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骈句与排比技巧详解-骈句修辞教学探索与实践

骈句与排比技巧详解-骈句修辞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句子数量上来说,排比与骈句还有一个大的区别,那就是排比不但有排比句,还有排比段。(二)音韵要求不同骈句对音韵要求比排比要高。骈句上下句中,不管其意义是相同关系、相关关系或相反关系,从语气表达来说,都是一致的并列关系。(四)应用场景不同骈句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骈句是两句相对,其创作时只需要两个相对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而排比则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难度自然要大一些。

骈句与排比技巧详解-骈句修辞教学探索与实践

(一)句子数量不同

骈句中句子数量规定就是两句,从名称“骈句”可以知晓,骈句就是双句。而排比中句子数量是“三个或三个以上”,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春》),这是三句的排比;还可以有更多句子构成排比,如“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可爱的中国》),这个排比就是八句排比。从句子数量上来说,排比与骈句还有一个大的区别,那就是排比不但有排比句,还有排比段。排比段指的是把结构相同、语气一致、内容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段落排列在一起。如朱自清的《春》有如下排比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二)音韵要求不同

骈句对音韵要求比排比要高。第一,骈句上句和下句要求尽量押韵。如在《增广贤文》中:“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性”和“音”押韵;“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桩”和“帮”押韵;“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入”和“出”押韵。第二,骈句上句和下句要做到尽量合乎平仄相对要求,近似对偶。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中,“喜”为仄声,“悲”为平声,合乎“仄起平收”的规则;“珠沉渊而川媚,玉韫石而山辉”(《增广贤文》)中,“媚”为仄声,“辉”为平声,也是仄起平收。不过,也有很多骈句没有遵守这一规则,因为骈句毕竟不是对偶,没有对偶那么高的音韵要求,不能“以形害意”,即不能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损害内容的表达。如“有的浓,有的淡”(《散步》)和“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前者是平起仄收,后者两句韵脚为同一个字,没有遵守“平起仄收”或“仄起平收”的规则。排比则没有明确的音韵要求。

(三)表达气势不同

骈句上句和下句语气呈现一种平衡关系。骈句上下句中,不管其意义是相同关系、相关关系或相反关系,从语气表达来说,都是一致的并列关系。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增广贤文》),都是强调要多练的意思,内容并列,语气统一;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强调的都是要行仁政的思想,上下句正反并列,语气一致,并非下句语气比上句更强,或者上句语气比下句更强。

排比句能够增强文句气势。构成排比的三句或若干句子,虽然从结构上说都是并列关系,但从表达上说,很多排比句语气是越来越强的,因为这样才能增强文章气势。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三句构成排比,第二句比第一句语气略强,第三句比第二句语气更强,构成一股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再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安塞腰鼓》),这个排比,五句连排,其语气一句比一句强烈、一句比一句激动,到最后一句“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将情绪推到顶点,热情讴歌了安塞腰鼓舞姿的惊心动魄和鼓点的扣人心弦。排比句增强了文章气势,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排比所表达的气势是其他修辞无法达到的。(www.daowen.com)

(四)应用场景不同

骈句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表达方式上说,骈句可以应用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和抒情中;从文章或讲话稿结构区间来说,骈句可以出现在标题、开头、中间和结尾等任何位置;从文学体裁来说,骈句可以出现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电影电视文学各种体裁中。

骈句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东汉曹操《观沧海》有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组骈句描写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借以表达诗人胸怀天下的宏伟抱负。唐代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有诗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全诗由两组骈句构成,告诫人们做事要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唐代白居易《夜雨》有诗句“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这一组骈句构成一首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还有宋代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词人在全词中用了“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四组骈句描绘了令人惆怅的江上风雨之景,表达了令人动容的人间思念之情。再如元代周德清《浔阳即景》:“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两组骈句,作者用四个“如”字、四个比喻句,敏锐地抓住了景物特征,生动地描写了古城浔阳江边的美景

排比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排比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可以出现在骈句出现的大部分场景中,但一般不能出现在文章和讲话的标题中。

排比较少出现在古诗词中。格律诗中肯定不会出现排比,排比一般多出现在散文之中。这主要是因为句式形式所限,排比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接连排列在一起,而古代诗歌句式一般是两两相对的偶数句,所以排比不适合出现在诗歌中,而常常被运用于散文中。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再如“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不过,古诗的长诗中,偶尔也有运用排比的情况。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还有“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江南》)。

(五)创作难度不同

骈句创作难度低一些,排比创作难度高一些。因为骈句是两句相对,其创作时只需要两个相对的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而排比则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语,难度自然要大一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