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始皇帝陵园发现珍贵古代音乐文物

秦始皇帝陵园发现珍贵古代音乐文物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3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箕踞姿陶俑跽姿陶俑,头戴软帽,发髻罩于帽下;身着右衽长襦,腰系革带,右腰际挂一长条形囊;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指并拢伸向下方;右臂上举,肘部微屈,拇指向上翘起,指向后方,余四指做半握状;右手中应执有一物,现已残佚不明;双膝跪地,左膝稍前,双足尖抵地,上身直挺,脚穿布袜,似有准备由跽姿向站姿起立的动感。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外城垣东北角之外900余米处,平面呈F形,由一条斜坡道、两条南北向过洞及一条东西向过洞相互贯通构成。在陪葬坑内发现大量与音乐有关的文物,包括一些陶俑、喇叭状骨器及圆筒状骨器,还有一件青铜锥状器及一件银义甲。[7]

1.陶俑

共出土陶俑15件,通过提取、修复过程观察,按其姿势可分为跽姿和箕踞姿两类,其中跽姿7件、箕踞姿8件。

箕踞姿陶俑,头戴软帽,身着右衽长襦,腰系革带,右腰际系长方形囊,下着长裤,脚穿无纹布袜。双腿向前伸直呈簸箕状平坐于地,上体前倾,背部为自然弯曲状;双臂前伸搭于双膝,左手微握,掌心向上;右手握拳中空,掌心向下;双手间原执有一物,现残佚不明。鼻下雕塑出“八”字形自然下垂的胡须,唇部以下施一撮“一”字形小胡须。神态安详,面容平和。其中一件陶俑,通高86.5厘米,肩宽35厘米,上臂长62厘米,脚长20厘米,宽10厘米。脸部残留有少量白色彩绘。身体微向前倾,目视下前方,仪态庄重。(图3-13)

图3-13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箕踞姿陶俑

跽姿陶俑,头戴软帽,发髻罩于帽下;身着右衽长襦,腰系革带,右腰际挂一长条形囊;左臂自然下垂,左手指并拢伸向下方;右臂上举,肘部微屈,拇指向上翘起,指向后方,余四指做半握状;右手中应执有一物,现已残佚不明;双膝跪地,左膝稍前,双足尖抵地,上身直挺,脚穿布袜,似有准备由跽姿向站姿起立的动感。其中一件陶俑,头残失,领至膝底高105厘米,膝底至右手指高127厘米,肩宽35厘米。右手心呈长方形,原手中有执物的印痕,左臂自然下垂,左手微上翘,俑手残留有白色彩绘;袖口紧缩,有突棱状衣褶,雕塑手法细腻、逼真。(图3-14)

图3-14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跽姿陶俑

在部分陶俑的周围,发现有银、铜、骨质小件共70余件(节),其中银质1件、铜质40余件(节)、骨质30余件,器形可见有指甲盖形银器、铜棒、喇叭形骨器、三角形骨器等。

2.指甲盖形银器

呈弧拱形指甲盖状,周边有21个小孔,孔径0.1厘米,器长2.5、宽1.7、厚0.1厘米,似为弦拨乐器的义甲。(图3-15)

3.铜锥形器

共计40余件(节),均残。上端为圆锥状,器后部呈圆柱状,可分为大小两种。大者30余件,较粗长,残长16厘米,上端径0.8、下端径0.4厘米;小者十余件,器物通体较细,残长15厘米,上端径0.5、下端径0.2厘米。有学者推测是击乐器——筑的棒棒。

另外,还出土有一件铜钮形器。(图3-16、图3-17)

图3-15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银义甲

图3-16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铜锥形器

图3-17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铜钮形器(www.daowen.com)

4.喇叭形骨器

共计20余件。通长1.5~2.3厘米。一端略鼓,直径0.8~1.1厘米,中心部位有一孔;另一端呈喇叭形,为实心,有个别为空心。通高2.3厘米,微鼓的一端孔径0.8、进深1.6厘米,喇叭形一端直径1.1厘米。这种骨器似为乐器上的弦钮。(图3-18)

5.圆筒形骨器

共计20余件,呈圆筒形,中空。通高0.5厘米,外径0.9、内径0.35厘米,壁厚0.3厘米,骨器外表刻有一圈竖线和菱形线槽,竖线间距0.15厘米。(图3-19)

图3-18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喇叭形骨器

【高渐离】

先秦时期战国(前475~前221)末年燕人,善击筑。早年即与荆柯唱和于燕市。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命荆柯赴秦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送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图3-19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圆筒形骨器

6.三棱状骨器

1件。器呈三棱形,截面呈等腰三角形,两端呈斜坡状,在三棱器一端向内0.7厘米处刻有缺口。器长4.2厘米,宽0.7~1厘米,高0.6厘米。(图3-20)

K0007出土的跽姿俑,呈跪状,较之秦始皇帝陵园出土圉人俑显得恭敬有加,右手握有截面呈长方形的物体,左手伸直下垂置于左腿外侧;但不合礼规的箕踞姿不见于其他俑类,又显得不登大雅之堂;另外陶俑额头的皱纹显得年龄偏长;箕踞姿陶俑右手向下半握,或持有或托着某件物什,左手向上半握,手中似乎捏有细长的物件。

图3-20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出土三棱形骨器

与众不同的形体姿态显示出新出土陶俑蕴藏的内涵既不同于兵马俑,也不同于圉人俑,而是一种寓有崭新内容的新类别,他们年龄普遍稍长,活动在室内或榻席上,其动作姿态反映了不同的劳作内容。

与陶俑同区域出土的小件骨器、长条状的青铜棒、银质指甲形器,应当是陶俑手中所持物件的饰品,或手中的道具,这些似乎与乐器中的击筑、鼓瑟、掐筝等有关。

陶俑和水禽之间当是一种主从关系,但不会是简单的饲养与被饲养的关系。

虽然只保存了46件青铜水禽,种类有鹤、雁、鹅三种,但从陪葬坑的结构来分析,两个区域放置的全部是青铜水禽;水禽是按区域从大到小分组摆放的,它们排列整齐。

水禽能和陶俑置放在一起,说明它们和人之间有一种和谐、亲善的关系,是经过人工驯化过的。出土陶俑不似过去发现的圉人俑,同出的小件器物,表明陶俑可能是执掌一定的乐器,以音乐来驯化水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