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岷县青苗会: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岷县青苗会: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言之,岷县青苗会是流传于在岷县锁龙乡的一项通过民间祭祀当地神灵祈求农事丰穰的民俗活动。取水构成了岷县青苗会的核心内容,类似于遍布于国内的求雨仪式,即祭龙神仪式。这就是岷县青苗会“存在即合理”的文化价值所在。

岷县青苗会: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锁龙乡地处岷县东部海拔3400多米的高寒阴湿山区,属西秦岭地槽皱系的北支秦岭海西褶皱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八,岷县东部山区锁龙乡一带的群众为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事顺畅纷纷扶老携幼“团聚”在该乡严家庄、赵家庄所在的山涧盆地“月露滩”举办庙会,陪伴“娘娘”(当地人崇拜的神灵)迎接远近信众的膜拜[1]。概言之,岷县青苗会是流传于在岷县锁龙乡的一项通过民间祭祀当地神灵祈求农事丰穰的民俗活动。取水构成了岷县青苗会的核心内容,类似于遍布于国内的求雨仪式,即祭龙神仪式。青苗会中的湫神也就是龙神。六月十三日仪式中诵读的申文是通报给湫山总督和八海龙王

神职居总司之上,位列八海之尊,龙天德地,能知造化之机,慧眼慈心,得识循环之理,滋润禾稼,时务助长之功,待天理物,常存爱慕之心,推风震电,远逐冰雹之灾,雨阳时若近保民命之关,时至今日,五谷丰登,三农有庆,禾稼争荣,六穗告成,我众姓纠聚集我圣母庙内,洗心籲圣,虔备香腊,恭祝祭文,清酌以祝:湫山总司 八海龙王默集之功,祝至尊神护佑之泽,惟愿降车之甘露,拭拨云之手端,惠风和畅,德泽寰区,时开景莲,百产精华,则植物动物兼隆,生民与养民并重,虽曰人力作为,更是龙神转助之功也。因此申文,答谢神恩!伏惟 尚飨。[2]

在青苗会上念诵的祭文除了申文外,还有讨文、祝词,其中以祝词最为繁多,仅固定时期的祝词就有12个,不固定的祝词有三四个。这些祭文都有一个共同点——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另外,从时间上来考察,大部分祭祀时间集中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6月,6月既是庄稼拔穗实浆的生长期,也是干旱、冰雹、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时期,由此决定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除了6月份以外,还有立夏、十月份两个出苗、收获季节。另外,除了以上固定时期的祭祀活动外,还有不固定的祭祀活动,如遇上旱情、涝灾较严重的时期要进行及时的祭祀活动。可以看出,岷县青苗会的主旨即是通过祈神来保障农事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锁龙乡所在区域久旱少雨,祭祀仪式以求水、求雨为主,这也是为什么这一民俗活动以祭湫神为主的原因所在。(www.daowen.com)

从中也凸显了岷县青苗会的文化价值所在: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沉淀了博大精深的农耕文明,当下的中国处于由农耕文化向工业化转型时期,诸多农业文化面临着消失、变迁的命运危机,而岷县的这一民俗活动因地处偏僻,民间信仰文化生态浓厚,从而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了,成为一份难得的农耕文明的活形态文化样本,堪称“中国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重刊序言中这样说,“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并不排斥其他体系同样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那些影响同样可以在中国的基层社会里发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概念在这个意义上,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工具。”[3]也是就说,我们要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从传统中来,而不是全盘西化,推倒传统重新再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能否顺利实现,除了传统之外的“师夷长技”外,也要从传统之内的乡土中国汲取合理的文化因素。这就是岷县青苗会“存在即合理”的文化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