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孝感地区(鄂东北)
《安陆县志》——四月 是月也,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农人候此鸟则犁耙上岸。(《荆楚岁时记》)今乡农插秧毕,家家市脯酒欢饮,名曰“洗犁”。
《应城县志》——四月 ……是月也,二麦既登,农夫趁“芒种”前插秧,迟则恐有虫患。俟插毕,家家脯酒欢饮,名曰“洗犁”。
2.黄冈地区(鄂东)
广济(今武穴市)农村在新中国成立前有“踏青苗”的习俗,就是在除草、除虫之日,农民们抬着杨泗将军、关羽、燕公元帅等菩萨到农田去驱赶害虫,同时还请道士一路念经文,以祈神驱虫灭灾保丰收。因为这种活动多在端午采苗除虫的时候进行,所以俗称为“采苗”,也有的称为“踏青苗”。23页
3.咸宁地区(鄂东南)
湖北水稻产区农民多敬秧神,仪式大同小异。通城农村在清明节前敬秧神,祝词是“粒谷下田,万石归仓”。
通山农村流行“禳田”的习俗,就是每年立夏日的清晨,家家户户在秧田边摆设香案,燃烧钱纸、香烛,摆上祭肉、菜果等各种供品,用一根小木棍缠着纸,插放在秧田里,燃放鞭炮祭天地、神灵,祈求神灵保佑庄稼丰收。如果有虫灾发生,祈神除虫称之为“收虫”。收虫仪式是:各村农民共同筹集所需款项,由身体强壮的年轻男子抬着菩萨神像绕村一周,并鸣锣击鼓祷告神灵。仪式完毕后,各村各农户耕地上都插上求神除灾的标记,当地称为做“青苗福”,用此法祈神驱收害虫,除虫灭灾。23页
4.荆州地区(鄂中南)
《荆门州志》(清乾隆十九年宗陆堂刻本)——四月 四月,内乡民收麦栽秧。赛社神,纸为龙船,巡行阡陌,旗标田中,防制虫蛀。391页
《钟祥县志》(清同治六年刻本)——四月 ……乡民于此月赛社神,剪纸为龙舟,巡行阡陌,植旗田中,以制虫蝝。393页
5.宜昌地区(鄂西)
《东湖县志》(清乾隆二十八年刻本)——四月 八日,僧家作“浴佛会”。士民以红纸条交斜相连,编书俗句,贴满室墙壁间,名曰“嫁毛娘”。410页。
《远安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四月 ……八日,“释迦佛生”,俗以此日“嫁毛虫”。用红纸二条作十字样,上书“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向山中去,永远不归家”粘壁上。412页
《宜都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四月 八日,……民家以红纸书俗语粘户壁,谓之“嫁毛娘”。
《长乐县志》(清同治九年补刻本)——四月 初八,“浴佛”期。用红纸二条作〤(叉)状,上书“佛祖圣诞,书此驱虫”,或四言、五言、七言韵文贴于墙壁纸上,谓“嫁毛娘”。421页
《长阳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孟夏八日乃“浴佛日”,俗用僧人建“佛祖会”。家家梅红签作十字形,书韵语四句贴壁,借佛力使屋上不生毛虫,名曰“嫁毛娘”。427页
《枝江县志》——俗有以红签书“嫁毛娘”语者,仿《周官》除虫意也。418页
当阳一带每年清明前后,开始整育秧田。撒谷种,多要选择“黄道吉日”。稻谷浸种后,先敬“土地公公”,再播种。有些地方农民用麦秆扎土地神像插于田角,中间横一根四尺多长的竹竿,一端夹上黄表纸或铁纸,求神保佑秧苗肥壮。15页
枝江县农村新中国成立前有“打虫蝗醮”的习俗,就是在农作物发生蝗虫灾害时,请道士打醮。这时,农家在田头悬幡并挂榜,在田里插一根小竹竿,上面挂一串纸钱,俗称“虫蝗吊”。另外请道士诵经,然后绕田行走,用此法祈求驱虫灭灾保丰收。25页
鄂西土家族人则有敬秧母神的习俗。平整秧田那天收工时,要用钱纸制两个秧母神,即在竹签上端贴钱纸,并用头发缠住,另一头插在田埂上。敬祭时,酒肉丰富,以大片肉盖住碗,再用五谷制作成各种食物。凡参加者人人必食,样样必吃。19页
五峰县土家族有一种扎“草把子灯”的习俗。“草把子灯”是俗称,也叫“清吉灯”。方法是:用稻草扎成9节像龙状的灯,由9人舞动,玩此种灯的方法与玩龙灯相同。玩灯戏龙的人为前导,敲锣打鼓的人后面随行。由村里一家农户做东邀请,走家串户地舞灯。舞灯的人每舞一家,主人必当“封利施”,就是以一定数量的钱物酬施。农民们舞完灯后,还请道士做法念经文,然后将草龙卷起,当地村民称之为“缠灯”,最后将它烧掉,用此法祈求驱除虫害。25页
6.恩施地区(鄂西南)
恩施县志——四月八日,乡城皆以径寸朱纸书数语粘之壁间,谓之“嫁毛虫”。
巴东等地农村旧时有“嫁毛虫”的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相传为佛祖生日,每到这一天,村民家家户户都用两条黄纸(或者扎一个十字架纸牌)写上:“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外(有的县写为‘嫁到远方去’),永世不归家。”将它贴在墙上,祈求免除虫灾,此俗称为“嫁毛虫”。24页
鹤峰一带山区毛虫特别多,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农民们为驱除虫害,旧时都盛行这种“嫁毛虫”的习俗。24页
建始县种水田的乡村时兴敬秧神,当地俗称“秧菩萨”。
7.襄阳地区(鄂北)
南漳农村在整好秧田后,播稻种育秧,然后在田边插一竹竿,在它的上端破口并夹几张大纸,用头发缠紧破口,以防纸掉落。村民们在竹竿旁边燃香烧纸、放鞭炮、磕头,以祭祀秧神。祭后将竹竿固定下来,直至插秧之日。播种后,农民要留一把稻种带回家撒在房屋内,口中念道:“陈仓满屯,五谷丰登,一颗落地,万颗归仓。”
新中国成立前,老河口农村农家在春耕前,都要用香纸蜡烛和三牲祭品来敬祭老天爷、老灶爷、祖师爷(真武大帝),农民以此方式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13页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为神农生日,每年这一天,湖北许多县农村农民设祭供三牲,以祈求保佑人畜平安,庄稼丰收。13页(www.daowen.com)
保康县农村新中国成立前盛行打“清苗教”除虫的习俗。清苗教也叫“常规教”,就是在稻、麦等农作物发生虫害时,各村农产共同筹集经费,所有出钱的农户即为表示加入了“清苗教”,由村里轮流坐庄的“首人”请教士用黄表纸剪成三角旗,旗上印“收蛇虫蝗使者,哪吒大神”的字样,将三角旗发给各农户插于自家田地上,同时还请道士吹喇叭,以此法祈求神灵除虫免灾。24页
《襄阳县志》(清同治十三年刻本)——四月 尝新麦,作糕饼,先荐祖考。
《宜城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四月…… 是月,农家尝新麦,始布谷,天歌盈垄畔。468页。
8.郧阳地区(十堰市)(鄂西北)
竹溪农村旧时每年在农历三月举行青苗会,方式是请几个道士鼓乐念经文,青苗会一做完,各家各户农民都在田头插上红纸旗子,以表示除虫灭灾保丰收的良好祝愿。25页
我父亲的回忆:四月八日驱虫节,各家各户都要在堂屋和客厅墙上用纸条贴成十字架,纸条上分别写四句话“老君骑青牛,手执斩妖剑。毛虫家在外,勿到我家来”。用意是请神阻拦,不许讨厌的毛虫到屋里来害人。
四月还有举办青苗会、防害虫的习俗,由农民自觉捐钱,推选一个公事公办的人主持成立青苗会,请道士在当地庙宇中做斋念经,求神防灾保丰收,除保风调雨顺外,还要保庄稼不遭病虫害。会后给每人发个白纸条,写着“神农在此,病虫莫来。”人们将纸条挂在竹竿上,插在庄稼地或稻田里。
郧县县志——四月 八日为“浴佛会”。荆楚皆以是日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作“龙华”,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今俗多用朱书咒语,谓之“嫁毛虫”。450页
《房县志》(清同治四年刻本)——四月 八日,世传“佛诞”,各寺建“龙华会”。人家以黄纸朱书“佛”字贴壁,云可避蚰蜒诸虫。454页
《郧西县志》(清同治五年刻本)——四月……是月,农家始布谷,或具酒食招亲故听田歌,传为“插秧歌”。457页。
9.鄂州市青苗会
旧时鄂城(今鄂州市)与新洲等地农村,有做“青苗会”、打“青苗醮”的习俗,常在蝗灾突发时打“虫醮”。所谓“青苗会”,即在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有的乡村是五月下旬),各村农民为了祈求天上神灵护佑庄稼,控制各种虫害,则“会首”(即“青苗会的头”)负责召集各村农户按田亩多少出钱做会。会期多不固定,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用“龙轿”抬着关羽的神像游行。前面有扮“金童”“玉女”的引路者,多由少年男女装扮,还举着旗子撑着伞,手捧一檀香炉,以表示虔诚。青苗会期间,每家农户都在田地里插上一面黄纸做的三角小旗,用来祈求年岁丰收。22-23页
10.各地的开秧门、喝栽秧酒
旧时,荆州地区各县、鄂西和蕲春、浠水、蒲圻(今赤壁市)等县农村都盛行“开秧门”的习俗。蕲春县农村在秧苗露青时,以棒作身,糊纸作衣,上面置放画有“土地公”的蛋壳作头,将它插在秧田里,焚香祭供,祈祷丰收。新中国成立后此俗逐渐消除。第一次拔秧,当地俗称“开秧门”。新中国成立前,部分地区的富户人家在田边焚香祭供“土地神”,贫穷农户则鸣放鞭炮以示喜庆。18页
浠水县把开始扯秧叫作“开秧门”。“开秧门”时,农家在田头烧香放鞭炮,预祝丰收。此种风俗新中国成立后已渐消失。旧时,鄂西各县在“开秧门”那一天,除主人接来三亲六戚吃栽秧酒外,参加插秧的人都到秧田举行祭祀仪式。大清早,主人将“大刀头”(一大截熟肉)一块及香、纸、蜡烛、鞭炮、酒放在田埂上,众人肃立,主人焚香、烧纸,口诵:“秧母神灵保佑秧苗无病、无虫,一拜”;接着又诵:“五谷菩萨保佑今年庄稼无灾无瘟,五谷丰登,二拜”;再转动“刀头”,换方位望空祈祷:“天地神灵,值日功曹,保佑今年风调雨顺,三拜”。然后敬酒。主人三拜毕,开始放鞭炮。祭祀活动完后,开始拔秧,每人必须拔3个秧把,才能开口讲话。如果他人有什么事情叫拔秧的人,被呼叫的人没有拔足3个秧把之前不得答应。如果参加祭祀活动有事来迟,也得下秧田补拔3个秧把后才能讲话。此种习俗在鄂西一些县现仍有遗存。18页
鄂城(今鄂州市)一带农村开始插秧(即“开秧门”)时有种习俗:就是要请先生(即小孩的老师)喝栽秧酒。
当阳也有喝“栽秧酒”的习俗,当地流行“栽秧酒,割谷饭,行脚过路有一餐”的说法。插秧这段时间,女儿要回娘家,亲戚也可串门,讲究吃喝。参加插秧的人,从早到晚招待7餐(一般是小康人家),即早茶、早餐、喝小酒、中餐、么中、晚餐、消夜。富裕农户还在每人面前放两条干鱼或两个盐蛋,让串工、帮工者带回家。插秧时,不分长辈、晚辈,可以互相嬉闹,所谓“栽秧田里无老少”。18页
兴山、宜昌等地都盛行喝栽秧酒的习俗。栽秧前十天半月就订下栽秧日期,届时接女儿、女婿、亲戚朋友喝栽秧酒。一般农户一天安排4餐,即早点、早饭、过中、中饭。一般只安排半天栽秧,所以晚饭多称“中饭”。早点和过中吃汤圆、豆饼、米花、馒头、包子、面包、蛋糕等。早饭、中饭菜肴十分丰盛,有的农户一桌安排多达10碗或12碗菜,中饭时主人陪伴客人开怀畅饮,直到傍晚时分才散席。19页
秭归农村有句俗话:“栽秧的酒,割谷的饭,过路君子有一半。”客人去东家吃酒,必先下田栽几篼秧。熟人路过秧田,插秧的人为了取乐逗趣,往往向行人扔秧泥。栽秧收工后,东家娘子与帮忙做饭的妇女,悄悄将锅灰抹在男子脸上、预示烟火不断。栽秧的人离去时,主人馈赠一个蒸发糕或馒头,预示“发”,即秧苗发蔸生长旺盛之意。19页
关键词及其分析——
时间:清明,三月初三,四月,四月初八,立夏日,端午,旧时/新中国成立前
神灵:杨泗将军、关羽、燕公元帅、菩萨,秧神,秧母神,秧菩萨,五谷神,五谷菩萨,老天爷、老灶爷、祖师爷(真武大帝),哪吒大神。
内容:赛社神,浴佛会(浴佛日、佛祖会);采苗(踏青苗),禳田,收虫(青苗福),嫁毛娘(虫),青苗醮,打虫蝗醮,剪纸龙舟,舞草把子灯;洗犁,唱插秧歌,开秧门,喝“栽秧酒”,尝新麦,始布谷。
湖北有两个地方与神农有关,一是神农故里随州,一是神农搭架采药的神农架,由于三月三是神农氏的诞辰,他继续成为三月祭祀的首神(即谷神)。而真武神的诞辰亦是三月三,武当山“祖师爷”亦在三月成为护佑之神。四月祭祀对象最多,老天爷、谷神(秧神、秧母神)、道教神灵、佛教菩萨等争相登场,显示民间俗信中佛、道混同的特点。但是四月青苗会的核心内容是驱虫仪式,正如《诗·小雅·甫田》诗句所言。有意思的是,《礼记·郊特牲》关于蜡祭——“天子大蜡八”注释曰:“八者,所祭有八神也:先啬一,司啬二,百种三,农四,邮表畷五,禽兽六,坊七,水庸八。”4-694页其中没有祭祀虫神的内容,只在解释“祭坊与水庸”中有“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4-696页即祭坊与水庸之祝词中提到“昆虫毋作”。《礼记正义》注蜡祭八神曰:“先啬一也,司啬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虫八也。”虫神也是排在最后。然而在民间,驱除昆虫的仪式却是全部仪式中地位最为突出、内容最为丰富的环节。
湖北地区早稻插秧一般在阴历三月到四月初,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比早稻晚一个月成熟),俗称双季稻;这又是麦子开始抽穗灌浆的季节,事关麦稻两种庄稼的生长成熟,两次或三次的收成,需要保护的“青苗”类型数量比初春的麦苗多很多,所以四月份前后的青苗会、秧苗会,四月八的嫁毛虫仪式,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故而此类仪式也最为普遍。枝江县志:“俗有以红签书‘嫁毛娘’语者,仿《周官》除虫意也。”那么驱除虫害的仪式可以从文献上上溯到三千年前的渊源了。
《周礼 秋官》“司寇”曰 :“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音硬,一种祭祀方法)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狸虫。蝈氏,掌去鼃(同蛙)黾(同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驱(同驱)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则其神死,渊为陵。”5、1428-1430页以火焚烧驱虫最为常见。
从《周礼》可见古代有多位职掌驱虫之“氏”,分工细致,所驱之虫有田野之虫、室屋之虫,有旱虫、水虫。并各有相应的驱虫技术,以及巫术之法。东湖县元宵夜,“各家柏枝、白蜡树叶焚烧作声,谓之‘炸虼蚤’。燃烛插于园内,谓之‘照地蚕’。”其他各地多有于正月十五日,在田中鸣放鞭炮,或焚烧柴草,以祈求消除虫害的习俗,以及各种夏季驱虫仪式,无不源于此。《周官》总结的就是民间原始巫术,由此可见,“嫁毛虫”是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原始巫术,分析其特征,就是弗雷泽《金枝》中的“模拟或相似巫术”一类,将对语言包括咒语的原始信仰,与四月八日“浴佛会”结合起来,显然是为了借助宗教精神和宗教符咒的威力——“借佛力”——达到制服对象目的,这是存在于农业生产习俗中的原始巫术信仰与人为宗教的奇妙结合。其他仪式之原理无不包括于其中。
阴历四月中下旬五月初,麦子已经成熟,麦子尝新仪式开始,晚稻开始插秧。《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曰:“是月也……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注]高氏诱曰:麦始熟,故曰尝。先寝、庙,孝之至。”4、445页
湖北一些地、县农村,新中国成立前,有煮“青苗饭”的习俗。这种习俗就是:在稻谷刚抽穗的时候,各家各户农民将出齐的稻穗折下一二支拿回家,做中午饭时,在饭快熟之际,将稻穗放在饭上一起蒸煮。开饭的时候,就将蒸熟的稻穗放置在家门口,接着燃放鞭炮,以此来祭五谷神,祈求神灵保佑丰收。29页
这一段时间,对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通常不缺雨水,南部地区有一个漫长的梅雨季节,甚至常常导致洪涝灾害,所以驱除虫害占据首位,亦是祈求、祭祀众多神灵的高峰期。在祭神、驱虫、插秧割谷的诸环节中,融入了农业生产娱乐、民间巫术的内容,呈现出更多的丰富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