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文献回顾——《岷县青苗会研究论文集》成果揭示

文献回顾——《岷县青苗会研究论文集》成果揭示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另一方面,纪录片在承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作品本身也要努力彰显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品质,构建“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的作品形态。此文延续对传统文化的媒介形象这个话题,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再现,这一媒介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构成的重要成分。

文献回顾——《岷县青苗会研究论文集》成果揭示

有关媒介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讨论在中文文献中形成了一定的论述脉络。有作者指出,经济全球化构成了世界文化多元化共存、民族文化以本土特色传衍的危机。该作者认为,当媒介技术把人类推进了一个公共生存空间,而当人类越来越依赖于媒介化生存时,中国媒介又必须担当起复兴民族文化个性的大义。该作者的观点是,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行为应该有很强的本土针对性,以确保这种文化复兴是本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更要将这种文化复兴建立在全球文化语境基础上展开,不能走狭隘的中西文化二元对立的思路。也有作者指出,纪录片作为具有跨文化、跨时空传播属性的媒介形态,担负着记录社会、国家形象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等使命,是当前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和鲜活载体。他认为,纪录片的民族品性一方面来源于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实现作品的形式要求与深层的文化意蕴之间高度契合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纪录片在承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同时,作品本身也要努力彰显民族文化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品质,构建“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的作品形态。

近年来,随着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中华文明的源头被重新挖掘、保护,古村落也开始在大众文化的视觉空间得到塑造和再现。有作者将当下对古村落的追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影像叙事的角度分析古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其影像记忆的建构并且反思其叙事政治。(www.daowen.com)

此文延续对传统文化的媒介形象这个话题,关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再现,这一媒介形象是中国国家形象构成的重要成分。已有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影像的研究之中,已有的文章从非遗题材的记录影像创作手法、创作意义等进行专门性的学术探讨,也有论文探讨了人类学纪录片,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式记录方法等,本文从纪录片拍摄的多元主体展开论述,论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化纪录片制作和表达,以甘肃省岷县的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青苗会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