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典研究及古代告祭制度发展

孔子庙祀典研究及古代告祭制度发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学告祭制度始于魏国。东晋咸康元年,成帝因讲通《诗经》亲自到太学告祭。东晋以后,皇帝讲通儒经亲自告祭基本绝迹,唯有皇太子告祭还在延续。南朝以后,讲通儒经后的告祭终止了。宋代未见国学孔子庙告祭的记载。明隆庆五年,增加薛瑄从祀,令国子监祭酒马自强行释奠礼告祭孔子。乾隆三年,升有若为十二哲,入大成殿配祀,遣大学士告祭孔子和有若。乾隆三十年因维修文庙、乾隆三十三年因维修竣工和安奉神位均遣大学士告祭。

孔子庙祀典研究及古代告祭制度发展

国学告祭制度始于魏国。魏正始二年(241年),魏主曹芳因讲通《论语》命太常到辟雍祭祀孔子,其后五年、七年因为讲通《尚书》《礼记》分别令太常祭祀。晋代皇帝讲通儒经都是亲自祭祀。东晋咸康元年(335年),成帝因讲通《诗经》亲自到太学告祭。东晋升平元年(357年),穆帝因讲通《孝经》、东晋宁康三年(375年)孝武帝因讲通《孝经》都亲自向孔子告祭,由于太学在水南路远,临时将朝廷主殿中堂改作太学致祭。除皇帝讲通儒经亲祭外,皇太子讲通儒经也亲自告祭。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咸宁三年(277年)、太康三年(282年)、太兴二年(319年)皇太子讲通儒经都亲自到国学释奠。东晋以后,皇帝讲通儒经亲自告祭基本绝迹,唯有皇太子告祭还在延续。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皇太子讲通《孝经》,南齐永明三年(485年)皇太子讲通《孝经》,梁天监八年(509年)皇太子讲通《孝经》,陈至德三年(585年)皇太子讲通《孝经》,都曾到太学告祭。南朝以后,讲通儒经后的告祭终止了。从北魏开始,皇帝、皇太子释奠都是听人讲经,已经不属于告祭了。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内除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遣尚书左丞相裴耀卿就国子庙册赠文宣王,册毕,所司奠祭,亦如释奠之仪,公卿已下预观礼。又遣太子少保崔琳就东都庙以行册礼”,册赠后的释奠也属于告祭。

宋代未见国学孔子庙告祭的记载。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国学落成,祭祀孔子庙,遣尚书右丞张汝弼摄太尉行事,直学士吕忠翰摄祭酒充亚献官,待制任倜摄司业充终献官,祝文称“上谨遣”[130],应该是国学落成后的告祭。(www.daowen.com)

元至大四年(1311年),新即位的皇帝遣官告祭,首开帝王即位告祭孔子的先河。尽管在当朝汉族官员的影响下,元代皇帝逐步意识到用孔孟思想统治国家的重要性,并派遣宦官李邦宁代替文臣致祭国学孔子庙,以致引起轩然大波。穆宗即位,“国学将释奠,敕遣邦宁致祭于文宣王。点视毕,至位立,殿户方辟,忽大风起殿上及两尻,烛尽灭。烛台底铁尊入地尺,无不拔者。邦宁悚息伏地,诸执事者皆伏,良久风定乃成礼,邦宁因惭悔累日”[131]

明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薛瑄从祀,令国子监祭酒马自强行释奠礼告祭孔子。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升朱熹大成殿为十一哲配祀,遣官至国子监文庙告祭孔子和朱熹。雍正元年(1723年)加封孔子五代先人王爵、雍正二年增定文庙从祀、雍正五年孔子诞辰、乾隆二年(1737年)诏易国子监文庙黄瓦,均遣官告祭国子监文庙。乾隆三年,升有若为十二哲,入大成殿配祀,遣大学士告祭孔子和有若。乾隆三十年因维修文庙、乾隆三十三年因维修竣工和安奉神位均遣大学士告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