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岷县青苗会研究论文集:女神喜事筹办探讨

岷县青苗会研究论文集:女神喜事筹办探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锁龙乡青苗会是以汉族为主体的跨族群宗教信仰产物。在岷州,湫神男身称龙王,女身称娘娘。目前关于锁龙乡青苗会的学术研究有岷县地方学者张润平先生的《地方湫神与社群和谐——岷县青苗会研究》,这部专著是作者历时10年进行搜集资料、田野调查、整理和思考完成的,对锁龙乡青苗会的生存环境、民间传说、来源和传承、活动仪式、社会功能、民俗价值、人类学意义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是外界了解锁龙乡青苗会的一部民族志。

余吉玲

[作者简介]余吉玲(1986— ),女,宁夏西吉人,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社会学。

甘肃省岷县锁龙乡位于县城东部,东靠岷县马坞乡、西连岷县闾井镇、南邻礼县洮坪乡、北与漳县东泉乡接壤,面积285.74平方公里,距县城100公里。现辖锁龙、古素、赵家、后家、严家、红旗、大车、元埂地、新庄、双燕等10个行政村,总户数2429户,11616人。锁龙乡是以汉族农业为主体的乡村社会。(www.daowen.com)

农业社会是产生信仰和神话的温床,农业生产是一种定居式的稳定的生产方式,它很容易形成文化的积淀,出现完整的信仰体系[1]。锁龙乡青苗会是以汉族为主体的跨族群宗教信仰产物。岷州地方史志与百姓皆将境内崇拜的龙王、泉神、元君等水神称为“湫神”。锁龙乡民间信奉两位湫神娘娘。一位是九天圣母京华娘娘,一位是九天圣母京皇娘娘。二位娘娘是锁龙乡民间信奉的两位水神。在岷州,湫神男身称龙王,女身称娘娘。群众又按地方称谓尊称为“爷”和“阿婆”[2]。锁龙当地民众将二位娘娘又俗称为“大阿婆”和“二阿婆”。

锁龙乡青苗会具有跨族群、跨文化、跨地域的多元文化特征,具有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价值。目前关于锁龙乡青苗会的学术研究有岷县地方学者张润平先生的《地方湫神与社群和谐——岷县青苗会研究》,这部专著是作者历时10年进行搜集资料、田野调查、整理和思考完成的,对锁龙乡青苗会的生存环境、民间传说、来源和传承、活动仪式、社会功能、民俗价值、人类学意义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是外界了解锁龙乡青苗会的一部民族志。李璘《甘肃岷县民间的湫神崇拜》对岷县民间十八位湫神崇拜的由来、形象、造神过程、表现形式、迎神赛会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记述,分析了湫神崇拜的文化内涵[3]。范长风《乡村领袖与湫神娘娘的亲密关系——关于地方信仰对联村组织建构作用的研究》,研究表明地方信仰仪式是传统乡土组织的孵化器。王淑英的博士论文《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以甘肃洮岷地区为田野调查中心》,论文在洮岷地区这一多元文化空间中考察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的展演、运作方式与社会功能,指出:洮岷地区的湫神信仰通过迎神赛会、祭祀仪式与口头传统等形式实现了自身展演;围绕湫神信仰,汉、藏、回、土等族群之间实现了不同层面上的认同与互惠。作者对青苗会的研究范围从洮州拓展到了岷州,通过文献资料搜集、仪式文本的解读、参与观察仪式活动作者认为岷县锁龙乡的青苗会是一个典型的经济主导型青苗会[4]。肖璇:《嗟吁击鼓兮,祈甘霖——岷县十八湫神崇拜》,岷县地处中央王朝的西北边陲,“从异域到边疆”,在民间信仰中的实践中,隐含着“国家”的异样表达,国家将民间信仰视为帝国边疆管理之“利器”,民间社会为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在仪式层面模仿国家,于是神的膜拜即成为国家观念的外化表现[5]。锁龙乡青苗会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需要地方政府从保护地方文化的角度出发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这一独特民俗文化的知名度,同时吸引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加大对锁龙青苗会的研究力度、广度和深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