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秭归上溯到汨罗江源头是湖南平江县。山地连绵起伏,环绕着一个个安静的村庄。
已经进入小寒节气,乡村的田野笼罩着薄霜。平江人也要准备一年中最重要的美食了。
天井下,李幼玉婆媳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她们做的正是湖南人引以为傲的腊肉,只在每年腊月制作,因为寒冷可以有效抵御细菌,延长肉质的新鲜。几乎所有肉类的保存都离不开盐,钠离子跟肉类中的谷氨酸相结合,鲜味便会跃然而出。
风干中的腊肉
临近春节,每家的房前屋后都挂着腊肉。李幼玉婆媳选择光照通风最好的露台进行晾晒和风干。只有尽快脱水,才能避免腐败细菌的侵入。
阳光的热力促使蛋白质分解,释放出多肽和游离氨基酸。正是这些鲜味物质,不断塑造着腊肉的风味。
李幼玉家的腊肉要开始熏制了。
很久以前,大约就是这个场景。新年里家家杀猪宰羊,总有多余的肉吃不完,人们围坐在炉火前,边取暖边熏烤,鲜肉熏成了腊肉,在未来数月都能享用。烟熏火燎中,微观世界微妙变化,更多鲜味分子脱颖而出,成就了腊肉独特的风味。这味道渐渐深入人心,腊肉竟超越了鲜肉,成为春节经典的食物。
春节一天天临近。一种至鲜的食材也到了收获时刻。它们像竹林里的隐士。这就是中国人推崇备至的鲜味植物——笋。
池塘的水面也跃动起来。中国人过春节时,鱼是不可或缺的,它的寓意如同味道一样美好。
乡村的年节食物,还有一样必备:这就是豆腐。叶拥江夫妇每年都会亲手制作。
含油的种子大豆是富含最多蛋白质的食材之一,它拥有人类需要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也饱含了鲜味物质谷氨酸。但它们紧紧包裹在蛋白质里,细推慢磨和加热熬煮都只能释放出一小部分鲜味。可大豆一经发酵,就会完全不同。酱油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是鲜味加工产品中,全球使用最广泛的。(www.daowen.com)
提炼出大豆之鲜的酱油,盘活了各种食材的清淡滋味,也包括本是同根生的表亲——豆花。
点过石膏的豆浆就是豆花,再用重物压制,便成日后的豆腐。
一年中,叶拥江要打数百斤豆腐,但这次与众不同,它们是带着美好期盼的过年豆腐。
叶拥江的堂弟这个春节也回到了故乡。200年前,他们的祖上建起了一座江南风格的大宅院,人们叫它黄泥湾大屋。
每次回老屋,兄弟俩都要翻翻族谱。元朝末年,叶姓始祖迁居至此,依靠宗族维系,已繁衍生息600多年。
除夕这天,叶氏族人从各方汇聚到黄泥湾大屋。沉寂的古屋迎来每年最热闹的一天。这是超越家庭的宗族大聚会。
叶氏族人的宗族大聚会
年夜饭是中国人最隆重的美食盛宴。而食物的滋味像一条无形的纽带,维系着一个族群的人心和亲情。
这是一年中叶氏族人最全的一次相见。
现代社会,古老宗族的成员早已开枝散叶,各闯天涯。但每到春节,仿佛感受到亘古不变的召唤,游子们会不约而同地回到故乡的家。
入夜,火龙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稻草扎成的火龙,是古老农耕社会的图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