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历五月底进入六月,是收割、尝新、祀神祭祖比较集中的时期,至八月进入秋报的高峰期。
1.孝感地区(鄂东北)
《孝感县志》(清光绪八年刻本)——六月 刈早稻,荐新于祖。语云:“小暑吃粟,大暑吃谷。”试新择卯日之逢收者,卯属兔,取兔收、透收相同意。用鱼不用鸡,盖鱼音近余,鸡音嫌饥也。试新日,忌招宾。332页
应山县——六月 六日,祀土神……
《黄陂县志》(清同治十年刻本)——七月 吃新:“小暑”,逢卯日取新谷为食,多买酒肉,并延女戚食新。339页
应城县——六月 ……是月也,始尝新,日用卯成。/九月九日……城乡各以油糯为糍,报祀田祖、社神。
2.黄冈地区(鄂东)
《罗田县志》(清光绪二年刻本)——六月 六日“农家以豚酒祭田祖,即祝稼遗俗也。”359页
黄安县——六月 六日……食新用卯日,以新米杂陈米中为饭,奉神、荐祖先,筵亲友,举家食肉,与年饭同。355页
英山——八月 八月初戊,赛社如春。
蕲水县——八月 “秋社”,祀神、饮酒如春(社)。又,五乡俱演剧报赛,曰“黄谷风”,盖自是讫于冬焉。361页
3.咸宁地区(鄂东南)
《通山县志》(清同治七年心田局活字本)——“六月六日为‘土地生’,各就附近之祠祀以牲醴。”373页
《通城县志》(清同治六年版本)——六月 六日,“天贶节”。农家酒食禳田祭都官,盖土地神也。378页
《崇阳县志》(清同治五年活字本)——六月 六日,农家禳田,祭鄱(疑为“都”字之误)官、土地神。383页
4.荆州地区(鄂中南)
《荆州府志》(清光绪六年刻本)——五月 二十六日为“谷生日”。土人有“得谷不得谷,但看五月二十六”之谚。387页
《石首县志》(清乾隆六十年刻本)——六(五)月 ……二十六日,俗谓“谷王生日”,争观风之南北,以占岁之丰歉。是月早稻渐熟,民间乘时收割,随插晚禾。P398页
荆州地区一些县亦有“开镰吃新”的习俗。新谷成熟时,先割少许碾米祭祖,让祖先先“尝新”。新中国成立后此俗已消失。
5.宜昌地区(鄂西)
宜昌地区亦流行吃割谷饭,一般按年景好坏而论。每年吃第一顿新米饭的时候,要先盛一碗饭祭神,祭谢天神赐给当地风调雨顺。
当阳农村旧时稻谷成熟收割时,时兴吃“割谷饭”,仅餐次少于“栽秧酒”。农业合作化后,此习俗消失。20世纪80年代,农业“五包”到户,“割谷饭”又逐年兴起。30页
枝江农村旧时有一种叫作“秋报”的习俗。八月初一做土地会,这天乡民们沐浴更衣,恭恭敬敬举着香、纸朝拜土地庙,敲锣打鼓,烧香烧纸作揖叩头。然后,农民们再敲锣打鼓把土地神请回家,到了晚上,在家中供新鲜水果来敬土地神,家家焚香烧纸,香烟袅绕,通宵达旦,极其虔诚。第二天,村民再敲锣打鼓把土地菩萨送至土地庙。这种祭祀有图报神灵的意思,所以叫作“秋报”。30-31页
鄂西一带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土家族人用五谷敬山神菩萨。
6.恩施地区(鄂西南)
《恩施县志》(民国二十六年铅印本)——六月 六日,乡农以鸡酒祀田祖,谓之“团苗”。437页
《来凤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六月 是月卯日尝新,肴尚鱼,曰“有余”,忌鸡,谓近于饥也。447页(www.daowen.com)
来凤县农村旧时在秋收后,于农历八月初二日进行祭社活动,来酬谢土地神。
鄂西鹤峰县一带流行种粘谷。在割粘谷前,要举行一种敬粘日的仪式。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三日,这一天,土家人都要办一桌酒席,空出上席,敬其一杯酒,祈盼天晴13天,以便割谷。新中国成立前,敬粘日已成为土家人的传统节日。31页
鄂西苗族也有“吃新”的习俗,后演变为“吃新节”。
鄂西山区种番薯多,当地流行的“请薯神”活动是苗族洪、杨、石、龙四姓群众庆祝收获番薯的习俗。农历八月十五日天黑后,他们在寨子中舞坝上烧起枞木油柴火,各家选出最好的木凳子和椅子,然后带到舞坝上跳“板凳舞”。由寨主领头,边跳边随口编唱歌子,颂扬番薯神的恩德,以此种活动祈保番薯生长旺盛获丰收。到半夜子时,各家农户下地挖番薯。31页
7.襄阳地区(鄂北)
《襄阳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六月 ……升新谷作鱼子饭荐新。
《宜城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七月 ……人家祭先,荐以新谷。/八月 “社日”,乡人为报赛会,祀神如“春社”。469页
襄阳一带农户旧时在水稻收割后,在家中先用3碗白米饭敬祭神仙与祖宗;在小麦收割后,又用3个馍馍敬祭神仙、祖先。敬祭完毕,一家人再吃,俗称“尝新”。30页
8.郧阳地区(十堰市)(鄂西北)
阴历四月底到五月初正是收割新麦之时,恰逢端午节,郧县农村收获新麦,用磨出的新面蒸馒头,先祭祀五谷神和祖先(郧县民间曰:秋熟不秋熟,要看五月二十六。笔者按:看是否下雨)。八月十五尝新米(郧县就是一季稻)。
《郧西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六月 六日…… 祀田祖、标槠中田(云“青苗福”)457页。
均县(今丹江口市)农村农民旧时为求五谷丰收,不起虫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到庙里进香,祈祷钟灵保佑,除虫免灾。
9.武汉市
新洲一带在夏至节后第三个卯日,农家将三根较壮的新谷穗,分别插在三碗饭上面祭神,表示辛勤得来的收成是靠天保佑,故此为“吃辛节”,现称“吃新”。
汉口郊区农村,在每年小暑以后的第一个卯日,多在农历七月间,各家根据经济情况准备一些饭菜,以之喜迎新谷登场,当地叫作“逢卯吃新”。30页
关键词及其分析——
时间:五月二十六日/谷生日(夏至节之后十天左右),六月,六月六日,土地生/天贶节,七月,小暑,大暑,卯日,夏至节后第三个卯日,八月,八月初二,八月初戊,八月十三/敬粘日,八月十五,九月九日。
神灵:五谷神,祖先,田祖/社神/土神,风神,雨神,都官/土地神,山神菩萨。
内容:开镰吃新,“刈早稻”,吃新/尝新/割谷饭,吃辛节/逢卯吃新,筵亲友;奉神、荐祖先,赛社/秋社/演剧报赛/秋报/土地会,团苗/祀田祖,割粘谷,请薯神,板凳舞,青苗福,除虫免灾。
五月,“夏至之日,荐麦、鱼于祖祢。厥明,祠冢。前期一日,馔具、齐、扫,如荐韭、卵。”“八月,筮择月节(白露)后良日,祠岁时常所奉尊神。……是月也,以祠泰社;祠日,荐黍、豚于祖祢。厥明祀冢,如荐麦、鱼。”7-41、60页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曰:“是月也……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注]郑氏曰:含桃,樱桃也。蔡氏邕曰:是时黍新熟,今蝉鸣黍是也。……蝉鸣黍,盖谷之早熟者。”4-451页
阴历五月底到六月初,在平原地区是早稻成熟收获的时候,晚稻秧苗则已经生长了一个月左右,都有尝新的习俗,即“奉神、荐祖先,筵亲友”。六月六尝新祭神最多。关于为何选择“卯日”,《孝感县志》解释显然源于原始的模拟与相似巫术(语言的谐音)——“六月,刈早稻,荐新于祖。语云:‘小暑吃粟,大暑吃谷。’试新择卯日之逢收者,卯属兔,取兔收、透收相同意。用鱼不用鸡,盖鱼音近余,鸡音嫌饥也。试新日,忌招宾。”
这一时间出现了两个神诞日,《通山县志》“六月六日为‘土地生’”,《荆州府志》“五月,二十六日为‘谷生日’。”与二月二土地神的生日、三月三神农氏生日有何关系?神农氏最具有先啬、土地、谷神三位一体的神格,而后土、禹、后稷亦是古代社神,后来还有地方神加入。存在两种可能:在不同时间祭祀同一个神——如神农氏;在不同时间祭祀不同的神。当不同时间被理解为神的诞辰时,民间认知多是把他们当作不同的神来祭祀了。
到八月晚稻成熟,多在八月初二举行“秋报”仪式。而在山区,只有一季中稻,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种植的时间介于平原地区早稻、晚稻之间,而成熟比平原的晚稻晚,故多在八月十五以前尝新祭祖。
这一段时间,各地都只剩下一茬稻子的秧苗了,风调雨顺的话,平原地区已经收获了新麦、早稻进仓,且各种害虫的滋生繁衍已经不像三四月份那样凶猛,也不至于象三四月可能存在颗粒无收的威胁。所以,六七月间,没有了大规模的青苗会。倒是在山区,只收获了一茬麦子,秋季的稻子收成如何,对于一年粮食的丰足还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以驱虫为核心的青苗会还得继续做。郧西县六月六日,“祀田祖、标槠中田(云‘青苗福’)”。均县(今丹江口市)农村农民旧时为求五谷丰收,不起虫害,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到庙里进香,祈祷钟灵保佑,除虫免灾。
秋报时间多也有夏至节后第三个卯日、八月初戊日的,鄂西鹤峰县“敬粘日”仪式,时间延续到农历八月十三日。而应城县到九月九日,“城乡各以油糯为糍,报祀田祖、社神”。可能是时间上最晚的秋报仪式。体现山区和平原作物成熟在时间上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