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元时期音乐典籍: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及乐器丰富多样

宋元时期音乐典籍: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及乐器丰富多样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元时期是一个词曲十分发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仅有关于音乐科技的著作,还有许多关于音乐史和反映当时繁盛的音乐活动场景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音乐的发展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此外有关北宋民间艺人张山人、孔三传和宋词音乐的记载,均系作者亲身见闻,有较高史料价值。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汉唐时期宫廷所使用乐器的丰富。

宋元时期音乐典籍: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及乐器丰富多样

宋元时期是一个词曲十分发达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不仅有关于音乐科技的著作,还有许多关于音乐史和反映当时繁盛的音乐活动场景的著作,这些著作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音乐文化、音乐的发展状况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里对主要的几部做一简单的介绍。

陈旸的《乐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陈旸,字晋之,福建福州人,生卒年不详,一生主要活动于北宋神宗、哲宗、徽宗时期。《乐书》共200卷,是一部规模巨大的音乐理论著作,耗时20余年,成书年代,据苗建华考证,应在元符三年(1100)秋冬之际,并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朝廷。这部带有综合性特点的著作,前95卷摘录《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书有关音乐的论述,为之训义,阐述儒家的音乐思想。后105卷论述律吕、历代乐舞、乐器、杂乐、百戏等,对前代和当代的宫廷雅乐、民间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即雅、胡、俗三部)均有较详细的说明。乐器图说中对不少乐器附图加以介绍,其来源均取自现已散佚且少见于其他的唐宋乐书,如《唐乐图》、《乐法图》、《律书乐图》、《大周正乐》、景祐冯元《乐书》等,因而保存了极为难得的古代音乐史料,成为宋代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

王灼的《碧鸡漫志》是一部以论述古代歌曲为主的著作。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平事迹不详。南宋绍兴年间,王灼寄居于成都碧鸡坊妙胜院,书则因地取名,故称《碧鸡漫志》。全书共分五卷,内容可以分作三部分:一是论述上古至汉魏晋唐歌曲的演变;二是品评北宋词人的风格和流派;三是考证唐代乐曲命名的原因,兼及其与宋词的关系,并所属的宫调。作者本人精研音律,在对待歌曲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有一定的独特见解。全书论述了上古至唐代歌曲的流变,考证《霓裳羽衣曲》、《凉州》等28首唐代乐曲的得名来由、历史沿革及其与宋词的关系,颇有精辟之见。此外有关北宋民间艺人张山人、孔三传和宋词音乐的记载,均系作者亲身见闻,有较高史料价值。

朱长文的《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它主要是搜集“上至唐虞,下迄皇宋”的100多位琴人的事迹,可以看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音乐家传记作品。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北宋人,家有藏书两万卷,他博览群书,著作颇丰,有百卷之多,后在兵火中遗失过半。《琴史》是由他的侄孙朱正大于南宋绍定六年(1233)付之刊印、传诸后世的。《琴史》共分六卷,前五卷在“经史百家、稗官小说莫不旁搜博取”的基础上记述了162位琴人或与琴有关的人物的事迹,共146个条目。后一卷收有11篇论著,论述了琴的形制、弦徽、各部位名称、音调、琴歌、有关琴的美学理论等问题。它以编用前人记述的史料为主,保存了不少珍贵资料。他在文中提出“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斲,三曰妙指,四曰正心”的美学理论,从琴的选材、制作,直到技巧、感情都要求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称作“尽美”,在琴学理论上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朱长文的《琴史》是一部富有创造性成果的著作,尤其对古代音乐人物事迹的记载,开创了一个集大成的体例。

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它记述内容涉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广阔领域。在该书中有不少关于音乐的专门文字。有音乐史实的记录,有音乐经验的总结、认识,有对传统音乐论述的驳论和考释等等。不但在认识水平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且,由于作者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对民创技艺的宽容乃至赞赏态度,书中保存了不少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为“正史”所无,是了解、研究唐宋音乐不可或缺的可贵材料。

耐得翁《都城纪胜》,作者姓赵,书前有南宋端平二年(1235)自序。凡一卷,其中“瓦舍众伎”一节,记散乐教坊十三部中的艺术分工,各种音乐品种如杂剧、诸宫调、细乐、小唱、叫声、唱赚、杂扮之类,以及其艺术结构形式等,对研究当时音乐、戏曲、舞蹈等,可资参考。《说郛》中有《古杭梦游录》,为其节本。

宋吴自牧著《梦粱录》,作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不详。本书自序末署“甲戌岁”,然而成书确切年份不明,一般认为在宋亡之前。书凡二十卷。仿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体例,记述南宋杭州事,其中关于乐舞、戏曲艺术的内容有卷一“元宵”一节,记乐队、杂技、歌唱、器乐演奏;卷三“上寿赐宴”一节,记歌舞、乐队演出情况;卷二十“伎乐”一节,记散乐教坊十三部之部、色、舞队、杂剧、细乐、荒鼓板、大曲、诸宫调、唱赚等艺术品种;“百戏伎艺”一节,记杂技、影戏等。与《武林旧事》等详略互见,可资参考。

宋代刘籍《琴议》,收入南宋嘉定(1208~1224)间出版的《太古遗音》(今存《太音大全集》)中。他把琴的音乐要素分为声、音、韵,说:“夫和而鸣者,谓之声”,“参叙相应,谓之韵”,“韵而成文,谓之音”。略同于今人所说的乐音、调式、结构。关于琴的艺术要求,他分为琴德、琴境和琴道。指出“夫声音雅正,用指分明,……此琴之德也”; “如遇物发声,想象成曲……此则境之深矣”;“又若贤人烈士,失意伤时,……使千载之后,同声见知,此乃琴道深矣”。认为这些是琴曲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条件。

《词源》为宋代张炎撰。上卷有五音相生、律生八十四调、古今谱字、管色应指字谱、律吕四犯、结声正讹、讴曲旨要等十四目;下卷有音谱、拍眼、制曲、令曲、杂论及杨守斋作词五要等十六目,是研究宋词音乐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现存以嘉庆十五年(1810)奉恩复据元钞重刊本为最早。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为宋代郭茂倩编。此书以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为主,兼及先秦歌谣,并录有大量古乐书逸文,如汉代扬雄《琴清英》,蔡邕《琴颂》;晋以后谢希逸《琴论》,王僧虔《宴乐伎录》,释智匠《古今乐录》,《琴历》,《歌承》,荀氏《录》;唐代郗昂《乐府解题》,李勉《琴说》,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琴书》,《琴集》,《琴议》,《乐苑》等,是研究五代以前雅乐、燕乐、鼓吹、横吹、相和歌、清商乐(吴声、西曲)、舞曲、琴曲以及隋、唐大曲的可贵资料。《乐府诗集》不但总结了乐府民歌,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乐器。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汉唐时期宫廷所使用乐器的丰富。其中,按照乐器演奏的方式来分类,涉及的乐器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弦乐器三种。打击乐器有钟、磬、鼓、节鼓、铙、铎、铺、铃、钲;吹管乐器有笙、竽、笛、箫、管、篪、埙、簧、笳、角、觱篥、横笛、长笛、短笛、羌笛、叶、;弦乐器有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筝、击琴、筑等,共35种乐器。乐府制度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乐器种类的丰富。

《皇祐新乐图记》为一部律学著作,为宋代阮逸、胡瑗奉敕撰,成书于1053年,共三卷。卷上记律吕、黍尺、四量(禽、合、升、斗)、权衡之法;卷中记镈钟、特磬、编钟、编磬的形制尺寸;卷下记晋鼓和几种礼器的形制,均附图说明。[7]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学津讨原》本。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为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全书共三十一节,不分卷。列举古代音乐名家,宋、金、元乐曲的名目、格调、节奏、曲式结构、品种、内容、宫调声情、流传地区、歌唱方法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理论。但因文字简约晦涩,又多当时用语和行话,颇难索解。近人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所作注释,可资参考。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全书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北曲的韵谱,后一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韵谱是作者根据元曲作品以北方语音为准的实际用韵归纳编著而成。其特点是分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摸、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纤廉19个韵部,把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是作者对音韵学研究的新成就,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和作曲(即创作曲词)、度曲方面影响很大。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正语作词起例”中,以“作词十法”较重要。其名目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末句、定格。结合实例,评述有关字音辨别、用字方法、曲词定格等方面的问题。

【注释】

[1]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2]姚小鸥:《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与宋金杂剧“外色”考》,《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3]王秀萍:《宋代乐器研究》,河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5]张瑞媛:《〈全宋词〉所涉乐器与宋词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6]段晋芳:《宋元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7]〔宋〕阮逸 胡瑗撰:《皇祐新乐图记》。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为宋代郭茂倩编。此书以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为主,兼及先秦歌谣,并录有大量古乐书逸文,如汉代扬雄《琴清英》,蔡邕《琴颂》;晋以后谢希逸《琴论》,王僧虔《宴乐伎录》,释智匠《古今乐录》,《琴历》,《歌承》,荀氏《录》;唐代郗昂《乐府解题》,李勉《琴说》,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琴书》,《琴集》,《琴议》,《乐苑》等,是研究五代以前雅乐、燕乐、鼓吹、横吹、相和歌、清商乐(吴声、西曲)、舞曲、琴曲以及隋、唐大曲的可贵资料。《乐府诗集》不但总结了乐府民歌,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乐器。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汉唐时期宫廷所使用乐器的丰富。其中,按照乐器演奏的方式来分类,涉及的乐器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弦乐器三种。打击乐器有钟、磬、鼓、节鼓、铙、铎、铺、铃、钲;吹管乐器有笙、竽、笛、箫、管、篪、埙、簧、笳、角、觱篥、横笛、长笛、短笛、羌笛、叶、;弦乐器有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筝、击琴、筑等,共35种乐器。乐府制度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乐器种类的丰富。

《皇祐新乐图记》为一部律学著作,为宋代阮逸、胡瑗奉敕撰,成书于1053年,共三卷。卷上记律吕、黍尺、四量(禽、合、升、斗)、权衡之法;卷中记镈钟、特磬、编钟、编磬的形制尺寸;卷下记晋鼓和几种礼器的形制,均附图说明。[7]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学津讨原》本。(www.daowen.com)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为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全书共三十一节,不分卷。列举古代音乐名家,宋、金、元乐曲的名目、格调、节奏、曲式结构、品种、内容、宫调声情、流传地区、歌唱方法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理论。但因文字简约晦涩,又多当时用语和行话,颇难索解。近人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所作注释,可资参考。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全书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北曲的韵谱,后一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韵谱是作者根据元曲作品以北方语音为准的实际用韵归纳编著而成。其特点是分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摸、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纤廉19个韵部,把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是作者对音韵学研究的新成就,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和作曲(即创作曲词)、度曲方面影响很大。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正语作词起例”中,以“作词十法”较重要。其名目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末句、定格。结合实例,评述有关字音辨别、用字方法、曲词定格等方面的问题。

【注释】

[1]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2]姚小鸥:《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与宋金杂剧“外色”考》,《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3]王秀萍:《宋代乐器研究》,河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5]张瑞媛:《〈全宋词〉所涉乐器与宋词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6]段晋芳:《宋元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7]〔宋〕阮逸 胡瑗撰:《皇祐新乐图记》。

《乐府诗集》是一部诗歌总集。为宋代郭茂倩编。此书以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为主,兼及先秦歌谣,并录有大量古乐书逸文,如汉代扬雄《琴清英》,蔡邕《琴颂》;晋以后谢希逸《琴论》,王僧虔《宴乐伎录》,释智匠《古今乐录》,《琴历》,《歌承》,荀氏《录》;唐代郗昂《乐府解题》,李勉《琴说》,李良辅《广陵止息谱序》,《琴书》,《琴集》,《琴议》,《乐苑》等,是研究五代以前雅乐、燕乐、鼓吹、横吹、相和歌、清商乐(吴声、西曲)、舞曲、琴曲以及隋、唐大曲的可贵资料。《乐府诗集》不但总结了乐府民歌,同时也记载了许多乐器。涉及的乐器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汉唐时期宫廷所使用乐器的丰富。其中,按照乐器演奏的方式来分类,涉及的乐器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弦乐器三种。打击乐器有钟、磬、鼓、节鼓、铙、铎、铺、铃、钲;吹管乐器有笙、竽、笛、箫、管、篪、埙、簧、笳、角、觱篥、横笛、长笛、短笛、羌笛、叶、;弦乐器有琴、瑟、箜篌、琵琶、五弦琵琶、筝、击琴、筑等,共35种乐器。乐府制度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乐器种类的丰富。

《皇祐新乐图记》为一部律学著作,为宋代阮逸、胡瑗奉敕撰,成书于1053年,共三卷。卷上记律吕、黍尺、四量(禽、合、升、斗)、权衡之法;卷中记镈钟、特磬、编钟、编磬的形制尺寸;卷下记晋鼓和几种礼器的形制,均附图说明。[7]有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影印《学津讨原》本。

元代燕南芝庵《唱论》为我国最早论述声乐的著作。全书共三十一节,不分卷。列举古代音乐名家,宋、金、元乐曲的名目、格调、节奏、曲式结构、品种、内容、宫调声情、流传地区、歌唱方法以及其他有关音乐理论。但因文字简约晦涩,又多当时用语和行话,颇难索解。近人周贻白《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所作注释,可资参考。

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于元泰定元年(1324)。全书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北曲的韵谱,后一部分是“正语作词起例”。韵谱是作者根据元曲作品以北方语音为准的实际用韵归纳编著而成。其特点是分东钟、江阳、支思、齐微、鱼摸、皆来、真文、寒山、桓欢、先天、萧豪、歌戈、家麻、车遮、庚青、尤侯、侵寻、监咸、纤廉19个韵部,把平声字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入声字派入平、上、去三声。是作者对音韵学研究的新成就,是北曲最早的韵书,对后世音韵学的研究和作曲(即创作曲词)、度曲方面影响很大。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重要历史文献。“正语作词起例”中,以“作词十法”较重要。其名目为知韵、造语、用事、用字、入声作平声、阴阳、务头、末句、定格。结合实例,评述有关字音辨别、用字方法、曲词定格等方面的问题。

【注释】

[1]康保成、孙秉君:《陕西韩城宋墓壁画考释》,《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2]姚小鸥:《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与宋金杂剧“外色”考》,《文艺研究》2009年第11期。

[3]王秀萍:《宋代乐器研究》,河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4]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5]张瑞媛:《〈全宋词〉所涉乐器与宋词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6]段晋芳:《宋元时期音乐科技史料研究》,山西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7]〔宋〕阮逸 胡瑗撰:《皇祐新乐图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