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岷县青苗会研究成果: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证研究

岷县青苗会研究成果: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纵向历史演进与共时社会发展中,文化持有者依据生境对具有原生态特点的非物质文化给予传承、建构与发展,构成的一个连续统。而这种“原生态”程度与范围的界定,文化持有者拥有其话语权;文化持有者是非物质文化原生态传承与发展的原核与动力。

岷县青苗会研究成果: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证研究

甘肃省民族研究所 郭志合

[作者简介]郭志合(1979— ),男,甘肃镇原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甘肃省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学、少数民族文化。(www.daowen.com)

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近年来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原生态、文化持有者、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原核与动力等角度,更是非物质文化研究的一个独特视阈,原生态、文化持有者等要素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话语系统形成了互动。在纵向历史演进与共时社会发展中,文化持有者依据生境对具有原生态特点的非物质文化给予传承、建构与发展,构成的一个连续统。而以时间为序列,非物质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共时社会中原生态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原生态不等于一成不变,原非原点,非物质文化的生态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原生态非物质文化不等于原始文化、静态文化,且非物质文化存在的主要载体和基础都是物质的,具有发展变化的属性,原生态是一种相对的状态,是变迁的原生态。因此,原生态非物质文化的发生、形成、传承、发展是具有相对性、客观性、变迁性、原真性的特点,是在本位文化随客位文化发展的适应性选择中逐渐形成的,是以被文化持有者所共同认同的具有本位文化特点为主导要素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是被客位文化所容纳而并非客位文化强迫的结果。相对整体客位文化而言,就是原生态文化。而就原生态非物质文化的阶段性变迁和时段性切面而言,其仍然是传承与发展中的原生态非物质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是一种相对的原生态,原生态并不等于一成不变或者拒绝非物质文化的演进。而这种“原生态”程度与范围的界定,文化持有者拥有其话语权;文化持有者是非物质文化原生态传承与发展的原核与动力。非物质文化事象锁龙青苗会的产生、形成、传承、发展是不同时期文化持有者对对青苗会文化的原生态传承与发展的杰作,是一个文化多元共生复合体,其形成与发展是多元文化要素交流、互动、共生、传承、创新、建构、融合与渐次演进,逐步形成了具有相对性、客观性、变迁性、原真性、地方性特点的原生态文化多元共生复合体而存在于特定的文化区域,并以原生态非物质文化存在表达与诠释其文化魅力。论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2016年7月举行的“岷县青苗会学术研讨会”期间在锁龙青苗会上的参与式田野观察,旨在分析论述文化持有者在非物质文化原生态传承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原核与动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