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上人家的盛宴:鲜味的秘密,深情追忆屈原与泡菜的故事

江上人家的盛宴:鲜味的秘密,深情追忆屈原与泡菜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彭洪国和谭家银夫妇生活在船上,为了准备端午家宴,特地去县城买了新鲜的食材。中午时分,彭洪国的父母来到夫妻俩的船屋。粽子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深入人心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人们对屈原的怀念。秭归的“招魂”活动秭归的江面上,扣人心弦的“招魂”活动开始了。泡菜的腌制是谭家银厨房里的头等大事。秭归人的烹饪主要靠它们来去腥提鲜。但正是这悄无声息的酝酿,让江边的人们尝到了真正的鲜味。这是江上人家的盛宴。

西陵峡两岸的湖北秭归即将迎来每年最热闹的一天,龙舟队在抓紧最后的排练。端午是中国人特别看重的节日,但在秭归又格外不同,因为这里是屈原故乡

彭洪国和谭家银夫妇生活在船上,为了准备端午家宴,特地去县城买了新鲜的食材。

中午时分,彭洪国的父母来到夫妻俩的船屋。在秭归,端午是最大的节日。

秭归的龙舟队

1 秭归的端午仪式

2、3 端午节粽子。包点白米,代表屈原一生清白,放颗红枣代表他的忠心

富含蛋白质的鲜美肉食向来是节日餐桌上的经典,但在端午节只能做配角,唱主角的则是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始于晋朝。但在此之前,粽子已存在了1000多年,最初被当作祭祀的贡品。包裹而成的尖角象征牛角,用来替代作为祭品的宝贵耕牛。

后来,粽子走下祭坛,人间又平添一道美食。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丰富的鲜味基础结合芦苇或竹叶的清香,成就了粽子的特有之鲜。

粽子在中国流传了上千年,深入人心的不仅仅是味道,还有人们对屈原的怀念。

秭归的“招魂”活动

秭归的江面上,扣人心弦的“招魂”活动开始了。龙舟次第出发,召唤屈原的亡魂回归故乡。

绵绵不绝的呼唤在秭归的上空回荡了2000多年。

久远的楚地风俗,在屈原诡谲绮丽的诗篇中才真正展现出鲜为人知的一面。

翻开《楚辞·招魂》中的一个篇章,为诱楚怀王魂灵归来,屈子历数人间美味,以华美笔触列举了数十种佳肴的名称和做法。

高雅的经典,放松来读时,便是令人垂涎的食谱和菜单。如此惊人的美食创造,源于2000年来一直奔腾在楚地人血液里的丰富想象和大胆实践。

在很多人眼里,生活在江边的人守着江鲜,自然可以毫不费力地享受到鲜味。

但事实并非如此。江鲜虽鲜,却总是很难逃过一个“腥”字。这个巨大的矛盾,很久以前就存在了。但这难不住智慧的楚地先民,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堆坛子。

又到了彭家夫妇做泡菜的时候。(www.daowen.com)

姜、蒜、辣椒都是中国烹饪最常用的作料。但在秭归,它们必须到坛子里走上一遭,才能担当重任。

泡菜的腌制是谭家银厨房里的头等大事。秭归人的烹饪主要靠它们来去腥提鲜。

在这些不起眼的坛子里,一场神奇的转化即将拉开序幕。

一批批新鲜食材进入“坛子大学”,攻读“发酵系泡菜专业”,潜心苦修,不断将体内植物蛋白分解成鲜味小分子,完成自身的鲜味升级。

发酵,寂静无声。但正是这悄无声息的酝酿,让江边的人们尝到了真正的鲜味。

谭家银的泡菜出缸了。她要做几条最拿手的鱼,庆祝开捕季的最新收获

用坛子腌渍泡菜

一批批新鲜食材进入“坛子大学”潜心苦读

富含微生物菌群的老水,让每一颗浸泡在其中的果蔬都蕴积了鲜的精华,蓄势待发。

但泡菜并非唯一,渔家的船屋上还藏着另一个秘密武器。这就是被称为“百味之帅”的酱,同样是发酵,让富含蛋白质的大豆转化成名副其实的鲜味炸弹

1 谭家银家的泡菜坛子有十几个,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每一个都要有老水。谭家银说:“泡菜煮鱼是最好吃的,泡菜是提鲜最好的原材料。”

2 做鱼的另一个秘密武器——酱

3 用泡菜和酱做的美味

食材之鲜搭配以发酵之鲜,不同蛋白质的滋味在灵动的组合中创造出丰富的可能。

这是江上人家的盛宴。

又一季的辛苦即将开始。平凡劳碌的渔家生活,有了泡菜和酱的点缀,就总是能过出滋味。

这一切的背后,是如屈原诗篇般瑰丽的美食创造,是五味的调和,是鲜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