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不懈行动,有效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初中差异教学策略研究

学困生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一般较小,但如果管理与指导不到位,他们的影响就会扩大,甚至妨碍班集体各项工作与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重视对学困生的教育。通过辅导与转化学困生,优化班风与学风,塑造优越的班集体教育环境,促进班集体良性发展,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是对他们的简称。学困生表现出的特点多种多样,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也非常复杂,所以至今学术界也还没有对学困生的概念做出明确定义。

1981年,美国语言言语听力学会、特殊障碍儿童学会、学习障碍咨询委员会等联合对学习困难提出了定义:“在听、说、读、写能力或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的获得和利用方面有明显困难的不同障碍的统称。”(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第146页)

在我国教育界,学困生通常是指要达到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

前一个定义侧重于身体素质等客观因素给学习形成的障碍,后一个定义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精神等主观因素给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实际上,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有客观因素,也可能有主观因素。我们认为,学困生指由于身体素质、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以及由于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主观因素,致使成绩不良、能力落后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与特点

由于学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学困生的类型也是多样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生。

◇1.智力低弱型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与同龄其他学生相比,智商偏低,智力发展上有障碍。由于语言运用、理解能力较差,思维出现障碍而导致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机械呆板,记忆力差,思维迟钝、肤浅,理解缓慢;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差,表达混乱,层次不清,语病较多,常常言不达意。这类学困生学习困难反映在多门学科上。

◇2.方法低效型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智商与普通学生相当,有能力学好知识,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合理,而导致学习困难、低效。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能活学活用;眼高手低,不求甚解;学习习惯不良好,丢三落四;不善于协调各科学习,偏重某一门学科,放弃其他学科;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等。这类学困生学习困难一般反映在某一门学科上。

◇3.教育环境不良型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一般智力正常,与大部分学生相当,能适应教学需要,有能力、有可能学好知识,获取良好成绩。主要是由于各方面教育环境的不良,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精神等受到损害,从而造成学习困难、学习障碍。

教育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不良形成的学困生主要表现为:态度消极,情绪低沉,感情脆弱,逆反心理严重,行动盲目冲动,有时过度焦虑,有时容易情绪激动,情绪起伏无常,心理创伤严重。这类学生往往家庭破裂,父母离婚者居多,或者与社会人员交往不当,沾染不良思想与习气。

◇4.理想缺失型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主要是因为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于是学习懒散,敷衍了事,导致知识漏洞多、成绩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缺乏不断进取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自由散漫;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上课与作业无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力差;情绪和性格上忽冷忽热等。由于对学习的轻视甚至放弃,这类学困生往往各学科成绩都较差。

三、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从学困生的类型与特点来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主观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与社会原因等。

◇1.主观原因

学困生的主要形成原因应是主观原因,因为即使智商一般甚至智商低弱、身体残疾的人,只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勤奋努力、坚持不懈,仍然能够获得成功,创造奇迹,牛顿、海伦·凯勒、霍金、张海迪不都是铁一般的证明吗?

形成学困生的主观原因很多,大致有以下因素:

(1)缺少远大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

(2)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作业、活动等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3)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上课违反纪律,干扰其他学生上课,顽劣成性。

(4)自卑心理严重,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5)意志薄弱,自我约束、调控能力差,畏惧、逃避学习中的困难与问题。

◇2.家庭原因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1)家庭遗传不良。父母智力不好,父母有疾病,或近亲结婚等,生育的子女有可能先天存在智力缺陷。

(2)家庭环境恶劣。家庭居住环境噪音大,空气不好,家庭成员众多,来客频繁等等,都会干扰子女的学习。

(3)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由于工作或其他事务繁重,忽视、放弃教育子女;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或过分严厉、过高要求孩子;家庭教育不协调,多方家长的态度与方法不一致,使子女无法适从等等,都会致使子女不能正常、健康成长,变得懒惰、放纵,或者内向、消极。(www.daowen.com)

◇3.学校原因

致使学生学习困难的学校原因主要是教学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沿袭应试教育,教材、教法、作业等都“一刀切”,唯考试是瞻。学生被迫适应教师,适应考试的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内容,都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都完成同样的作业,都要达到同样的要求和目标。这就给学习水平偏低的学生造成了学习困难,久而久之,教师不顾学生差异的教学就造就了学困生,如果我们的教师不采用差异教学,这种学困生不仅不能提升与转化,反而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差。

◇4.社会原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是时常进入社会的人员,学生受到社会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不良上网,不良影视作品,不正确的交友,社会不正之风等等,都会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受到不良影响。

四、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策略

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可以这样说,只有有效辅导和转化了学困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只有成功培养了学困生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不懈行动,有效转化学困生。

◇1.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对学困生的转化关键在于找到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开展教育教学,以增强转化学困生的实效性。

如果是身体上的因素,就要配合家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加强学生锻炼与治疗,促进学生身体康复;如果是学习方法问题,就要给予学生方法指导,校正其不良的学习方法;如果是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就要对其开展心理辅导;如果是家庭环境问题,就要与家长一起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如果是教育方法问题,就要联合各学科教师革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2.开展励志教育

斯大林说:“只有伟大的目的才能产生伟大的毅力。”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首先要引导、激励他们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引领他们不懈努力,勇敢面对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实现理想、创造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1)用榜样的力量对学困生开展励志教育。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身残志坚的故事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行动。如海伦·凯勒的故事、轮椅总统罗斯福的故事、霍金的故事、盲人音乐家阿炳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等。我们还可以讲才智平庸,但经过后天努力而取得非凡成就的故事,如牛顿、爱因斯坦、钱锺书等。

(2)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困生实施励志教育。环境的熏染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塑造自强不息、友爱互助的班级文化环境,引导和激励学困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将自立自强化为学生内心的驱动力。如每日名言警句的抄写、名人故事的讲述,也可以开展励志教育主题班会、励志教育主题讲座,还可以办励志教育黑板报、张贴励志教育标语、举行励志教育演讲等。

(3)开展实践活动,实施励志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自我世界,磨炼意志,使他们在与教师、同学的协作、交流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克服内心的自卑、压力孤独感,强化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体验探索活动,培养坚定不移的人格品质,磨炼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实施差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集体总是由多个层次的学生组成。教师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训练与活动,从而使学困生也学有所成,学得轻松、快乐。

在评价方式上也要对学困生有别于其他学生,降低评价要求,彰扬学困生的进步与闪光点,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4.指导学习方法,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效

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方法不当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要对学法不当的学困生开展学法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效果。

教师要观察和分析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明确其学习方法的不当之处,再依据其思维、记忆特点与理解能力,围绕学习的一系列主要环节,系统介绍预习、复习、听课、笔记、作业、使用工具书、阅读等方面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困生各种实用性的、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师还要指导学困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状况,恰当地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适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评定,并及时进行调整、校正。

◇5.开展心理辅导,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学困生是在长期不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长期学习困难的折磨、心理的矛盾纠结往往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只有解决了学困生心理上的问题,才能为转化学困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

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错综复杂,主要有消极心理、从众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麻木心理等。教师要针对他们的具体心理问题给予心理辅导,帮助学困生克服心理问题。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对学困生开展心理辅导:

(1)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每个人都有最近发展区,学困生也有发展潜能的空间。教师可以指导学困生看到自己的发展潜能,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克服困难,树立学习自信心,逐渐培养学习兴趣,保持饱满的学习情绪,热情学习。

(2)满足需要,追求成功。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时指出:“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320页)

如果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家庭缺少温暖,就要沟通家长,与家长共同给予他们温暖;如果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同学的不理解、嘲笑与歧视,就要做好其他学生的工作,让其他学生尊重学困生,并在学习上鼓励和帮助他们;如果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是由于学习难度太大或评价过低受到打击,就对他们降低学习难度,评价注重鼓励……这样,使学困生的学习心理得到满足,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并进一步行动起来造就更大更多的成功。

(3)赋予期望,创造奇迹。教师对学困生提出一定的期望,并在各个教学环节多关注、指导他们,给予他们展现和表演的平台,使学困生感受到这种期望,提高自信心,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切实行动起来,不辜负教师的期望,学困生的学习便有可能取得神奇的效果。比如教师向学生提出对某个章节知识学习的期望,然后课前辅导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课堂上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上台板演,做课堂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等。

◇6.整合家庭教育力量

很多学困生的问题产生于家庭,或者是家庭环境问题,或者是父母关系问题,或者是不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协调等。教师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家访,或者约请家长来校商谈子女教育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引导家长为子女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言传身教的方法教育子女,对子女的学习制订恰当的目标等。

学校也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对学困生的家长开展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提高这类家长的自身素质和教育子女的水平,配合教师提升对学困生的教育效果。

范例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