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边疆治理与国家文化多样性:历史成果

边疆治理与国家文化多样性:历史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图表1和2中得知,洮岷地区曾经湫神遍地,“白土娘娘”“白马龙王”在国家的正祀运动中摇身一变便有了皇帝加封的谥号,可见古代政治家以灵活的神明之理代替刚性的彻底铲除,这其中包含着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民族关系急缓有时,边疆治理轻重不一,但秦汉以来的中国是一个“冠带百蛮,车书万里”的多民族和统一的国家,这就意味着边疆治理有着连续性。这为国家采取文化多样性政策打下了思想基础。

边疆治理与国家文化多样性:历史成果

洮岷二地,今甘南州临潭县和陇西岷县。洮州番戎地,废置无常,乃汉番备边要地[4]。然而民族交往十分密切,汉回杂处,番夷往来[5];岷州古为西羌地[6],因地近洮州,同为边陲,故合称“洮岷”。洮岷两地在诸多方面有着相似性:以政治地理眼光看,两地是汉藏门户,重要的军事重镇。洪武十一年、十二年岷州、洮州分别成立卫所,两地成为军事重镇。从政治经济角度看,社会经济成为军事战争的一部分,亦农亦牧的当地人通过屯田为边陲社会提供粮食,通过茶马互市为军队提供战马;从信仰角度看,两地各有一套18位龙(湫)神的信仰体系(见图表1),维系着社会结构的稳定;从社会组织的角度看,每一位龙神\湫神的背后都有一个联村组织,当地人叫“青苗会”。

图表1:洮州十八位龙神列表

*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在甘肃省临潭县新城的田野调查

图表2:岷州18位湫神列表(www.daowen.com)

∗根据李璘:甘肃岷县民间的湫神崇拜,民俗研究2008(3),第111—112页。

龙神的前身多为与“水”有关的水神、泉神,以女性的形象被供奉在娘娘庙。汉藏民众在他们的集体记忆的建构中,地方小神和国家正祀的龙神已经变得浑然一体,只是各有不同的情感大明帝国的“封神”和“正祀”运动确立了龙神的正祀地位,数量众多的非正祀神灵开始分化,少数神灵升格为国家神灵系统,如洮岷18龙/湫神,其余更多的神灵渐渐淡出,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小神接受乡民的祭祀和香火,如岷州锁龙的二位湫神娘娘在联村范围内享有17个自然村的祭祀。洮岷民众把地方神灵(龙神的前身)视为当地的居民,那是一种亲属般的情感,常以“爷”和“阿婆”来称谓;而把来自远方又功名显赫的龙神视为一位乡村领袖,充满了敬畏和自豪。从图表1和2中得知,洮岷地区曾经湫神遍地,“白土娘娘”“白马龙王”在国家的正祀运动中摇身一变便有了皇帝加封的谥号,可见古代政治家以灵活的神明之理代替刚性的彻底铲除,这其中包含着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民族关系急缓有时,边疆治理轻重不一,但秦汉以来的中国是一个“冠带百蛮,车书万里”的多民族和统一的国家,这就意味着边疆治理有着连续性。据马大正研究,“怀柔远人,意在羁縻”的思想几乎成为历朝历代延续的民族政策。元时确立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政策,至清时又向前推进一步,“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直接关注文化因素,因为“俗”的大部分内容应是传统文化[7]。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家反对严华夷之别,强调华夷相通。这为国家采取文化多样性政策打下了思想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