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顺德粮油票证史:保存40年的珍稀物证,展示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

顺德粮油票证史:保存40年的珍稀物证,展示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事实上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种桑养蚕的主要地区,与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并称我国三大蚕桑区。该票未剪角,证明未曾使用过,被完整地保存了40余年,成为解放后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珍稀的物证之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挚爱,一派蚕欢鱼跃,桑熟稻香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印证了顺德蚕桑的历史渊源。

顺德粮油票证史:保存40年的珍稀物证,展示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的诗,其意境似为歌颂岭南水乡顺德桑基鱼塘原生态风光量身订造的佳作,且天衣无逢。事实上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种桑养蚕的主要地区,与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并称我国三大蚕桑区。顺德蚕桑业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龙江堡龙首村和龙山堡沙富村已兴起桑蚕种养。明代,龙江出产了著名丝织品象眼绸“玉阶”和“柳叶”,因品质优良,成为了广东上送朝廷的贡品,声名远播。顺德容奇曾经是蚕丝的集散地,商贾云集。20世纪20年代国际生丝市场兴旺,从顺德运往广州售卖的蚕丝,不断换回大量白花花的银元,因此民间流传“一船蚕丝去,一船白银归”的繁荣景象赢得“广东钱庄”的美称。桑基鱼塘与养蚕业的蓬勃发展为顺德农业经济发展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顺德杏坛公社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

顺德栽种的桑树是家蚕(桑蚕)的优良养料,家蚕在顺德地区一年可养三造(即春蚕、夏蚕、秋蚕),正常情况下,全期成熟一造,大约需50余天。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种)、幼虫(俗称蚕虫)、蛹、蛾、眠、吐丝、结茧,完全不同形态的生长阶段。一般最适宜的采茧时期从上簇(蚕箔)之日起,春蚕一般在第7-8天,夏蚕6-7天,秋蚕第8天采茧较为合适。在养蚕期间,蚕宝宝很娇气,温度、空气的变化它都十分敏感。如温度忽高忽低空气混浊或湿度大或少,都不利于它生长,同时还需经常清洁蚕室,消毒防菌,通风透气。如下雨天桑叶被淋湿采摘回来还须散开吹干爽后,才能用来喂蚕,否则容易生病。对此勤劳聪明的蚕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顺德、南海的蚕农在养蚕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蚕“十法”:①知性②辨色③掣风④避热⑤防雨⑥防病⑦防蝇⑧掣蚁⑨护茧⑩缫丝。这张1975年杏坛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就是专供养蚕时购买木炭,为蚕宝宝驱寒除湿使用的。票面印有说明:“全区使用遗失不补,收造停止供应。”证明它可以在杏坛全区内流通,使用期限在1975年第三造秋蚕结束即停止供应,购买木炭时剪去一角,即失去使用功效。该票未剪角,证明未曾使用过,被完整地保存了40余年,成为解放后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珍稀的物证之一。

杏坛镇位于顺德西南部,古代由夏、谭两姓开村,后以孔子讲学的杏坛为谐音,取名杏坛,文风鼎盛,人材辈出,是著名的礼乐之乡。杏坛镇的右滩村与龙江镇的左滩村隔江相望,同是顺德典型的经济作物地区,历史上以种桑养蚕,桑基鱼塘立业,20世纪70年代尚未有工业建设污染,到处蓝天碧水,民风淳朴,勤劳节俭,团结和睦,两岸人民共饮西江水,同河捕鱼虾,相依频来往,把酒话桑麻。风光秀丽的甘竹滩,贯通西北二江,是顺德境内的一条黄金水道,也是两滩人民友谊的纽带,勤劳的顺德人利用养蚕的空余时间大量种植经济作物香大蕉、木瓜、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种植黑毛节瓜、白菜芥菜、大头菜、生菜等蔬菜,养殖鳙、链、鲩、鲤、鲫等淡水鱼,形成立体农业经济,顺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桑基鱼塘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顺德人,人们为它而喜,为它而忧,为它而歌,铬下深深的印记。清代龙江名贤张锦芳的《村居》:“生理朝来问旧乡,年华物色共徜徉。熏人市有糟床气,近水门多茧簇香。桑叶雨余堆野艇,鱼花春晚下横塘。新丝新谷俱堪念,力作端能补岁荒。”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挚爱,一派蚕欢鱼跃,桑熟稻香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印证了顺德蚕桑的历史渊源。

1975年顺德杏坛公社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

顺德栽种的桑树是家蚕(桑蚕)的优良养料,家蚕在顺德地区一年可养三造(即春蚕、夏蚕、秋蚕),正常情况下,全期成熟一造,大约需50余天。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种)、幼虫(俗称蚕虫)、蛹、蛾、眠、吐丝、结茧,完全不同形态的生长阶段。一般最适宜的采茧时期从上簇(蚕箔)之日起,春蚕一般在第7-8天,夏蚕6-7天,秋蚕第8天采茧较为合适。在养蚕期间,蚕宝宝很娇气,温度、空气的变化它都十分敏感。如温度忽高忽低空气混浊或湿度大或少,都不利于它生长,同时还需经常清洁蚕室,消毒防菌,通风透气。如下雨天桑叶被淋湿采摘回来还须散开吹干爽后,才能用来喂蚕,否则容易生病。对此勤劳聪明的蚕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顺德、南海的蚕农在养蚕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蚕“十法”:①知性②辨色③掣风④避热⑤防雨⑥防病⑦防蝇⑧掣蚁⑨护茧⑩缫丝。这张1975年杏坛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就是专供养蚕时购买木炭,为蚕宝宝驱寒除湿使用的。票面印有说明:“全区使用遗失不补,收造停止供应。”证明它可以在杏坛全区内流通,使用期限在1975年第三造秋蚕结束即停止供应,购买木炭时剪去一角,即失去使用功效。该票未剪角,证明未曾使用过,被完整地保存了40余年,成为解放后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珍稀的物证之一。

杏坛镇位于顺德西南部,古代由夏、谭两姓开村,后以孔子讲学的杏坛为谐音,取名杏坛,文风鼎盛,人材辈出,是著名的礼乐之乡。杏坛镇的右滩村与龙江镇的左滩村隔江相望,同是顺德典型的经济作物地区,历史上以种桑养蚕,桑基鱼塘立业,20世纪70年代尚未有工业建设污染,到处蓝天碧水,民风淳朴,勤劳节俭,团结和睦,两岸人民共饮西江水,同河捕鱼虾,相依频来往,把酒话桑麻。风光秀丽的甘竹滩,贯通西北二江,是顺德境内的一条黄金水道,也是两滩人民友谊的纽带,勤劳的顺德人利用养蚕的空余时间大量种植经济作物香大蕉、木瓜、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种植黑毛节瓜、白菜、芥菜、大头菜、生菜等蔬菜,养殖鳙、链、鲩、鲤、鲫等淡水鱼,形成立体农业经济,顺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桑基鱼塘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顺德人,人们为它而喜,为它而忧,为它而歌,铬下深深的印记。清代龙江名贤张锦芳的《村居》:“生理朝来问旧乡,年华物色共徜徉。熏人市有糟床气,近水门多茧簇香。桑叶雨余堆野艇,鱼花春晚下横塘。新丝新谷俱堪念,力作端能补岁荒。”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挚爱,一派蚕欢鱼跃,桑熟稻香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印证了顺德蚕桑的历史渊源。

1975年顺德杏坛公社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www.daowen.com)

顺德栽种的桑树是家蚕(桑蚕)的优良养料,家蚕在顺德地区一年可养三造(即春蚕、夏蚕、秋蚕),正常情况下,全期成熟一造,大约需50余天。蚕的一生要经历卵(蚕种)、幼虫(俗称蚕虫)、蛹、蛾、眠、吐丝、结茧,完全不同形态的生长阶段。一般最适宜的采茧时期从上簇(蚕箔)之日起,春蚕一般在第7-8天,夏蚕6-7天,秋蚕第8天采茧较为合适。在养蚕期间,蚕宝宝很娇气,温度、空气的变化它都十分敏感。如温度忽高忽低空气混浊或湿度大或少,都不利于它生长,同时还需经常清洁蚕室,消毒防菌,通风透气。如下雨天桑叶被淋湿采摘回来还须散开吹干爽后,才能用来喂蚕,否则容易生病。对此勤劳聪明的蚕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顺德、南海的蚕农在养蚕实践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蚕“十法”:①知性②辨色③掣风④避热⑤防雨⑥防病⑦防蝇⑧掣蚁⑨护茧⑩缫丝。这张1975年杏坛供销社印发的“蚕桑木炭供应证”,就是专供养蚕时购买木炭,为蚕宝宝驱寒除湿使用的。票面印有说明:“全区使用遗失不补,收造停止供应。”证明它可以在杏坛全区内流通,使用期限在1975年第三造秋蚕结束即停止供应,购买木炭时剪去一角,即失去使用功效。该票未剪角,证明未曾使用过,被完整地保存了40余年,成为解放后顺德蚕桑业辉煌时期珍稀的物证之一。

杏坛镇位于顺德西南部,古代由夏、谭两姓开村,后以孔子讲学的杏坛为谐音,取名杏坛,文风鼎盛,人材辈出,是著名的礼乐之乡。杏坛镇的右滩村与龙江镇的左滩村隔江相望,同是顺德典型的经济作物地区,历史上以种桑养蚕,桑基鱼塘立业,20世纪70年代尚未有工业建设污染,到处蓝天碧水,民风淳朴,勤劳节俭,团结和睦,两岸人民共饮西江水,同河捕鱼虾,相依频来往,把酒话桑麻。风光秀丽的甘竹滩,贯通西北二江,是顺德境内的一条黄金水道,也是两滩人民友谊的纽带,勤劳的顺德人利用养蚕的空余时间大量种植经济作物香大蕉、木瓜、荔枝、龙眼等岭南佳果,种植黑毛节瓜、白菜、芥菜、大头菜、生菜等蔬菜,养殖鳙、链、鲩、鲤、鲫等淡水鱼,形成立体农业经济,顺德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数百年长盛不衰的桑基鱼塘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顺德人,人们为它而喜,为它而忧,为它而歌,铬下深深的印记。清代龙江名贤张锦芳的《村居》:“生理朝来问旧乡,年华物色共徜徉。熏人市有糟床气,近水门多茧簇香。桑叶雨余堆野艇,鱼花春晚下横塘。新丝新谷俱堪念,力作端能补岁荒。”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挚爱,一派蚕欢鱼跃,桑熟稻香的田园景象,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印证了顺德蚕桑的历史渊源。

著名的蚕桑之乡顺德县蚕茧生产获得好收成,图为伦教人民公社新民大队四队社员,精心在蚕箔上采茧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1973年12月21日新华社记者摄影报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德以从农业立县,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创立顺德智造的科技新兴时代。由于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桑蚕的生长环境,养蚕成为夕阳农业,无声无息地在我们视野中消失了。今天要寻找顺德人引以为傲的蚕桑盛世,只有到“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去回忆那今日话当年的朦胧感觉了。事过境迁往事如烟,那挥之不去的“丝绸之路”,它至今仍萦绕着顺德人的心头。

著名的蚕桑之乡顺德县蚕茧生产获得好收成,图为伦教人民公社新民大队四队社员,精心在蚕箔上采茧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1973年12月21日新华社记者摄影报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德以从农业立县,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创立顺德智造的科技新兴时代。由于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桑蚕的生长环境,养蚕成为夕阳农业,无声无息地在我们视野中消失了。今天要寻找顺德人引以为傲的蚕桑盛世,只有到“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去回忆那今日话当年的朦胧感觉了。事过境迁往事如烟,那挥之不去的“丝绸之路”,它至今仍萦绕着顺德人的心头。

著名的蚕桑之乡顺德县蚕茧生产获得好收成,图为伦教人民公社新民大队四队社员,精心在蚕箔上采茧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1973年12月21日新华社记者摄影报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德以从农业立县,迈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创立顺德智造的科技新兴时代。由于现代化建设改变了桑蚕的生长环境,养蚕成为夕阳农业,无声无息地在我们视野中消失了。今天要寻找顺德人引以为傲的蚕桑盛世,只有到“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去回忆那今日话当年的朦胧感觉了。事过境迁往事如烟,那挥之不去的“丝绸之路”,它至今仍萦绕着顺德人的心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