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陶磬、编钟、钮钟、陶瑟等实物资料少、已剥落

陶磬、编钟、钮钟、陶瑟等实物资料少、已剥落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陕西目前出土的乐器实物资料较少,而且是以陶制明器为主,主要包括陶磬、鎏金编钟、钮钟以及陶瑟,种类较少。均为灰陶,白色彩绘,多已剥落。渭陵是汉元帝刘奭的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西南,西临康陵,东接义陵。编钟均有带篆两层,篆间有枚24,舞、篆、鼓无纹饰。

陶磬、编钟、钮钟、陶瑟等实物资料少、已剥落

汉代,陕西目前出土的乐器实物资料较少,而且是以陶制明器为主,主要包括陶磬、鎏金编钟、钮钟以及陶瑟,种类较少。

1.陶磬

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高陵县配合光明饮品公司工程建设,曾发掘出土15件陶磬。均为灰陶,扁体方棱,上呈倨句状,下作微弧上收,鼓、股、博齐直。棱均微倒,近倨句处有圆倨孔,通体素面。颜色为灰色。

其中一件,通高12.4厘米,通长31.9厘米,鼓长18.7、鼓博7.6厘米,股长15.1、股博8.8厘米,鼓厚1.55厘米,股厚1.6厘米,重691.7克。(图4-1)

图4-1 西安高陵出土陶磬

2.彩绘陶磬架

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西安高陵县配合光明饮品公司工程建设,发掘出土三件彩绘陶磬架,应为上述陶磬的支架。灰陶,白色彩绘,局部剥落,头后拧,颈卷曲,啄宽扁,双目微鼓。圆耳略凸,背部羽衣清晰,尾上卷成钩,腹部曲折成直角状,以与外物承接。器物颜色为灰、白。其中一件通高9.2厘米,宽6.0厘米,重149.3克。(图4-2、图4-3)

图4-2 西安高陵出土彩绘陶磬架

图4-3 西安高陵出土彩绘陶磬架

3.彩绘陶钮钟(www.daowen.com)

同样是2005年,配合西安高陵县光明饮品公司工程建设,发掘出土彩绘陶钮钟九件。均为灰陶,白色彩绘,多已剥落。钮近楔形,上窄下宽,棱均微倒,中有长方形穿孔,舞平,缘略圆。征部阳饰近长方形框,框中部为竖向长方形,左右饰三排枚,每排三枚,枚呈泡形,排间为横向长方形篆带,鼓部素面浅凹,两铣下垂尖圆,于弧面方棱。

其中一件通高20.5厘米,钮高2.2、钮宽1.6~2.0厘米,舞广4.9、舞修6.0厘米,征高3.8厘米,铣长18.3厘米,铣间6.9厘米,鼓间5.9厘米,重147.9克。(图4-4)

渭陵是汉元帝刘奭的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西南,西临康陵,东接义陵。1949年以后进行过多次的调查和发掘,渭陵陵区由渭陵陵园、陪葬墓区两大部分组成。渭陵陵园位于陵区的中央,是整个陵区的核心区。陪葬墓主要分布在陵区的南侧、东南角和西南角,部分墓葬保存有封土。

图4-4 西安高陵出土彩绘陶钮钟

4.鎏金编钟

陕西咸阳渭陵北建筑遗址曾出土两件西汉晚期鎏金编钟,大小各一件,原组数量不详,青铜制,通体鎏金而无纹饰,出土时套在一起,与玉辟邪同置于鼎内,可分二式,Ⅰ式较大,甬为束腰圆柱形,束腰处有钩可悬挂,修2.7厘米,广2.3厘米,通高6厘米,宽4厘米,厚0.4厘米。Ⅱ式较小,钮为悬钮圆柱形,修2.4厘米,广1.5厘米,通高4.2厘米,宽2.9厘米,厚0.4厘米。编钟均有带篆两层,篆间有枚24,舞、篆、鼓无纹饰。[1]

5.钮钟

1972年,陕西咸阳市东郊长杨村西汉墓出土一件钮钟,钮制与乐府钟无别,体制也相似,但较长,通体光素,乳更矮小,徒具形式,按其长钮来看,应当是编钟之一。

1991年,西安范南村92号汉墓出土陶甬钟5件、陶钮钟10件、陶编磬19件、铜瑟枘6件、女踞坐乐俑3件、陶兽形钩6件以及簨(sǔn)虡(jù)残件。陶甬钟5件,其中三件残缺,复原两件。甬钟造型别致,工艺简陋。甬端略粗,旋为一龙头,口衔一方柱,整体弯曲,另一端附着于甬体上。枚呈泡形。陶钮钟10件,部分钟残断。钟饰长方形钮,泡形枚,钟体素面无纹饰。钮钟通高在12.5~14.9厘米之间。该墓出土的陶制乐器也是用于陪葬的明器,现藏于西安博物院。

1979年,在西安市北郊红庙坡西汉墓葬出土一批陶钮钟,均有残缺,为泥质灰陶。钮钟呈长方形,泡形枚,通体无饰纹,内壁有音脊4个,位于前、后壁正、侧鼓部;甬钟4件,呈竹节形,通体无饰纹,内壁有音脊4个,位于前、后壁正、侧鼓部。还出土19件形制相同的陶磬,倨背、弧底为凸五边形。此次出土的陶制乐器均为西汉时期用于陪葬的明器,现藏于西安博物院。[2]

6.弹弦乐器

陕西发现的汉代弹弦乐器虽然都属于明器,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西安北郊红庙坡汉墓出土有两件陶瑟,从它的外形看,有三枘三岳。它虽然不是实用乐器,但其外部形制当是根据汉代真实器具模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