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民众把控各种生产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依靠信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危机的需求日益下降。由此,引起青苗会生存环境的改变,产生依托信仰的形式来维持传承的青苗会的传承和生存的困境。
第一,整个社会环境的发展,科技对于农业的支持力度超过任何以往时代。过去的生产形式、手段等发生了极大改变。比如,过去都要人工锄草,现在几乎见不到了,而代之以定期喷洒除草剂;过去都要施用农家肥,现在几乎见不到了,而代之以各色化肥;过去以农业为主、种粮为主,现在调整农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甚至出现抛荒土地……总之,过去以土地讨生活的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维持生计不再唯耕地是依靠,农业生活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第二,挣钱方式的改变,把农村青壮年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外出打工,正在变成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的首要选择。打工挣钱,比种田来得快、来得多。人们的观念了,只要挣上钱,可以解决任何生活问题,比如买米买面买菜……所以,民众对于农业的依赖程度的降低,直接导致各种农耕仪式的重视程度的降低,从思想上不再重视各种农耕仪式。
第三,外出打工日益成为农村青壮年的首选,导致如青苗会等农耕仪式的载体的缺少,农村正在被掏空,成为一个个空壳。青壮年因为考虑经济收入,在农耕仪式举办时节一般不会赶回来,而没有青壮年参加的仪式因为人手捉襟见肘,过去的神圣性从规模、虔诚程度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削弱。(www.daowen.com)
第四,新时代村落的结构的日益松散,导致村民对村落的依附程度或者说村落对村民的管控程度日益下降。这样,村民的自由度很大,更多选择不再投入精力参加各种民间的农耕仪式。
所以,青苗会本身的生存面临考验,青苗会的首要的看青功能几乎消失,而对于村落的凝聚、认同、伦理教化等功能也日益受到削弱。
那么,青苗会在现代社会将何去何从?青苗会只能自生自灭吗?“‘青苗会’从清末至民国确实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其特征是职能分工更加复杂化了,已经完全越出了原初单纯‘看青’和‘保卫’的作用范围,而成为国家在基层实施新政的工具和手段。”[27]青苗会的历史上看,它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适应时代,做出适应时代的改变。所以,青苗会在现代社会只要适应时代,完成转型,仍然具有极大的存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