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否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细节很重要。如果我们对细节问题都关注到位了,那么我们在会场上的表现就会无可挑剔,势必得到老板和同事的认可。相反,即便我们的工作能力足够卓越,如果总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出纰漏,则会给老板留下“难堪大用”的坏印象。比如最常见的粗心大意,往往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走向失败,尽管我们的能力完全没有问题。
服饰是我们首先应该关注的细节问题,它能够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我们的性格、品位和内涵,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基本的穿衣技巧。通常来讲,我们作为一名职场人,应该以正装为主。这不仅是为了打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同时正装也能够让我们提升内心的自信,从而为自己的会场表现加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该遵循“3R”原则:在对的时间,对的场合,搭配对的服饰。通常来讲,我们准备好三套衣服,包括正装、休闲正装和运动服。其中,正装用于参加正式会议,休闲正装用于参加非正式会议和次要会议,运动服用来参加会下的活动。
我们在选择正装的时候,最好避免选择容易褶皱的面料,同时选择搭配颜色、质地和样式协调的领带。比如深色的西装,要搭配浅色领带,反之则需要搭配深色领带;正装不宜搭配圆领衬衫;正装和休闲正装不宜搭配浅色袜子;正装不要搭配毛衣;皮鞋、皮带和皮包的颜色要一致;发型要有发型师的专业建议和打理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服装大小得体,板型适合自己的身形,颜色配合自己的肤色,等等。
其次,言行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细节表现,到位不到位,最终收到的效果相差很大。在找到合适的位置后,我们要轻拉座椅,避免发出刺耳的噪声。落座之后要保持端坐,并且不要随便发出声音,包括不要随意讲话。尤其是女士与会者,应该尽量让自己显得端庄高雅,切忌大大咧咧。见到认识的人之后,不要随意交谈,更不要大声喧哗,最好微笑点头示意,避免影响他人。如果需要起身发言,一定要使用标准的站姿,如保持双腿笔直,挺胸抬头,不要随意触碰和倚靠桌椅等。
还有,面部要保持干净整洁,女性可以微微化一些淡妆,切忌浓妆艳抹。头发同样在职业形象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我们要保证清洁,其次要注重发型,不能太怪异,也不能太幼稚,要听取专业的发型师建议,努力打造出职场范儿。指甲最好不要涂抹颜色,并且不宜过长,以免影响正常工作。香水可以喷一点,但是不能喷太多。配饰不要太张扬,比如耳环、耳坠,最好不要戴,实在想要装饰一下,只要戴一个小耳钉就可以了。(www.daowen.com)
再者,对于职场中人来说,打招呼也有很多讲究。比如最常见的握手,看上去非常简单,实则蕴含着诸多细节问题。比如,对方身份地位较高,或者是女性领导,要等到对方伸出手后,我们再迎上去相握。握手时间以5秒为宜,握手的方式和力度也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同时伴随着柔和的目光接触,以及简单的话语交流。相反,如果我们与下属握手,或者身为女性和男性握手,则应主动伸手,握手的方式和力度相同。
打招呼时的用语,也包括很多细节问题,为了积极拓展和积累我们的人脉,主动打招呼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当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我们在与人打招呼之前,最好先用眼神或动作进行简单的接触,如果对方并没有回馈友好信息,我们也就没有必要自讨没趣了。如果是陌生人,我们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至少表明自己的称呼。与此同时,“你好”“请”“抱歉”“谢谢”等礼貌用语,也要时常使用,遇到年纪大和职位高的领导,我们还要使用“您”等敬语。
接下来,关闭或静音手机是基本的会场礼仪,我们必须在工作会议中切实做到。在一些大的公司当中,都会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比较重要的公众场合,手机都是要静音或关掉的。甚至在静音状态下看一下时间,都要向别人说抱歉,得到别人的允许后才能看。我们既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人士,就要以严格的规定来要求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人非议的细节问题。何况,即便是在一些中小型公司当中,开会的时候手机静音或关掉,也基本会有明确的规定。不难想象,一场会议如果有5个人参加,那么一个人只接一个电话,而且是到会场外面去接,这场会议恐怕也无法正常开下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会议期间静音或关掉手机,不仅是尊重公司和领导的表现,同时也是自身素质和修养的表现。总的来讲,我们应该在进入会场前关掉手机;如果有重要事情在等电话,可以调成静音;如果非要在会议期间接听,需要向领导请示,得到允许后离场接听,并尽快返回,同时向领导和同事表示歉意。
最后,会议签到也马虎不得。很多公司在进入正规化管理之后,会议管理也进入制度化,会议签到便开始进入会议流程。但是在很多员工看来,签到与不签到都没什么关系,尤其是一些位高权重的领导,甚至觉得和员工一起签到是一种“掉价”的行为。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会议签到既然被纳入规定,就要求所有人必须无条件遵守,不签到就是对公司制度的一种漠视和挑衅。此外,还有很多人把会议签到当成练习书法的机会,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没人能够看清,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应予以改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