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中的不同于形制的发现

关于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中的不同于形制的发现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些于造型,并未见到过实物。值得注意的是,韩城梁代村27号墓出土一件春秋早期于,与先前陕西出土的其他于形制不同,而接近于山东地区于。2005年,韩城梁带村发现大型两周墓群,这一考古发现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关于于的起源地,徐中舒和唐嘉弘先生研究认为山东半岛似乎为

关于大音希声陕西古代音乐文物中的不同于形制的发现

于,简称文献中也作“淳”,《周礼·春官·小师》陆德明《释文》:“音淳,本或作淳。”《说文解字》记载:“镈,大钟,淳于之属。”马王堆汉墓乐简中作“屯”。东汉郑玄形容于“圆如碓头”。《说文解字》解释为“碓,舂也,圆大上小下”。碓,用作舂米,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圆棒。于的形体构造附着了时代和地域信息。

《博古图》第二十六卷收录19件于,分别为:虎龙、山纹、圆花、絷马、龟鱼、鱼、双鱼、凤。另有虎钮7件,虺4件。《考古图》收录两件桥钮,《西清古鉴》中也有收录。这些名称,有的以于的主要纹饰命名,有的以钮部特征命名。有一些于造型,并未见到过实物。例如龟鱼、凤等。

【延伸阅读】

“秦代以后,编钟的制作技术和形制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是钟体由扁圆成正圆形,其次是每个钟由发两个音变为只能发一个音。这种改制无疑是编钟史上的一个倒退。”在陈荃有的《中国青铜乐钟研究》一书中,对青铜乐钟衰微的原因归纳为三点:首先是文化的更新变异,每个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它必然为其他的文化形态所取代。其次是礼乐性质的变化,原始时期的礼乐是以娱神为主,青铜时代则是以娱祖为主要目的,战国及其以后则是以娱人为主要目的,而金石之乐的特点让人“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显然已不适应礼乐文化新的社会功用。最后是异域文化的交流与渗入,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当然统治者的喜恶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www.daowen.com)

2005年,韩城梁带村发现大型两周墓群,这一考古发现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墓中出土了一套组合完整的乐器,包括:鼙鼓、建鼓、编钟、编磬、于、钲(句耀)。于出自其中的27号春秋墓。值得注意的是,韩城梁代村27号墓出土一件春秋早期于,与先前陕西出土的其他于形制不同,而接近于山东地区于。器形为穹顶、宽肩、束腰、直口的椭圆形筒体,上粗下细,顶端正中铸有一半环钮,底部近椭圆形,微敞,全身素面,制作粗糙。其口径22厘米,通高38.9厘米。(图2-26)

关于于的起源地,徐中舒和唐嘉弘先生研究认为山东半岛似乎为于的原生地,其主人可能为东夷,从黄河流域逐渐推行,传播到长江流域。熊传新先生主张于的出现似乎与越族有关,也可能越人是古代于的首创者,由长江流域传播到了中原地区,在目前,徐中舒等先生的观点颇得大家认可[36]

图2-26 韩城梁带村M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