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陕西秦编磬发现两处,石磬中刻有文字

陕西秦编磬发现两处,石磬中刻有文字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陕西地区秦编磬发现两处,一处为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编磬,另一处为2004年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大墓出土石磬。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石磬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多数刻有文字,这在以往发现的石磬中是十分罕见的。图3-5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出土石磬图3-5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出土石磬

陕西秦编磬发现两处,石磬中刻有文字

陕西地区秦编磬发现两处,一处为20世纪80年代发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编磬,另一处为2004年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园大墓出土石磬。

20世纪80年代,历经十年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最大的古代墓葬。出土了30件石磬与石磬残块,一部分石磬上刻有文字,累计字数达180多字。这是秦公大墓中出土最有价值的文物。磬为常见的曲折形,股、鼓上边略呈弧形,与一般的曲折形磬不同。

石磬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秦汉之前编磬和编钟是帝王宫廷乐队最主要的乐器,它们以庄严肃穆、典雅纯正的“金石之音”在贵族宫廷礼乐、宗庙祭祀、朝会宴飨、婚丧冠射等重要典礼仪式上奏鸣儒家学说中礼乐并重,乐中自然有编磬。据文献记载,孔子曾听了用编磬演奏的《韶乐》后,高兴得“三月不知肉味”,他周游列国时,车子前面还要挂上石磬,正是因为磬在古代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所以帝王陵墓中多有磬来随葬。磬在古代有独立悬挂的特磬,为矩形云板状,两端可敲出不同的音响,多数是“大小相次,编而悬之”的编磬。实际制作时,大小厚薄也不尽相同,只要符合音律就行。演奏时将磬依次悬挂在架上,用木槌敲击。旋律悠扬,音色独特,悦耳动听。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石磬除具有以上特点外,多数刻有文字,这在以往发现的石磬中是十分罕见的。它一方面反映了秦人对石磐这种乐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极为可贵的研究当时历史的文字资料。[4]

2004年,考古工作者在长安神禾原发现一处战国秦陵园,发掘一座大墓,出土石磬共计16件,体型较大,多数完整,少数为修复完整,均是凸五边的倨顶形式,为实用编磬随葬;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制作精良,青灰色石灰岩质地。股、鼓的上边及博部均为直边,底边弧状;倨句为钝角;筒钻悬孔,近于顶端,孔内壁光滑,亦经过打磨。在一些磬的博部还刻有辞句,一字或数字,以“衞”为多,刻辞内容可能披露了磬的所属或者其他特性信息。(www.daowen.com)

这些磬均出土于大墓椁室内的南部中间区域,该处遗留较多的白色石灰状粉末,说明还有数件甚至更多的石磬遭大火而焚毁。从塌落石磬堆积分布遗迹推测,这些磬应悬挂于木架之上,可惜木架亦遭烧毁不存。

在关中地区的大型战国秦墓之中,出土数量如此多的编磬较为罕见,据发掘者认为,该大墓主人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这些石磬对于战国秦时期的音乐艺术研究提供了具体的实物资料。(图3-5)

图3-5 长安神禾原战国秦陵出土石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