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论者认为“青苗会是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村庄组织形式,它产生于清代中后期,是乡村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变迁的产物”[1]。这话似乎不对。青苗会的产生不可能是清代。
还有论者认为“土族青苗会历时悠久,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其具体缘起或已不可考,根据土族老人的口述资料,青苗会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随着土族的形成而诞生”[2]。语焉不详,也无法给出青苗会起源的最早时间。
杨念群在文章中指出:“青苗会是清末民初曾经是华北地区农村基层社会的主要组织,它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也与华北地区村落形态构成的特殊性密切相关”[3]。这样的论述也很不科学,让人误以为青苗会只是中国华北地区农村的民间信仰,而和西北无关。更让人误以为青苗会的起源就是清末民初。
综上所述,青苗会的研究出现了两个误区。第一,学者以为青苗会是华北地区的产物,忽视了其在西北地区的悠久历史;第二,青苗会的起源时间有说是清代中晚期,有说是清代末期,没有一个肯定的答案。(www.daowen.com)
那么青苗会是否就像有些学者认为的因为无文字可考,故不知具体缘起时间呢?郭俊良和赵伟的一篇文章《宋元佛教青苗会研究》给我们一个可资借鉴的答案。作者认为“宋元时期佛教青苗会是在芒种后播种毕举办,僧众通过看经讽咒、供佛及上堂说法等形式,祈保青草在中夏时节生长顺利”[4]。而且他们根据考证肯定地认为“青苗会最早见于南宋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佛教青苗会起于宋代,比较早见的文献是《无文和尚南康军庐山开先华藏禅寺语录》”[5]。“佛教青苗会大约产生于南宋初期,主要存在于浙江江苏及江西一带。江南地区的农业祈祷习俗多属杀生淫祀,寺院庄园的租户亦多采用,寺院不忍见杀生,便采用课诵禳保为寺院庄园进行祈祷,渐渐形成佛教特色的青苗会”[6]。通过文献的阅读,几乎可以认定从宋元佛教仪式中就可以看到青苗会的记录。它也不仅仅属于中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还留存在中国南方广大的地区。
从大多数文献中我们可以概括出青苗会的一个特征:青苗会不仅只是防人,更是防灾。不仅只是“看青”“护青”,更要防水旱及冰雹灾难。因此,有了以虫为神的一些信仰内容。在对月露滩青苗会的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青苗会上大老爷二老爷“嫁给”两位娘娘的仪式,可以看作是原始宗教中“活祭”的一种。从犹太人古老传说中的亚伯拉罕给上帝献上独生爱子,到中国神话故事中,寻找长生不死药的奉献童男童女,以及河神祭拜中的献出美女给河神为妻等掌故,都透露出一个线索,国内外的一些古老习俗中所具有的“活祭”行为,只不过岷县月露滩青苗会已经将原始宗教中的“活祭”采取了更为文明的方式,男人们作为女婿为女神坐床12天,其中还有古老的“女神崇拜”的习俗渗透其中,值得玩味。
乡民们对自己本土民间宗教的热爱可以从这一天盛大的转山活动得到体现。通过这样的活动,人们取得了神灵的安慰,获得内心的平安,平时矛盾的邻里关系得到缓解,人们在节日般的狂欢活动中精神获得放松。从这点思考,农民的民间信仰活动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能简单地以封建迷信去评价。其在传统的延续和重建中凝聚了人心,提高了集体意识,也同时维护了村庄的秩序。借助请神灵看护青苗的活动,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成为村民们内心信赖的一个村落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