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维度,它们可以对文献进行更精确的定位。由于学术单元包含了作者和出版两个信息,所以时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学术单元内容所处的时间,作者所处的时间和学术单元发行相关的时间。
有时间维度的单元形成时间体系,它与学科体系共同构成一个更为复杂的结构体系,也构建了立体的学术单元之间的关系。
时间包括地球发展时间,即地质时间。地质时间只对特定的学术单元有价值,主要包括研究地质和古生物或考古的学术单元。它可以在相关学科之下,形成一个小的体系结构,对某一小群学术单元进行结构化。
与学术单元关系最大的是人类文明时间,其表示方式在西方主要有“公元”纪年及西方相关时期,如希腊时期、罗马帝国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等。中国的纪年内容主要有“国号”“帝王名称”“年号”“干支”等,其中“年号”是中国古代纪年的最重要方法。年号有三个需要关注的地方。
第一,在习惯上,很多人会将年号与公元年相对应,认为在某一公元年,会有一个唯一对应的“年号+年份”,比如“万历十五年”对应公元1587年。这样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历史上统一的年代而言,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但历史上有很多战乱时期,多个政权同时存在的情况是较多的,比如三国时期、东晋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以公元222年为例,这一年是吴孙权黄武元年,也是蜀刘备章武二年,也是魏曹丕黄初三年。此外,由于部分政权存在时间很短,比如某些朝代末年,众多农民起义军都用了自己的年号,进一步增加了年号的复杂性。在中国周边往往有较多少数民族政权,它们也都有年号。同一时间有多个不同年号存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公元年与某一年号相对应。
第二,年号有过期使用的问题。比如,某个皇帝的年号用了三年,第四年改元了,但某些边远地区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没有收到改元的信息,所以在改元后仍沿用原来的年号。这种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www.daowen.com)
第三,还有一些年号并不存在于真实历史中,却被广泛使用。比如,在道教中,有“龙汉”这一年号,被认为是元始天尊年号之一,其余还有“延康”“赤明”等,均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年号,但在宗教文献或文人诗歌中常常被运用。
干支也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在古书的题跋中往往用干支表示年份,年号后加干支而不是加年份纪年,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干支由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排序组成,共六十个,称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
时间还有一个“特征时间”,如一年有四季,还有气象周期如旱季、雨季、中国江南的梅雨季等。一天有白天、夜晚,白天还可分为上午、中午、下午,这些也是特征时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公元纪年是以基督教耶稣诞生为起始的,实际上佛教与道教也都有相关的纪年,称为佛历、道历。佛历以释迦牟尼后涅槃一年为元年,比世界通用的公历早543年。1954年,“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于缅甸仰光举行,会上决议佛教国家以“佛历”纪元,并以释迦牟尼涅槃日推算,定公元1954年为佛历二四九七年。道历是道教专用的历纪。道历纪时以我国农历为准,用六十甲子纪年。道历以黄帝纪元(公元前2697年)为元年,现在(公元2017年)是道历四七一四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