勾结勃艮第派,很快占领法国北部。查理六世无力扭转局势,被迫与英方签订了《特鲁瓦和约》,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亨利五世,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的摄政王,并在将来去世后把法国交给他统治。一纸条约直接剥夺了法国准太子的王位继承权巴黎沦陷后,他狼狈地逃离家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

不过,亨利五世在两年后就染病去世了,比他的岳父查理六世还早两个月。英国王位上坐着的亨利六世还只是一个小婴儿,难道法国人要他来统治自己吗?查理六世流亡异乡的儿子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立即宣布登基,在法国南部自立为王,称为查理七世。

此时的法国分成了两部分,北方是英国支持下的勃艮第派,南方则是仍在法国太子查理的控制下的奥尔良派。英军在亨利五世的余威下,依然保持优势。1428年,英军南下。节节失利的法国此时在卢瓦尔河北端只剩下奥尔良这一座城市,一旦失守,意味着法国全面沦陷,法兰西王国的命运岌岌可危。而英军气势正旺,已将奥尔良围困了近200天,胜负似乎已经没有悬念。

一支派去支援奥尔良的部队被英军歼灭,查理七世为此一筹莫展,几近绝望。这时,一位名叫贞德的少女求见,自称奉上帝之命拯救法兰西。

原来在1429年春天,奥尔良被困的消息传到了香槟地区的村庄。贞德听闻,便说服附近库列尔要塞的指挥官给她一支部队,前去晋见国王。大臣们见后将信将疑,为了测试贞德的能力,他们把查理七世混在大臣中间,让她辨认。贞德凭借智慧认出了国王,这才得到大家的信任。勇敢的贞德还主动请缨出战奥尔良。也许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再也无计可施了,查理七世才敢冒险相信一个自称受上帝指示的农村女孩。他任命贞德为指挥官,赐给她战马和盔甲。贞德带着耶稣和圣母玛利亚的旗帜,率兵向奥尔良进发。

贞德不负查理所托,突破重围,直冲奥尔良。她向英军致信,要求他们撤军回国,否则法国人民愿意奉陪到底。但英国根本不把这封信放在眼里。致信未果后,贞德直接向英军发起进攻,身先士卒,即便负伤也丝毫不能减退她击垮敌人的决心。在她的带领下,法国士兵士气大振,竟然很快攻占了英军的所有堡垒,奥尔良在被困209天之后顺利解围。

法军终于找回了主场的感觉,他们不再莽撞无序地徒劳冲撞,战术日益灵活,信心逐渐恢复。其实,法军真正的敌人不是英国弓箭手,而是他们自己。一朝惨败,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就沉睡了近百年,如今终于被贞德唤醒了。这个农家女率领自己的军队乘胜追击,势如破竹,这一年7月,法军攻下了兰斯。(www.daowen.com)

7月17日,自立为王的查理七世走进兰斯大教堂,进行了庄严的加冕仪式,贞德高举陪她冲锋陷阵的战旗护卫在国王身边。查理正式成为法兰西合法国王,贞德也被法国人誉为“奥尔良少女”。他们一个是全法国的保护人,一个是上帝派来的英雄,人们相信区区英国不足为惧,法国光复的前景指日可待,整个民族一旦凝聚起来,必将势不可当。

法兰西迎来了希望的曙光,而它忠诚的战士却饱受诋毁。当贞德鼓舞了全法国人的斗志时,却不知道自己招致了四方的仇怨。先是英军对她感到恐惧,继而法国内部觊觎王位的勃艮第派贵族也把她视为障碍,国王身边的大臣也嫉妒她的功勋,甚至查理七世自己都对这位影响力巨大的民族英雄心怀戒备。

英国人为此到处散布流言,说贞德是个女巫,竟冒充上帝之名。在1430年5月的一场战役中,贞德被勃艮第人俘虏了,他们以1万金币的价格把这位英雄卖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对贞德进行了不公正的审判,最终以异端之名将贞德处以火刑。在鲁昂那片老集市广场上,一个勇敢坚贞的灵魂在火中化为灰烬,飘洒于塞纳河上。

英王的一位大臣感叹道:我们完了,我们烧死了一位圣徒。

后来战争结束,贞德的母亲要求重新审判,这次终于进行了一番详细调查,1456年,法庭为贞德平反。但这迟来的清白对一个不满20岁的早已消逝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

【相关链接】

V字胜利手势的由来

在英法百年战争的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军一如既往地靠长弓手发起攻势。密集的箭雨一路朝法军猛烈袭来,让法军对他们恨之入骨。法军曾威胁说,一旦逮到长弓手,要么立即处决,要么就剁去他扣弦的手指。可那些好不容易冲到英军阵前的法国骑兵还是被弓箭手敏捷地刺死了。战役胜利后,英军得意地举起扣弦的指头,做出一个V字,就像在说:“不是要来夺我们的手指吗?看哪,它们还在!”我们今天常做的胜利手势,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