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典研究: 阙里文献考与大晟释奠乐歌章的关系

孔子庙祀典研究: 阙里文献考与大晟释奠乐歌章的关系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阙里文献考》所录的“兖国公辞”、“邹国公辞”和“亚终献辞”穿插在“大观歌章”之中似乎不妥,笔者认为这三首应该属于景祐歌章体系。大晟释奠乐歌有歌章十四首,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释奠孔子歌章。元朝还有一部拟而未用的歌章,但并未说明何时所撰。遗憾的是,祭祀的重要环节唯独缺少终献一章。清朝先后制定了三部文庙释奠歌章。歌章仍为六章,基本采用孔尚任所撰的歌词。这是国家最后一次颁布祭祀孔子乐章。

孔子庙祀典研究: 阙里文献考与大晟释奠乐歌章的关系

东汉元和二年(85年),章帝到曲阜孔子祭祀孔子,作六代之乐。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乐用登歌。由于都不是专为祭祀孔子制定的乐曲,所以也没有专门的祭祀歌章。专为祭祀孔子创作祭祀歌章应该始于梁大同七年(541年),“七年,梁皇太子释奠于国学。时乐府无孔子、颜子登歌词,尚书参议令之伟制其文,伶人传习以为故事”[2]。杜之伟首先为孔子、颜子创作了祭祀用的歌章。

隋朝开始,几乎每个大一统王朝都创作了祭祀孔子的歌章,祭祀歌章也经过了由简到繁、再由繁到规范的过程。

隋朝于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后始创制清庙歌辞,但多为七言、六言或五言,不符合雅乐四言歌辞的传统。仁寿元年(601年),皇太子杨广参加太庙祭祀后,认为歌辞非常不妥,上书文帝说“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于述宣功德,请更议定”[3],令牛弘等创制歌章五十七首,内中一首为祭祀先圣先师的歌章。

唐初,祖孝孙曾建议制作雅乐,因“军国多务,未遑改制”。武德九年(626年)始命祖孝孙等制定雅乐《十二和》。贞观二年(628年)乐成,六年命褚亮、虞世南、魏征等分别创制歌章。武则天执政时多所改变。开元年间命中书令张说创制了许多歌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博士韦逌等整理已有所有乐章编成五卷。现在保存在《旧唐书》中的“皇太子亲释奠乐章五首”,应该是贞观六年时创制的。释奠专用歌章五首,两首七言,三首四言,而武舞时所用的圜丘歌章为五言,四言、五言、七言合用是唐代独有的歌章形式。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根据太常窦俨的提议,将后汉雅乐《十二顺》(由唐代《十二和》改)改为“十二安”,以《永安》释奠孔子,当时似未创作歌章。景祐二年(1035年)始创制释奠孔子歌章,现存乐歌标明由吕夷简作词作曲,可见该释奠孔子歌章是由吕夷简创制的。歌章分六章,分别为迎神、升降、奠币、酌献、饮福、送神,虽然与后世演唱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奠定了六章的规模。

宋朝是空前尊儒的时期,释奠歌章也得以空前发展。哲宗时增加了酌献颜子的歌章,元丰七年(1084年)增加了孟子配享后,也增加了孟子一章。《阙里文献考》所录的“兖国公辞”、“邹国公辞”和“亚终献辞”穿插在“大观歌章”之中似乎不妥,笔者认为这三首应该属于景祐歌章体系。“兖国公辞”是改作的,而其他二首是增加的。释奠孔子礼行三献,亚终献不应该没有歌章,增加亚终献一章是更合理的。崇宁三年(1104年)增加王安石配享后也相应增加歌章,这样加上王安石一章就达到九章的规模,正好符合《凝安九成》。王安石歌章使用时间很短,大观三年(1109年)新制歌章后就被废止了。建炎元年(1127年)王安石被罢除配享,歌章很可能就失传了。

大晟乐创制后又创作了大观乐歌,歌章恢复了景祐六章的规模,将配位每位一章改为共一章,减去饮福一章增加正位酌献,但很快就被政和五年(1115年)创制的十四首歌章取代了。

大晟释奠乐歌有歌章十四首,是历史上规模较大的释奠孔子歌章。迎神四章,初献盥洗、升殿、奠币、奉俎、文宣王酌献、兖国公酌献、邹国公酌献、亚终献、彻豆、送神各一章。(www.daowen.com)

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始制定本朝乐章,明昌六年(1195年)重新颁布文宣王庙释奠歌章。两次制定的歌章都是九章,分别是迎神、初献盥洗、升阶、奠币、降阶、兖国公酌献、邹国公酌献、亚终献、送神九章。升阶、降阶各一章,设计不算合理。

元大德十年(1306年)始制定本朝雅乐,专门制定了释奠孔子的《宣圣乐章》。此乐章采用宋大晟乐府十四章,延祐三年(1316年)增加曾子和子思配享后还增加了酌献宗圣公、述圣公两章,达到十六章的规模,计有迎神四首和初献盥洗、初献升殿、奠币、捧俎、酌献孔子、酌献兖国公、酌献郕国公、酌献沂国公、酌献邹国公、亚献、彻豆、送神各一章,如此复杂却缺少终献是不合理的。《阙里文献考》所录歌章将亚终献改为终献,另撰亚献一章,并增加分献十哲和分献从祀二章,歌章达到十九首,是篇幅最多的释奠歌章。

元朝还有一部拟而未用的歌章,但并未说明何时所撰。从《元史》“制乐始末”看,应该是大德十年翰林院撰写的,“先令翰林新撰乐章,命乐工习之。降送神曰凝安之曲,初献盥洗、升殿、降殿、望瘗皆同安之曲,奠币曰明安之曲,奉俎曰丰安之曲,酌献曰成安之曲,亚终献曰文安之曲,彻豆曰娱安之曲。盖旧曲也,新乐章不果用”,没有采用翰林新撰的乐章,仍然采用宋大晟乐府撰拟的,“元朝尝拟撰而未及用”的应该就是这部乐章。歌章九章,迎神、盥洗、升殿、奠币、文宣王酌献、兖国公酌献、邹国公、亚献、送神各一章,也没有终献。

明淇武六年(1373年)制定文庙释奠乐章《大成乐》,歌章六首,分别是迎神、奠币、初献、亚献、彻馔、送神。遗憾的是,祭祀的重要环节唯独缺少终献一章。

清朝先后制定了三部文庙释奠歌章。其中两部是为国子监文庙创制的,一部是为直省各府州县文庙和曲阜孔子庙创制的。歌章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是六章,分别为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彻馔和送神,释奠的每个重要环节各一章,是非常合理的。其他朝代常见的盥洗、升阶、降阶都是为致祭者服务的,严格说来都有喧宾夺主之嫌。

民国三年(1914年),大总统令各省祭祀孔子,并颁布了祭祀乐章。歌章仍为六章,基本采用孔尚任所撰的歌词。这是国家最后一次颁布祭祀孔子乐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