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幽默,不能只学理论。为了保障我们尽快入门,收到明显的效果,在此我们将介绍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具体内容如下:
(1)夸张。
即针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和程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以便收到预期的表达效果。夸张的幽默表达方式需要有的放矢,比如我们唱歌的能力比较欠缺,就可以说自己的歌声“可以把狼招来”。这种介于自嘲和夸张之间的表达,能够达成一种情理内的不协调,从而产生戏剧效果。在此,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即夸张绝不等于吹牛,任何表述都不能建立在欺骗上。
(2)比喻。
也可以称为联想,就是抓住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和其他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某个人的性格比较内向和孤僻,轻易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一旦出口就会伤人,而且想法极其刁钻,总能给人出其不意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怎么跟耗子似的,总是溜边儿走,没点能耐还真防不住他。”对此我们需要谨记,这种幽默方式必须抓住不同事物间的相同特征,而且越明显越好,而两个事物则越让人想象不到越好。
(3)悬念。
也可以称为“抖包袱”,就是把所需的幽默条件全部铺陈好,然后利用最后的笑点引爆幽默感。比如我们讲笑话,通常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前面叙述的内容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然后忽然抛出笑点,将大家逗乐。为了得到更理想的幽默效果,我们要把铺陈设置得百转千回,要巧妙,要顺理成章,要引人入胜,也要出乎意料,最后再一语道破玄机,切忌给人造成故弄玄虚的感觉。如果我们的功底足够深厚,还可以设置一个接一个的笑点,并最终引出最大的笑点,从而收到笑声不断的幽默效果。
(4)曲解。
就是故意歪曲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比如对一些经典语句的曲解,由于经典的语句意味比较严肃,内容又多为人所共知,歪曲之后能够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而产生幽默效果。比如我们常说的“千金小姐”,通常的解释是一些大家闺秀,并且一定是出身豪门的女孩子。但是在我们的口语表达中,却可以把“金”换成“斤”,意思是说某位小姐太胖了,已经达成了“千斤”,所以称为“千斤小姐”。
(5)断章取义。
有些人在读书的时候喜欢断章取义,这的确不是一个好的习惯。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被断章之后,甚至是完全相反的。依靠断章取义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只是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确保对方知道我们是在断章取义。这就要求我们多阅读一些书籍,多储备一些知识,因为断章取义式的幽默技巧,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断句能力,并且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如此才能让幽默感产生。(www.daowen.com)
(6)欲擒故纵。
即假定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然后按照既定的逻辑进行“推理”,最终却得出荒唐可笑的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引申归谬、设真推假,由此引发幽默感。在不便直说或不愿明说的时候,这种方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它的关键在于,表面看上去是放,是顺着对方的意思说。暗中却是收,因为按照对方的意思,事情最终会发展得很糟糕,如此就能够迫使对方就范,并且收到不同程度的幽默效果。
(7)将错就错。
当别人表达了一种错误的观念时,我们可以错上加错,把事情引到一个无解的死胡同中,从而让对方感到无语而发笑。比如某人不想让我们去参加会议,并建议我们请别人代替签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真抱歉,我们公司早就实行打指纹制度了,如果不去开会,恐怕只能让别人帮我打指纹。可惜我又不认识做假指纹的朋友,不如这样,我把手指剁下来,让同事带去帮我打指纹,你看怎么样?”
(8)偷梁换柱。
所谓偷梁换柱,就是将原本的概念大幅度转换,使对方的预期意图落空,从而产生幽默感。一般来说,我们偷换的方法越巧妙,偷换的过程越自然,幽默的效果就会越强烈。相信很多人都曾经玩过一种叫作“传话”的游戏,就是一群人排成队,由队首的人说一句话,然后口耳相传给最后一个人,结果就会发现最初的话已经面目全非。这说明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改变,这就是“偷梁换柱”的基本原理。
(9)一语双关。
即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说的“话中有话”,或者“说一半,留一半”,如果运用得当,往往可以引人发笑。具体来讲,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句的同义、谐音概念,有意识地表达双重意义,只要能够使人产生联想,回味无穷,就可以产生预期的幽默效果了。
(10)大词小用。
就是将一些非常正式甚至庄重的语言,用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造成认识上的巨大差异,营造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由此产生令人发笑的幽默效果。比如“头可断,发型不能乱;血可流,皮鞋不能没有油。”如此庄重的词语,突然“屈尊”来到日常生活中,还说得振振有词,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幽默感,活跃了会议的气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