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集思广益也是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目的。领导者之所以成为领导者,往往是因为在以往的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并且对于每个工作环节都比较熟悉。但社会始终处于发展中,行业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一些相对比较聪明的员工,通过这些发展和变化总结出来的想法,往往比我们凭借经验得出来的想法更具创造性。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非常稚嫩和天真的,也可能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从而促成我们生出成熟完善的工作计划。
集思广益的最大好处,就是一加一大于二,这是一个哲学层面的不等式。比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在我们进行交换之后,彼此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也有一个想法,那么在我们进行交换之后,彼此就会拥有两个想法。如果我们只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可能会将某一种想法建设得非常成熟,而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进行思想交流后,很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思路,从而将问题分析得更透彻,同时将解决方案完成得更圆满。
到了会议桌上,有多少人参加,就会有多少种想法,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个相对理想的方案。尤其是领导者,一定要具有激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意识,这样就能够让大家的智慧相互激发,相互补充,从而不断创造和扩大建设性想法。如果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就必须在身边聚集一群具有不同优势的人,在针对某一个问题时,让他们各尽所能。放眼古今中外的诸多成功人物,他们也是这样想、这样做的,这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代经营理念早已提出,一家公司的发展不能只靠上层领导,而应该依靠全体员工。这不仅包括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同时也包括全体员工的智慧,首要前提就是领导者必须具有这样的意识。在会议上面对所有人的意见,虽然通常是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也要分析到多数意见的不足之处,以及少数意见的可取之处。经过综合考量之后,就能够得出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结论,会议也能因此而取得成功。
在我们进行某项重大决策时,集思广益的会议讨论也很重要,一意孤行绝对要不得。因为面对众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意见,我们可以采纳;如果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则不予采纳,这样,会议的最终结果一定是融合了最优秀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不会超出我们的可控范围。而且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能够进一步做到民主化,从而保障最终方案的科学化。另外,集思广益还可以让每个人展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也方便我们人尽其才地进行工作安排,从而尽可能地将工作合理化和高效化。(www.daowen.com)
当然,集思广益最重要的还是要了解不同方面,了解不同岗位,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保证兼顾到每个人的利益。很多时候,会议意味着要分配任务,但同时也意味着要分“蛋糕”。如果与会者的诉求没有得到回应,则必定会生出消极情绪。至于我们的回应,可以是利益分配,同时也可以是精神安慰。只要操作得当,讲明利害关系,完全可以保证会议的效果不打折扣。
如果单纯从领导者的角度出发,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听取不同建议,吸收员工们的创意点,从而帮助自己启迪出新的想法,同时也是帮助自己分担压力。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CEO的任务,应该包括指导手下成长,并且以此为骄傲。而公司副总的工作,应该对自己负责的领域极其精熟,然后向总经理提出可行性方案,而不是等待总经理发号施令。否则,总经理的压力就会太大,公司的发展也将举步维艰。我在GE工作的时候,公司经营领域涉及发动机、电影、医疗和橡胶等,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领域跨度大。如果每件事都要我亲力亲为,恐怕每件事都不可能做好,所以我总是尽可能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用集思广益的方法来保障创造力的旺盛。”
公司的发展需要集思广益,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并且是激情四射地参与其中,这就是杰克·韦尔奇的成功秘诀。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凡在工作中担任领导的人,基本上都是有所成就的人,他们的想法是经过事实验证了的。因此,领导者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是再常见不过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保证公司能够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听取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地完成各项会议决案,就成了一件必备的成功利器。
在我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的能力比较平凡,但他也意识到和正视了这一点,所以网罗了一大批文臣武将。不仅如此,不管什么人向他提出建议,他都能够认真听取。即使最终未能采纳,也会向对方解释清楚,从而保障对方心服口服。刘邦曾经和韩信有过一段对话,他问韩信以自己的能力可以统领多少兵,韩信告诉他十万。刘邦又问韩信能统领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但他又在后面加了一句,说刘邦可以统领将帅,而自己只能统领小兵。这就深刻说明了领导和下属之间的科学关系,作为今天的领导者,我们也应该学习刘邦的经营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