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仪注缺失,史料遗失导致晋朝仪注未流传

孔子庙祀仪注缺失,史料遗失导致晋朝仪注未流传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史书记载,从汉代起国家就在学校祭祀孔子,但没有祭祀仪注史的记载。魏国齐王曹芳讲通儒经后三次派太常赴辟雍释奠孔子,按理说应该有释奠仪注,可惜史料无存。[33]惠帝时,裴“奏修国学,刻石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34],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官有其注”[35]。可见晋朝确实制定了释奠的仪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受南朝的影响,北朝北魏释奠后也举行讲经和赋诗活动。

孔子庙祀仪注缺失,史料遗失导致晋朝仪注未流传

据史书记载,从汉代起国家就在学校祭祀孔子,但没有祭祀仪注史的记载。魏国齐王曹芳讲通儒经后三次派太常赴辟雍释奠孔子,按理说应该有释奠仪注,可惜史料无存。

西晋时,皇帝、皇太子讲通一经就会亲自释奠孔子。《晋书》记载说:“惠帝明帝之为太子及憨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庶子进爵于颜回。”[33]惠帝时,裴(267―300)“奏修国学,刻石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34],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官有其注”[35]。可见晋朝确实制定了释奠的仪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晋元康二年(292年),皇太子司马衷讲通《孝经》,于太学释奠孔子,太子舍人潘尼撰写了《释奠颂》,从中可以窥见释奠大概。太学没有奉祀建筑,临时张幕为宫作为礼殿,孔子面东,颜回在孔子北侧面南,“宗伯掌礼,司仪辨位”,“陈其三牢,引其四县”,“设尊篚于两楹之间,陈罍洗于阼阶之左,几筵既布,钟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既戒既式,乃盥乃荐”,“我酒惟清,我肴惟馨,舞以六代,歌以九成”,释奠后更衣讲学,“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天子乃命内外群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金石萧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铿锵,般辟俯仰,可以征神涤欲、移风易俗者罔不毕奏”[36]。祭品设三牲,尊篚在两楹间,盥洗位在阼阶之东,舞八佾,歌九成,程序与唐代皇太子释奠孔宣父时基本相同。

从魏齐王曹芳开始,魏晋南朝皇帝或皇太子释奠孔子主要是在讲通儒家经典后,所以释奠后还有讲经和诗会活动,文臣们纷纷创作释奠诗。受南朝的影响,北朝北魏释奠后也举行讲经和赋诗活动。但到隋唐时期,释奠后只讲经而不再赋诗,也许是唐代近体诗盛行,人们已经看不起四言古诗了,赋诗的传统就终止了。礼失求诸野,现在日本多久孔子庙祭祀后还举行赋诗活动,韩国也在文庙祭祀后举行汉诗白日场活动,创作的都不是四言古诗,而是七言律诗,有的还是限定韵脚的唱和。

西晋时,皇帝、皇太子讲通一经就会亲自释奠孔子。《晋书》记载说:“惠帝、明帝之为太子及憨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庶子进爵于颜回。”[33]惠帝时,裴(267―300)“奏修国学,刻石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34],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官有其注”[35]。可见晋朝确实制定了释奠的仪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晋元康二年(292年),皇太子司马衷讲通《孝经》,于太学释奠孔子,太子舍人潘尼撰写了《释奠颂》,从中可以窥见释奠大概。太学没有奉祀建筑,临时张幕为宫作为礼殿,孔子面东,颜回在孔子北侧面南,“宗伯掌礼,司仪辨位”,“陈其三牢,引其四县”,“设尊篚于两楹之间,陈罍洗于阼阶之左,几筵既布,钟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既戒既式,乃盥乃荐”,“我酒惟清,我肴惟馨,舞以六代,歌以九成”,释奠后更衣讲学,“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天子乃命内外群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金石萧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铿锵,般辟俯仰,可以征神涤欲、移风易俗者罔不毕奏”[36]。祭品设三牲,尊篚在两楹间,盥洗位在阼阶之东,舞八佾,歌九成,程序与唐代皇太子释奠孔宣父时基本相同。

从魏齐王曹芳开始,魏晋南朝皇帝或皇太子释奠孔子主要是在讲通儒家经典后,所以释奠后还有讲经和诗会活动,文臣们纷纷创作释奠诗。受南朝的影响,北朝北魏释奠后也举行讲经和赋诗活动。但到隋唐时期,释奠后只讲经而不再赋诗,也许是唐代近体诗盛行,人们已经看不起四言古诗了,赋诗的传统就终止了。礼失求诸野,现在日本多久孔子庙祭祀后还举行赋诗活动,韩国也在文庙祭祀后举行汉诗白日场活动,创作的都不是四言古诗,而是七言律诗,有的还是限定韵脚的唱和。

西晋时,皇帝、皇太子讲通一经就会亲自释奠孔子。《晋书》记载说:“惠帝、明帝之为太子及憨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庶子进爵于颜回。”[33]惠帝时,裴(267―300)“奏修国学,刻石写经。皇太子既讲,释奠祀孔子,饮飨射侯,甚有仪序”[34],宋“元嘉二十二年,太子释奠,采晋故事,官有其注”[35]。可见晋朝确实制定了释奠的仪注,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晋元康二年(292年),皇太子司马衷讲通《孝经》,于太学释奠孔子,太子舍人潘尼撰写了《释奠颂》,从中可以窥见释奠大概。太学没有奉祀建筑,临时张幕为宫作为礼殿,孔子面东,颜回在孔子北侧面南,“宗伯掌礼,司仪辨位”,“陈其三牢,引其四县”,“设尊篚于两楹之间,陈罍洗于阼阶之左,几筵既布,钟磬既列。我后乃躬拜俯之勤,资在三之义”,“既戒既式,乃盥乃荐”,“我酒惟清,我肴惟馨,舞以六代,歌以九成”,释奠后更衣讲学,“牲馈之事既终,享献之礼已毕,释玄衣,御春服,弛斋禁,反故式,天子乃命内外群司、百辟卿士、蕃王三事,至于学徒、国子咸来观礼,我后皆延而与之燕。金石萧管之音,八佾六代之舞,铿锵,般辟俯仰,可以征神涤欲、移风易俗者罔不毕奏”[36]。祭品设三牲,尊篚在两楹间,盥洗位在阼阶之东,舞八佾,歌九成,程序与唐代皇太子释奠孔宣父时基本相同。

从魏齐王曹芳开始,魏晋南朝皇帝或皇太子释奠孔子主要是在讲通儒家经典后,所以释奠后还有讲经和诗会活动,文臣们纷纷创作释奠诗。受南朝的影响,北朝北魏释奠后也举行讲经和赋诗活动。但到隋唐时期,释奠后只讲经而不再赋诗,也许是唐代近体诗盛行,人们已经看不起四言古诗了,赋诗的传统就终止了。礼失求诸野,现在日本多久孔子庙祭祀后还举行赋诗活动,韩国也在文庙祭祀后举行汉诗白日场活动,创作的都不是四言古诗,而是七言律诗,有的还是限定韵脚的唱和。

北齐讲经不同于南朝,南朝是读经人自讲,而北朝是皇帝听官员进讲,进讲时还相互辩难。隋文帝释奠礼经时,马光与儒生就进行了辩难。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时,王頍与元善进行辩难:“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起授国子博士。”[37]另一次释奠讲经,宇文与博士们进行辩难:“上尝亲临释奠,与博士论议,词致清远,观者属目,上大悦,顾谓侍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礼,见宣尼之论孝,实慰朕心。’”[38]

讲经时,讲经者不仅仅是进讲义理,还借机对皇帝进行劝谏。元善在为隋文帝讲《孝经》时进行讽谏,“后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匹,衣一袭”。

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祭祀仪注是唐代的。《大唐开元礼》中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和《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仪注规定释奠礼行三献,读祝,祭品用牲牢,祭器有笾豆簠簋,国学释奠奏乐舞蹈,等等,奠定了祭祀孔子的礼仪。后代虽各有损益,但变化并不是很大。宋景德四年(1007年),因为诸州长吏在春秋释奠时不亲自行礼,有违国家尊师重教之意,国家专门制定释奠礼仪颁布天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将《释奠仪注》和《祭器图》颁发给各路。明淇武十五年(1382年)也颁布释奠仪注于天下。

唐代释奠仪注

唐代释奠仪注见于《大唐开元礼》,计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

皇太子释奠仪注为:

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39]皇太子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

【设幄】前致斋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帷于前楹下(殿若无室张帷为之)。

北齐讲经不同于南朝,南朝是读经人自讲,而北朝是皇帝听官员进讲,进讲时还相互辩难。隋文帝释奠礼经时,马光与儒生就进行了辩难。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时,王頍与元善进行辩难:“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起授国子博士。”[37]另一次释奠讲经,宇文与博士们进行辩难:“上尝亲临释奠,与博士论议,词致清远,观者属目,上大悦,顾谓侍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礼,见宣尼之论孝,实慰朕心。’”[38]

讲经时,讲经者不仅仅是进讲义理,还借机对皇帝进行劝谏。元善在为隋文帝讲《孝经》时进行讽谏,“后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匹,衣一袭”。

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祭祀仪注是唐代的。《大唐开元礼》中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和《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仪注规定释奠礼行三献,读祝,祭品用牲牢,祭器有笾豆簠簋,国学释奠奏乐舞蹈,等等,奠定了祭祀孔子的礼仪。后代虽各有损益,但变化并不是很大。宋景德四年(1007年),因为诸州长吏在春秋释奠时不亲自行礼,有违国家尊师重教之意,国家专门制定释奠礼仪颁布天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将《释奠仪注》和《祭器图》颁发给各路。明淇武十五年(1382年)也颁布释奠仪注于天下。

唐代释奠仪注

唐代释奠仪注见于《大唐开元礼》,计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

皇太子释奠仪注为:

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39]皇太子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

【设幄】前致斋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帷于前楹下(殿若无室张帷为之)。

北齐讲经不同于南朝,南朝是读经人自讲,而北朝是皇帝听官员进讲,进讲时还相互辩难。隋文帝释奠礼经时,马光与儒生就进行了辩难。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时,王頍与元善进行辩难:“会高祖亲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頍与相论难,词义锋起,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起授国子博士。”[37]另一次释奠讲经,宇文与博士们进行辩难:“上尝亲临释奠,与博士论议,词致清远,观者属目,上大悦,顾谓侍臣曰:‘朕今睹周公之制礼,见宣尼之论孝,实慰朕心。’”[38]

讲经时,讲经者不仅仅是进讲义理,还借机对皇帝进行劝谏。元善在为隋文帝讲《孝经》时进行讽谏,“后迁国子祭酒,上尝亲临释奠,命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以讽谏。上大悦曰:‘闻江阳之说,更起朕心。’赉绢百匹,衣一袭”。

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祭祀仪注是唐代的。《大唐开元礼》中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和《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仪注规定释奠礼行三献,读祝,祭品用牲牢,祭器有笾豆簠簋,国学释奠奏乐舞蹈,等等,奠定了祭祀孔子的礼仪。后代虽各有损益,但变化并不是很大。宋景德四年(1007年),因为诸州长吏在春秋释奠时不亲自行礼,有违国家尊师重教之意,国家专门制定释奠礼仪颁布天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将《释奠仪注》和《祭器图》颁发给各路。明淇武十五年(1382年)也颁布释奠仪注于天下。

唐代释奠仪注

唐代释奠仪注见于《大唐开元礼》,计有“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国子释奠于孔宣父”“诸州释奠于孔宣父”“诸县释奠于孔宣父”四个释奠仪注。

皇太子释奠仪注为:

皇太子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39]皇太子散斋三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

【设幄】前致斋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帷于前楹下(殿若无室张帷为之)。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常。昼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请中严”,近仗就陈于外,通事舍人引宫臣文武七品以上袴褶陪位如式,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俱诣奉迎,左庶子版奏“外办”。上水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以出,侍卫如常。皇太子即位,西向坐,侍臣夹侍如常。一顷刻,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一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享群官、监官、学生等各于本司,及学官俱清斋一宿,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便次】前享三日,典设郎设皇太子便次于庙东,西向,又设便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守宫设文武侍臣次各于便次之后,文左武右,设诸享官次于斋坊之内,从享之官于庙东门之外,随地之宜。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设瘗】右校扫除内外,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皇太子位于东陛东南,西向;又设望痣位于庙堂东北,当埋坎,西向;设亚献、终献位于皇太子东南,执事者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史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埋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楹近西之间,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从享群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悬之东,当执事,西向;监官、学官位于乐悬之西,当宫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宫官、监官、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

【设亚终献门外位】设门外位,亚献、终献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监官、学官位于献官东南,从享宫官位于学官之东,俱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位于庙堂之上,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向;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

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执尊罍篚幂者各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各于尊坫之所。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常。昼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请中严”,近仗就陈于外,通事舍人引宫臣文武七品以上袴褶陪位如式,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俱诣奉迎,左庶子版奏“外办”。上水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以出,侍卫如常。皇太子即位,西向坐,侍臣夹侍如常。一顷刻,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一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享群官、监官、学生等各于本司,及学官俱清斋一宿,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便次】前享三日,典设郎设皇太子便次于庙东,西向,又设便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守宫设文武侍臣次各于便次之后,文左武右,设诸享官次于斋坊之内,从享之官于庙东门之外,随地之宜。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设瘗】右校扫除内外,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皇太子位于东陛东南,西向;又设望痣位于庙堂东北,当埋坎,西向;设亚献、终献位于皇太子东南,执事者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史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埋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楹近西之间,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从享群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悬之东,当执事,西向;监官、学官位于乐悬之西,当宫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宫官、监官、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

【设亚终献门外位】设门外位,亚献、终献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监官、学官位于献官东南,从享宫官位于学官之东,俱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位于庙堂之上,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向;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

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执尊罍篚幂者各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各于尊坫之所。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诸卫率各勒所部屯门列仗如常。昼漏上水一刻,左庶子版奏“请中严”,近仗就陈于外,通事舍人引宫臣文武七品以上袴褶陪位如式,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诸侍臣并结佩,俱诣奉迎,左庶子版奏“外办”。上水三刻,皇太子服通天冠,绛纱袍,结佩以出,侍卫如常。皇太子即位,西向坐,侍臣夹侍如常。一顷刻,左庶子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臣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一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近侍之官应从升者及从享群官、监官、学生等各于本司,及学官俱清斋一宿,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便次】前享三日,典设郎设皇太子便次于庙东,西向,又设便次于学堂之后随地之宜,守宫设文武侍臣次各于便次之后,文左武右,设诸享官次于斋坊之内,从享之官于庙东门之外,随地之宜。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设瘗】右校扫除内外,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皇太子位于东陛东南,西向;又设望痣位于庙堂东北,当埋坎,西向;设亚献、终献位于皇太子东南,执事者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史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埋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楹近西之间,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从享群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悬之东,当执事,西向;监官、学官位于乐悬之西,当宫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宫官、监官、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

【设亚终献门外位】设门外位,亚献、终献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监官、学官位于献官东南,从享宫官位于学官之东,俱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位于庙堂之上,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向;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

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亚献之洗又于东南,俱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执尊罍篚幂者各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各于尊坫之所。

【设学堂坐位】典设郎设皇太子座于学堂之上东壁下,西向;监司设讲榻于北壁下,南向;又设执读者座于前楹间,当讲榻,北向;守宫设太傅、少傅座于皇太子西北面,皆东上(若有令、事以下座,则设座于皇太子西南,北向,东上),侍讲者座于执读西北(执如意者一人立于侍讲之西),三馆学官非侍讲者座于侍讲之西,北面,东上;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设座于侍讲之北,南面,东上;设论义座于讲榻之前近南,北面;设脱履席于西阶之南,东向。掌仪设版位,宫官七品以上于东阶东南,西向,北上;执经、侍讲等于西阶西南,监官及学官非侍讲者于侍讲之后;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位于执经之北,少退,重行,皆东面,北上;学生分位于宫官、学官之后,皆重行北上;设掌仪位于宫官西北,赞者二人在南,皆西向。

【视厨】晡后,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割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折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西上(若前堂不容则又于室外之东屋陈而北,东向,南上),席皆以莞,设神座各于座首。

出宫

【设次】前出宫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守宫设从享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

【出宫】其日未明,所司依卤簿陈设于重明门外,奉礼设从享宫官位于东宫庙堂如常。文武宫臣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各服公服;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典谒引宫官各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轺车于西阁外,南向(若须乘辇,则听临时进止),内率一人执刀立于车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中允前。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奋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着具服,远游冠,乘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内率执辔,皇太子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如常仪。中允进,当车前奏称“请发引”,俯伏,兴,退,复位(凡中允奏请皆当车前跪,奏称具官某,言讫,俯伏,兴)。车动,中允与赞者夹引以出,内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至侍臣上马所,中允奏称“请车权停,令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庶子以下夹侍于车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马毕,中允奏称“请令车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复位,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引”,退复位。皇太子车动,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不鸣鼓吹,从享宫臣乘马陪从如常仪。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各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簠簋、俎等。

【执事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赞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降,还斋所,奉礼以下次还斋所。

【从享官就次】皇太子将至,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从享学官俱就门外位,学生皆就门内位。

【皇太子就次】皇太子至孔子庙门外回车,南向,内内率[40]降立于车左,右庶子进当车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车”,还侍位,皇太子降车,乘舆之便次,侍卫如常仪。

【皇太子署祝】郊社令以祝版进,皇太子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坫。

【从享宫官就位】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引从享宫官就门外位,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

【舞生就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祭酒扫除】谒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祭酒再拜讫。谒者引祭酒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从享官就位】初,祭酒行乐悬,谒者、赞引各引祭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

【皇太子就位】皇太子停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于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笏,皇太子执笏,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接神之乐皆奏姑洗),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止)。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各跪取币于篚,立于尊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乐”作(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乐)。皇太子自东阶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进先圣神坐前,西向立,乐止。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进,皇太子搢笏,受币(每受物搢笏,奠讫,执笏,俯伏,兴)。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西向进,皇太子受币,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北向跪,奠于先师座首,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皇太子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初,皇太子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自后酌献皆奏雍和),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罍洗,乐作,皇太子至罍洗,乐止。左庶子跪取匜,兴,沃水,又左庶子跪,取盘承水,皇太子盥手,中允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太子盥手讫,中允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于篚,兴,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罍水,又左庶子奉盘,皇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如初,皇太子拭爵讫,左庶子奠盘匜,中允受巾奠于篚,皆如常。率更令引太子,乐作,至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赞“酌酒齐”,讫,乐作。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至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取爵于坫,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赞“酌醴齐”,乐作,率更令引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毕,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率遵故典,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先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皇太子饮福受胙】率更令引皇太子诣东序,西向立,乐作,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奉爵北向进皇太子,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仲秋皆取前脚第二骨)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上,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授左庶子,左庶子奉饭北向进,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以俎授左庶子,左庶子以次奉进,皇太子每受以授左右,讫,皇太子跪取爵,遂饮,卒爵,左庶子进受爵,以授太祝,复于坫。皇太子俯伏,兴,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皇太子将复位,谒者引国子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西向,再拜。

【亚献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北向再拜,讫。

【亚献饮福】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祭酒兴,再拜,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终献】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洗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司业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者不拜),“永和之乐”作,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率更令前启“请就望痣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痣位,西向立,奉礼率赞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以篚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率更令前启“礼毕”。率更令引皇太子还便次,乐作,皇太子出门,乐止。中允进受笏,侍卫如常仪。谒者、赞引各引亚献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讫,赞引引出,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坊。

讲学

皇太子既入便次,改服常服,执经、侍讲、执读、执如意及三馆学官并公服,学生青衿服,余皆常服。掌仪帅赞者先入就位,谒者各引群官及学生等次入就位。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若须乘马,临时听进止),侍卫如常仪。至学堂后降舆,升自北阶即座坐(左右侍卫量人从升,太傅、少傅亦就座坐)。掌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及学生等在位者皆再拜(执经不拜)。左庶子跪奏“请令执经等升”,俯伏,兴。又左庶子称令曰诺,左庶子退降,诣西阶下,立于执经等之前,北面,宣令曰“执经以下并升座”,应座者并再拜(执经不拜)。通事舍人引执经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座者脱履如式),讫。执读读所讲经,执经释义,讫,执如意者以如意授侍讲,侍讲兴,受,进诣论议座,北面,问所疑。执经者为通之,讫,兴,退,以如意授执者,退还本座。执如意者以如意次授诸侍讲者,皆如上仪。总讫,左庶子跪奏“礼毕”,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引就堂下位。皇太子降座,降自北阶,入学堂后便次,群官以次出,执经以下改服常服(学生仍青衿服)。

还宫

【设学堂坐位】典设郎设皇太子座于学堂之上东壁下,西向;监司设讲榻于北壁下,南向;又设执读者座于前楹间,当讲榻,北向;守宫设太傅、少傅座于皇太子西北面,皆东上(若有令、事以下座,则设座于皇太子西南,北向,东上),侍讲者座于执读西北(执如意者一人立于侍讲之西),三馆学官非侍讲者座于侍讲之西,北面,东上;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设座于侍讲之北,南面,东上;设论义座于讲榻之前近南,北面;设脱履席于西阶之南,东向。掌仪设版位,宫官七品以上于东阶东南,西向,北上;执经、侍讲等于西阶西南,监官及学官非侍讲者于侍讲之后;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位于执经之北,少退,重行,皆东面,北上;学生分位于宫官、学官之后,皆重行北上;设掌仪位于宫官西北,赞者二人在南,皆西向。

【视厨】晡后,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割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折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西上(若前堂不容则又于室外之东屋陈而北,东向,南上),席皆以莞,设神座各于座首。

出宫

【设次】前出宫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守宫设从享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

【出宫】其日未明,所司依卤簿陈设于重明门外,奉礼设从享宫官位于东宫庙堂如常。文武宫臣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各服公服;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典谒引宫官各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轺车于西阁外,南向(若须乘辇,则听临时进止),内率一人执刀立于车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中允前。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奋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着具服,远游冠,乘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内率执辔,皇太子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如常仪。中允进,当车前奏称“请发引”,俯伏,兴,退,复位(凡中允奏请皆当车前跪,奏称具官某,言讫,俯伏,兴)。车动,中允与赞者夹引以出,内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至侍臣上马所,中允奏称“请车权停,令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庶子以下夹侍于车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马毕,中允奏称“请令车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复位,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引”,退复位。皇太子车动,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不鸣鼓吹,从享宫臣乘马陪从如常仪。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各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簠簋、俎等。

【执事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赞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降,还斋所,奉礼以下次还斋所。

【从享官就次】皇太子将至,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从享学官俱就门外位,学生皆就门内位。

【皇太子就次】皇太子至孔子庙门外回车,南向,内内率[40]降立于车左,右庶子进当车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车”,还侍位,皇太子降车,乘舆之便次,侍卫如常仪。

【皇太子署祝】郊社令以祝版进,皇太子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坫。

【从享宫官就位】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引从享宫官就门外位,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

【舞生就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祭酒扫除】谒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祭酒再拜讫。谒者引祭酒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从享官就位】初,祭酒行乐悬,谒者、赞引各引祭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

【皇太子就位】皇太子停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于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笏,皇太子执笏,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接神之乐皆奏姑洗),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止)。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各跪取币于篚,立于尊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乐”作(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乐)。皇太子自东阶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进先圣神坐前,西向立,乐止。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进,皇太子搢笏,受币(每受物搢笏,奠讫,执笏,俯伏,兴)。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西向进,皇太子受币,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北向跪,奠于先师座首,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皇太子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初,皇太子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自后酌献皆奏雍和),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罍洗,乐作,皇太子至罍洗,乐止。左庶子跪取匜,兴,沃水,又左庶子跪,取盘承水,皇太子盥手,中允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太子盥手讫,中允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于篚,兴,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罍水,又左庶子奉盘,皇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如初,皇太子拭爵讫,左庶子奠盘匜,中允受巾奠于篚,皆如常。率更令引太子,乐作,至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赞“酌酒齐”,讫,乐作。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至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取爵于坫,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赞“酌醴齐”,乐作,率更令引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毕,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率遵故典,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先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皇太子饮福受胙】率更令引皇太子诣东序,西向立,乐作,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奉爵北向进皇太子,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仲秋皆取前脚第二骨)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上,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授左庶子,左庶子奉饭北向进,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以俎授左庶子,左庶子以次奉进,皇太子每受以授左右,讫,皇太子跪取爵,遂饮,卒爵,左庶子进受爵,以授太祝,复于坫。皇太子俯伏,兴,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皇太子将复位,谒者引国子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西向,再拜。

【亚献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北向再拜,讫。

【亚献饮福】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祭酒兴,再拜,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终献】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洗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司业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者不拜),“永和之乐”作,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率更令前启“请就望痣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痣位,西向立,奉礼率赞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以篚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率更令前启“礼毕”。率更令引皇太子还便次,乐作,皇太子出门,乐止。中允进受笏,侍卫如常仪。谒者、赞引各引亚献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讫,赞引引出,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坊。

讲学

皇太子既入便次,改服常服,执经、侍讲、执读、执如意及三馆学官并公服,学生青衿服,余皆常服。掌仪帅赞者先入就位,谒者各引群官及学生等次入就位。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若须乘马,临时听进止),侍卫如常仪。至学堂后降舆,升自北阶即座坐(左右侍卫量人从升,太傅、少傅亦就座坐)。掌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及学生等在位者皆再拜(执经不拜)。左庶子跪奏“请令执经等升”,俯伏,兴。又左庶子称令曰诺,左庶子退降,诣西阶下,立于执经等之前,北面,宣令曰“执经以下并升座”,应座者并再拜(执经不拜)。通事舍人引执经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座者脱履如式),讫。执读读所讲经,执经释义,讫,执如意者以如意授侍讲,侍讲兴,受,进诣论议座,北面,问所疑。执经者为通之,讫,兴,退,以如意授执者,退还本座。执如意者以如意次授诸侍讲者,皆如上仪。总讫,左庶子跪奏“礼毕”,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引就堂下位。皇太子降座,降自北阶,入学堂后便次,群官以次出,执经以下改服常服(学生仍青衿服)。

还宫

【设学堂坐位】典设郎设皇太子座于学堂之上东壁下,西向;监司设讲榻于北壁下,南向;又设执读者座于前楹间,当讲榻,北向;守宫设太傅、少傅座于皇太子西北面,皆东上(若有令、事以下座,则设座于皇太子西南,北向,东上),侍讲者座于执读西北(执如意者一人立于侍讲之西),三馆学官非侍讲者座于侍讲之西,北面,东上;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设座于侍讲之北,南面,东上;设论义座于讲榻之前近南,北面;设脱履席于西阶之南,东向。掌仪设版位,宫官七品以上于东阶东南,西向,北上;执经、侍讲等于西阶西南,监官及学官非侍讲者于侍讲之后;若有上台三品以上观讲者,位于执经之北,少退,重行,皆东面,北上;学生分位于宫官、学官之后,皆重行北上;设掌仪位于宫官西北,赞者二人在南,皆西向。

【视厨】晡后,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割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折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西上(若前堂不容则又于室外之东屋陈而北,东向,南上),席皆以莞,设神座各于座首。

出宫

【设次】前出宫二日,本司宣摄内外各供其职,守宫设从享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

【出宫】其日未明,所司依卤簿陈设于重明门外,奉礼设从享宫官位于东宫庙堂如常。文武宫臣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各服公服;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典谒引宫官各就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器服(左庶子负玺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轺车于西阁外,南向(若须乘辇,则听临时进止),内率一人执刀立于车前,北向;中允一人在侍臣之前,赞者二人在中允前。左庶子版奏“外办”,仆奋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着具服,远游冠,乘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内率执辔,皇太子升车,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如常仪。中允进,当车前奏称“请发引”,俯伏,兴,退,复位(凡中允奏请皆当车前跪,奏称具官某,言讫,俯伏,兴)。车动,中允与赞者夹引以出,内率夹车而趋。出重明门,至侍臣上马所,中允奏称“请车权停,令侍臣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称“侍臣上马”,赞者承传,文武侍臣皆上马。庶子以下夹侍于车前,赞者在供奉官人内。侍臣上马毕,中允奏称“请令车右升”,左庶子前承令,退称令曰诺,中允退复位,内率升讫,中允奏请“发引”,退复位。皇太子车动,太傅乘车训导,少傅乘车训从。出延喜门,不鸣鼓吹,从享宫臣乘马陪从如常仪。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各服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皆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各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簠簋、俎等。

【执事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赞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降,还斋所,奉礼以下次还斋所。

【从享官就次】皇太子将至,谒者、赞引各引享官及从享学官俱就门外位,学生皆就门内位。

【皇太子就次】皇太子至孔子庙门外回车,南向,内内率[40]降立于车左,右庶子进当车前,跪奏称“左庶子臣某言请降车”,还侍位,皇太子降车,乘舆之便次,侍卫如常仪。

【皇太子署祝】郊社令以祝版进,皇太子署讫,近臣奉出,郊社令受各奠于坫。

【从享宫官就位】未明一刻,谒者、赞引引从享宫官就门外位,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以下入就位。

【舞生就位】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祭酒扫除】谒者引祭酒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祭酒再拜讫。谒者引祭酒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从享官就位】初,祭酒行乐悬,谒者、赞引各引祭官及陪祭之官次入就位。

【皇太子就位】皇太子停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于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笏,皇太子执笏,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接神之乐皆奏姑洗),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止)。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各跪取币于篚,立于尊所。率更令引皇太子,“永和之乐”作(皇太子每行皆作永和之乐)。皇太子自东阶升,左庶子以下及左右侍卫量人从升(以下皆如之)。皇太子升堂,进先圣神坐前,西向立,乐止。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进,皇太子搢笏,受币(每受物搢笏,奠讫,执笏,俯伏,兴)。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西向进,皇太子受币,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北向跪,奠于先师座首,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于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皇太子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初,皇太子既至位,乐止,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奏“雍和之乐”(自后酌献皆奏雍和),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罍洗,乐作,皇太子至罍洗,乐止。左庶子跪取匜,兴,沃水,又左庶子跪,取盘承水,皇太子盥手,中允跪取巾于篚,兴,进,皇太子盥手讫,中允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于篚,兴,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酌罍水,又左庶子奉盘,皇太子洗爵,中允又授巾如初,皇太子拭爵讫,左庶子奠盘匜,中允受巾奠于篚,皆如常。率更令引太子,乐作,至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赞“酌酒齐”,讫,乐作。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皇太子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率更令引至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左庶子取爵于坫,进,皇太子受爵,左庶子赞“酌醴齐”,乐作,率更令引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俯伏,兴,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皇太子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毕,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皇太子某“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率遵故典,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先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讫,兴,皇太子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皇太子拜讫,乐止。

【皇太子饮福受胙】率更令引皇太子诣东序,西向立,乐作,太祝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授左庶子,奉爵北向进皇太子,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兴。太祝各帅斋郎进俎,太祝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仲秋皆取前脚第二骨)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上,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授左庶子,左庶子奉饭北向进,皇太子受,以授左右,太祝以俎授左庶子,左庶子以次奉进,皇太子每受以授左右,讫,皇太子跪取爵,遂饮,卒爵,左庶子进受爵,以授太祝,复于坫。皇太子俯伏,兴,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乐作,皇太子降自东阶,还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皇太子将复位,谒者引国子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西向,再拜。

【亚献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盎齐,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谒者引祭酒少退,北向再拜,讫。

【亚献饮福】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祭酒兴,再拜,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终献】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洗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谒者引司业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者不拜),“永和之乐”作,率更令前启“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率更令前启“请就望痣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就痣位,西向立,奉礼率赞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以篚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率更令前启“礼毕”。率更令引皇太子还便次,乐作,皇太子出门,乐止。中允进受笏,侍卫如常仪。谒者、赞引各引亚献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以下皆再拜,讫,赞引引出,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坊。

讲学

皇太子既入便次,改服常服,执经、侍讲、执读、执如意及三馆学官并公服,学生青衿服,余皆常服。掌仪帅赞者先入就位,谒者各引群官及学生等次入就位。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若须乘马,临时听进止),侍卫如常仪。至学堂后降舆,升自北阶即座坐(左右侍卫量人从升,太傅、少傅亦就座坐)。掌仪曰“再拜”,赞者承传,群官及学生等在位者皆再拜(执经不拜)。左庶子跪奏“请令执经等升”,俯伏,兴。又左庶子称令曰诺,左庶子退降,诣西阶下,立于执经等之前,北面,宣令曰“执经以下并升座”,应座者并再拜(执经不拜)。通事舍人引执经以下升,各就座坐(其升座者脱履如式),讫。执读读所讲经,执经释义,讫,执如意者以如意授侍讲,侍讲兴,受,进诣论议座,北面,问所疑。执经者为通之,讫,兴,退,以如意授执者,退还本座。执如意者以如意次授诸侍讲者,皆如上仪。总讫,左庶子跪奏“礼毕”,群官皆起,通事舍人各引就堂下位。皇太子降座,降自北阶,入学堂后便次,群官以次出,执经以下改服常服(学生仍青衿服)。

还宫

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不得辄离本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次一刻顷,捶一鼓为一严,有司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二刻顷,又捶二鼓为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国子祭酒以下、学生以上并出就学外道左奉辞;三刻顷,又捶三鼓为三严,仆进轺车于学门外如常,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至学门外降舆乘车,侍卫如常。左庶子奏请及车右升降,侍臣上马,文武陪从皆如来仪。车动,鼓吹振作如式。至国子祭酒以下奉辞处,车权停,国子祭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宣劳,及拜皆如常。车至城隅,鼓吹止,过庙,鼓吹作,至延喜门,鼓吹止。入延喜门,鼓吹作,至重明门,宫官文武俱下马,皇太子乘车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殿前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车乘舆入”,侍臣从至,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还本所。[41]

国子释奠仪注为:

【定期】将享,司馆预申享日,本司请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

【斋戒】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馆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斋位】前享三日,守卫设献官以下次于斋坊。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开瘞】右校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三献位于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俱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之东,西向;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痣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堂上前楹之间近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设馆官位于悬东,当执事,西向;设学官位于悬西,当馆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学官、馆官之后,俱重行,北上;若有观者,设位于南门之内道左右,重行,北面,相对为首(金吾监检不得喧哗杂乱)。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馆官、学官位于三献东南,俱重行,北向,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之位于堂,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面;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尊、罍、篚、幂者各位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于尊坫之所。

【视厨】晡后二刻,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祭酒、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祭酒、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烹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庙室内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东北,南向,其余弟子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闵子骞、曾参、高柴、宓子贱、公西赤、林放、樊须、有若、孔忠、琴牢、梁鳣、叔仲会、冉孺、曾点、陈亢、漆雕开、商瞿、司马耕、子张、巫马施、秦非、商泽、郑国公冶长、澹台灭明、原宪、蘧伯玉、公伯寮、燕汲、秦祖、冉季、左人郢、公孙龙、任不齐、南宫绦、秦商、廉絜、步叔乘、施常、颜之仆、狄黑、漆雕哆、县成、颜路、颜哙、公祖句兹、伯虔、荣旂、颜高、秦冉、申枨、颜辛、申党、公皙哀、后处、曹卹、奚容葳、石作蜀、壤驷赤、漆雕徙父、乐欬等座,及二十一贤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座,以次东陈,皆南向,西上(若东陈不容则又于东壁,屈陈而南,西向),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服其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簋簠等。

【执事者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辞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引就位。

【就次】谒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其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舞生就位】未明一刻,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司业扫除】谒者引司业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业再拜。谒者引司业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就位】初,司业行扫除讫,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学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及学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谒者进祭酒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之乐皆奏姑洗),作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太祝以币授祭酒,受币,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谒者引祭酒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

【奠币先师】谒者引祭酒当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西向授祭酒,谒者引祭酒进,北向跪,奠于先师首座前。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祭酒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祭酒降,复位。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自后酌献皆作“雍和”(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谒者引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引升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乐作。

【奠爵先圣】引祭酒诣先圣神座前,跪,奠爵,俯伏,兴,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皇帝谨遣祭酒某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又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醴齐,乐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面立,乐止(祭酒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下,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开元神武皇帝谨遣祭官某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光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从祀配神。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初献饮福受胙】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脚第二节)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先以饭笾授祭酒,祭酒受,以授斋郎,又以俎授祭酒,祭酒每受以授斋郎。祭酒跪,取爵遂饮,卒爵,太祝受爵,复于坫,祭酒俯伏,兴,再拜。

【复位】谒者引祭酒降,复位,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升自东阶,诣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司业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少退,西向,再拜,讫。

【亚献先师】谒者引司业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谒者引司业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司业再拜。

【亚献饮福】谒者引司业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司业之左,司业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司业兴,再拜,谒者引降,复位。

【终献】初,司业献将毕,谒者引博士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引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奏“永和之乐”,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谒者进祭酒之左,白“请就望痣位”。谒者引祭酒就望痣位,西向立,奉礼赞者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谒者进祭酒之左,白“礼毕”,遂引祭酒出。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太祝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诸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2]

国子监释奠中有误,割牲说“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设神座除孔子、颜子和左丘明以下中间还有孔子六十九位弟子,孔子群弟子不可能设位而不设祭品,出现这个失误的原因应该是割牲乃唐开元八年(720年)以前未定十哲以前的文献,而神座是开元二十七年增祀群弟子后所设,文献编辑时未加详核。

皇太子释奠远隆重于祭酒以皇帝名义举行的释奠,就礼制来说似乎是不妥的,虽然国子监释奠主祭者地位低于皇太子,但祭酒是代表皇帝致祭的。仪注方面,皇太子释奠多于祭酒,一是有讲学,二是有出宫和还宫,但缺少亚献饮福,大概饮福受胙是皇太子的专利,祭酒亚献是不能与皇太子分福的。

诸州释奠仪注为: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刺史、上佐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事以上摄)。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豆各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且[43])。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禜,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就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胙,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簠实黍、稷,簋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44]、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率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席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实尊罍及币(各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立定,赞唱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刺史至,参军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

【降神】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参军事少退刺史之左,北面,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面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圣[45]神座前,北面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左,豆居右,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引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具位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神。尚飨!”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阃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刺史□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进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黍稷饭,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皆如刺史之仪(惟不读祝、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望瘗】参军事少进,北面白“请就望痣位”。参军事引刺史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埋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埋讫,置土者以篚出)。

【礼毕】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刺史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6]

诸州奉祀人物仅有孔子和颜子,仪注基本与国子监相同,但略微简单。斋戒时间为三日,散斋与致斋各少一日,扫除减少一次为一次。

诸县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前享三日,县令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祭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丞为亚献,主簿及尉通为终献,若县令以下有故,并以次差摄,县官不足,以州官判佐以下及比县官充)。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学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次】本司设县令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者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南;设学官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学官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礼者位于三献西南,西向,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荣[47],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学官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赞“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陛以出,还斋所。

【就位】县令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学官、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县令至,赞礼者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县令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赞礼者引县令入就位,西向立,赞礼退立于左。

【降神】赞唱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赞礼者少进县令之左,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赞礼者引县令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祝又以币西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右豆左,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赞礼者引县令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县令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县令,受爵,执罍者酌水,县令洗爵,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

【奠爵先师】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典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壶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县令之左,北向立,县令再拜受爵,跪,奠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祝先以饭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县令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县令兴,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亚献】初,县令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县令之仪(惟不读祝版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望瘗】赞礼者少进,白“请就望痣位”。赞礼者引县令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痣讫,填土者以篚出)。

【礼毕】赞礼者进县令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县令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次出。初,白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洗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8]

州县释奠仪注基本相同。

宋代释奠仪注

北宋开国当年,太祖亲谒孔子庙,令增修庙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规定释奠用“永安之乐”,景德四年(1007年)朝廷曾颁布释奠仪,大中祥符三年(1110年)又颁布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元丰间再次制定释奠礼仪,政和元年制定《五礼新仪》,但南宋淳熙间《中兴礼书》编成后废用。《五礼新仪》中释奠文宣王有国子监、皇太子和州县三个仪注。此仪注都曾使用过,“钦宗即位,尝诏春秋释奠改从元丰仪,罢新仪不用而未暇也”[49]

国子监释奠仪注

《政和五礼新仪》有“释奠文宣王仪”,未注明何处释奠仪注。从文中太常寺要太史局确定仲春、仲秋时日看,此应该是国子监文宣王庙祭祀的仪注。

时日 太常寺预于隔季以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关太史局以其日报太常寺参酌,讫,具时日散告。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光禄少卿、太官令斋一日),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于太常斋舍,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听行,其余悉禁。前一日质明并赴祠所,官给酒馔。释奠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设省馔位】前一日,光禄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在西,南向,光禄少卿、太乐令、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凡奉礼郎以下位皆稍却)。

【设乐】大晟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着服】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

【设礼器】太常设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

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不得辄离本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次一刻顷,捶一鼓为一严,有司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二刻顷,又捶二鼓为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国子祭酒以下、学生以上并出就学外道左奉辞;三刻顷,又捶三鼓为三严,仆进轺车于学门外如常,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至学门外降舆乘车,侍卫如常。左庶子奏请及车右升降,侍臣上马,文武陪从皆如来仪。车动,鼓吹振作如式。至国子祭酒以下奉辞处,车权停,国子祭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宣劳,及拜皆如常。车至城隅,鼓吹止,过庙,鼓吹作,至延喜门,鼓吹止。入延喜门,鼓吹作,至重明门,宫官文武俱下马,皇太子乘车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殿前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车乘舆入”,侍臣从至,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还本所。[41]

国子释奠仪注为:

【定期】将享,司馆预申享日,本司请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

【斋戒】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馆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斋位】前享三日,守卫设献官以下次于斋坊。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开瘞】右校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三献位于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俱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之东,西向;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痣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堂上前楹之间近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设馆官位于悬东,当执事,西向;设学官位于悬西,当馆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学官、馆官之后,俱重行,北上;若有观者,设位于南门之内道左右,重行,北面,相对为首(金吾监检不得喧哗杂乱)。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馆官、学官位于三献东南,俱重行,北向,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之位于堂,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面;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尊、罍、篚、幂者各位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于尊坫之所。

【视厨】晡后二刻,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祭酒、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祭酒、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烹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庙室内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东北,南向,其余弟子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闵子骞、曾参、高柴、宓子贱、公西赤、林放、樊须、有若、孔忠、琴牢、梁鳣、叔仲会、冉孺、曾点、陈亢、漆雕开、商瞿、司马耕、子张、巫马施、秦非、商泽、郑国、公冶长、澹台灭明、原宪、蘧伯玉、公伯寮、燕汲、秦祖、冉季、左人郢、公孙龙、任不齐、南宫绦、秦商、廉絜、步叔乘、施常、颜之仆、狄黑、漆雕哆、县成、颜路、颜哙、公祖句兹、伯虔、荣旂、颜高、秦冉、申枨、颜辛、申党、公皙哀、后处、曹卹、奚容葳、石作蜀、壤驷赤、漆雕徙父、乐欬等座,及二十一贤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座,以次东陈,皆南向,西上(若东陈不容则又于东壁,屈陈而南,西向),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服其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簋簠等。

【执事者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辞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引就位。

【就次】谒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其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舞生就位】未明一刻,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司业扫除】谒者引司业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业再拜。谒者引司业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就位】初,司业行扫除讫,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学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及学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谒者进祭酒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之乐皆奏姑洗),作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太祝以币授祭酒,受币,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谒者引祭酒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

【奠币先师】谒者引祭酒当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西向授祭酒,谒者引祭酒进,北向跪,奠于先师首座前。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祭酒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祭酒降,复位。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自后酌献皆作“雍和”(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谒者引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引升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乐作。

【奠爵先圣】引祭酒诣先圣神座前,跪,奠爵,俯伏,兴,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皇帝谨遣祭酒某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又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醴齐,乐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面立,乐止(祭酒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下,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开元神武皇帝谨遣祭官某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光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从祀配神。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初献饮福受胙】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脚第二节)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先以饭笾授祭酒,祭酒受,以授斋郎,又以俎授祭酒,祭酒每受以授斋郎。祭酒跪,取爵遂饮,卒爵,太祝受爵,复于坫,祭酒俯伏,兴,再拜。

【复位】谒者引祭酒降,复位,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升自东阶,诣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司业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少退,西向,再拜,讫。

【亚献先师】谒者引司业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谒者引司业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司业再拜。

【亚献饮福】谒者引司业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司业之左,司业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司业兴,再拜,谒者引降,复位。

【终献】初,司业献将毕,谒者引博士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引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奏“永和之乐”,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谒者进祭酒之左,白“请就望痣位”。谒者引祭酒就望痣位,西向立,奉礼赞者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谒者进祭酒之左,白“礼毕”,遂引祭酒出。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太祝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诸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2]

国子监释奠中有误,割牲说“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设神座除孔子、颜子和左丘明以下中间还有孔子六十九位弟子,孔子群弟子不可能设位而不设祭品,出现这个失误的原因应该是割牲乃唐开元八年(720年)以前未定十哲以前的文献,而神座是开元二十七年增祀群弟子后所设,文献编辑时未加详核。

皇太子释奠远隆重于祭酒以皇帝名义举行的释奠,就礼制来说似乎是不妥的,虽然国子监释奠主祭者地位低于皇太子,但祭酒是代表皇帝致祭的。仪注方面,皇太子释奠多于祭酒,一是有讲学,二是有出宫和还宫,但缺少亚献饮福,大概饮福受胙是皇太子的专利,祭酒亚献是不能与皇太子分福的。

诸州释奠仪注为: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刺史、上佐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事以上摄)。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豆各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且[43])。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禜,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就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胙,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簠实黍、稷,簋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44]、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率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席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实尊罍及币(各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立定,赞唱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刺史至,参军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

【降神】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参军事少退刺史之左,北面,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面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圣[45]神座前,北面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左,豆居右,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引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具位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神。尚飨!”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阃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刺史□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进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黍稷饭,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皆如刺史之仪(惟不读祝、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望瘗】参军事少进,北面白“请就望痣位”。参军事引刺史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埋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埋讫,置土者以篚出)。

【礼毕】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刺史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6]

诸州奉祀人物仅有孔子和颜子,仪注基本与国子监相同,但略微简单。斋戒时间为三日,散斋与致斋各少一日,扫除减少一次为一次。

诸县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前享三日,县令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祭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丞为亚献,主簿及尉通为终献,若县令以下有故,并以次差摄,县官不足,以州官判佐以下及比县官充)。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学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次】本司设县令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者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南;设学官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学官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礼者位于三献西南,西向,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荣[47],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学官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赞“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陛以出,还斋所。

【就位】县令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学官、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县令至,赞礼者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县令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赞礼者引县令入就位,西向立,赞礼退立于左。

【降神】赞唱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赞礼者少进县令之左,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赞礼者引县令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祝又以币西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右豆左,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赞礼者引县令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县令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县令,受爵,执罍者酌水,县令洗爵,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

【奠爵先师】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典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壶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县令之左,北向立,县令再拜受爵,跪,奠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祝先以饭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县令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县令兴,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亚献】初,县令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县令之仪(惟不读祝版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望瘗】赞礼者少进,白“请就望痣位”。赞礼者引县令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痣讫,填土者以篚出)。

【礼毕】赞礼者进县令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县令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次出。初,白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洗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8]

州县释奠仪注基本相同。

宋代释奠仪注

北宋开国当年,太祖亲谒孔子庙,令增修庙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规定释奠用“永安之乐”,景德四年(1007年)朝廷曾颁布释奠仪,大中祥符三年(1110年)又颁布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元丰间再次制定释奠礼仪,政和元年制定《五礼新仪》,但南宋淳熙间《中兴礼书》编成后废用。《五礼新仪》中释奠文宣王有国子监、皇太子和州县三个仪注。此仪注都曾使用过,“钦宗即位,尝诏春秋释奠改从元丰仪,罢新仪不用而未暇也”[49]

国子监释奠仪注

《政和五礼新仪》有“释奠文宣王仪”,未注明何处释奠仪注。从文中太常寺要太史局确定仲春、仲秋时日看,此应该是国子监文宣王庙祭祀的仪注。

时日 太常寺预于隔季以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关太史局以其日报太常寺参酌,讫,具时日散告。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光禄少卿、太官令斋一日),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于太常斋舍,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听行,其余悉禁。前一日质明并赴祠所,官给酒馔。释奠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设省馔位】前一日,光禄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在西,南向,光禄少卿、太乐令、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凡奉礼郎以下位皆稍却)。

【设乐】大晟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着服】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

【设礼器】太常设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

皇太子既入便次,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不得辄离本位),皇太子改服公服。停次一刻顷,捶一鼓为一严,有司转仗卫于还涂如来仪;二刻顷,又捶二鼓为再严,左庶子版奏“请中严”,国子祭酒以下、学生以上并出就学外道左奉辞;三刻顷,又捶三鼓为三严,仆进轺车于学门外如常,左庶子版奏“外办”,皇太子乘舆出便次,至学门外降舆乘车,侍卫如常。左庶子奏请及车右升降,侍臣上马,文武陪从皆如来仪。车动,鼓吹振作如式。至国子祭酒以下奉辞处,车权停,国子祭酒以下皆再拜,通事舍人承令宣劳,及拜皆如常。车至城隅,鼓吹止,过庙,鼓吹作,至延喜门,鼓吹止。入延喜门,鼓吹作,至重明门,宫官文武俱下马,皇太子乘车入,太傅、少傅还。皇太子至殿前回车,南向,左庶子跪奏“请降车乘舆入”,侍臣从至,左庶子版奏“请解严”,将士还本所。[41]

国子释奠仪注为:

【定期】将享,司馆预申享日,本司请下其礼,所司随职供办。

【斋戒】凡预享之官散斋三日,致斋二日。散斋皆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一日于享所(其无本司者皆于享所)。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馆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诸享官致斋之日,给酒食及明衣,各习礼于斋所。太官令取明水火(取水于阴鉴,取火于阳燧,火以供爨,水以实尊)。

【守卫】前享一日,诸卫令其属未后一刻各以其方器服守卫庙门,及太乐工人俱清斋一宿。

陈设

【设斋位】前享三日,守卫设献官以下次于斋坊。

【设乐】前享二日,太乐令设轩悬之乐于庙庭,东方西方磬簴起北,钟簴次之;南方北方磬簴起西,钟簴次之;设三镈钟于编悬之间,各依辰位;树路鼓于北悬之间,道之左右;植建鼓于三隅,置柷敔于悬内(柷在左,敔在右);设歌钟、歌磬于庙堂之上前楹间,北向,磬簴在西,钟簴在东,其匏竹者立于堂下阶间,重行,北向,相对为首(凡悬皆展而编之);诸工人各位于悬后。

【扫除开瘞】右校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前享一日,奉礼设三献位于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于道南,每等异位,俱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之东,西向;设御史位于庙堂之下西南,东向,令陪其后;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面;又设奉礼赞者位于痣坎东北,南面,东上;设协律郎位于庙堂上前楹之间近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北向;设馆官位于悬东,当执事,西向;设学官位于悬西,当馆官,东向;设学生位于学官、馆官之后,俱重行,北上;若有观者,设位于南门之内道左右,重行,北面,相对为首(金吾监检不得喧哗杂乱)。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东门之外,道南;执事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北向,西上;馆官、学官位于三献东南,俱重行,北向,以西为上。

【设尊】设酒尊之位于堂,先圣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前楹间,北面;先师牺尊二,象尊二,山罍二,在先圣酒尊之东,俱西向(尊皆加勺幂,有坫以置爵。其先师之爵同置于一坫)。

【设盥洗】设洗于东阶东南,北向,罍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篚实以巾爵),执尊、罍、篚、幂者各位于尊、罍、篚、幂之后;设币篚二于尊坫之所。

【视厨】晡后二刻,郊社令帅斋郎以尊、坫、罍、洗、篚、幂入设于位(升堂者自东阶),谒者引祭酒、司业诣厨视濯溉(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赞引引御史诣厨省馔具(祭酒、司业以下每事讫各还斋所)。

【烹牲】享日,未明十五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豆二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

【设神座】未明五刻,郊社令帅其属及庙司各服其服,升,设先圣神座于庙室内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座于先圣东北,南向,其余弟子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闵子骞、曾参、高柴、宓子贱、公西赤、林放、樊须、有若、孔忠、琴牢、梁鳣、叔仲会、冉孺、曾点、陈亢、漆雕开、商瞿、司马耕、子张、巫马施、秦非、商泽、郑国、公冶长、澹台灭明、原宪、蘧伯玉、公伯寮、燕汲、秦祖、冉季、左人郢、公孙龙、任不齐、南宫绦、秦商、廉絜、步叔乘、施常、颜之仆、狄黑、漆雕哆、县成、颜路、颜哙、公祖句兹、伯虔、荣旂、颜高、秦冉、申枨、颜辛、申党、公皙哀、后处、曹卹、奚容葳、石作蜀、壤驷赤、漆雕徙父、乐欬等座,及二十一贤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座,以次东陈,皆南向,西上(若东陈不容则又于东壁,屈陈而南,西向),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馈享

【着服】享日,未明三刻,诸享官服其祭服,诸陪祭之官皆公服,学生青衿服。

【实祭品】郊社令、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尊罍及币(牺尊实以醴齐,象尊实以盎齐,山罍实以清酒,齐加明水,酒加玄酒,各实于上尊。其币以白,长一丈八尺);太官令帅其属实诸笾豆簋簠等。

【执事者就位】未明二刻,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祝史与执尊罍篚幂者入自东门,当阶间重行,北面,西上。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辞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拜,讫,执尊罍篚幂者各就位。

【扫除】赞引引御史、太祝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令史、祝史、行扫除于下。讫。引就位。

【就次】谒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其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舞生就位】未明一刻,太乐令帅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陈于悬内,武舞立于悬南道西(其升堂者皆脱履于下,降纳如常)。

【司业扫除】谒者引司业入就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司业再拜。谒者引司业诣东阶,升堂行扫除于上,降,行乐悬于下,讫,引还本位。

【就位】初,司业行扫除讫,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学官以上次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及学生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

【降神】谒者进祭酒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鼓柷奏“永和之乐”,以姑洗之均(自后堂下之乐皆奏姑洗),作文舞之舞,乐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举麾,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皆再拜。

【奠币先圣】太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谒者引祭酒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太祝以币授祭酒,受币,登歌作“肃和之乐”,以南吕之均。谒者引祭酒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

【奠币先师】谒者引祭酒当先师首座前,北向立,又太祝以币西向授祭酒,谒者引祭酒进,北向跪,奠于先师首座前。少退,北向再拜,登歌止。谒者引祭酒降,复位。

【奠毛血】初,群官拜讫,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东门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升自东阶,太祝迎取于阶上,进奠于先圣及先师首座前,太祝与祝史退立于尊所。

【进馔】初,祭酒既升奠币,太官令出,帅进馔者奉馔,陈于东门之外,祭酒降,复位。太官令引馔入俎,初入门,“雍和之乐”作,馔至阶,乐止。祝史各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阶以出,馔升,太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自后酌献皆作“雍和”(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尊所。

【盥洗】谒者引祭酒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引升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乐作。

【奠爵先圣】引祭酒诣先圣神座前,跪,奠爵,俯伏,兴,少退,西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皇帝谨遣祭酒某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等配。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又太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奠爵先师】谒者引祭酒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祭酒酌醴齐,乐作。谒者引祭酒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面立,乐止(祭酒既奠首座爵,余座皆斋郎助奠,相次而下,其亚献、终献斋郎助奠亦如之)。

【读先师祝】太祝持版进于先师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嗣开元神武皇帝谨遣祭官某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等七十二贤: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等或服膺圣教,德冠四科,或光阐儒风,贻范千载。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荐,从祀配神。尚飨!”太祝兴,祭酒再拜。初,读祝文讫,乐作,太祝进奠版于神座,还尊所,祭酒拜讫,乐止。

【初献饮福受胙】谒者引祭酒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太祝持爵进祭酒之左,北向立,祭酒再拜,受爵,啐酒,奠爵,俯伏,兴。太祝帅斋郎进俎,跪,减先圣及先师首座前三牲胙肉(皆取前脚第二节)加于俎,又以笾取稷黍饭,兴,以胙肉各共置一俎,又以饭共置一笾,太祝先以饭笾授祭酒,祭酒受,以授斋郎,又以俎授祭酒,祭酒每受以授斋郎。祭酒跪,取爵遂饮,卒爵,太祝受爵,复于坫,祭酒俯伏,兴,再拜。

【复位】谒者引祭酒降,复位,文舞出,鼓柷作“舒和之乐”,出讫,戛敔乐止。武舞入,鼓柷作“舒和之乐”,立定,戛敔,乐止。

【亚献先圣】初,祭酒献将毕,谒者引司业诣罍洗,盥手,洗爵,讫。谒者引升自东阶,诣先师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讫,武舞作。谒者引司业进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谒者引少退,西向,再拜,讫。

【亚献先师】谒者引司业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司业酌盎齐。谒者引司业进先师首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司业再拜。

【亚献饮福】谒者引司业诣东序,西向立,太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太祝持爵进司业之左,司业再拜,受爵,跪。祭酒,遂饮,卒爵,太祝进受爵,复于坫。司业兴,再拜,谒者引降,复位。

【终献】初,司业献将毕,谒者引博士诣罍洗,盥手洗爵,讫。升酌盎齐,终献如亚献之仪,讫,引降复位,武舞止。

【赐胙】太祝等各进,跪彻豆,兴,还尊所。奉礼曰“赐胙”,赞者唱“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奏“永和之乐”,奉礼曰“众官再拜”,众官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乐一成,止。

【望瘗】谒者进祭酒之左,白“请就望痣位”。谒者引祭酒就望痣位,西向立,奉礼赞者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诸太祝各执篚进神座前跪,取币,兴,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奉礼曰“可痣坎”,东西厢各四人置土半坎。

【礼毕】谒者进祭酒之左,白“礼毕”,遂引祭酒出。谒者、赞引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白“礼毕”,奉礼帅赞者还本位,赞引引御史、太祝以下俱复执事位,立定,奉礼曰“再拜”,御史、太祝以下皆再拜,赞引引出,诸学生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2]

国子监释奠中有误,割牲说“其牲用太牢二,正座及先师首座俎皆升右胖十一体,左丘明以下析分余体升之”,设神座除孔子、颜子和左丘明以下中间还有孔子六十九位弟子,孔子群弟子不可能设位而不设祭品,出现这个失误的原因应该是割牲乃唐开元八年(720年)以前未定十哲以前的文献,而神座是开元二十七年增祀群弟子后所设,文献编辑时未加详核。

皇太子释奠远隆重于祭酒以皇帝名义举行的释奠,就礼制来说似乎是不妥的,虽然国子监释奠主祭者地位低于皇太子,但祭酒是代表皇帝致祭的。仪注方面,皇太子释奠多于祭酒,一是有讲学,二是有出宫和还宫,但缺少亚献饮福,大概饮福受胙是皇太子的专利,祭酒亚献是不能与皇太子分福的。

诸州释奠仪注为: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佐为亚献,博士为终献,刺史、上佐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事以上摄)。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位】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豆各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且[43])。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禜,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就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胙,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簠实黍、稷,簋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44]、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率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席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实尊罍及币(各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面,西上。立定,赞唱曰“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刺史至,参军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

【降神】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参军事少退刺史之左,北面,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面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圣[45]神座前,北面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左,豆居右,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引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具位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神。尚飨!”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座前,北向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左,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奠于先圣孔宣父。惟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阃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刺史□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罍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跪,祭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进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黍稷饭,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皆如刺史之仪(惟不读祝、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洗,升献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兴,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

【望瘗】参军事少进,北面白“请就望痣位”。参军事引刺史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埋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埋讫,置土者以篚出)。

【礼毕】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刺史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下以次出。初,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次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6]

诸州奉祀人物仅有孔子和颜子,仪注基本与国子监相同,但略微简单。斋戒时间为三日,散斋与致斋各少一日,扫除减少一次为一次。

诸县释奠于孔宣父

【斋戒】前享三日,县令散斋于别寝二日,致斋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与祭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丞为亚献,主簿及尉通为终献,若县令以下有故,并以次差摄,县官不足,以州官判佐以下及比县官充)。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其余悉断。其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学官及诸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前享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

【设次】本司设县令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享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向;设掌事者位于三献东南,西向,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痣坎西南;设学官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学官之后;俱东向,北上。设赞礼者位于三献西南,西向,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

【设三献门外位】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向;掌事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簋二,簠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皆加勺幂。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

【设盥洗位】设洗,置东荣[47],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于尊罍洗篚之后。

【实祭品】享日,未明,烹牲于厨(祝以豆二取毛血)。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正胁、代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虀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神座】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学官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礼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以西为上。立定,赞唱者赞“再拜”,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陛以出,还斋所。

【就位】县令将至,赞礼者引享官以下俱就门外位,学官、学生并入就门内位。县令至,赞礼者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县令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赞礼者引县令入就位,西向立,赞礼退立于左。

【降神】赞唱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引导者每曲一逡巡),立定,赞唱者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奠币先圣】赞礼者少进县令之左,白“请行事”,退,复位。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取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物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馔,陈于门外。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赞礼者引县令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祝又以币西向授县令,受币,赞礼者引县令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簠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右豆左,簋簠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特于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赞礼者引县令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县令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县令,受爵,执罍者酌水,县令洗爵,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进县令,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赞礼者引县令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面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固天攸纵,诞降生知,经纬礼乐,阐扬文教,余烈遗风,千载是仰。俾兹末学,依仁游艺。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祗奉旧章,式陈明荐,以先师颜子配。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还尊所。

【奠爵先师】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县令酌醴齐。赞礼者引县令诣先师神座前,北面跪,奠爵,兴,少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西向跪,读祝文曰: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县令具官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爰以仲春(仲秋),率遵故实,敬修释典于先圣孔宣父。惟夫子庶几具体,德冠四科,服道圣门,实臻壶奥。谨以制币牺齐,粢盛庶品,式陈明献,从祀配神。尚飨!”祝兴,县令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饮福受胙】县令拜讫,赞礼者引县令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县令之左,北向立,县令再拜受爵,跪,奠酒,啐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座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饭共置一笾。祝先以饭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县令,受以授执馔者;县令跪取爵,遂饮,卒爵,祝进受爵,复于坫,县令兴,再拜。

【复位】赞礼者引县令降,复位。

【亚献】初,县令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县令之仪(惟不读祝版不受胙)。讫,降复位。

【终献】初,亚献将毕,赞礼者引终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亚献之仪。讫,降,复位。

【赐胙】祝各进神座前,跪,彻豆,还尊所(彻者笾豆各一少移于故处)。赞唱者曰“赐胙,再拜”,非饮福受胙者皆再拜。赞唱者又曰“再拜”,县令以下皆再拜。

【望瘗】赞礼者少进,白“请就望痣位”。赞礼者引县令就望痣位,西向立,赞唱者转就痣坎东北位.初,在位者将拜,祝各以篚进神座前,跪,取币,降自西阶,诣痣坎,以币置于坎,讫,赞唱者曰“可痣坎”,东西厢各二人置土半坎(痣讫,填土者以篚出)。

【礼毕】赞礼者进县令之左,北面白“礼毕”,遂引县令出。赞礼者各引享官以次出。初,白礼毕,赞唱者还本位,祝与执尊罍洗篚者俱复掌事位,立定,赞唱者曰“再拜”,祝以下俱再拜以出,其祝版燔于斋所。[48]

州县释奠仪注基本相同。

宋代释奠仪注

北宋开国当年,太祖亲谒孔子庙,令增修庙宇,绘先圣先贤先儒像,规定释奠用“永安之乐”,景德四年(1007年)朝廷曾颁布释奠仪,大中祥符三年(1110年)又颁布释奠仪注及祭器图,元丰间再次制定释奠礼仪,政和元年制定《五礼新仪》,但南宋淳熙间《中兴礼书》编成后废用。《五礼新仪》中释奠文宣王有国子监、皇太子和州县三个仪注。此仪注都曾使用过,“钦宗即位,尝诏春秋释奠改从元丰仪,罢新仪不用而未暇也”[49]

国子监释奠仪注

《政和五礼新仪》有“释奠文宣王仪”,未注明何处释奠仪注。从文中太常寺要太史局确定仲春、仲秋时日看,此应该是国子监文宣王庙祭祀的仪注。

时日 太常寺预于隔季以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至圣文宣王,关太史局以其日报太常寺参酌,讫,具时日散告。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光禄少卿、太官令斋一日),一日于本司(无本司者于太常斋舍,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听行,其余悉禁。前一日质明并赴祠所,官给酒馔。释奠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仪鸾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设省馔位】前一日,光禄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在西,南向,光禄少卿、太乐令、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凡奉礼郎以下位皆稍却)。

【设乐】大晟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着服】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

【设礼器】太常设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皆藉以席,光禄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棃[50]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铏三:在笾豆间(一在前,二在后,实以羹,加芼滑)。

登二:一在铏前(实以大羹),一在笾左(实以肝膋)。

盘一,在铏后(实以毛血)。

【设尊】设牺尊四,象尊四,为二重,在殿前楹间,北向,西上。牺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代以供内法酒,初献酌之。象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代以祠祭法酒,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在神位前(著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在殿下(太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醴齐,象尊一实沉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俱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南(实以稷),簋一,在豆南(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祠祭法酒)。

【设盥洗位】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柷、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殿下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位于殿下之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其后,俱西向;光禄少卿席位于监察御史之东,陪位生员位其后,俱北向,西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省馔

【肄仪】前释奠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及视币。

【省馔】次礼直官、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官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馔官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

【割牲】未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行事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时七刻,秋用丑时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视馔】次引光禄少卿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光禄少卿再拜,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视礼馔毕。

【点阅陈设】次引监察御史升殿点阅陈设,纠察不如仪者(凡点视及点阅皆先诣正位)。

【乐工就位】次乐正帅工人升东阶,各入就位。光禄少卿还斋所,余官各服祭服。

【就位】次引行事、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就位。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凡初献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跪。次引奉礼郎进笏,西向跪,执事者以币授奉礼郎,奉礼郎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奠币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初献授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次诣邹国公神位,次诣舒王位前,奠币并如上仪,乐止。奉礼郎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

【初献奠爵先圣】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

【奠爵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奠爵先圣】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配位亚献】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凝安之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官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币、祝版,置于痣坎,次引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皆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诣殿上监视,收彻乃退。[51]

此仪注与唐代的相比有许多变化:一是三献官揖位设于南门外,与唐代东门外不同;二是酒尊数量大为增加,唐代孔子、颜子每位仅设牺尊、象尊、山罍各二,宋代殿前楹间设牺尊、象尊各四,神位前设太尊二,殿下设著尊、牺尊、象尊各二,壶尊六,但实际使用的只是楹间的牺尊(初献)和象尊(亚献、终献);三是增加酒的种类,唐代牺尊实用醴齐(甜酒),象尊实用盎齐(白色的酒),山罍实用清酒(清洁的陈酒),齐加明水(净水),酒加玄酒(当酒用的清水),各实于上尊,宋代增加泛齐(带浮沫的浊酒)和沈齐(渣滓下沉的清酒),虽然说“五齐三酒”,但较《周礼》的“五齐”尚缺缇齐(带红色的酒),《州县释奠仪注》中有缇齐,此处应该有误,分别以供内法酒和祠祭法酒替代泛齐和醴齐,应该是法酒好于齐;四是较唐代减少扫除、进馔和饮福受胙,国子监释奠以皇帝遣官致祭,祭主是皇帝,福是给皇帝的,代表皇帝致祭的官员不能享受。

孔子神位前“奉礼郎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授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是在孔子神位前从奉礼郎接受币,在兖国公神位前将币交人代奠,邹国公、舒王神位前也奠币,而孔子神位前反而没有,似乎是不应该的。州县释奠仪注中孔子神位前“祝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受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在孔子神位和颜子神位前两次受币,颜子神位前奠币,但孔子神位前的币去哪里了?此处文字一定有误,不可能不向孔子奠币。皇太子释奠在孔子神位前“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先诣兖国公,币”,其中一定有遗漏的文字。向配位奠币而不向主位奠币,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文字记述一定有问题。

宋皇太子释奠仪注

宋代皇太子释奠仪注与上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斋戒、陈设、行事等环节。

斋戒 皇太子散斋五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凡散斋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不视事,惟行释奠事。

【设幄】致斋前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幄楹下。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棃[50]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铏三:在笾豆间(一在前,二在后,实以羹,加芼滑)。

登二:一在铏前(实以大羹),一在笾左(实以肝膋)。

盘一,在铏后(实以毛血)。

【设尊】设牺尊四,象尊四,为二重,在殿前楹间,北向,西上。牺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代以供内法酒,初献酌之。象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代以祠祭法酒,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在神位前(著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在殿下(太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醴齐,象尊一实沉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俱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南(实以稷),簋一,在豆南(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祠祭法酒)。

【设盥洗位】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柷、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殿下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位于殿下之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其后,俱西向;光禄少卿席位于监察御史之东,陪位生员位其后,俱北向,西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省馔

【肄仪】前释奠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及视币。

【省馔】次礼直官、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官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馔官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

【割牲】未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行事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时七刻,秋用丑时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视馔】次引光禄少卿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光禄少卿再拜,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视礼馔毕。

【点阅陈设】次引监察御史升殿点阅陈设,纠察不如仪者(凡点视及点阅皆先诣正位)。

【乐工就位】次乐正帅工人升东阶,各入就位。光禄少卿还斋所,余官各服祭服。

【就位】次引行事、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就位。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凡初献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跪。次引奉礼郎进笏,西向跪,执事者以币授奉礼郎,奉礼郎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奠币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初献授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次诣邹国公神位,次诣舒王位前,奠币并如上仪,乐止。奉礼郎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

【初献奠爵先圣】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

【奠爵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奠爵先圣】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配位亚献】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凝安之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官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币、祝版,置于痣坎,次引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皆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诣殿上监视,收彻乃退。[51]

此仪注与唐代的相比有许多变化:一是三献官揖位设于南门外,与唐代东门外不同;二是酒尊数量大为增加,唐代孔子、颜子每位仅设牺尊、象尊、山罍各二,宋代殿前楹间设牺尊、象尊各四,神位前设太尊二,殿下设著尊、牺尊、象尊各二,壶尊六,但实际使用的只是楹间的牺尊(初献)和象尊(亚献、终献);三是增加酒的种类,唐代牺尊实用醴齐(甜酒),象尊实用盎齐(白色的酒),山罍实用清酒(清洁的陈酒),齐加明水(净水),酒加玄酒(当酒用的清水),各实于上尊,宋代增加泛齐(带浮沫的浊酒)和沈齐(渣滓下沉的清酒),虽然说“五齐三酒”,但较《周礼》的“五齐”尚缺缇齐(带红色的酒),《州县释奠仪注》中有缇齐,此处应该有误,分别以供内法酒和祠祭法酒替代泛齐和醴齐,应该是法酒好于齐;四是较唐代减少扫除、进馔和饮福受胙,国子监释奠以皇帝遣官致祭,祭主是皇帝,福是给皇帝的,代表皇帝致祭的官员不能享受。

孔子神位前“奉礼郎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授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是在孔子神位前从奉礼郎接受币,在兖国公神位前将币交人代奠,邹国公、舒王神位前也奠币,而孔子神位前反而没有,似乎是不应该的。州县释奠仪注中孔子神位前“祝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受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在孔子神位和颜子神位前两次受币,颜子神位前奠币,但孔子神位前的币去哪里了?此处文字一定有误,不可能不向孔子奠币。皇太子释奠在孔子神位前“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先诣兖国公,币”,其中一定有遗漏的文字。向配位奠币而不向主位奠币,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文字记述一定有问题。

宋皇太子释奠仪注

宋代皇太子释奠仪注与上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斋戒、陈设、行事等环节。

斋戒 皇太子散斋五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凡散斋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不视事,惟行释奠事。

【设幄】致斋前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幄楹下。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棃[50]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铏三:在笾豆间(一在前,二在后,实以羹,加芼滑)。

登二:一在铏前(实以大羹),一在笾左(实以肝膋)。

盘一,在铏后(实以毛血)。

【设尊】设牺尊四,象尊四,为二重,在殿前楹间,北向,西上。牺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代以供内法酒,初献酌之。象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代以祠祭法酒,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在神位前(著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在殿下(太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醴齐,象尊一实沉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俱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栗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南(实以稷),簋一,在豆南(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祠祭法酒)。

【设盥洗位】太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柷、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殿下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监察御史、太乐令位于殿下之南,北向,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位其后,俱西向;光禄少卿席位于监察御史之东,陪位生员位其后,俱北向,西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省馔

【肄仪】前释奠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及视币。

【省馔】次礼直官、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官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馔官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

【割牲】未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于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行事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时七刻,秋用丑时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视馔】次引光禄少卿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光禄少卿再拜,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视礼馔毕。

【点阅陈设】次引监察御史升殿点阅陈设,纠察不如仪者(凡点视及点阅皆先诣正位)。

【乐工就位】次乐正帅工人升东阶,各入就位。光禄少卿还斋所,余官各服祭服。

【就位】次引行事、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就位。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监察御史、奉礼郎、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凡初献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跪。次引奉礼郎进笏,西向跪,执事者以币授奉礼郎,奉礼郎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奠币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初献授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次诣邹国公神位,次诣舒王位前,奠币并如上仪,乐止。奉礼郎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

【初献奠爵先圣】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

【奠爵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奠爵先圣】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配位亚献】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凝安之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官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币、祝版,置于痣坎,次引监察御史、太乐令、奉礼郎、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皆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诣殿上监视,收彻乃退。[51]

此仪注与唐代的相比有许多变化:一是三献官揖位设于南门外,与唐代东门外不同;二是酒尊数量大为增加,唐代孔子、颜子每位仅设牺尊、象尊、山罍各二,宋代殿前楹间设牺尊、象尊各四,神位前设太尊二,殿下设著尊、牺尊、象尊各二,壶尊六,但实际使用的只是楹间的牺尊(初献)和象尊(亚献、终献);三是增加酒的种类,唐代牺尊实用醴齐(甜酒),象尊实用盎齐(白色的酒),山罍实用清酒(清洁的陈酒),齐加明水(净水),酒加玄酒(当酒用的清水),各实于上尊,宋代增加泛齐(带浮沫的浊酒)和沈齐(渣滓下沉的清酒),虽然说“五齐三酒”,但较《周礼》的“五齐”尚缺缇齐(带红色的酒),《州县释奠仪注》中有缇齐,此处应该有误,分别以供内法酒和祠祭法酒替代泛齐和醴齐,应该是法酒好于齐;四是较唐代减少扫除、进馔和饮福受胙,国子监释奠以皇帝遣官致祭,祭主是皇帝,福是给皇帝的,代表皇帝致祭的官员不能享受。

孔子神位前“奉礼郎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授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是在孔子神位前从奉礼郎接受币,在兖国公神位前将币交人代奠,邹国公、舒王神位前也奠币,而孔子神位前反而没有,似乎是不应该的。州县释奠仪注中孔子神位前“祝奉币授初献”,兖国公神位前“初献受币,奠讫”,从文意看,初献在孔子神位和颜子神位前两次受币,颜子神位前奠币,但孔子神位前的币去哪里了?此处文字一定有误,不可能不向孔子奠币。皇太子释奠在孔子神位前“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先诣兖国公,币”,其中一定有遗漏的文字。向配位奠币而不向主位奠币,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文字记述一定有问题。

宋皇太子释奠仪注

宋代皇太子释奠仪注与上述基本相同,所不同的主要在斋戒、陈设、行事等环节。

斋戒 皇太子散斋五日于别殿,致斋二日于正殿。凡散斋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不视事,惟行释奠事。

【设幄】致斋前一日,典设郎设皇太子幄座于正殿东序及室内,俱西向,又张幄楹下。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有司各勒所部屯门下列仗如常仪,左庶子跪“请内严”,太子舍人引宫官文武七品以上陪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服,诸近侍之官并结佩,俱诣阁奉迎。左庶子启“请外备”,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结佩以出,侍卫如常仪。皇太子即西向坐,侍官夹侍如常,左庶子前跪,称左庶子具官姓某言,“请降座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官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者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与释奠官散斋五日,宿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近侍官应从升者及从释奠官、国子监官,各于本司致斋一日,散斋治事如故,惟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之日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释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皇太子散斋时间比正常释奠多两天至五天,整个斋戒时间多达七天。另外,皇太子斋戒程序也比正常释奠复杂得多。

陈设部分差别主要在与祭官员的位置:

【设位】奉礼郎设皇太子位于东阶之东,西向,饮酌位于殿上西南,北向;亚、终献位于皇太子位东南,分献官位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监察御史位于殿庭南,北向,奉礼郎、太祝位于其后,太乐令位于其东,协律郎位于其后。又设从释奠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架之西,当宫官东向,学生位于宫官、监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西,东向,北上;大乐令位于乐虡之北,东向;协律郎位于乐虡之西北,东向;太官令位于酌尊所,俱北向。

皇太子诣祠所则是正常释奠所没有的。

皇太子诣祠所

【设次】前出宫二日,守宫设从释奠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仪。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有司各勒所部屯门下列仗如常仪,左庶子跪“请内严”,太子舍人引宫官文武七品以上陪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服,诸近侍之官并结佩,俱诣阁奉迎。左庶子启“请外备”,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结佩以出,侍卫如常仪。皇太子即西向坐,侍官夹侍如常,左庶子前跪,称左庶子具官姓某言,“请降座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官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者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与释奠官散斋五日,宿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近侍官应从升者及从释奠官、国子监官,各于本司致斋一日,散斋治事如故,惟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之日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释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皇太子散斋时间比正常释奠多两天至五天,整个斋戒时间多达七天。另外,皇太子斋戒程序也比正常释奠复杂得多。

陈设部分差别主要在与祭官员的位置:

【设位】奉礼郎设皇太子位于东阶之东,西向,饮酌位于殿上西南,北向;亚、终献位于皇太子位东南,分献官位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监察御史位于殿庭南,北向,奉礼郎、太祝位于其后,太乐令位于其东,协律郎位于其后。又设从释奠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架之西,当宫官东向,学生位于宫官、监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西,东向,北上;大乐令位于乐虡之北,东向;协律郎位于乐虡之西北,东向;太官令位于酌尊所,俱北向。

皇太子诣祠所则是正常释奠所没有的。

皇太子诣祠所

【设次】前出宫二日,守宫设从释奠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仪。

【皇太子致斋】致斋之日质明,有司各勒所部屯门下列仗如常仪,左庶子跪“请内严”,太子舍人引宫官文武七品以上陪位,诸侍卫之官各服其服,诸近侍之官并结佩,俱诣阁奉迎。左庶子启“请外备”,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结佩以出,侍卫如常仪。皇太子即西向坐,侍官夹侍如常,左庶子前跪,称左庶子具官姓某言,“请降座就斋室”,俯伏,兴,还侍位。皇太子降座入室,文武侍官各还本司,直卫者如常。典谒引陪位者以次出。

【官员致斋】凡与释奠官散斋五日,宿于正寝,致斋二日于本司,近侍官应从升者及从释奠官、国子监官,各于本司致斋一日,散斋治事如故,惟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之日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释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皇太子散斋时间比正常释奠多两天至五天,整个斋戒时间多达七天。另外,皇太子斋戒程序也比正常释奠复杂得多。

陈设部分差别主要在与祭官员的位置:

【设位】奉礼郎设皇太子位于东阶之东,西向,饮酌位于殿上西南,北向;亚、终献位于皇太子位东南,分献官位于其后,俱重行,西向,北上;设监察御史位于殿庭南,北向,奉礼郎、太祝位于其后,太乐令位于其东,协律郎位于其后。又设从释奠官七品以上位于乐架之西,当宫官东向,学生位于宫官、监学官之后,俱重行,北上。又设监察御史位于殿上乐虡之北,在西,东向;奉礼郎、太祝在西,东向,北上;大乐令位于乐虡之北,东向;协律郎位于乐虡之西北,东向;太官令位于酌尊所,俱北向。

皇太子诣祠所则是正常释奠所没有的。

皇太子诣祠所

【设次】前出宫二日,守宫设从释奠宫官次于东宫朝堂,如常仪。

【出宫】其日质明,东宫应从官各服其服,所司陈卤簿于东宫门外,奉礼郎设从释奠宫官位于东宫朝堂,如常仪,文武宫官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礼直官引左庶子启“请内严”,右庶子负宝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金辂于外,南向,左内率执刀立于辂前,北向;中允一员在近侍官之前,赞者二人又在中允之前,礼直官引左庶子宫外俟,仆摄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升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左庶子进诣舆前,俯伏,跪称左庶子姓某,言“请皇太子降舆,升辂”,言讫,俯伏,兴(凡左庶子启请并准此)。皇太子降舆升辂,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赞善进,当辂前俯伏,跪称赞善姓某,言“请进辂”,言讫,俯伏,兴,退,复位。辂动,赞者夹引,以至侍官上马所,赞善“请辂权驻,令侍官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曰令,若赞善退,称侍官上马,赞者承传曰“文武侍官上马”,毕,赞善“请进辂”。辂动,东宫官以下皆乘马以从。出皇城门,不鸣鼓吹。

【入幄】至庙南门外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请降辂”,皇太子降辂,入幄次,凡赞善启请并准此。

行事环节差别最大:一是奏乐不同。二是正常释奠没有舞蹈,而皇太子释奠不仅有舞,而且是乐舞并用,文舞、武舞并用。三是增加饮福赐胙环节。乐舞不同:一是至殿前,正常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且有文舞“天纵将圣之舞”。二是升降,正常释奠用“同安之乐”,而皇太子奏“翼安之乐”。三是初献奠币正常释奠奏“明安之乐”,皇太子升降奏轩架乐,殿内行止奏登歌乐,献币登歌乐奏“成安之乐”;献爵正常释奠奏“成安之乐”,皇太子奏“恭安之乐”;配享奠爵正常释奠不换乐,皇太子登歌改奏“宪安之乐”;初献礼结束后,皇太子释奠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奏“宣安之乐”;皇太子释奠时,亚献轩架奏“肃安之乐”,舞武舞“无思不服之舞”,皇太子饮福酒殿内行走时登歌奏“介安之乐”;送神正常释奠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

行事

【设馔】释奠日丑前五刻,有司陈设祭器、祭馔如常仪。

【着服】少顷,诸释奠官及陪位官、学生各服其服。

【入位】初,皇太子就次讫,从释奠官、学生、监生各入就位立定,礼直官、谒者各分引释奠官就揖位,礼直官赞揖,讫,以次入就位如常仪。

【出次】皇太子驻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启“请内严”,又“请外备”,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

【就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圭,皇太子执圭,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迎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轩乐作崇安之乐,天纵将圣之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盥洗位,轩架翼安之乐作,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执事者酌水,率更令启读,皇太子搢笏,执事者跪取巾于篚,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帨手,执事者受巾,跪,奠于篚。

【奠币先圣】率更令引皇太子执圭升殿,登歌乐作,至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凡皇太子降阶行止皆轩架乐作,殿上行止则登歌乐作,皆奏翼安之乐)。登歌成安之乐作,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乐止。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殿下位西向立,乐止。

【初献奠爵先圣】少顷,率更令引皇太子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圭,盥手并如上仪。次诣爵洗位,奉爵者跪取爵,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拭爵,奉爵者受爵以升,执巾者跪受巾,奠于篚。率更令启请,执圭升殿,轩架乐作,升阶乐止,登歌乐作,至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恭安之乐作。奉爵者以爵诣酌尊所,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52]

皇太子搢圭,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圭,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初献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皇太子并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惟登歌作宪安之乐)。

【复位】太官令复请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宣安之乐作,舞者立定,乐止。

【亚献盥洗】初,皇太子将复位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轩架作肃安之乐,无思不服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奠爵先圣】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先圣】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饮福受胙】初,皇太子既奠币,光禄寺以牲左臂一骨及长胁、短胁俱二骨,以并载于胙俎,升设于殿上。俟终献既升,赞“饮福!”执事者升诣东席饮福位,北向立。率更令启请皇太子诣饮福位,乐作,率更令启请执圭,皇太子执圭,升殿,将至位,乐止,登歌作介安之乐。皇太子至位,北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又赞礼者受爵,北向立,率更令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执事者跪以进,率更令跪启请搢圭,皇太子搢圭,跪,执爵,祭酒三,祭于地,啐酒,奠爵,俯伏,兴,执事者跪受爵以兴。太祝帅执事持胙俎进,减神位前正脊二骨、横脊二骨,加于俎上,执事南向跪以进,皇太子受俎,奠之。执事者受以兴,太官令取黍于簋,抟以授太祝,太祝受以豆,北向跪,以授皇太子,受讫,奠之,太祝受以兴。执事者又取爵以授皇太子,饮福酒,奠之,执事者受虚爵,兴,俱降复位。率更令启请皇太子执圭,俯伏,兴,又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还版位,乐作,至位,乐止。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轩架崇安之乐作,一成止.率更令前曰“拜!”毕,引皇太子出门,乐作,至门外乐止。率更令启请去圭,执事者跪受圭,皇太子还入次,左庶子启“请解严”。

【望瘗】次引行事官以下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承币祝版,置于痣次,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置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行事官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俱揖,讫,俱还斋所,陪祠官以次出。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监视收彻讫乃退。[53]

皇太子释奠仪注与唐代相较,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致斋时间由五天延长到七天;二是没有为皇太子设便次,但仪注中有就便次,可能有所遗漏;三是陈设简单,没有扫除、视厨、割牲、设神座等环节;四是行事缺少署祝、扫除、进馔;五是唐代皇太子初献后饮福受胙,亚献、终献后各自饮福,宋代则在三献后皇太子一人饮福受胙;六是宋代增加送神;七是宋代减少了彻馔;八是唐代无分献,应该是仪注文字遗漏了,宋代在亚献略前分献;九是送神后皇太子即出庙,不望瘗,而唐代参加望瘗。

州县释奠仪注

宋代州县释奠文宣王仪注与国子监仪注基本相同,就是有些地方略微简单一点。

时日 州县以春秋(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文宣王,前一日检举阅所属排办。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一日于厅事,其日质明赴祠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有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庙门外随地之宜。

【备牲】前二日,有司牵牲诣祠所。

【扫除】前一日,扫除庙之内外。

【设乐】设登歌之乐于殿上,稍南,北向(应颁乐州县则设)。

【设礼器】释奠日丑前五刻,执事者陈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掌馔者实之。

【出宫】其日质明,东宫应从官各服其服,所司陈卤簿于东宫门外,奉礼郎设从释奠宫官位于东宫朝堂,如常仪,文武宫官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礼直官引左庶子启“请内严”,右庶子负宝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金辂于外,南向,左内率执刀立于辂前,北向;中允一员在近侍官之前,赞者二人又在中允之前,礼直官引左庶子宫外俟,仆摄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升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左庶子进诣舆前,俯伏,跪称左庶子姓某,言“请皇太子降舆,升辂”,言讫,俯伏,兴(凡左庶子启请并准此)。皇太子降舆升辂,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赞善进,当辂前俯伏,跪称赞善姓某,言“请进辂”,言讫,俯伏,兴,退,复位。辂动,赞者夹引,以至侍官上马所,赞善“请辂权驻,令侍官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曰令,若赞善退,称侍官上马,赞者承传曰“文武侍官上马”,毕,赞善“请进辂”。辂动,东宫官以下皆乘马以从。出皇城门,不鸣鼓吹。

【入幄】至庙南门外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请降辂”,皇太子降辂,入幄次,凡赞善启请并准此。

行事环节差别最大:一是奏乐不同。二是正常释奠没有舞蹈,而皇太子释奠不仅有舞,而且是乐舞并用,文舞、武舞并用。三是增加饮福赐胙环节。乐舞不同:一是至殿前,正常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且有文舞“天纵将圣之舞”。二是升降,正常释奠用“同安之乐”,而皇太子奏“翼安之乐”。三是初献奠币正常释奠奏“明安之乐”,皇太子升降奏轩架乐,殿内行止奏登歌乐,献币登歌乐奏“成安之乐”;献爵正常释奠奏“成安之乐”,皇太子奏“恭安之乐”;配享奠爵正常释奠不换乐,皇太子登歌改奏“宪安之乐”;初献礼结束后,皇太子释奠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奏“宣安之乐”;皇太子释奠时,亚献轩架奏“肃安之乐”,舞武舞“无思不服之舞”,皇太子饮福酒殿内行走时登歌奏“介安之乐”;送神正常释奠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

行事

【设馔】释奠日丑前五刻,有司陈设祭器、祭馔如常仪。

【着服】少顷,诸释奠官及陪位官、学生各服其服。

【入位】初,皇太子就次讫,从释奠官、学生、监生各入就位立定,礼直官、谒者各分引释奠官就揖位,礼直官赞揖,讫,以次入就位如常仪。

【出次】皇太子驻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启“请内严”,又“请外备”,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

【就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圭,皇太子执圭,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迎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轩乐作崇安之乐,天纵将圣之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盥洗位,轩架翼安之乐作,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执事者酌水,率更令启读,皇太子搢笏,执事者跪取巾于篚,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帨手,执事者受巾,跪,奠于篚。

【奠币先圣】率更令引皇太子执圭升殿,登歌乐作,至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凡皇太子降阶行止皆轩架乐作,殿上行止则登歌乐作,皆奏翼安之乐)。登歌成安之乐作,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乐止。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殿下位西向立,乐止。

【初献奠爵先圣】少顷,率更令引皇太子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圭,盥手并如上仪。次诣爵洗位,奉爵者跪取爵,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拭爵,奉爵者受爵以升,执巾者跪受巾,奠于篚。率更令启请,执圭升殿,轩架乐作,升阶乐止,登歌乐作,至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恭安之乐作。奉爵者以爵诣酌尊所,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52]

皇太子搢圭,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圭,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初献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皇太子并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惟登歌作宪安之乐)。

【复位】太官令复请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宣安之乐作,舞者立定,乐止。

【亚献盥洗】初,皇太子将复位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轩架作肃安之乐,无思不服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奠爵先圣】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先圣】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饮福受胙】初,皇太子既奠币,光禄寺以牲左臂一骨及长胁、短胁俱二骨,以并载于胙俎,升设于殿上。俟终献既升,赞“饮福!”执事者升诣东席饮福位,北向立。率更令启请皇太子诣饮福位,乐作,率更令启请执圭,皇太子执圭,升殿,将至位,乐止,登歌作介安之乐。皇太子至位,北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又赞礼者受爵,北向立,率更令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执事者跪以进,率更令跪启请搢圭,皇太子搢圭,跪,执爵,祭酒三,祭于地,啐酒,奠爵,俯伏,兴,执事者跪受爵以兴。太祝帅执事持胙俎进,减神位前正脊二骨、横脊二骨,加于俎上,执事南向跪以进,皇太子受俎,奠之。执事者受以兴,太官令取黍于簋,抟以授太祝,太祝受以豆,北向跪,以授皇太子,受讫,奠之,太祝受以兴。执事者又取爵以授皇太子,饮福酒,奠之,执事者受虚爵,兴,俱降复位。率更令启请皇太子执圭,俯伏,兴,又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还版位,乐作,至位,乐止。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轩架崇安之乐作,一成止.率更令前曰“拜!”毕,引皇太子出门,乐作,至门外乐止。率更令启请去圭,执事者跪受圭,皇太子还入次,左庶子启“请解严”。

【望瘗】次引行事官以下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承币祝版,置于痣次,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置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行事官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俱揖,讫,俱还斋所,陪祠官以次出。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监视收彻讫乃退。[53]

皇太子释奠仪注与唐代相较,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致斋时间由五天延长到七天;二是没有为皇太子设便次,但仪注中有就便次,可能有所遗漏;三是陈设简单,没有扫除、视厨、割牲、设神座等环节;四是行事缺少署祝、扫除、进馔;五是唐代皇太子初献后饮福受胙,亚献、终献后各自饮福,宋代则在三献后皇太子一人饮福受胙;六是宋代增加送神;七是宋代减少了彻馔;八是唐代无分献,应该是仪注文字遗漏了,宋代在亚献略前分献;九是送神后皇太子即出庙,不望瘗,而唐代参加望瘗。

州县释奠仪注

宋代州县释奠文宣王仪注与国子监仪注基本相同,就是有些地方略微简单一点。

时日 州县以春秋(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文宣王,前一日检举阅所属排办。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一日于厅事,其日质明赴祠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有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庙门外随地之宜。

【备牲】前二日,有司牵牲诣祠所。

【扫除】前一日,扫除庙之内外。

【设乐】设登歌之乐于殿上,稍南,北向(应颁乐州县则设)。

【设礼器】释奠日丑前五刻,执事者陈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掌馔者实之。

【出宫】其日质明,东宫应从官各服其服,所司陈卤簿于东宫门外,奉礼郎设从释奠宫官位于东宫朝堂,如常仪,文武宫官七品以上依时刻俱集于次,诸卫率各勒所部陈设如式。礼直官引左庶子启“请内严”,右庶子负宝如式,俱诣阁奉迎。仆进金辂于外,南向,左内率执刀立于辂前,北向;中允一员在近侍官之前,赞者二人又在中允之前,礼直官引左庶子宫外俟,仆摄衣而升,正立执辔。

皇太子服远游冠,朱明衣,升舆以出,左右侍卫如常仪,左庶子进诣舆前,俯伏,跪称左庶子姓某,言“请皇太子降舆,升辂”,言讫,俯伏,兴(凡左庶子启请并准此)。皇太子降舆升辂,仆立授绥,左庶子以下夹侍,赞善进,当辂前俯伏,跪称赞善姓某,言“请进辂”,言讫,俯伏,兴,退,复位。辂动,赞者夹引,以至侍官上马所,赞善“请辂权驻,令侍官上马”,左庶子前承令退,称曰令,若赞善退,称侍官上马,赞者承传曰“文武侍官上马”,毕,赞善“请进辂”。辂动,东宫官以下皆乘马以从。出皇城门,不鸣鼓吹。

【入幄】至庙南门外回辂,南向,左庶子进当辂前,“请降辂”,皇太子降辂,入幄次,凡赞善启请并准此。

行事环节差别最大:一是奏乐不同。二是正常释奠没有舞蹈,而皇太子释奠不仅有舞,而且是乐舞并用,文舞、武舞并用。三是增加饮福赐胙环节。乐舞不同:一是至殿前,正常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且有文舞“天纵将圣之舞”。二是升降,正常释奠用“同安之乐”,而皇太子奏“翼安之乐”。三是初献奠币正常释奠奏“明安之乐”,皇太子升降奏轩架乐,殿内行止奏登歌乐,献币登歌乐奏“成安之乐”;献爵正常释奠奏“成安之乐”,皇太子奏“恭安之乐”;配享奠爵正常释奠不换乐,皇太子登歌改奏“宪安之乐”;初献礼结束后,皇太子释奠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奏“宣安之乐”;皇太子释奠时,亚献轩架奏“肃安之乐”,舞武舞“无思不服之舞”,皇太子饮福酒殿内行走时登歌奏“介安之乐”;送神正常释奠奏“凝安之乐”,皇太子奏“崇安之乐”。

行事

【设馔】释奠日丑前五刻,有司陈设祭器、祭馔如常仪。

【着服】少顷,诸释奠官及陪位官、学生各服其服。

【入位】初,皇太子就次讫,从释奠官、学生、监生各入就位立定,礼直官、谒者各分引释奠官就揖位,礼直官赞揖,讫,以次入就位如常仪。

【出次】皇太子驻便次,半刻顷,率更令立便次门外,当门,东向,左庶子启“请内严”,又“请外备”,皇太子出便次,侍卫如常仪。

【就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至庙东门,中允进圭,皇太子执圭,近侍者从入如常仪,皇太子至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率更令退立于左)。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众官再拜!”在位者及学生皆再拜。

【迎神】率更令前启,“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位。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轩乐作崇安之乐,天纵将圣之舞,三成,偃麾戛敔,乐止(凡乐皆协律郎跪,俯伏,举麾,兴,工鼓柷而后作,偃麾戛敔而后止)。率更令启请“再拜”,退复位,皇太子再拜,谒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盥洗】率更令引皇太子诣盥洗位,轩架翼安之乐作,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执事者酌水,率更令启读,皇太子搢笏,执事者跪取巾于篚,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帨手,执事者受巾,跪,奠于篚。

【奠币先圣】率更令引皇太子执圭升殿,登歌乐作,至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凡皇太子降阶行止皆轩架乐作,殿上行止则登歌乐作,皆奏翼安之乐)。登歌成安之乐作,奉礼郎跪奉币,授左庶子,左庶子奉币北向以授皇太子,执笏,兴。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币,并如上仪,乐止。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殿下位西向立,乐止。

【初献奠爵先圣】少顷,率更令引皇太子再诣盥洗位,乐作,至洗位北向立,搢圭,盥手并如上仪。次诣爵洗位,奉爵者跪取爵,兴,以授皇太子,皇太子拭爵,奉爵者受爵以升,执巾者跪受巾,奠于篚。率更令启请,执圭升殿,轩架乐作,升阶乐止,登歌乐作,至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恭安之乐作。奉爵者以爵诣酌尊所,执事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

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52]

皇太子搢圭,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圭,俯伏,兴。率更令引皇太子少退,北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初献配位】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北向立,皇太子并拜,次诣配位,每位行礼并如上仪(惟登歌作宪安之乐)。

【复位】太官令复请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将降阶,乐作,至版位西向立,乐止,文舞退,武舞进,轩架宣安之乐作,舞者立定,乐止。

【亚献盥洗】初,皇太子将复位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轩架作肃安之乐,无思不服之舞,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奠爵先圣】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每位,行礼并如上仪。乐止,降,复位。

【终献奠爵先圣】次引终献诣洗、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分奠奠爵】初,亚献将升,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饮福受胙】初,皇太子既奠币,光禄寺以牲左臂一骨及长胁、短胁俱二骨,以并载于胙俎,升设于殿上。俟终献既升,赞“饮福!”执事者升诣东席饮福位,北向立。率更令启请皇太子诣饮福位,乐作,率更令启请执圭,皇太子执圭,升殿,将至位,乐止,登歌作介安之乐。皇太子至位,北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上尊福酒,合置一爵。又赞礼者受爵,北向立,率更令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执事者跪以进,率更令跪启请搢圭,皇太子搢圭,跪,执爵,祭酒三,祭于地,啐酒,奠爵,俯伏,兴,执事者跪受爵以兴。太祝帅执事持胙俎进,减神位前正脊二骨、横脊二骨,加于俎上,执事南向跪以进,皇太子受俎,奠之。执事者受以兴,太官令取黍于簋,抟以授太祝,太祝受以豆,北向跪,以授皇太子,受讫,奠之,太祝受以兴。执事者又取爵以授皇太子,饮福酒,奠之,执事者受虚爵,兴,俱降复位。率更令启请皇太子执圭,俯伏,兴,又启请再拜,皇太子再拜,乐止。

【复位】率更令引皇太子还版位,乐作,至位,乐止。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轩架崇安之乐作,一成止.率更令前曰“拜!”毕,引皇太子出门,乐作,至门外乐止。率更令启请去圭,执事者跪受圭,皇太子还入次,左庶子启“请解严”。

【望瘗】次引行事官以下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承币祝版,置于痣次,礼直官曰“可痣”,置土半坎(凡痣置先省视,讫,乃痣)。

【礼毕】行事官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俱揖,讫,俱还斋所,陪祠官以次出。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监察御史监视收彻讫乃退。[53]

皇太子释奠仪注与唐代相较,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致斋时间由五天延长到七天;二是没有为皇太子设便次,但仪注中有就便次,可能有所遗漏;三是陈设简单,没有扫除、视厨、割牲、设神座等环节;四是行事缺少署祝、扫除、进馔;五是唐代皇太子初献后饮福受胙,亚献、终献后各自饮福,宋代则在三献后皇太子一人饮福受胙;六是宋代增加送神;七是宋代减少了彻馔;八是唐代无分献,应该是仪注文字遗漏了,宋代在亚献略前分献;九是送神后皇太子即出庙,不望瘗,而唐代参加望瘗。

州县释奠仪注

宋代州县释奠文宣王仪注与国子监仪注基本相同,就是有些地方略微简单一点。

时日 州县以春秋(仲春上丁,仲秋上丁)释奠文宣王,前一日检举阅所属排办。

斋戒 前释奠五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三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二日,一日于厅事,其日质明赴祠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奠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陈设

【设次】前释奠三日,有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庙门外随地之宜。

【备牲】前二日,有司牵牲诣祠所。

【扫除】前一日,扫除庙之内外。

【设乐】设登歌之乐于殿上,稍南,北向(应颁乐州县则设)。

【设礼器】释奠日丑前五刻,执事者陈币篚各于神位之左(币以白),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设祭器,掌馔者实之。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一簋一,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54])。

【设尊】设著尊四,牺尊四,为二重,在殿上东南隅,北向,西上(配位即于正位酌尊之东),著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著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初献酌之;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山尊二,在神位前(太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著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醍齐,象尊一实沈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五齐三酒皆以本处酒充),在殿下,皆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一簋一,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54])。

【设尊】设著尊四,牺尊四,为二重,在殿上东南隅,北向,西上(配位即于正位酌尊之东),著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著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初献酌之;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山尊二,在神位前(太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著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醍齐,象尊一实沈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五齐三酒皆以本处酒充),在殿下,皆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

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

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拍在前,鹿臡、醓醢次之)。

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髀在两端,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

又俎六在豆右,为三重,以北为上(第一重:一实以羊腥、肠、胃、肺、离肺;一在上端,刌肺三次之,肠三、胃三又次之;一实以豕腥,肤九横载。第二重:一实以羊熟肠、胃、肺;一实以豕熟肤,其载如腥。第三重:一实以羊熟十一体,肩、臂、臑、肫、胳、正脊一,直脊一、横脊一、长胁一、短胁一、代胁一,皆二骨,以并肩、臂臑、在上端,肫、胳在下端,脊胁在中;一实以豕熟十一体,其载如羊。皆羊在左,豕在右)。

簠一簋一,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54])。

【设尊】设著尊四,牺尊四,为二重,在殿上东南隅,北向,西上(配位即于正位酌尊之东),著尊在前,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著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泛齐,初献酌之;牺尊一实明水为上尊,余实醴齐,亚、终献酌之),又设太尊二,山尊二,在神位前(太尊一实泛齐,山尊一实醴齐,各以一尊实明水),著尊二,牺尊二,象尊二,壶尊六(著尊一实盎齐,牺尊一实醍齐,象尊一实沈齐,各以一尊实明水;壶尊三,实玄酒,三实三酒。明水、玄酒皆在上。五齐三酒皆以本处酒充),在殿下,皆北向,西上,加幂,五齐三酒皆设而不酌。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前(实以稷),簋一在豆前(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前,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设罍洗位】有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坫,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庙南门外,初献官在西,东向,亚、终献及祝在东,西向,北上(祝位稍却)。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下东南,西向,北上,分献位其后,祝二位于庭中稍北,学生位于庭中,北向,西上,设初献饮福位于东序,西向。

【设瘗】开痣坎于殿下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坎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祝在东,西向。

省馔

【视牲】前释奠一日,释奠官帅其属常服阅馔及视牲充腯,诣厨视涤溉,讫,各还斋所。

【洒扫】晡后掌庙者扫除庙之内外。

行事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仲春用丑时七刻,仲秋用丑时一刻),行事执事官各入就次,掌馔者帅其属实馔具,毕。

【点阅陈设】赞礼者引初献(凡行事,执事官皆赞礼者引),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视陈设讫,退就次,各服其服,学生先入就位次。

【就位】引三献官诣庙南门外揖位立定,赞礼者赞“揖”;次引祝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赞礼者少前于初献之右。

【迎神】赞“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礼者曰“再拜!”初献以下皆再拜。次引祝升堂,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初献官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次引祝诣神位前,西向,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祝,祝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立,初献受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奠讫,并如上仪。乐止,祝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洗爵】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

【奠爵先圣】升殿,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牺尊之泛齐,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奠爵配享】先诣配位前,东向立,初献再拜,成安之乐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俱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象尊之醴齐,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亚献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

【亚献配享】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并如上仪。降,复位,乐止。

【终献】次引终献诣洗,升殿,酌献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饮福受胙】次引初献升殿,诣东序,西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于一爵,持爵诣初献之左,北向立,初献再拜,搢笏,跪,受爵,祭酒,啐酒,奠爵,执馔者以俎进,减正配位胙肉合置一俎,又以豆取黍稷饭合置一豆,先以饭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又以俎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执事者再以爵授初献,初献受爵,饮,卒爵,执事者受虚爵,复于坫。初献执笏,俯伏,兴,再拜,降,复位。

【分献】初,终献将升,次引分献官诣洗,盥手,帨手,讫。分献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讫,执笏,俯伏,兴,再拜。分献讫,俱复位。

【赐胙】赞礼者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

【望瘗】次引初献以下就望痣位,执事者取币祝版,置于痣坎,赞礼者曰“可痣’,置土半坎。初献以下诣南门外揖位立定。

【礼毕】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有司监彻礼馔,阖户以降,乃退。[55]

宋代仪注与唐代有许多不同。一是瘗坎的位置。唐代在堂之东北,宋代在堂之西北。二是献官的揖位。唐代在东门内道南,宋代在南门外。三是牺牲不同。唐代用太牢,孔子及颜子用牺牲右半十一体,牺牲左半分割后置于左丘明等二十二先儒位前。四是俎不同。宋代孔子神位前还设六俎,当是仿造《仪礼》“少牢馈食礼”的五鼎。五是祭祀的时辰不同。唐代从未明二刻开始,宋代春祭从丑时七刻开始,秋祭从丑时一刻开始。六是祝文不同。唐代孔子、颜子都有祝文,而宋代仅孔子读祝。七是配享不同。唐代仅颜子一人,宋代一度改为颜子、孟子和王安石三人,南宋改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人,三献时要分别奠币献爵。

辽代释奠仪注

辽太祖即位后,问群臣奉祀大功德者何人为先,太子耶律贝建议首先祭祀孔子,获得太祖赞同。“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贝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56]辽神册三年(918年),诏建孔子庙,命太子耶律贝释奠。统和十三年(995年),诏守臣以时奉祀先哲庙,“于是诸州孔子庙……俱为一新”[57],各州均建孔子庙并举行释奠。但史书并没有记载辽代释奠仪,从太宗耶律德光“诏番部并依汉制”[58]看,采用的当是唐代的释奠仪注。

金代释奠仪注

金皇统元年(1141年)即释奠孔子,“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59]释奠仪注不详。大定十四年(1174年)国子监申请春秋释奠孔子,“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释奠仪式。《大金集礼》有仪注,《金史》有乐章。

国子监释奠仪注:

【定期】国子监预于隔季以仲春、仲秋释奠至圣文宣王报太常寺,太常寺具时散告。

【斋戒】前释奠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一日于本司(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设次】前三日,所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设省馔位】前一日,太官令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位皆稍却)。

【设乐】大乐令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设祝版】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设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前(实以稷),簋一在豆前(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前,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设罍洗位】有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坫,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庙南门外,初献官在西,东向,亚、终献及祝在东,西向,北上(祝位稍却)。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下东南,西向,北上,分献位其后,祝二位于庭中稍北,学生位于庭中,北向,西上,设初献饮福位于东序,西向。

【设瘗】开痣坎于殿下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坎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祝在东,西向。

省馔

【视牲】前释奠一日,释奠官帅其属常服阅馔及视牲充腯,诣厨视涤溉,讫,各还斋所。

【洒扫】晡后掌庙者扫除庙之内外。

行事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仲春用丑时七刻,仲秋用丑时一刻),行事执事官各入就次,掌馔者帅其属实馔具,毕。

【点阅陈设】赞礼者引初献(凡行事,执事官皆赞礼者引),升自东阶(凡行事执事官升降皆自东阶),点视陈设讫,退就次,各服其服,学生先入就位次。

【就位】引三献官诣庙南门外揖位立定,赞礼者赞“揖”;次引祝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赞礼者少前于初献之右。

【迎神】赞“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礼者曰“再拜!”初献以下皆再拜。次引祝升堂,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初献官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次引祝诣神位前,西向,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祝,祝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立,初献受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奠讫,并如上仪。乐止,祝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洗爵】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

【奠爵先圣】升殿,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牺尊之泛齐,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每位各左二笾(在前,鹿脯次之),右二豆(菁菹在前,鹿臡次之),俎一在笾豆间(实以羊豕腥肉),簠一在笾前(实以稷),簋一在豆前(实以黍),爵一在笾豆之前,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奠爵配享】先诣配位前,东向立,初献再拜,成安之乐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俱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设罍洗位】有司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东,加坫,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又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象尊之醴齐,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设揖位】设揖位于庙南门外,初献官在西,东向,亚、终献及祝在东,西向,北上(祝位稍却)。

【亚献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下东南,西向,北上,分献位其后,祝二位于庭中稍北,学生位于庭中,北向,西上,设初献饮福位于东序,西向。

【亚献配享】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并如上仪。降,复位,乐止。

【设瘗】开痣坎于殿下西北,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坎之南

省馔

【视牲】前释奠一日,释奠官帅其属常服阅馔及视牲充腯,诣厨视涤溉,讫,各还斋所。(www.daowen.com)

【饮福受胙】次引初献升殿,诣东序,西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于一爵,持爵诣初献之左,北向立,初献再拜,搢笏,跪,受爵,祭酒,啐酒,奠爵,执馔者以俎进,减正配位胙肉合置一俎,又以豆取黍稷饭合置一豆,先以饭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又以俎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执事者再以爵授初献,初献受爵,饮,卒爵,执事者受虚爵,复于坫。初献执笏,俯伏,兴,再拜,降,复位。

【洒扫】晡后掌庙者扫除庙之内外。

【分献】初,终献将升,次引分献官诣洗,盥手,帨手,讫。分献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讫,执笏,俯伏,兴,再拜。分献讫,俱复位。

行事

【赐胙】赞礼者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仲春用丑时七刻,仲秋用丑时一刻),行事执事官各入就次,掌馔者帅其属实馔具,毕。

【望瘗】次引初献以下就望痣位,执事者取币祝版,置于痣坎,赞礼者曰“可痣’,置土半坎。初献以下诣南门外揖位立定。

【礼毕】赞“礼毕,揖”,讫,退。

【就位】引三献官诣庙南门外揖位立定,赞礼者赞“揖”;次引祝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赞礼者少前于初献之右。

【彻馔】有司监彻礼馔,阖户以降,乃退。[55]

【迎神】赞“请行事!”凝安之乐作,三成止。赞礼者曰“再拜!”初献以下皆再拜。次引祝升堂,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诣盥洗位,同安之乐作(初献官升降行止皆作同安之乐),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明安之乐作,搢笏;次引祝诣神位前,西向,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祝,祝奉币授初献,执笏,兴。

宋代仪注与唐代有许多不同。一是瘗坎的位置。唐代在堂之东北,宋代在堂之西北。二是献官的揖位。唐代在东门内道南,宋代在南门外。三是牺牲不同。唐代用太牢,孔子及颜子用牺牲右半十一体,牺牲左半分割后置于左丘明等二十二先儒位前。四是俎不同。宋代孔子神位前还设六俎,当是仿造《仪礼》“少牢馈食礼”的五鼎。五是祭祀的时辰不同。唐代从未明二刻开始,宋代春祭从丑时七刻开始,秋祭从丑时一刻开始。六是祝文不同。唐代孔子、颜子都有祝文,而宋代仅孔子读祝。七是配享不同。唐代仅颜子一人,宋代一度改为颜子、孟子和王安石三人,南宋改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人,三献时要分别奠币献爵。

辽代释奠仪注

【奠币配享】先诣兖国公神位前立,初献受币,奠讫,执笏,俯伏,兴,再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奠讫,并如上仪。乐止,祝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洗爵】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乐作,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

【奠爵先圣】升殿,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乐止。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牺尊之泛齐,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诣文宣王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太祖赞同。“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贝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 [56]辽神册三年(918年),诏建孔子庙,命太子耶律贝释奠。统和十三年(995年),诏守臣以时奉祀先哲庙,“于是诸州孔子庙……俱为一新” [57],各州均建孔子庙并举行释奠。但史书并没有记载辽代释奠仪,从太宗耶律德光“诏番部并依汉制” [58]看,采用的当是唐代的释奠仪注。

告及终止审核的原因提交给申请组织,并保留签收或提交的证据。

4.5 

金代释奠仪注

【奠爵配享】先诣配位前,东向立,初献再拜,成安之乐作,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酌献并如上仪。俱复位,初献降阶,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官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次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酌尊所,南向立,成安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执事者酌象尊之醴齐,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

金皇统元年(1141年)即释奠孔子,“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59]释奠仪注不详。大定十四年(1174年)国子监申请春秋释奠孔子,“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释奠仪式。《大金集礼》有仪注,《金史》有乐章。

【亚献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再拜。

国子监释奠仪注:

【亚献配享】次诣兖国公、邹国公、舒王神位前,并如上仪。降,复位,乐止。

【定期】国子监预于隔季以仲春、仲秋释奠至圣文宣王报太常寺,太常寺具时散告。

【终献】次引终献诣洗,升殿,酌献并如亚献之仪,降,复位。

【斋戒】前释奠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一日于本司(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设次】前三日,所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饮福受胙】次引初献升殿,诣东序,西向立,执事者各以爵酌福酒合置于一爵,持爵诣初献之左,北向立,初献再拜,搢笏,跪,受爵,祭酒,啐酒,奠爵,执馔者以俎进,减正配位胙肉合置一俎,又以豆取黍稷饭合置一豆,先以饭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又以俎授初献,初献受讫,以授执馔者。执事者再以爵授初献,初献受爵,饮,卒爵,执事者受虚爵,复于坫。初献执笏,俯伏,兴,再拜,降,复位。

【设省馔位】前一日,太官令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位皆稍却)。

【设乐】大乐令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赐胙】赞礼者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已饮福受胙者不拜)。

【设祝版】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设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

【望瘗】次引初献以下就望痣位,执事者取币祝版,置于痣坎,赞礼者曰“可痣’,置土半坎。初献以下诣南门外揖位立定。

【礼毕】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有司监彻礼馔,阖户以降,乃退。[55]

宋代仪注与唐代有许多不同。一是瘗坎的位置。唐代在堂之东北,宋代在堂之西北。二是献官的揖位。唐代在东门内道南,宋代在南门外。三是牺牲不同。唐代用太牢,孔子及颜子用牺牲右半十一体,牺牲左半分割后置于左丘明等二十二先儒位前。四是俎不同。宋代孔子神位前还设六俎,当是仿造《仪礼》“少牢馈食礼”的五鼎。五是祭祀的时辰不同。唐代从未明二刻开始,宋代春祭从丑时七刻开始,秋祭从丑时一刻开始。六是祝文不同。唐代孔子、颜子都有祝文,而宋代仅孔子读祝。七是配享不同。唐代仅颜子一人,宋代一度改为颜子、孟子和王安石三人,南宋改为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四人,三献时要分别奠币献爵。

辽代释奠仪注

辽太祖即位后,问群臣奉祀大功德者何人为先,太子耶律贝建议首先祭祀孔子,获得太祖赞同。“太祖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太祖曰:‘佛非中国教。’贝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56]辽神册三年(918年),诏建孔子庙,命太子耶律贝释奠。统和十三年(995年),诏守臣以时奉祀先哲庙,“于是诸州孔子庙……俱为一新”[57],各州均建孔子庙并举行释奠。但史书并没有记载辽代释奠仪,从太宗耶律德光“诏番部并依汉制”[58]看,采用的当是唐代的释奠仪注。

金代释奠仪注

金皇统元年(1141年)即释奠孔子,“皇统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诣文宣王庙奠祭,北面再拜,顾儒臣曰:‘为善不可不勉,孔子虽无位,以其道可尊使万世高仰如此!’”[59]释奠仪注不详。大定十四年(1174年)国子监申请春秋释奠孔子,“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释奠仪式。《大金集礼》有仪注,《金史》有乐章。

国子监释奠仪注:

【定期】国子监预于隔季以仲春、仲秋释奠至圣文宣王报太常寺,太常寺具时散告。

【斋戒】前释奠三日,应行事执事官散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寝,不吊丧问疾、作乐、判署刑杀文书、决罚罪人及预秽恶。致斋一日于本司(质明至斋所),惟释奠事得行,其余悉禁。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

【设次】前三日,所司设行事、执事官次于祠所。

【设省馔位】前一日,太官令陈礼馔于殿之东,南向,牵牲诣祠所,太常设省馔位于礼馔之南,三献官在南,北向,西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北上(位皆稍却)。

【设乐】大乐令设登歌之乐于殿上前楹间,稍南,北向。

【设祝版】释奠日丑前五刻,礼直官、赞者、诸司职掌各服其服,设祝版各于神位之右,置于坫次。

【设祭器】设祭器,皆藉以席,太官令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子、邹国公孟子,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胉在前,鹿臡、醓醢次之)。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脾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设尊】又设牺尊、象尊在殿上前楹间,北向,西上,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以泛齐,初献酌之),象尊一(实以醴齐,亚终献酌之并代以法酒),俱北向,西上,加幂,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设罍洗】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汤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席位于殿之南,北向,太祝、太官令位于其后,俱西上;陪位生员位于其后,俱北向,西上;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习仪】前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

【省馔】次礼直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余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次引三献官诣厨,省镬,视祭器涤溉及视牲充腯,乃还斋所。

【烹牲】未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前七刻,秋用丑前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乐工就位】次乐工升东阶,各入就位。

【执事官就位】三献官以下各服法服,次引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次引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官诣盥洗位,乐作(凡初献升降行事皆作乐)。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乐作。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乐作,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奠币配位】诣配位前奠并如上仪。乐止,初献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

【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读兖国公祝】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

【读邹国公祝】次诣邹国公神位前行礼,并如上仪。

【复位】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配位行礼,并如上仪。止乐,降级,复位。

【终献】次引终献诣洗位,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级,复位。

【分奠】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舆,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置于痣坎。又引大乐令、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实土半坎。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乃退(即今不用大乐令礼直官)。

此仪注基本仿照了宋代的仪注,笾豆祭品也如宋代。

州学释奠仪注

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十一月,涿州申禀释奠牲器礼仪,省部参详认为国子监释奠不应省去饮福受胙的仪式,参照太常诸州释奠礼数制定了州县释奠仪注。金朝地方设官与唐代不同,“拟助教以学正代,祝以学生充,参军事以礼生充,省部准申行下”,虽然参军事以礼生充当,但仍沿用参军事旧称。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齐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预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位为亚献,博士为终献,若刺史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以上摄之)。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余悉禁断。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设次】前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面。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面,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西南,西面,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面;掌事者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簠二,簋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加幂勺;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设洗于东直荣,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烹牲】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实馔】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皆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韭菹、酰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席】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

【执事就位】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执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与祭者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已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主祭就位】刺史至,参军事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入,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

【迎神】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曰“请行事”,退,复位。

【奠币先圣】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请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刺史受讫,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俎特居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王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位前,北向跪,奠爵,兴,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位之左,西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刺史拜讫。

【饮福受胙】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祭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啐酒,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载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刺史之仪。

此仪注缺少亚献以下内容,但不会省略终献等程序,或许因为以下与国子监释奠相同而不再赘述。

元代释奠仪注

元代释奠仪注《元史》“祭祀五·宣圣”有载:

省牲 前期一日晡时,三献官、监祭官各具公服,诣省牲所阼阶,东西向立,以北为上。少顷,引赞者引三献官、监祭官巡牲一匝,北向立,以西为上,俟礼牲者折身,曰“充”,赞者曰“告充”,毕,礼牲者又折身曰“腯”,赞曰“告腯”,毕。赞者复引三献官、监祭官诣神厨,视涤溉毕,还斋所,释服。

释奠

【就次】是日丑前五刻,初献官及两庑分奠官二员各具公服于幕次,诸执事者具儒服先于神门外西序,东向立,以北为上。明赞承传,赞先诣殿庭前,再拜,毕。明赞升露阶东南隅,西向立,承传赞立于神门阶东南隅,西向立。

【点视】掌仪先引诸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者引初献官、两庑分奠官点视陈设。引赞者进前曰“请点视陈设”,至阶曰“升阶”。至殿檐下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西从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酒尊所”,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爵洗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官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方初献点视时,引赞二人各引东西庑分奠官,曰“请诣东西庑神位前”,至位,东曰东,西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先儒神位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退诣酒尊所”,至酒尊所东西向立,点视毕;曰“退诣分奠官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两庑分奠官点视毕。引赞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

【就位】初献官释公服,司钟者击钟,初献以下各服其服,齐班于幕次。掌仪点视班齐,诣明赞报知,引礼者引监祭官、监礼官就位,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承传赞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就位”,承传赞曰“诸执事者就位”。明赞唱曰“诸生就位”,承传赞曰“诸生就位”,引班者引诸生就位。明赞唱曰“陪位官就位”,承传赞曰“陪位官就位”,引班者引陪位官就位。明赞唱曰“献官就位”,承传赞曰“献官就位”,引赞者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西向立”。

【迎神】明赞唱曰“辟户,”俟户辟,迎神之曲九奏,乐止。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各司其事”,俟执事者立定。

【盥洗】明赞唱曰“初献官奠币”,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乐止。

【奠币先圣】及阶曰“升阶”,升殿之乐作,乐止。入门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奠币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奉币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奠讫,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奠币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奠币如上仪。乐止,曰“退,复位”,及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进俎】明赞唱曰“礼馔官进俎”,奉俎之乐作,乃进俎,乐止。

【盥洗】进俎毕,明赞唱曰“初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乐止。

【诣酒尊所】曰“请诣酒尊所”,及阶,升殿之乐作,曰“升阶”,乐止。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初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乐止。

【读先圣祝】祝人东向跪,读祝,祝在献官之左,读毕,兴。先诣左配位,南向立,引赞曰“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

【读配位祝】读祝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读祝如上仪。

【初献复位】曰“退,复位”,至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亚献盥洗】明赞唱曰“亚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亚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亚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亚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终献盥洗】明赞唱曰“终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终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酌献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终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终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分献十哲盥洗】俟终献将升阶,明赞唱曰“分献官行礼”。引赞者分引东西从祀分献官,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出笏。

【分献十哲奠爵】“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十哲复位】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从祀分献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西向立。

【分献两尻盥洗】俟十哲分献官离位,明赞唱曰“两庑分奠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曰“诣东庑酒尊所”,及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北向立”,搢笏,执爵,举幂,酌象尊之醴齐,以酒授执事者。

【分献两尻奠爵】出笏,诣东庑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稍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两尻复位】复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庑分奠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东向立作西向立。

【彻馔】俟终献、十哲、两庑分奠官同时复位,明赞唱曰“礼馔者彻笾豆”,彻豆之乐作,礼馔者跪,移先圣前笾豆略离席,乐止。

【送神】明赞唱曰“诸执事者退,复位”,俟诸执事者至版位立定,送神之乐作。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望瘗】明赞唱曰“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痣坎”,俟彻祝币者出殿门,北向立,望痣之乐作。明赞唱曰“三献官诣望痣位”,引赞者进前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曰“可痣”,埋毕,曰“退,复位”。

【礼毕】至殿庭前,候乐止,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出就位”,明赞唱曰“阖户”。又唱曰“初献官以下退,诣圆揖位”,引赞者引献官退诣圆揖位。至位,初献在西,亚、终献及分献以下在东,陪位官东班在东,西班在西,俟立定,明赞唱曰“圆揖”,礼毕,退,复位。引赞者各引献官诣幕次更衣。

其饮福受胙除国学外,诸处仍依常制。[60]

仪注非常详细。

《钦定国子监志》曾说,“元释奠仪亦因唐宋之旧而加详。其奠币、酌献各先行三上香则所新增者,奠币后加进俎而后酌献,此则参用唐礼而与宋异。唐无分献,宋则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行礼,兹则俟终献将升始引分献行礼,又其梢异。唐初献行礼毕即饮福受胙,亚、终献行礼毕各饮福而不受胙,宋则三献行礼毕,初献复升饮福受胙,亚终献无之,兹独未详饮福受胙之仪,其亦仍宋之旧与?至于省牲之告充腯、各官之点视陈设等礼数则同,而文有繁简焉耳”[61],分析了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差异。除上述差异外,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最大差异是有乐无舞。因为国学释奠是皇帝遣官致祭,所以没有饮福受胙。其他学校孔子庙则是地方官员致祭,所以仍然保留。此外,三上香是元代新增的说法有误,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就已经有三上香的程序。此外,还有一个大的变化是彻馔改在送神之前。

地方学校孔子庙释奠则沿用旧仪。《元史》记载说:“郡县宣圣:中统二年夏六月诏,宣圣庙及所在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八月丁酉,命开平守臣释奠于宣圣庙。成宗即位,诏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庙学、书院赡学土地及贡士庄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庙宇。自是天下郡邑庙学无不完葺,释奠悉如旧仪。”[62]元朝北部为金朝故土,南部为宋朝旧域,不知使用的是何朝旧仪。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新的国学释奠仪式,诸州继续使用唐代仪注。“其诸州释奠并遵唐仪”,而宋朝释奠仪注与唐代相比变化也不大,无论宋朝旧仪还是金朝旧仪差别都不大。

明代释奠仪注

明代最初于淇武十六年(1383年)制定了释奠仪注并颁布全国,但此仪注不载于《明会典》《南雍志》等书。对《頖宫礼乐疏》所载《释奠仪注》,《四库全书提要》说:“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礼及时祭仪注,皆《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所未载。”从此书《斋戒诂》看,淇武四年“仍定祀天地斋戒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两京孔庙之祭则先期十日行会,四日演乐,隔日庀事,外郡国则先一日演乐、斋宿”,此释奠仪注应该就是淇武年间所制的,后来又进行了补充。

洪武文庙释奠仪

【执事】国学先师释奠,钦遣重臣行礼,南雍则祭酒主之,是为献官,监属四员分献,御史监礼,祠部监宰,鸿胪引班,太常赞礼,其牲醴祭品皆出太常。

【移会】前期十日,移会诸司。

【准备】前四日散斋、演乐、涤牲,礼卿、奉常、祭酒、司业咸往观焉,部寺属官继之,博士书祝。

【送祝送馔】祭前一日致斋,奉常乘马,教坊司备乐,导送祝文、祭品入庙,行一拜礼。诣彝伦堂,填献官职名。

【省牲】是晚诣宰牲所省牲,讫,回宿斋房。

【省视陈设】祭之日,五鼓,各官省视陈设,先上庙行一拜礼,候献官至以祭。

【郡国执事】其外郡国则以所在长官一员为献官,郡县佐及教官为分献官,或阙官则以应贡生代,赞礼则诸生充之。观乐、省牲、斋宿皆于祭前一日。凡释奠祭服与社稷同,儒士陪祭者深衣幅巾。

堂上位次图……

陈设目……

乐器目……

陈设图……

仪注

【省牲】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牲房外,赞引者引献官常服,赞引唱“诣省牲所”,唱“省牲”,执事者牵牲于香案前过。赞引唱“省牲毕”,遂宰牲,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余毛血以净器盛贮,祭毕埋之。

【观乐习仪】是日观乐并习仪。

【点燃庭燎香烛】正祭日,将行礼,起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

【预备就位】鼓再严,乐舞生、执事者名[63]序立于丹墀两旁。

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至戟门下立候。

【就位】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乐舞生各以序进立于殿庭奏乐之所,司节者分引舞生至丹墀东西两阶,各序于舞佾之位,司节在东则退至东四班舞生之首,在西则退至西四班舞生之首,相向立。

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各执事亦各以序进就位讫。

通赞唱“陪祭官各就位”,众官就位讫。

通赞唱“分献官各就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拜位,各赞引退立东西讫。

通赞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赞引退立于献官东西两旁,相向立,讫。

【瘗毛血】通赞唱“痣毛血”,执事者捧毛血,正庙由中门出,四配、东西哲由左右门出,两庑随之,痣于坎,遂启俎盖。

【迎神】通赞唱“迎神”,舞生执羽籥,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麾生偃麾,乐尽栎敔。

【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赞引诣献官前。

【盥洗】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

赞引唱“搢笏”,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诣酒尊所】赞引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行,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奠帛先圣】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宁和之”,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献官跪。

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

【献爵先圣】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读先圣祝】赞引唱“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

赞引唱“跪”,献官并读祝者皆跪。

通赞随唱“众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讫。

赞引唱“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堂西,朝上。

赞引与通赞同唱“俯伏,兴,平身”,麾生举麾,不唱,乐生接奏先未终之乐。

【初献颜子】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于献官右,进帛于献官,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

【初献曾子】赞引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复圣,但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讫。

【初献子思】赞引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前。

【初献孟子】赞引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前。

【分献】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分献盥洗】同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

赞引同唱“搢笏”,各分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同唱“出笏”,各分献官出笏。

【分献诣酒尊所】赞引同唱“诣酒尊所”,引各分献官诣酒尊所。

同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以虚爵受酒,与捧帛者俱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堂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候正庙。

【分献奠帛】赞引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诣东哲、西哲俱由左门进,东庑、西庑各诣庑至神位前。

同唱“跪”,同唱“搢笏”,献官并各分献官搢笏,东哲、东庑捧帛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西哲、西庑捧帛者跪于分献官左,进帛,分献官接帛。

赞引同唱“奠帛”,分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转身进爵如进帛仪,分献官接爵。

【分献献爵】赞引同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献于神位前。

赞引同唱“出笏”,各献官出笏。

赞引同唱“俯伏,兴,平身”,赞引同唱“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各赞引引各献官至原拜位立,执事者亦随至尊所立候。

【亚献】通赞唱“行亚献礼”,赞引诣献官前。

【亚献诣酒尊所】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前行至庙,如初献仪,赞引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亚献献爵】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安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如初献献爵之仪,行礼讫,赞引引献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终献】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并执事者仪同亚献,但麾生举麾。

唱“乐奏景和之曲”,击柷作乐,行礼,复位,俱如初,惟执爵者不必出庙外,俱在庙内两旁立候彻馔,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饮福受胙】通赞唱“饮福受胙”,进福酒者捧爵,进福胙者捧盘,立于神位之东,又令一执事取正坛羊左肩胙置于盘。

赞引唱“诣饮福位”。饮福位乃读祝位也。又令二执事先立于庙内两旁,赞引引献官至饮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转身向西,立于献官旁前,庙内二执事行于献官西,与捧爵、捧胙者相对。

赞引唱“跪,搢笏”,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赞引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西旁接福酒者跪于献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于献官右,进胙于献官。

赞引唱“受胙”,献官接胙讫,西旁接福胙者跪于献官左接,捧胙由中门出。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引献官至原拜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

【彻馔】通赞唱“彻馔”,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执事者各于神位前将笾豆稍移动,复立于原位,舞生直执其籥与翟同,司节者在东进立于东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进立于西一班舞生之首,举节朝上,分引舞生于丹陛东西序立,相向,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送神】通赞唱“送神”,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望瘗】通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待读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通赞唱“各诣痣所”,正殿由中门出,四配、十哲由左门出,两庑执事者取帛随班出。

通赞唱“望痣”,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捧祝帛者过讫。

赞引唱“诣望痣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陪祭官至痣所。

赞引唱“祝版一”,“帛一段”,数至九段,待焚讫,乐尽,麾生偃麾,乐止。

【礼毕】赞引通赞同唱“礼毕”。

明嘉靖时皇帝遣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斋戒】前期三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不问病,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一日,宿于祭所。正献官、分献官旧皆宿于持敬门内致斋所,监礼等官宿于退省号,及是正献宿于东厢之后厅,分献宿于厢后之东西房,监礼御史宿于典籍厅,陪祀各衙门堂官宿于明道堂。

【迎献官】先祭日五鼓,正献官承制陛辞,辅臣则司业候迎,吏、礼部尚书则监丞候迎,俱于左顺门。及至监,祭酒率属官候迎于持敬门外,礼生导引至致斋所,候签祝版、省牲毕,诣彝伦堂演礼,退食于后堂,毕,乃各诣斋宿所。

【传制】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制司跪奉请升殿,乐作,升殿,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阶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曰:某年月日,祭至圣先师孔子,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遣官】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永乐以前遣国子监祭酒,宣德、正统时间遣翰林院官,及是遣辅臣及吏、礼尚书,十哲分献翰林院官二员,两庑分献国子监官二员,提调太常寺堂官一员、礼部祠祭司官一员,监礼监察御史二员,引班鸿胪寺官二员,赞礼并乐舞执事太常寺官生一百二十员名。

【省牲】前期一日,太常寺官设香案一、烛二于宰牲所,分献官、监礼官同诣牲所,赞唱“省牲”,毕,庖人宰牲。

【就位】正日三更,导引官引献官并两哲庑分献官由庙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次唱“陪祭官各就位”,次唱“分献官各就位”,次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

【瘗毛血】典仪唱“痣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痣于坎,遂启牲匣盖。

【迎神】典仪唱“迎神,奏乐”,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各四拜,讫,乐止。

【初献先圣】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者各捧帛执爵,诣各神位前。赞引引献官,唱“升坛”,由露台东级上至庙左门,入,奏乐。引赞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奏乐,引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引唱“跪,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赞唱“奠帛”,献官进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案上,退。

【读祝】献官至读祝位,读祝官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赞唱“跪”,献官、读祝官皆跪。典仪唱“众官皆跪”,乐止。赞引唱“读祝”,读祝官读讫,仍将祝文跪置于香案上,退西,朝上立。奏乐。赞引与典仪同唱“俯伏,兴,平身”。

【配位初献】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奠帛”,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献官跪,出笏。次诣宗圣曾子神位前,次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次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均同。

【分献】前此时分献官于十哲、两庑一同行礼,讫。赞引唱“复位”,导献官至原拜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奏唱仪同亚献,乐止。

【饮福受胙】捧福酒者捧酒,捧福胙者捧胙,各立于神位前案之东。典仪唱“饮福受胙”,赞引唱“诣饮福位”,导献官至饮福位。唱“跪,搢笏”,捧福酒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捧福酒者接爵。捧福胙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受胙”,献官受胙讫,捧福胙者接胙,由中道捧出。赞唱“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导献官仍至原拜位。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二拜,讫。

【彻馔】典仪唱“彻馔,奏乐”,执爵者各于神位案上将笾豆一揲跪举一举,讫,待执事者回于原位,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奏乐,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四拜,讫,乐止。

【望瘗】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痣位”,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先跪取祝文,余各跪取帛馔,以次由中门出。典仪唱“望痣,奏乐”,执事者各捧祝文、帛、馔往痣所。赞引唱“诣望痣位”,导献官至痣所,待焚帛讫,

【礼毕】赞引典仪同唱“礼毕”。

分献仪

【诣神】十哲、两庑四处,毎处分献官一员,捧帛执事者各先诣神位前,候殿上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典仪随唱“行分献礼”,诸赞引各诣分献官前,引导行礼,分献东西哲由露台东级上,各分东西庙门入,分献东西庑各从东西墀阶级上,及门,分献官各立定。

【初献】候殿上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毕,各赞引唱“诣东哲先贤神位前”,“诣西哲先贤神位前”,“诣东庑先贤神位前”,“诣西庑先贤神位前”,分献官各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帛,赞唱“奠帛”,分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爵,赞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分献官跪,出笏,赞唱“复位”,引分献官随献官以次复于原拜位。

【亚献】亚献赞唱各同。分献官随献官同至神位前,仪同初献。

【终献】终献仪同亚献。[64]

此仪注与明淇武年间的释奠比较,将斋戒时间由五天改为三天,其实是降低了文庙祭祀的等级。明淇武四年(1371年)的斋戒时间是按祭祀等级规定的,天地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将文庙与山川百神同等降到了先农一等。其他基本相同,减少了演乐,增加了演礼和迎献官。虽然从文字看没有诣盥洗所和酒尊所,但这是必须的,不可能裁减,很可能是文字省略的缘故。另外,明淇武时也有传制。明太祖朱元璋遣官致祭,“先期皇帝斋戒”,“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65]。明万历时仍然坚持此传统,“万历元年二月,遣大学士吕调阳祭先师孔子,上服皮弁服,升皇极殿,奉香授三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置龙亭内,仪佐鼓吹导引至庙学行礼”[66]。皇帝亲自向献官授香,但嘉靖仪注未显示是如何代表皇帝上香的。

清代释奠仪注

清代释奠最为频繁,仪注也最复杂。释奠有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皇帝遣官致祭国子监文庙,皇帝遣官告祭曲阜孔子庙、献功孔子庙,等等。

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设祭】先师位前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炉一,登二,东西各尊一;十二哲各帛一,铏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二位共一案,每位爵一,每案簠簋各一,笾豆各四,东西各羊三,豕三,尊三,统设香案二,每案帛一,爵三,炉一,登二。牲载于俎,帛正位、四配异篚,十二哲东西共篚。尊实酒,疏布幂,勺具。

崇圣祠正位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尊一,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东二案,西一案,均簠簋各一,笾豆各四,每位爵一,东西各帛一,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俎、篚、幂、勺具。

【设乐】先祭一日,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大成殿外阶上,分左右悬。

【出宫】至日五鼓,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午门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卿诣乾清门告时,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驾发,警跸,午门鸣钟,法驾卤簿前导,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入庙】皇帝至庙门外降舆,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由中门入,至更衣大次少憩,太常卿奏“请行礼”,皇帝出大次,盥洗,赞引官恭导,皇帝入大成中门,由中阶入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

【排位】太常赞礼郎引分献官至阶下夹甬道立,鸿胪官引陪祀王公位殿外阶上,百官位阶下,左右序立,均北面。典仪官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以下自迎神至送神皆典仪官唱赞),文舞六佾进。

【迎神】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乃迎神,司香官奉香盘进,司乐官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凡举乐皆司乐官唱赞)。

【上香】赞引官奏“就上香位”,恭导皇帝诣先师香案前立,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奏“上香”,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奏“复位”,皇帝复位。奏“跪,拜,兴”,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初献】奠帛,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奏宣平之章(以下行礼皆有奏)舞羽籥之舞,司帛官诣先师位前跪献,三叩,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立,献奠正中,皆退。分献官各诣四配、十二哲、两庑先贤先儒位前,上香奠献如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皇帝跪,群臣皆跪,司祝读祝毕,诣先师位前跪,安于案,三叩退,乐作,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

【亚献】行亚献礼,奏秩平之章(舞同初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左,仪如初献。

【终献】行终献礼,奏叙平之章(舞同亚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右,仪如亚献。

【分献】分献官以次毕献,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彻馔】乃彻馔,奏懿平之章。彻馔毕。

【送神】送神,奏德平之章,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

【望瘗】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香,恭送燎所,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候祝帛过复位,乐作,祝帛燎半,

【礼成】奏“礼成”,恭导皇帝由大成中门出。

【回宫】皇帝至庙门外,升舆,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佑平之章,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于午门外跪迎,午门鸣钟,王公随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皇帝还宫,各退。[67]

释奠上香是自雍正十一年起增加的,其他与雍正十一年以前完全相同。没有饮福受胙,看来皇帝不需要孔子的赐福。

康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仪注

【备祭】十七日夜始分,礼部、太常寺、鸿胪寺官会集庙庭,尼其执事,比其位次,申戒所司,省牲币,视涤濯,陈设祭器祭品,展乐悬,整舞列,张御幄,置讲筵于诗礼堂,令进讲者肄习进讲仪节。

【分派执事】其执事官:赞引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太常寺卿葛思泰,典仪太常寺读祝官张达,唱乐太常寺赞礼郎法山,读祝文鸿胪寺少卿和西,奉御拜褥太常寺赞礼郎沙拜,献孔子位帛太常寺典簿穆察,献爵太常寺赞礼郎韩布;颜子位分献内阁学士麻尔图,导引太常寺寺丞张量馨,献帛钦天监博士三保,献爵圣庙司乐王国光;曾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常书,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华善,献帛国子监助教费扬古,献爵圣庙典籍石琚;子思子位分献都察院副都御史孙果,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常禄,献帛礼部员外郎郭世隆,献爵四氏学教授沙潢;孟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孙在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察尔器,献帛国子监助教黒雅图,献爵圣庙管勾王自庄;东哲闵子等五位分献内阁侍读学士徐廷玺,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金泰,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朱鲁,献爵礼部郎中观音保;西哲冉子等五位分献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玛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罗奇,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佛保,献爵钦天监笔帖式李闻;东庑位分献太仆寺少卿杨舒,导引太常寺八品笔帖式硕塞,献帛候选县丞王自恭,献爵候选州同桂枝茂;西庑位分献钦天监正安泰,导引礼部员外郎哈尔吉布,献帛候选县丞星永禄,献爵曲阜监生张弘勷;捧举馔盘数帛礼部八品笔帖式雅尔布,盥洗赞礼生赵承璧、李荣先。

【陈设】陈设……[68]

【出行宫】十八日己卯昧爽,礼部乃至行宫,奏请皇上诣先师庙行礼。上御辇,设卤簿,文武从官不陪祀者皆补服于行宫前跪送。

【入庙】驾由曲阜南门入,陪祀官皆跪迎于棂星门外。驾由棂星门入大中门,至同文门,于奎文阁前降辇,诣斋宿所御幄内少憩。

【排位】赞引官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官太常寺卿葛思泰奉引上由奎文阁下步入大成门,乃由甬道中行至大成殿。各官由东金声门、西玉振门趋而入,俟于两阶之下;巡抚张鹏,布政使黄元骥,按察使吴毓珍,济东道陈俞侯,兖东道李梦庚,提学道唐赓尧,运使胡瑾,兖州知府张鹏翮,衍圣公孔毓圻,五经博士孔毓涎、孔毓瑛、颜懋衡、曾贞豫、孟贞仁、仲秉贞,直隶口北道孔兴洪,曲阜县世职知县孔兴认,四氏学学录孔尚侃等班在阼阶下;诸武臣班在西阶下。各以序立,候随班行礼。

【就位】上升大成殿,赞引官、对引官引驾至拜褥前站立。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毕,赞引官赞“就位”,皇上就拜褥上站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唱乐官唱“迎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四配十哲两庑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

【初献】典仪官唱“奠帛爵,行初献礼”,捧帛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站立。唱乐官唱“初献,乐奏宁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捧帛官以帛捧举,跪,赞引官赞“献帛”,上立接拱举,授捧帛官,捧帛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奠毕,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毕,退。

【读祝】读祝官至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文捧起,乐止。赞引官赞“跪”,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读祝官、乐舞生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御制祝文(文载第一卷),读毕立,将祝文捧至先师位前,安于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乐舞生立,奏乐。赞引官赞“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叩头礼立。

【分献】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官各依序引至各位前站立,捧帛爵官跪递分献官,分献官立接拱举,献毕,各复位。乐毕。

【亚献】典仪官唱“行亚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立。唱乐官唱“亚献,乐奏安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歝。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左,毕,退。分献官照初献礼献毕,退。乐毕。

【终献】典仪官唱“行终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左边立。唱乐官唱“终献,乐奏景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右,毕,退。分献官照亚献礼献毕,退。乐毕,乐舞生执旌节,引退至两列站立。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唱乐官唱“彻馔,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牺象在前,笾豆在列。以飨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乐毕。

【送神】典仪官唱“送神”,唱乐官唱“送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恪恭祭祀,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乐毕。

【望燎】典仪官唱“捧祝帛,各恭诣燎位”,唱毕,捧祝帛官至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帛捧举,出中门,诣燎位。上向左边站立,俟祝帛过毕,上就位站立,焚帛。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上退,诣斋宿所。凡陪祀亲王拜于殿门之外,分献官拜于杏坛之下,献帛爵乃登殿庑已献,还拜于下,诸文武官各拜于其班次。[69]

仪注与国子监文庙致祭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是行礼,迎神和送神均由国子监文庙的二跪六叩头改为三跪九叩头。

国子监释奠仪注

【入庙】正祭日五鼓各赴庙齐集,分献、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两旁门排班立,承祭官由左旁门入于阶下行礼。

【盥洗】太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导承祭官至盥洗处。赞引官赞“盥洗”,承祭官盥洗,毕,引至阶下立,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行礼处立。

【就位】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分献官各就位”(文舞生执羽籥引进)。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拜位立,分献、陪祀各官亦随后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司香官各奉香盘进,协律郎唱“迎神,乐奏昭平之章”,乐作。

【上香先圣】赞引官赞“就上香位”,司香官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香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赞“上香”,承祭官立,上柱香,三上瓣香,毕,复一跪一叩兴,不赞。

【上香四配】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上香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上香均如前仪。

【分献上香十二哲】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案时引至哲位前,跪,叩,上香,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一揖,出,复位立。

【分献两尻上香】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上香,毕,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初献】典仪唱“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初献,乐奏宣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奠献位”,司帛、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奠帛”,司帛官奉帛跪进,承祭官受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正中,行一跪一叩礼,兴(不赞)。

【读祝】赞引官赞“赴读祝位”,引承祭官就读祝位立,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版立于案左,乐止。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读祝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至正位帛案前,跪安帛篚内,三叩退,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官俱行三叩礼,兴。

【四配初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奠帛、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奠帛、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初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奠帛,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分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奠帛、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亚献,乐奏秩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引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左,一跪一叩,兴(不赞)。

【四配亚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亚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跪,叩,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亚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跪,叩,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终献,乐奏叙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承祭官及分献官跪,叩,献爵,俱如亚献仪,爵奠于右。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承祭官、分献官各复位立,仪如亚献,乐止。文舞生行一跪一叩礼立,执旌节引退于两旁立。

【赐福胙】典仪唱“赐福胙”,赞引官赞“诣受福胙位”,引承祭官至殿内立。捧福胙二员捧至正位案前拱举,至受福胙位右旁跪,接福胙二员左旁跪,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

【饮福酒】赞引官赞“饮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接福官,接福官退。赞引官赞“受胙”,承祭官受胙拱举,授接胙官,接胙官退。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复位立。

【谢福胙】行谢福胙礼,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协律郎唱“彻馔,乐奏懿平之章”,乐作,彻讫,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协律郎唱“送神,乐奏德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望瘗】典仪官唱“捧祝帛馔香,恭送燎位”,司祝、司帛官至各位前,一跪三叩捧起,祝在前,帛次之,捧馔香官跪(不叩),捧起在后,俱由殿中门中道出,以次送至燎位。承祭官退至西旁立,候祝、帛、馔、香过仍复位立。数帛官数帛,典仪官唱“望燎”,乐作。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导承祭官至望燎位,祝帛焚半,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各退。[70]

释奠仪注较皇帝亲祭基本相同,唯行礼不同,皇帝亲祭两跪六叩,正常祭祀三跪九叩,但仪注更为具体。

与明代比较,国子监文庙释奠都是皇帝遣官致祭,明代较清代显得更为隆重。明嘉靖年间有“传制”环节,“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会集百官,宣布遣官致祭。清代献官改称“承祭官”,由皇帝遣官致祭,祭主当然是皇帝,承祭官是代替皇帝行礼的。

【设祭器】设祭器,皆藉以席,太官令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子、邹国公孟子,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胉在前,鹿臡、醓醢次之)。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脾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设尊】又设牺尊、象尊在殿上前楹间,北向,西上,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以泛齐,初献酌之),象尊一(实以醴齐,亚终献酌之并代以法酒),俱北向,西上,加幂,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设罍洗】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汤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席位于殿之南,北向,太祝、太官令位于其后,俱西上;陪位生员位于其后,俱北向,西上;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习仪】前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

【省馔】次礼直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余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次引三献官诣厨,省镬,视祭器涤溉及视牲充腯,乃还斋所。

【烹牲】未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前七刻,秋用丑前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乐工就位】次乐工升东阶,各入就位。

【执事官就位】三献官以下各服法服,次引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次引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官诣盥洗位,乐作(凡初献升降行事皆作乐)。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乐作。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乐作,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奠币配位】诣配位前奠并如上仪。乐止,初献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

【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读兖国公祝】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

【读邹国公祝】次诣邹国公神位前行礼,并如上仪。

【复位】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配位行礼,并如上仪。止乐,降级,复位。

【终献】次引终献诣洗位,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级,复位。

【分奠】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舆,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置于痣坎。又引大乐令、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实土半坎。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乃退(即今不用大乐令礼直官)。

此仪注基本仿照了宋代的仪注,笾豆祭品也如宋代。

州学释奠仪注

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十一月,涿州申禀释奠牲器礼仪,省部参详认为国子监释奠不应省去饮福受胙的仪式,参照太常诸州释奠礼数制定了州县释奠仪注。金朝地方设官与唐代不同,“拟助教以学正代,祝以学生充,参军事以礼生充,省部准申行下”,虽然参军事以礼生充当,但仍沿用参军事旧称。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齐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预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位为亚献,博士为终献,若刺史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以上摄之)。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余悉禁断。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设次】前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面。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面,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西南,西面,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面;掌事者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簠二,簋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加幂勺;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设洗于东直荣,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烹牲】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实馔】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皆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韭菹、酰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席】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

【执事就位】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执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与祭者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已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主祭就位】刺史至,参军事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入,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

【迎神】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曰“请行事”,退,复位。

【奠币先圣】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请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刺史受讫,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俎特居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王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位前,北向跪,奠爵,兴,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位之左,西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刺史拜讫。

【饮福受胙】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祭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啐酒,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载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刺史之仪。

此仪注缺少亚献以下内容,但不会省略终献等程序,或许因为以下与国子监释奠相同而不再赘述。

元代释奠仪注

元代释奠仪注《元史》“祭祀五·宣圣”有载:

省牲 前期一日晡时,三献官、监祭官各具公服,诣省牲所阼阶,东西向立,以北为上。少顷,引赞者引三献官、监祭官巡牲一匝,北向立,以西为上,俟礼牲者折身,曰“充”,赞者曰“告充”,毕,礼牲者又折身曰“腯”,赞曰“告腯”,毕。赞者复引三献官、监祭官诣神厨,视涤溉毕,还斋所,释服。

释奠

【就次】是日丑前五刻,初献官及两庑分奠官二员各具公服于幕次,诸执事者具儒服先于神门外西序,东向立,以北为上。明赞承传,赞先诣殿庭前,再拜,毕。明赞升露阶东南隅,西向立,承传赞立于神门阶东南隅,西向立。

【点视】掌仪先引诸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者引初献官、两庑分奠官点视陈设。引赞者进前曰“请点视陈设”,至阶曰“升阶”。至殿檐下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西从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酒尊所”,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爵洗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官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方初献点视时,引赞二人各引东西庑分奠官,曰“请诣东西庑神位前”,至位,东曰东,西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先儒神位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退诣酒尊所”,至酒尊所东西向立,点视毕;曰“退诣分奠官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两庑分奠官点视毕。引赞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

【就位】初献官释公服,司钟者击钟,初献以下各服其服,齐班于幕次。掌仪点视班齐,诣明赞报知,引礼者引监祭官、监礼官就位,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承传赞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就位”,承传赞曰“诸执事者就位”。明赞唱曰“诸生就位”,承传赞曰“诸生就位”,引班者引诸生就位。明赞唱曰“陪位官就位”,承传赞曰“陪位官就位”,引班者引陪位官就位。明赞唱曰“献官就位”,承传赞曰“献官就位”,引赞者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西向立”。

【迎神】明赞唱曰“辟户,”俟户辟,迎神之曲九奏,乐止。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各司其事”,俟执事者立定。

【盥洗】明赞唱曰“初献官奠币”,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乐止。

【奠币先圣】及阶曰“升阶”,升殿之乐作,乐止。入门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奠币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奉币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奠讫,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奠币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奠币如上仪。乐止,曰“退,复位”,及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进俎】明赞唱曰“礼馔官进俎”,奉俎之乐作,乃进俎,乐止。

【盥洗】进俎毕,明赞唱曰“初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乐止。

【诣酒尊所】曰“请诣酒尊所”,及阶,升殿之乐作,曰“升阶”,乐止。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初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乐止。

【读先圣祝】祝人东向跪,读祝,祝在献官之左,读毕,兴。先诣左配位,南向立,引赞曰“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

【读配位祝】读祝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读祝如上仪。

【初献复位】曰“退,复位”,至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亚献盥洗】明赞唱曰“亚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亚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亚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亚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终献盥洗】明赞唱曰“终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终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酌献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终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终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分献十哲盥洗】俟终献将升阶,明赞唱曰“分献官行礼”。引赞者分引东西从祀分献官,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出笏。

【分献十哲奠爵】“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十哲复位】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从祀分献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西向立。

【分献两尻盥洗】俟十哲分献官离位,明赞唱曰“两庑分奠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曰“诣东庑酒尊所”,及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北向立”,搢笏,执爵,举幂,酌象尊之醴齐,以酒授执事者。

【分献两尻奠爵】出笏,诣东庑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稍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两尻复位】复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庑分奠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东向立作西向立。

【彻馔】俟终献、十哲、两庑分奠官同时复位,明赞唱曰“礼馔者彻笾豆”,彻豆之乐作,礼馔者跪,移先圣前笾豆略离席,乐止。

【送神】明赞唱曰“诸执事者退,复位”,俟诸执事者至版位立定,送神之乐作。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望瘗】明赞唱曰“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痣坎”,俟彻祝币者出殿门,北向立,望痣之乐作。明赞唱曰“三献官诣望痣位”,引赞者进前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曰“可痣”,埋毕,曰“退,复位”。

【礼毕】至殿庭前,候乐止,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出就位”,明赞唱曰“阖户”。又唱曰“初献官以下退,诣圆揖位”,引赞者引献官退诣圆揖位。至位,初献在西,亚、终献及分献以下在东,陪位官东班在东,西班在西,俟立定,明赞唱曰“圆揖”,礼毕,退,复位。引赞者各引献官诣幕次更衣。

其饮福受胙除国学外,诸处仍依常制。[60]

仪注非常详细。

《钦定国子监志》曾说,“元释奠仪亦因唐宋之旧而加详。其奠币、酌献各先行三上香则所新增者,奠币后加进俎而后酌献,此则参用唐礼而与宋异。唐无分献,宋则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行礼,兹则俟终献将升始引分献行礼,又其梢异。唐初献行礼毕即饮福受胙,亚、终献行礼毕各饮福而不受胙,宋则三献行礼毕,初献复升饮福受胙,亚终献无之,兹独未详饮福受胙之仪,其亦仍宋之旧与?至于省牲之告充腯、各官之点视陈设等礼数则同,而文有繁简焉耳”[61],分析了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差异。除上述差异外,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最大差异是有乐无舞。因为国学释奠是皇帝遣官致祭,所以没有饮福受胙。其他学校孔子庙则是地方官员致祭,所以仍然保留。此外,三上香是元代新增的说法有误,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就已经有三上香的程序。此外,还有一个大的变化是彻馔改在送神之前。

地方学校孔子庙释奠则沿用旧仪。《元史》记载说:“郡县宣圣:中统二年夏六月诏,宣圣庙及所在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八月丁酉,命开平守臣释奠于宣圣庙。成宗即位,诏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庙学、书院赡学土地及贡士庄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庙宇。自是天下郡邑庙学无不完葺,释奠悉如旧仪。”[62]元朝北部为金朝故土,南部为宋朝旧域,不知使用的是何朝旧仪。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新的国学释奠仪式,诸州继续使用唐代仪注。“其诸州释奠并遵唐仪”,而宋朝释奠仪注与唐代相比变化也不大,无论宋朝旧仪还是金朝旧仪差别都不大。

明代释奠仪注

明代最初于淇武十六年(1383年)制定了释奠仪注并颁布全国,但此仪注不载于《明会典》《南雍志》等书。对《頖宫礼乐疏》所载《释奠仪注》,《四库全书提要》说:“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礼及时祭仪注,皆《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所未载。”从此书《斋戒诂》看,淇武四年“仍定祀天地斋戒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两京孔庙之祭则先期十日行会,四日演乐,隔日庀事,外郡国则先一日演乐、斋宿”,此释奠仪注应该就是淇武年间所制的,后来又进行了补充。

洪武文庙释奠仪

【执事】国学先师释奠,钦遣重臣行礼,南雍则祭酒主之,是为献官,监属四员分献,御史监礼,祠部监宰,鸿胪引班,太常赞礼,其牲醴祭品皆出太常。

【移会】前期十日,移会诸司。

【准备】前四日散斋、演乐、涤牲,礼卿、奉常、祭酒、司业咸往观焉,部寺属官继之,博士书祝。

【送祝送馔】祭前一日致斋,奉常乘马,教坊司备乐,导送祝文、祭品入庙,行一拜礼。诣彝伦堂,填献官职名。

【省牲】是晚诣宰牲所省牲,讫,回宿斋房。

【省视陈设】祭之日,五鼓,各官省视陈设,先上庙行一拜礼,候献官至以祭。

【郡国执事】其外郡国则以所在长官一员为献官,郡县佐及教官为分献官,或阙官则以应贡生代,赞礼则诸生充之。观乐、省牲、斋宿皆于祭前一日。凡释奠祭服与社稷同,儒士陪祭者深衣幅巾。

堂上位次图……

陈设目……

乐器目……

陈设图……

仪注

【省牲】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牲房外,赞引者引献官常服,赞引唱“诣省牲所”,唱“省牲”,执事者牵牲于香案前过。赞引唱“省牲毕”,遂宰牲,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余毛血以净器盛贮,祭毕埋之。

【观乐习仪】是日观乐并习仪。

【点燃庭燎香烛】正祭日,将行礼,起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

【预备就位】鼓再严,乐舞生、执事者名[63]序立于丹墀两旁。

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至戟门下立候。

【就位】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乐舞生各以序进立于殿庭奏乐之所,司节者分引舞生至丹墀东西两阶,各序于舞佾之位,司节在东则退至东四班舞生之首,在西则退至西四班舞生之首,相向立。

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各执事亦各以序进就位讫。

通赞唱“陪祭官各就位”,众官就位讫。

通赞唱“分献官各就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拜位,各赞引退立东西讫。

通赞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赞引退立于献官东西两旁,相向立,讫。

【瘗毛血】通赞唱“痣毛血”,执事者捧毛血,正庙由中门出,四配、东西哲由左右门出,两庑随之,痣于坎,遂启俎盖。

【迎神】通赞唱“迎神”,舞生执羽籥,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麾生偃麾,乐尽栎敔。

【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赞引诣献官前。

【盥洗】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

赞引唱“搢笏”,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诣酒尊所】赞引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行,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奠帛先圣】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宁和之”,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献官跪。

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

【献爵先圣】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读先圣祝】赞引唱“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

赞引唱“跪”,献官并读祝者皆跪。

通赞随唱“众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讫。

赞引唱“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堂西,朝上。

赞引与通赞同唱“俯伏,兴,平身”,麾生举麾,不唱,乐生接奏先未终之乐。

【初献颜子】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于献官右,进帛于献官,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

【初献曾子】赞引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复圣,但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讫。

【初献子思】赞引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前。

【初献孟子】赞引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前。

【分献】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分献盥洗】同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

赞引同唱“搢笏”,各分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同唱“出笏”,各分献官出笏。

【分献诣酒尊所】赞引同唱“诣酒尊所”,引各分献官诣酒尊所。

同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以虚爵受酒,与捧帛者俱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堂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候正庙。

【分献奠帛】赞引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诣东哲、西哲俱由左门进,东庑、西庑各诣庑至神位前。

同唱“跪”,同唱“搢笏”,献官并各分献官搢笏,东哲、东庑捧帛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西哲、西庑捧帛者跪于分献官左,进帛,分献官接帛。

赞引同唱“奠帛”,分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转身进爵如进帛仪,分献官接爵。

【分献献爵】赞引同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献于神位前。

赞引同唱“出笏”,各献官出笏。

赞引同唱“俯伏,兴,平身”,赞引同唱“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各赞引引各献官至原拜位立,执事者亦随至尊所立候。

【亚献】通赞唱“行亚献礼”,赞引诣献官前。

【亚献诣酒尊所】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前行至庙,如初献仪,赞引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亚献献爵】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安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如初献献爵之仪,行礼讫,赞引引献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终献】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并执事者仪同亚献,但麾生举麾。

唱“乐奏景和之曲”,击柷作乐,行礼,复位,俱如初,惟执爵者不必出庙外,俱在庙内两旁立候彻馔,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饮福受胙】通赞唱“饮福受胙”,进福酒者捧爵,进福胙者捧盘,立于神位之东,又令一执事取正坛羊左肩胙置于盘。

赞引唱“诣饮福位”。饮福位乃读祝位也。又令二执事先立于庙内两旁,赞引引献官至饮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转身向西,立于献官旁前,庙内二执事行于献官西,与捧爵、捧胙者相对。

赞引唱“跪,搢笏”,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赞引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西旁接福酒者跪于献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于献官右,进胙于献官。

赞引唱“受胙”,献官接胙讫,西旁接福胙者跪于献官左接,捧胙由中门出。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引献官至原拜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

【彻馔】通赞唱“彻馔”,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执事者各于神位前将笾豆稍移动,复立于原位,舞生直执其籥与翟同,司节者在东进立于东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进立于西一班舞生之首,举节朝上,分引舞生于丹陛东西序立,相向,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送神】通赞唱“送神”,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望瘗】通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待读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通赞唱“各诣痣所”,正殿由中门出,四配、十哲由左门出,两庑执事者取帛随班出。

通赞唱“望痣”,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捧祝帛者过讫。

赞引唱“诣望痣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陪祭官至痣所。

赞引唱“祝版一”,“帛一段”,数至九段,待焚讫,乐尽,麾生偃麾,乐止。

【礼毕】赞引通赞同唱“礼毕”。

明嘉靖时皇帝遣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斋戒】前期三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不问病,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一日,宿于祭所。正献官、分献官旧皆宿于持敬门内致斋所,监礼等官宿于退省号,及是正献宿于东厢之后厅,分献宿于厢后之东西房,监礼御史宿于典籍厅,陪祀各衙门堂官宿于明道堂。

【迎献官】先祭日五鼓,正献官承制陛辞,辅臣则司业候迎,吏、礼部尚书则监丞候迎,俱于左顺门。及至监,祭酒率属官候迎于持敬门外,礼生导引至致斋所,候签祝版、省牲毕,诣彝伦堂演礼,退食于后堂,毕,乃各诣斋宿所。

【传制】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制司跪奉请升殿,乐作,升殿,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阶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曰:某年月日,祭至圣先师孔子,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遣官】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永乐以前遣国子监祭酒,宣德、正统时间遣翰林院官,及是遣辅臣及吏、礼尚书,十哲分献翰林院官二员,两庑分献国子监官二员,提调太常寺堂官一员、礼部祠祭司官一员,监礼监察御史二员,引班鸿胪寺官二员,赞礼并乐舞执事太常寺官生一百二十员名。

【省牲】前期一日,太常寺官设香案一、烛二于宰牲所,分献官、监礼官同诣牲所,赞唱“省牲”,毕,庖人宰牲。

【就位】正日三更,导引官引献官并两哲庑分献官由庙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次唱“陪祭官各就位”,次唱“分献官各就位”,次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

【瘗毛血】典仪唱“痣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痣于坎,遂启牲匣盖。

【迎神】典仪唱“迎神,奏乐”,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各四拜,讫,乐止。

【初献先圣】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者各捧帛执爵,诣各神位前。赞引引献官,唱“升坛”,由露台东级上至庙左门,入,奏乐。引赞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奏乐,引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引唱“跪,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赞唱“奠帛”,献官进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案上,退。

【读祝】献官至读祝位,读祝官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赞唱“跪”,献官、读祝官皆跪。典仪唱“众官皆跪”,乐止。赞引唱“读祝”,读祝官读讫,仍将祝文跪置于香案上,退西,朝上立。奏乐。赞引与典仪同唱“俯伏,兴,平身”。

【配位初献】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奠帛”,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献官跪,出笏。次诣宗圣曾子神位前,次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次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均同。

【分献】前此时分献官于十哲、两庑一同行礼,讫。赞引唱“复位”,导献官至原拜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奏唱仪同亚献,乐止。

【饮福受胙】捧福酒者捧酒,捧福胙者捧胙,各立于神位前案之东。典仪唱“饮福受胙”,赞引唱“诣饮福位”,导献官至饮福位。唱“跪,搢笏”,捧福酒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捧福酒者接爵。捧福胙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受胙”,献官受胙讫,捧福胙者接胙,由中道捧出。赞唱“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导献官仍至原拜位。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二拜,讫。

【彻馔】典仪唱“彻馔,奏乐”,执爵者各于神位案上将笾豆一揲跪举一举,讫,待执事者回于原位,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奏乐,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四拜,讫,乐止。

【望瘗】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痣位”,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先跪取祝文,余各跪取帛馔,以次由中门出。典仪唱“望痣,奏乐”,执事者各捧祝文、帛、馔往痣所。赞引唱“诣望痣位”,导献官至痣所,待焚帛讫,

【礼毕】赞引典仪同唱“礼毕”。

分献仪

【诣神】十哲、两庑四处,毎处分献官一员,捧帛执事者各先诣神位前,候殿上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典仪随唱“行分献礼”,诸赞引各诣分献官前,引导行礼,分献东西哲由露台东级上,各分东西庙门入,分献东西庑各从东西墀阶级上,及门,分献官各立定。

【初献】候殿上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毕,各赞引唱“诣东哲先贤神位前”,“诣西哲先贤神位前”,“诣东庑先贤神位前”,“诣西庑先贤神位前”,分献官各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帛,赞唱“奠帛”,分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爵,赞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分献官跪,出笏,赞唱“复位”,引分献官随献官以次复于原拜位。

【亚献】亚献赞唱各同。分献官随献官同至神位前,仪同初献。

【终献】终献仪同亚献。[64]

此仪注与明淇武年间的释奠比较,将斋戒时间由五天改为三天,其实是降低了文庙祭祀的等级。明淇武四年(1371年)的斋戒时间是按祭祀等级规定的,天地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将文庙与山川百神同等降到了先农一等。其他基本相同,减少了演乐,增加了演礼和迎献官。虽然从文字看没有诣盥洗所和酒尊所,但这是必须的,不可能裁减,很可能是文字省略的缘故。另外,明淇武时也有传制。明太祖朱元璋遣官致祭,“先期皇帝斋戒”,“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65]。明万历时仍然坚持此传统,“万历元年二月,遣大学士吕调阳祭先师孔子,上服皮弁服,升皇极殿,奉香授三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置龙亭内,仪佐鼓吹导引至庙学行礼”[66]。皇帝亲自向献官授香,但嘉靖仪注未显示是如何代表皇帝上香的。

清代释奠仪注

清代释奠最为频繁,仪注也最复杂。释奠有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皇帝遣官致祭国子监文庙,皇帝遣官告祭曲阜孔子庙、献功孔子庙,等等。

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设祭】先师位前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炉一,登二,东西各尊一;十二哲各帛一,铏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二位共一案,每位爵一,每案簠簋各一,笾豆各四,东西各羊三,豕三,尊三,统设香案二,每案帛一,爵三,炉一,登二。牲载于俎,帛正位、四配异篚,十二哲东西共篚。尊实酒,疏布幂,勺具。

崇圣祠正位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尊一,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东二案,西一案,均簠簋各一,笾豆各四,每位爵一,东西各帛一,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俎、篚、幂、勺具。

【设乐】先祭一日,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大成殿外阶上,分左右悬。

【出宫】至日五鼓,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午门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卿诣乾清门告时,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驾发,警跸,午门鸣钟,法驾卤簿前导,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入庙】皇帝至庙门外降舆,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由中门入,至更衣大次少憩,太常卿奏“请行礼”,皇帝出大次,盥洗,赞引官恭导,皇帝入大成中门,由中阶入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

【排位】太常赞礼郎引分献官至阶下夹甬道立,鸿胪官引陪祀王公位殿外阶上,百官位阶下,左右序立,均北面。典仪官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以下自迎神至送神皆典仪官唱赞),文舞六佾进。

【迎神】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乃迎神,司香官奉香盘进,司乐官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凡举乐皆司乐官唱赞)。

【上香】赞引官奏“就上香位”,恭导皇帝诣先师香案前立,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奏“上香”,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奏“复位”,皇帝复位。奏“跪,拜,兴”,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初献】奠帛,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奏宣平之章(以下行礼皆有奏)舞羽籥之舞,司帛官诣先师位前跪献,三叩,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立,献奠正中,皆退。分献官各诣四配、十二哲、两庑先贤先儒位前,上香奠献如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皇帝跪,群臣皆跪,司祝读祝毕,诣先师位前跪,安于案,三叩退,乐作,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

【亚献】行亚献礼,奏秩平之章(舞同初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左,仪如初献。

【终献】行终献礼,奏叙平之章(舞同亚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右,仪如亚献。

【分献】分献官以次毕献,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彻馔】乃彻馔,奏懿平之章。彻馔毕。

【送神】送神,奏德平之章,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

【望瘗】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香,恭送燎所,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候祝帛过复位,乐作,祝帛燎半,

【礼成】奏“礼成”,恭导皇帝由大成中门出。

【回宫】皇帝至庙门外,升舆,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佑平之章,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于午门外跪迎,午门鸣钟,王公随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皇帝还宫,各退。[67]

释奠上香是自雍正十一年起增加的,其他与雍正十一年以前完全相同。没有饮福受胙,看来皇帝不需要孔子的赐福。

康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仪注

【备祭】十七日夜始分,礼部、太常寺、鸿胪寺官会集庙庭,尼其执事,比其位次,申戒所司,省牲币,视涤濯,陈设祭器祭品,展乐悬,整舞列,张御幄,置讲筵于诗礼堂,令进讲者肄习进讲仪节。

【分派执事】其执事官:赞引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太常寺卿葛思泰,典仪太常寺读祝官张达,唱乐太常寺赞礼郎法山,读祝文鸿胪寺少卿和西,奉御拜褥太常寺赞礼郎沙拜,献孔子位帛太常寺典簿穆察,献爵太常寺赞礼郎韩布;颜子位分献内阁学士麻尔图,导引太常寺寺丞张量馨,献帛钦天监博士三保,献爵圣庙司乐王国光;曾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常书,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华善,献帛国子监助教费扬古,献爵圣庙典籍石琚;子思子位分献都察院副都御史孙果,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常禄,献帛礼部员外郎郭世隆,献爵四氏学教授沙潢;孟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孙在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察尔器,献帛国子监助教黒雅图,献爵圣庙管勾王自庄;东哲闵子等五位分献内阁侍读学士徐廷玺,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金泰,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朱鲁,献爵礼部郎中观音保;西哲冉子等五位分献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玛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罗奇,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佛保,献爵钦天监笔帖式李闻;东庑位分献太仆寺少卿杨舒,导引太常寺八品笔帖式硕塞,献帛候选县丞王自恭,献爵候选州同桂枝茂;西庑位分献钦天监正安泰,导引礼部员外郎哈尔吉布,献帛候选县丞星永禄,献爵曲阜监生张弘勷;捧举馔盘数帛礼部八品笔帖式雅尔布,盥洗赞礼生赵承璧、李荣先。

【陈设】陈设……[68]

【出行宫】十八日己卯昧爽,礼部乃至行宫,奏请皇上诣先师庙行礼。上御辇,设卤簿,文武从官不陪祀者皆补服于行宫前跪送。

【入庙】驾由曲阜南门入,陪祀官皆跪迎于棂星门外。驾由棂星门入大中门,至同文门,于奎文阁前降辇,诣斋宿所御幄内少憩。

【排位】赞引官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官太常寺卿葛思泰奉引上由奎文阁下步入大成门,乃由甬道中行至大成殿。各官由东金声门、西玉振门趋而入,俟于两阶之下;巡抚张鹏,布政使黄元骥,按察使吴毓珍,济东道陈俞侯,兖东道李梦庚,提学道唐赓尧,运使胡瑾,兖州知府张鹏翮,衍圣公孔毓圻,五经博士孔毓涎、孔毓瑛、颜懋衡、曾贞豫、孟贞仁、仲秉贞,直隶口北道孔兴洪,曲阜县世职知县孔兴认,四氏学学录孔尚侃等班在阼阶下;诸武臣班在西阶下。各以序立,候随班行礼。

【就位】上升大成殿,赞引官、对引官引驾至拜褥前站立。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毕,赞引官赞“就位”,皇上就拜褥上站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唱乐官唱“迎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四配十哲两庑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

【初献】典仪官唱“奠帛爵,行初献礼”,捧帛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站立。唱乐官唱“初献,乐奏宁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捧帛官以帛捧举,跪,赞引官赞“献帛”,上立接拱举,授捧帛官,捧帛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奠毕,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毕,退。

【读祝】读祝官至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文捧起,乐止。赞引官赞“跪”,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读祝官、乐舞生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御制祝文(文载第一卷),读毕立,将祝文捧至先师位前,安于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乐舞生立,奏乐。赞引官赞“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叩头礼立。

【分献】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官各依序引至各位前站立,捧帛爵官跪递分献官,分献官立接拱举,献毕,各复位。乐毕。

【亚献】典仪官唱“行亚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立。唱乐官唱“亚献,乐奏安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歝。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左,毕,退。分献官照初献礼献毕,退。乐毕。

【终献】典仪官唱“行终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左边立。唱乐官唱“终献,乐奏景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右,毕,退。分献官照亚献礼献毕,退。乐毕,乐舞生执旌节,引退至两列站立。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唱乐官唱“彻馔,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牺象在前,笾豆在列。以飨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乐毕。

【送神】典仪官唱“送神”,唱乐官唱“送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恪恭祭祀,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乐毕。

【望燎】典仪官唱“捧祝帛,各恭诣燎位”,唱毕,捧祝帛官至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帛捧举,出中门,诣燎位。上向左边站立,俟祝帛过毕,上就位站立,焚帛。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上退,诣斋宿所。凡陪祀亲王拜于殿门之外,分献官拜于杏坛之下,献帛爵乃登殿庑已献,还拜于下,诸文武官各拜于其班次。[69]

仪注与国子监文庙致祭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是行礼,迎神和送神均由国子监文庙的二跪六叩头改为三跪九叩头。

国子监释奠仪注

【入庙】正祭日五鼓各赴庙齐集,分献、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两旁门排班立,承祭官由左旁门入于阶下行礼。

【盥洗】太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导承祭官至盥洗处。赞引官赞“盥洗”,承祭官盥洗,毕,引至阶下立,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行礼处立。

【就位】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分献官各就位”(文舞生执羽籥引进)。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拜位立,分献、陪祀各官亦随后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司香官各奉香盘进,协律郎唱“迎神,乐奏昭平之章”,乐作。

【上香先圣】赞引官赞“就上香位”,司香官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香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赞“上香”,承祭官立,上柱香,三上瓣香,毕,复一跪一叩兴,不赞。

【上香四配】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上香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上香均如前仪。

【分献上香十二哲】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案时引至哲位前,跪,叩,上香,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一揖,出,复位立。

【分献两尻上香】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上香,毕,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初献】典仪唱“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初献,乐奏宣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奠献位”,司帛、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奠帛”,司帛官奉帛跪进,承祭官受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正中,行一跪一叩礼,兴(不赞)。

【读祝】赞引官赞“赴读祝位”,引承祭官就读祝位立,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版立于案左,乐止。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读祝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至正位帛案前,跪安帛篚内,三叩退,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官俱行三叩礼,兴。

【四配初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奠帛、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奠帛、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初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奠帛,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分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奠帛、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亚献,乐奏秩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引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左,一跪一叩,兴(不赞)。

【四配亚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亚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跪,叩,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亚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跪,叩,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终献,乐奏叙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承祭官及分献官跪,叩,献爵,俱如亚献仪,爵奠于右。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承祭官、分献官各复位立,仪如亚献,乐止。文舞生行一跪一叩礼立,执旌节引退于两旁立。

【赐福胙】典仪唱“赐福胙”,赞引官赞“诣受福胙位”,引承祭官至殿内立。捧福胙二员捧至正位案前拱举,至受福胙位右旁跪,接福胙二员左旁跪,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

【饮福酒】赞引官赞“饮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接福官,接福官退。赞引官赞“受胙”,承祭官受胙拱举,授接胙官,接胙官退。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复位立。

【谢福胙】行谢福胙礼,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协律郎唱“彻馔,乐奏懿平之章”,乐作,彻讫,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协律郎唱“送神,乐奏德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望瘗】典仪官唱“捧祝帛馔香,恭送燎位”,司祝、司帛官至各位前,一跪三叩捧起,祝在前,帛次之,捧馔香官跪(不叩),捧起在后,俱由殿中门中道出,以次送至燎位。承祭官退至西旁立,候祝、帛、馔、香过仍复位立。数帛官数帛,典仪官唱“望燎”,乐作。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导承祭官至望燎位,祝帛焚半,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各退。[70]

释奠仪注较皇帝亲祭基本相同,唯行礼不同,皇帝亲祭两跪六叩,正常祭祀三跪九叩,但仪注更为具体。

与明代比较,国子监文庙释奠都是皇帝遣官致祭,明代较清代显得更为隆重。明嘉靖年间有“传制”环节,“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会集百官,宣布遣官致祭。清代献官改称“承祭官”,由皇帝遣官致祭,祭主当然是皇帝,承祭官是代替皇帝行礼的。

【设祭器】设祭器,皆藉以席,太官令实之。正位至圣文宣王,配位兖国公颜子、邹国公孟子,每位各左十笾,为三行,以右为上(第一行干在前,干枣、形盐、鱼次之;第二行鹿脯在前,榛实、干桃次之;第三行菱在前,芡、栗次之)。右十豆,为三行,以左为上(第一行芹菹在前,笋菹、葵菹、菁菹次之;第二行韭菹在前,鱼醢、兔醢次之;第三行豚胉在前,鹿臡、醓醢次之)。俎二,一在笾前(实以羊腥七体,两髀、两肩、两胁并脊。两脾在两端,两肩、两胁次之,脊在中),一在豆前(实以豕腥七体,其载如羊)。簠二,簋二,在笾豆外二俎间,簠在左,簋在右(簠实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实以黍、稷,稷在黍前)。

【设尊】又设牺尊、象尊在殿上前楹间,北向,西上,皆有坫,加勺幂,为酌尊。牺尊一(实以泛齐,初献酌之),象尊一(实以醴齐,亚终献酌之并代以法酒),俱北向,西上,加幂,藉以席。

【设从祀祭器】又设诸从祀位祭器,左一笾(实以鹿脯),右一豆(实以鹿臡),爵一在笾豆之南。两庑各设象尊二(实以法酒)。

【设罍洗】设烛于神位前,洗二于东阶之东(盥洗在东,爵洗在西),罍在洗汤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实以巾(若爵洗之篚则实以爵,加坫),执罍篚者位于其后。

【设揖位】设揖位于南神门外,三献官在西,东向,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太祝、太官令在东,西向,俱北上。

【设瘗】开痣坎于殿西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设望痣位于痣坎之南,如省馔之位(惟不设太官令位)。

【设位】又设三献官席位于殿下东阶之东,西向,北上;分奠官位于其后;大乐令席位于殿之南,北向,太祝、太官令位于其后,俱西上;陪位生员位于其后,俱北向,西上;太祝在东,西向,北上;大乐令于乐虡北,太官令于酌尊所,俱北向。

【习仪】前一日,行事、执事官集初献斋所肄仪,太祝习读祝文。

【省馔】次礼直赞者分引行事、执事就省馔位(凡初献行事,礼直官引,余皆赞者引),立定,礼直官赞“揖”,所司省馔具毕,礼直官赞“省馔”,毕,揖讫,俱还斋所。次引三献官诣厨,省镬,视祭器涤溉及视牲充腯,乃还斋所。

【烹牲】未明一刻,太官令帅宰人以鸾刀割牲,祝史以盘取毛血置馔所,遂烹牲。

【扫除】晡后,有司帅其属扫除殿之内外,讫,还斋所。

【实馔】释奠日丑前五刻行事(春用丑前七刻,秋用丑前一刻),初献以下并赴祠所就次,太官令帅其属实馔具,毕。

【乐工就位】次乐工升东阶,各入就位。

【执事官就位】三献官以下各服法服,次引执事官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揖”,次引大乐令先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赞者曰“再拜”,大乐令再拜,升殿。次引太祝、太官令入就殿下席位,北向立;次引三献官入就殿下席位,西向立。

【迎神】礼直官稍前,赞“有司谨具,请行事”,乐作,三成止。赞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次引太祝、太官令俱升殿,各就位立定。

【盥洗】次引初献官诣盥洗位,乐作(凡初献升降行事皆作乐)。至洗位,北向立,乐止。搢笏,盥手,帨手,讫,执笏,乐作。

【奠币先圣】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乐止,搢笏,跪,执事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乐作,奠讫,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奠币配位】诣配位前奠并如上仪。乐止,初献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盥洗】少顷,引初献再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升诣正位酌尊所,西向立,乐止。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牺尊之泛齐,讫。先诣兖国公酌尊所,北向立,初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乐作。

【奠爵先圣】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初献,初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立,乐止。

【读先圣祝】次引太祝诣神位前,东向,搢笏,跪读祝文,读讫,执笏兴。

【读兖国公祝】先诣兖国公神位前,南向立,初献再拜。

【读邹国公祝】次诣邹国公神位前行礼,并如上仪。

【复位】太官令复诣正位酌尊所,太祝复位,初献将降级,乐作,复位,乐止。

【亚献盥洗】次引亚献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执笏。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位酌尊所,西向立,乐作。执事者以爵授亚献,搢笏,执爵,执尊者举幂,太官令酌象尊之醴齐,讫。先诣兖国公位酌尊所,北向立。

【亚献】亚献以爵授执事者,执笏。升诣文宣王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执事者以爵授亚献,亚献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兴,少退,再拜。

【亚献配位】次诣配位行礼,并如上仪。止乐,降级,复位。

【终献】次引终献诣洗位,升殿行礼,并如亚献之仪。降级,复位。

【分奠】初,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诣洗位,盥手,帨手,讫,分奠殿内及两庑诸神位。搢笏,跪,执爵,三祭酒,奠爵,执笏,俯伏,舆,再拜,分奠讫,俱降复位。

【赐胙】礼直官曰“赐胙”,赞者承传曰“赐胙,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送神】送神,乐作一成,止。

【望瘗】次引三献诣望痣位,有司各诣神位前,取祝版置于痣坎。又引大乐令、太祝诣望痣位立定。礼直官曰“可痣”,实土半坎。

【礼毕】初献以下诣南神门外揖位立定,礼直官赞“礼毕”,揖讫,退。

【彻馔】太官令帅其属彻礼馔,乃退(即今不用大乐令礼直官)。

此仪注基本仿照了宋代的仪注,笾豆祭品也如宋代。

州学释奠仪注

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十一月,涿州申禀释奠牲器礼仪,省部参详认为国子监释奠不应省去饮福受胙的仪式,参照太常诸州释奠礼数制定了州县释奠仪注。金朝地方设官与唐代不同,“拟助教以学正代,祝以学生充,参军事以礼生充,省部准申行下”,虽然参军事以礼生充当,但仍沿用参军事旧称。

【斋戒】前享三日,刺史散斋于别寝二日,致齐于厅事一日,亚献以下预享之官散斋二日,各于正寝,致斋一日于享所(上位为亚献,博士为终献,若刺史有故并以次差摄,博士有故次取参军以上摄之)。散斋理事如旧,惟不吊丧问疾,不作乐,不判署刑杀文书,不行刑罚,不预秽恶,致斋惟享事得行,余悉禁断。享官已斋而阙者通摄行事,助教及学生皆清斋于学馆一宿。

【扫除设瘗设次】前二日,本司扫除内外。又为痣坎于院内堂之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本司设刺史以下次于门外随地之宜。

【设位】前一日晡后,本司帅其属守门,本司设三献位于东阶东南,每等异位,俱西面。设掌事位于三献东南,西面,北上;设望痣位于堂之东北,当坎西向;设助教位于西阶西南,当掌事位;学生位于助教之后;俱东面,北上。设赞唱者位于三献西南,西面,北上;又设赞唱者位于痣坎东北,南向,东上;设三献门外位于道东,每等异位,俱西面;掌事者位于终献之后,北上。

【设祭器】祭器之数:每座尊二,笾八,豆八,簠二,簋二,俎三(羊、豕及腊各一俎);掌事者以尊坫升设于堂上前楹间,北向,先圣之尊在西,先师之尊在东,俱西上,加幂勺;先圣爵一,配座,爵四,各置于坫;设币篚于尊所;设洗于东直荣,南北以堂深,罍水在洗东,加勺幂,篚在洗西南肆,实爵三,巾二,于篚加幂,执尊罍洗篚者各位于尊罍洗篚之后。

【烹牲】享日未明,烹牲于厨。

【实馔】夙兴,掌馔者实祭器,牲体羊、豕皆载右胖,前脚三节,肩,臂,臑节一段,皆载之;后脚三节,节一段,去下一节,皆载;上肫胳二节,又取正脊、脡脊、横脊、短胁各二骨以并,余皆不设。簋实黍、稷,簠实稻、粱,笾实石盐、干鱼、枣、栗、榛、菱、芡、鹿脯,豆实韭菹、酰醢、菁菹、鹿醢、芹菹、兔醢、笋菹、鱼醢,若土无者各以其类充之。

【设席】本司帅掌事者设先圣神席于堂上西楹间,东向;设先师神席于先圣神座东北,南向;席皆以莞。

【着服】质明,诸享官各服祭服,助教儒服,学生青衿服。

【实酒币】本司帅掌事者入实尊罍及币(每座尊二,一实玄酒,为上;一实醴齐,次之。神之币用白,各长一丈八尺),祝版各置于坫。

【执事就位】赞唱者先入就位,祝二人与执尊罍篚者入,立于庭,重行,北向,西上,立定。赞唱者曰“再拜”,执祝以下皆再拜。执尊罍篚者各就位。

【扫除】祝升自东阶,行扫除讫,降自东阶,各就位。

【与祭者就位】刺史将至,赞礼者引享官已下俱就门外位,助教、学生并入就门内位。

【主祭就位】刺史至,参军事引之次。赞唱者先入就位,祝入,升自东阶,各立于尊后。刺史停于次,少顷,服祭服出次。参军事引刺史入就位,西向立,参军事退立于左。赞礼者引享官以下次入就位(凡导引者每曲一逡巡),立定。

【迎神】赞唱者曰“再拜”,刺史以下皆再拜。参军事少进刺史之左,北面曰“请行事”,退,复位。

【奠币先圣】祝俱跪,取币于篚,兴,各立于尊所(凡请物者皆跪,俯伏而取以兴,奠则奠讫俯伏而后兴)。本司帅执馔者奉陈于门外,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进先圣神座前,西向立。祝以币北向授刺史,参军事引刺史进,西向跪,奠于先圣神座,兴,少退,西向,再拜,讫。

【奠币先师】参军事引刺史当先师神座前,北向立,又祝以币西向授刺史,刺史受讫,参军事引刺史进,北向跪,奠于先师神座,兴,少退,北向,再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进馔】本司引馔入,升自东阶,祝迎引于阶上,各设于神座前(笾豆盖先彻乃升,簠簋既奠,却其盖于下,笾居右,豆居左,簠簋居其间。羊豕二俎横而重于右,腊俎特居左)。设讫,本司与执馔者降出,祝还尊所。

【盥洗】参军事引刺史诣罍洗,执罍者酌水,执洗者跪取盘兴,承水,刺史盥手,执篚者跪取巾于篚,兴,刺史帨手,讫,执篚者受巾,跪奠于篚。遂取爵,兴以进,刺史受爵,执罍者酌水,刺史洗爵,执篚者又跪取巾于篚,兴,进刺史,拭爵讫,受巾,跪奠于篚;奉盘者跪,奠盘,兴。

【奠爵先圣】参军事引刺史升自东阶,诣先圣酒尊所,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圣神座前,西向,跪,奠爵,兴,少退,西向立。

【读先圣祝】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圣孔宣王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

【奠爵先师】刺史拜讫,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酒尊所,取爵于坫,执尊者举幂,刺史酌醴齐,参军事引刺史诣先师神位前,北向跪,奠爵,兴,退,北向立。

【读先师祝】祝持版进于神位之左,西向跪,读祝文(维某年岁次月朔日子,刺史具官封姓名敢昭告于先师颜子云云),祝兴,刺史再拜,祝进跪奠版于神座,兴,还尊所。刺史拜讫。

【饮福受胙】参军事引刺史诣东序,西向立,祝各以爵酌合置一爵,一祝持爵进刺史之左,北向立,刺史再拜,受爵,祭酒,奠爵,俯伏,兴。祝各帅执馔者进俎,跪减先圣神前胙肉(各取前脚第二骨),共置一俎上,又以笾取稷、黍共置一笾,兴,祝先以饭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又以俎进,刺史受以授执馔者,刺史跪,取爵,遂饮,啐酒,祝进受爵,复于坫,刺史兴,载拜,参军事引刺史降,复位。

【亚献】初,刺史献将毕,赞礼者引亚献诣罍洗,盥手,洗爵,升献,饮福如刺史之仪。

此仪注缺少亚献以下内容,但不会省略终献等程序,或许因为以下与国子监释奠相同而不再赘述。

元代释奠仪注

元代释奠仪注《元史》“祭祀五·宣圣”有载:

省牲 前期一日晡时,三献官、监祭官各具公服,诣省牲所阼阶,东西向立,以北为上。少顷,引赞者引三献官、监祭官巡牲一匝,北向立,以西为上,俟礼牲者折身,曰“充”,赞者曰“告充”,毕,礼牲者又折身曰“腯”,赞曰“告腯”,毕。赞者复引三献官、监祭官诣神厨,视涤溉毕,还斋所,释服。

释奠

【就次】是日丑前五刻,初献官及两庑分奠官二员各具公服于幕次,诸执事者具儒服先于神门外西序,东向立,以北为上。明赞承传,赞先诣殿庭前,再拜,毕。明赞升露阶东南隅,西向立,承传赞立于神门阶东南隅,西向立。

【点视】掌仪先引诸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者引初献官、两庑分奠官点视陈设。引赞者进前曰“请点视陈设”,至阶曰“升阶”。至殿檐下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点视毕;曰“诣西从祀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酒尊所”,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爵洗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诣三献官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方初献点视时,引赞二人各引东西庑分奠官,曰“请诣东西庑神位前”,至位,东曰东,西曰西,向立,点视毕;曰“诣先儒神位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退诣酒尊所”,至酒尊所东西向立,点视毕;曰“退诣分奠官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两庑分奠官点视毕。引赞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北向立”,点视毕,曰“请就次”。

【就位】初献官释公服,司钟者击钟,初献以下各服其服,齐班于幕次。掌仪点视班齐,诣明赞报知,引礼者引监祭官、监礼官就位,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承传赞曰“典乐官以乐工进就位”,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就位”,承传赞曰“诸执事者就位”。明赞唱曰“诸生就位”,承传赞曰“诸生就位”,引班者引诸生就位。明赞唱曰“陪位官就位”,承传赞曰“陪位官就位”,引班者引陪位官就位。明赞唱曰“献官就位”,承传赞曰“献官就位”,引赞者进前曰“请就位”,至位曰“西向立”。

【迎神】明赞唱曰“辟户,”俟户辟,迎神之曲九奏,乐止。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明赞唱曰“诸执事者各司其事”,俟执事者立定。

【盥洗】明赞唱曰“初献官奠币”,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乐止。

【奠币先圣】及阶曰“升阶”,升殿之乐作,乐止。入门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奠币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奉币者以币授初献,初献受币,奠讫,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币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奠币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奠币如上仪。乐止,曰“退,复位”,及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进俎】明赞唱曰“礼馔官进俎”,奉俎之乐作,乃进俎,乐止。

【盥洗】进俎毕,明赞唱曰“初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盥洗之乐作,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乐止。

【诣酒尊所】曰“请诣酒尊所”,及阶,升殿之乐作,曰“升阶”,乐止。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牺尊之泛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初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乐止。

【读先圣祝】祝人东向跪,读祝,祝在献官之左,读毕,兴。先诣左配位,南向立,引赞曰“就拜”,兴,平身,少退,再拜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

【读配位祝】读祝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就位,西向立”,酌献之乐作,乐止,读祝如上仪。

【初献复位】曰“退,复位”,至阶,降殿之乐作,乐止。至位曰“就位,西向立”。俟立定。

【亚献盥洗】明赞唱曰“亚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亚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亚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亚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终献盥洗】明赞唱曰“终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请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请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诣酒尊所】“请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

【终献奠爵先圣】曰“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稍前,酌献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

【终献奠爵配位】曰“诣兖国公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酌献如上仪。曰“诣邹国公神位前”,至位曰“西向立”,酌献如上仪。乐止。

【终献复位】曰“退,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

【分献十哲盥洗】俟终献将升阶,明赞唱曰“分献官行礼”。引赞者分引东西从祀分献官,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诣酒尊所”,至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西向立”,搢笏,执爵,举幂,司尊者酌象尊之醴齐,以爵授执事者,出笏。

【分献十哲奠爵】“诣东从祀神位前”,至位曰“就位,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十哲复位】复位。及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从祀分献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西向立。

【分献两尻盥洗】俟十哲分献官离位,明赞唱曰“两庑分奠官行礼”。引赞者进前曰“诣盥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至位曰“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出笏。曰“诣东庑酒尊所”,及阶,曰“升阶”,至酒尊所曰“北向立”,搢笏,执爵,举幂,酌象尊之醴齐,以酒授执事者。

【分献两尻奠爵】出笏,诣东庑神位前,至位曰“东向立”,稍前,搢笏,跪,三上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就拜,兴,平身,稍退,鞠躬,拜,兴,拜,兴,平身,退。

【分献两尻复位】复位,至阶曰“降级”,至位曰“就位,西向立”。引西庑分奠官同上仪,惟至神位前东向立作西向立。

【彻馔】俟终献、十哲、两庑分奠官同时复位,明赞唱曰“礼馔者彻笾豆”,彻豆之乐作,礼馔者跪,移先圣前笾豆略离席,乐止。

【送神】明赞唱曰“诸执事者退,复位”,俟诸执事者至版位立定,送神之乐作。明赞唱曰“初献官以下皆再拜”,承传赞曰“鞠躬,拜,兴,拜,兴,平身”,乐止。

【望瘗】明赞唱曰“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痣坎”,俟彻祝币者出殿门,北向立,望痣之乐作。明赞唱曰“三献官诣望痣位”,引赞者进前曰“请诣望痣位”,至位曰“就位,北向立”,曰“可痣”,埋毕,曰“退,复位”。

【礼毕】至殿庭前,候乐止,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出就位”,明赞唱曰“阖户”。又唱曰“初献官以下退,诣圆揖位”,引赞者引献官退诣圆揖位。至位,初献在西,亚、终献及分献以下在东,陪位官东班在东,西班在西,俟立定,明赞唱曰“圆揖”,礼毕,退,复位。引赞者各引献官诣幕次更衣。

其饮福受胙除国学外,诸处仍依常制。[60]

仪注非常详细。

《钦定国子监志》曾说,“元释奠仪亦因唐宋之旧而加详。其奠币、酌献各先行三上香则所新增者,奠币后加进俎而后酌献,此则参用唐礼而与宋异。唐无分献,宋则亚献将升引分奠官行礼,兹则俟终献将升始引分献行礼,又其梢异。唐初献行礼毕即饮福受胙,亚、终献行礼毕各饮福而不受胙,宋则三献行礼毕,初献复升饮福受胙,亚终献无之,兹独未详饮福受胙之仪,其亦仍宋之旧与?至于省牲之告充腯、各官之点视陈设等礼数则同,而文有繁简焉耳”[61],分析了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差异。除上述差异外,元代释奠仪与唐宋的最大差异是有乐无舞。因为国学释奠是皇帝遣官致祭,所以没有饮福受胙。其他学校孔子庙则是地方官员致祭,所以仍然保留。此外,三上香是元代新增的说法有误,北宋《政和五礼新仪》就已经有三上香的程序。此外,还有一个大的变化是彻馔改在送神之前。

地方学校孔子庙释奠则沿用旧仪。《元史》记载说:“郡县宣圣:中统二年夏六月诏,宣圣庙及所在书院有司岁时致祭,月朔释奠。八月丁酉,命开平守臣释奠于宣圣庙。成宗即位,诏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庙学、书院赡学土地及贡士庄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庙宇。自是天下郡邑庙学无不完葺,释奠悉如旧仪。”[62]元朝北部为金朝故土,南部为宋朝旧域,不知使用的是何朝旧仪。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礼官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奠仪数”,制定了新的国学释奠仪式,诸州继续使用唐代仪注。“其诸州释奠并遵唐仪”,而宋朝释奠仪注与唐代相比变化也不大,无论宋朝旧仪还是金朝旧仪差别都不大。

明代释奠仪注

明代最初于淇武十六年(1383年)制定了释奠仪注并颁布全国,但此仪注不载于《明会典》《南雍志》等书。对《頖宫礼乐疏》所载《释奠仪注》,《四库全书提要》说:“其中如释奠仪之散斋、演乐、涤牲诸礼及时祭仪注,皆《明会典》及《南雍志》诸书所未载。”从此书《斋戒诂》看,淇武四年“仍定祀天地斋戒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两京孔庙之祭则先期十日行会,四日演乐,隔日庀事,外郡国则先一日演乐、斋宿”,此释奠仪注应该就是淇武年间所制的,后来又进行了补充。

洪武文庙释奠仪

【执事】国学先师释奠,钦遣重臣行礼,南雍则祭酒主之,是为献官,监属四员分献,御史监礼,祠部监宰,鸿胪引班,太常赞礼,其牲醴祭品皆出太常。

【移会】前期十日,移会诸司。

【准备】前四日散斋、演乐、涤牲,礼卿、奉常、祭酒、司业咸往观焉,部寺属官继之,博士书祝。

【送祝送馔】祭前一日致斋,奉常乘马,教坊司备乐,导送祝文、祭品入庙,行一拜礼。诣彝伦堂,填献官职名。

【省牲】是晚诣宰牲所省牲,讫,回宿斋房。

【省视陈设】祭之日,五鼓,各官省视陈设,先上庙行一拜礼,候献官至以祭。

【郡国执事】其外郡国则以所在长官一员为献官,郡县佐及教官为分献官,或阙官则以应贡生代,赞礼则诸生充之。观乐、省牲、斋宿皆于祭前一日。凡释奠祭服与社稷同,儒士陪祭者深衣幅巾。

堂上位次图……

陈设目……

乐器目……

陈设图……

仪注

【省牲】祭前一日,执事者设香案于牲房外,赞引者引献官常服,赞引唱“诣省牲所”,唱“省牲”,执事者牵牲于香案前过。赞引唱“省牲毕”,遂宰牲,以毛血少许盛于盘,其余毛血以净器盛贮,祭毕埋之。

【观乐习仪】是日观乐并习仪。

【点燃庭燎香烛】正祭日,将行礼,起鼓初严,遍燃庭燎香烛。

【预备就位】鼓再严,乐舞生、执事者名[63]序立于丹墀两旁。

鼓三严,赞引引各献官至戟门下立候。

【就位】通赞唱“乐舞生各就位”,乐舞生各以序进立于殿庭奏乐之所,司节者分引舞生至丹墀东西两阶,各序于舞佾之位,司节在东则退至东四班舞生之首,在西则退至西四班舞生之首,相向立。

通赞唱“执事者各司其事”,各执事亦各以序进就位讫。

通赞唱“陪祭官各就位”,众官就位讫。

通赞唱“分献官各就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拜位,各赞引退立东西讫。

通赞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赞引退立于献官东西两旁,相向立,讫。

【瘗毛血】通赞唱“痣毛血”,执事者捧毛血,正庙由中门出,四配、东西哲由左右门出,两庑随之,痣于坎,遂启俎盖。

【迎神】通赞唱“迎神”,舞生执羽籥,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以下俱拜讫,麾生偃麾,乐尽栎敔。

【初献】通赞唱“奠帛,行初献礼”,捧帛者各捧帛,执爵者各执虚爵,赞引诣献官前。

【盥洗】唱“诣盥洗所”,引献官至盥洗所,司盥者捧盆。

赞引唱“搢笏”,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诣酒尊所】赞引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执爵者以爵受酒,同捧帛者在献官前行,先圣帛、爵由中门入,四配帛、爵左门入,各于神案之侧,朝上立,赞引随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奠帛先圣】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宁和之”,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献官跪。

唱“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

【献爵先圣】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读先圣祝】赞引唱“俯伏,兴,平身,诣读祝位”,读祝位设于庙中香案前,赞引引献官至祝位,麾生偃麾,乐暂止,读祝者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

赞引唱“跪”,献官并读祝者皆跪。

通赞随唱“众官皆跪”,陪祭官俱跪讫。

赞引唱“读祝”,读祝者读毕,仍将祝文跪置于祝案上,退堂西,朝上。

赞引与通赞同唱“俯伏,兴,平身”,麾生举麾,不唱,乐生接奏先未终之乐。

【初献颜子】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引献官至神位前。

唱“跪,搢笏”,献官搢笏,捧帛者跪于献官右,进帛于献官,献官接帛。

赞引唱“奠帛”,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献官接爵。

赞引唱“献爵”,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奠于神位前。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

【初献曾子】赞引唱“诣宗圣曾子神位前”,仪同复圣,但捧帛、执爵者跪于献官左,进帛、爵讫。

【初献子思】赞引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仪同前。

【初献孟子】赞引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同前。

【分献】通赞随唱“行分献礼”,各赞引诣各分献官前。

【分献盥洗】同唱“诣盥洗所”,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至洗所,司盥者酌水。

赞引同唱“搢笏”,各分献官搢笏,盥毕,进巾。

赞引同唱“出笏”,各分献官出笏。

【分献诣酒尊所】赞引同唱“诣酒尊所”,引各分献官诣酒尊所。

同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以虚爵受酒,与捧帛者俱在分献官前行,各至堂及两庑神案之侧,朝神位立,候正庙。

【分献奠帛】赞引唱“诣东哲、西哲、东庑、西庑神位前”,各赞引引各分献官诣东哲、西哲俱由左门进,东庑、西庑各诣庑至神位前。

同唱“跪”,同唱“搢笏”,献官并各分献官搢笏,东哲、东庑捧帛者转身跪于分献官右,西哲、西庑捧帛者跪于分献官左,进帛,分献官接帛。

赞引同唱“奠帛”,分献官献帛,以帛授接帛者,奠于神位前案上,捧爵者转身进爵如进帛仪,分献官接爵。

【分献献爵】赞引同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以爵授接爵者,献于神位前。

赞引同唱“出笏”,各献官出笏。

赞引同唱“俯伏,兴,平身”,赞引同唱“复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各赞引引各献官至原拜位立,执事者亦随至尊所立候。

【亚献】通赞唱“行亚献礼”,赞引诣献官前。

【亚献诣酒尊所】唱“诣酒尊所”,引献官至酒尊所。

赞引唱“司尊者举幂,酌酒”,各执爵者以虚爵受酒,前行至庙,如初献仪,赞引引献官亦由左门入。

【亚献献爵】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麾生举麾。

唱“乐奏安和之曲”,击柷作乐,赞引引献官至神位前,如初献献爵之仪,行礼讫,赞引引献官如前出,至原位,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终献】通赞唱“行终献礼”,赞引引献官并执事者仪同亚献,但麾生举麾。

唱“乐奏景和之曲”,击柷作乐,行礼,复位,俱如初,惟执爵者不必出庙外,俱在庙内两旁立候彻馔,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饮福受胙】通赞唱“饮福受胙”,进福酒者捧爵,进福胙者捧盘,立于神位之东,又令一执事取正坛羊左肩胙置于盘。

赞引唱“诣饮福位”。饮福位乃读祝位也。又令二执事先立于庙内两旁,赞引引献官至饮福位,捧福酒、福胙者转身向西,立于献官旁前,庙内二执事行于献官西,与捧爵、捧胙者相对。

赞引唱“跪,搢笏”,献官跪,搢笏,进福酒者跪于献官右,进爵于献官。

赞引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西旁接福酒者跪于献官左接爵,捧福胙者跪于献官右,进胙于献官。

赞引唱“受胙”,献官接胙讫,西旁接福胙者跪于献官左接,捧胙由中门出。

赞引唱“出笏”,献官出笏。

赞引唱“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引献官至原拜位。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

【彻馔】通赞唱“彻馔”,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执事者各于神位前将笾豆稍移动,复立于原位,舞生直执其籥与翟同,司节者在东进立于东一班舞生之首,在西者进立于西一班舞生之首,举节朝上,分引舞生于丹陛东西序立,相向,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送神】通赞唱“送神”,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

通赞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各官俱拜讫,乐尽,麾生偃麾,栎敔,乐止。

【望瘗】通赞唱“读祝者捧祝,进帛者捧帛,执事者各诣神位前”,待读祝者先跪取祝文,捧帛者跪取帛,齐转身向外立。

通赞唱“各诣痣所”,正殿由中门出,四配、十哲由左门出,两庑执事者取帛随班出。

通赞唱“望痣”,麾生举麾。

唱“乐奏咸和之曲”,击柷作乐,捧祝帛者过讫。

赞引唱“诣望痣位”,各赞引引献官、分献官、陪祭官至痣所。

赞引唱“祝版一”,“帛一段”,数至九段,待焚讫,乐尽,麾生偃麾,乐止。

【礼毕】赞引通赞同唱“礼毕”。

明嘉靖时皇帝遣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斋戒】前期三日不饮酒,不茹荤,不吊丧,不问病,不听音乐,不理刑名;散斋二日,沐浴更衣,宿于别室;致斋一日,宿于祭所。正献官、分献官旧皆宿于持敬门内致斋所,监礼等官宿于退省号,及是正献宿于东厢之后厅,分献宿于厢后之东西房,监礼御史宿于典籍厅,陪祀各衙门堂官宿于明道堂。

【迎献官】先祭日五鼓,正献官承制陛辞,辅臣则司业候迎,吏、礼部尚书则监丞候迎,俱于左顺门。及至监,祭酒率属官候迎于持敬门外,礼生导引至致斋所,候签祝版、省牲毕,诣彝伦堂演礼,退食于后堂,毕,乃各诣斋宿所。

【传制】前一日,陈设如常仪。次日,各官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钟声止,执事官行一拜叩头礼,讫,仪制司跪奉请升殿,乐作,升殿,乐止,卷帘,鸣鞭讫,唱“排班,班齐”,百官一拜,叩头,毕,分东西立。引礼引献官诣拜位,赞“四拜,平身”。传制官诣御前跪奏传制,俯伏,兴。由东门靠东出,至丹阶东,西向立,称有制,唱“跪”。宣制曰:某年月日,祭至圣先师孔子,命卿行礼。赞“俯伏,兴”,乐作,四拜,乐止,礼毕。

【遣官】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永乐以前遣国子监祭酒,宣德、正统时间遣翰林院官,及是遣辅臣及吏、礼尚书,十哲分献翰林院官二员,两庑分献国子监官二员,提调太常寺堂官一员、礼部祠祭司官一员,监礼监察御史二员,引班鸿胪寺官二员,赞礼并乐舞执事太常寺官生一百二十员名。

【省牲】前期一日,太常寺官设香案一、烛二于宰牲所,分献官、监礼官同诣牲所,赞唱“省牲”,毕,庖人宰牲。

【就位】正日三更,导引官引献官并两哲庑分献官由庙左门入,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者各司其事”,次唱“陪祭官各就位”,次唱“分献官各就位”,次唱“献官就位”,赞引引献官至拜位。

【瘗毛血】典仪唱“痣毛血”,执事者以毛血痣于坎,遂启牲匣盖。

【迎神】典仪唱“迎神,奏乐”,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各四拜,讫,乐止。

【初献先圣】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执事者各捧帛执爵,诣各神位前。赞引引献官,唱“升坛”,由露台东级上至庙左门,入,奏乐。引赞唱“诣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奏乐,引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引唱“跪,搢笏”,捧帛者转身西向,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帛,赞唱“奠帛”,献官进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转身西向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爵,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案上,退。

【读祝】献官至读祝位,读祝官跪取祝文,退立于献官之左。赞唱“跪”,献官、读祝官皆跪。典仪唱“众官皆跪”,乐止。赞引唱“读祝”,读祝官读讫,仍将祝文跪置于香案上,退西,朝上立。奏乐。赞引与典仪同唱“俯伏,兴,平身”。

【配位初献】赞引唱“诣复圣颜子神位前”,导献官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奠帛”,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献官右,献官接讫,赞唱“献爵”,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献官跪,出笏。次诣宗圣曾子神位前,次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次诣亚圣孟子神位前,仪均同。

【分献】前此时分献官于十哲、两庑一同行礼,讫。赞引唱“复位”,导献官至原拜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奏唱仪同亚献,乐止。

【饮福受胙】捧福酒者捧酒,捧福胙者捧胙,各立于神位前案之东。典仪唱“饮福受胙”,赞引唱“诣饮福位”,导献官至饮福位。唱“跪,搢笏”,捧福酒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饮福酒”,献官接酒,饮讫,捧福酒者接爵。捧福胙者跪进于献官右,赞唱“受胙”,献官受胙讫,捧福胙者接胙,由中道捧出。赞唱“出笏,俯伏,兴,平身,复位”,赞引导献官仍至原拜位。典仪唱“鞠躬,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二拜,讫。

【彻馔】典仪唱“彻馔,奏乐”,执爵者各于神位案上将笾豆一揲跪举一举,讫,待执事者回于原位,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奏乐,鞠躬,拜,兴,拜,兴,拜,兴,拜,兴,平身”,献官、陪祭官同四拜,讫,乐止。

【望瘗】典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痣位”,执事者各诣神位前,读祝者先跪取祝文,余各跪取帛馔,以次由中门出。典仪唱“望痣,奏乐”,执事者各捧祝文、帛、馔往痣所。赞引唱“诣望痣位”,导献官至痣所,待焚帛讫,

【礼毕】赞引典仪同唱“礼毕”。

分献仪

【诣神】十哲、两庑四处,毎处分献官一员,捧帛执事者各先诣神位前,候殿上引赞唱“诣述圣子思子神位前”,典仪随唱“行分献礼”,诸赞引各诣分献官前,引导行礼,分献东西哲由露台东级上,各分东西庙门入,分献东西庑各从东西墀阶级上,及门,分献官各立定。

【初献】候殿上赞唱“诣亚圣孟子神位前”毕,各赞引唱“诣东哲先贤神位前”,“诣西哲先贤神位前”,“诣东庑先贤神位前”,“诣西庑先贤神位前”,分献官各至神位前。赞唱“跪,搢笏”,捧帛者跪进帛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帛,赞唱“奠帛”,分献官奠帛于神位前案上。执爵者跪进爵于分献官右,分献官接爵,赞唱“献爵”,分献官献爵于神位前。赞唱“出笏”,分献官跪,出笏,赞唱“复位”,引分献官随献官以次复于原拜位。

【亚献】亚献赞唱各同。分献官随献官同至神位前,仪同初献。

【终献】终献仪同亚献。[64]

此仪注与明淇武年间的释奠比较,将斋戒时间由五天改为三天,其实是降低了文庙祭祀的等级。明淇武四年(1371年)的斋戒时间是按祭祀等级规定的,天地十日,太庙、社稷七日,山川百神五日,先农三日,将文庙与山川百神同等降到了先农一等。其他基本相同,减少了演乐,增加了演礼和迎献官。虽然从文字看没有诣盥洗所和酒尊所,但这是必须的,不可能裁减,很可能是文字省略的缘故。另外,明淇武时也有传制。明太祖朱元璋遣官致祭,“先期皇帝斋戒”,“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御奉天殿降香”[65]。明万历时仍然坚持此传统,“万历元年二月,遣大学士吕调阳祭先师孔子,上服皮弁服,升皇极殿,奉香授三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置龙亭内,仪佐鼓吹导引至庙学行礼”[66]。皇帝亲自向献官授香,但嘉靖仪注未显示是如何代表皇帝上香的。

清代释奠仪注

清代释奠最为频繁,仪注也最复杂。释奠有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皇帝遣官致祭国子监文庙,皇帝遣官告祭曲阜孔子庙、献功孔子庙,等等。

皇帝亲祭国子监文庙仪注

【设祭】先师位前帛一,牛一,羊一,豕一,登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尊一,爵三,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炉一,登二,东西各尊一;十二哲各帛一,铏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二位共一案,每位爵一,每案簠簋各一,笾豆各四,东西各羊三,豕三,尊三,统设香案二,每案帛一,爵三,炉一,登二。牲载于俎,帛正位、四配异篚,十二哲东西共篚。尊实酒,疏布幂,勺具。

崇圣祠正位前各帛一,羊一,豕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八,爵三,尊一,炉一,登二;四配各帛一,簠簋各一,笾豆各四,爵三,东西各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两庑东二案,西一案,均簠簋各一,笾豆各四,每位爵一,东西各帛一,羊一,豕一,尊一,炉一,登二,俎、篚、幂、勺具。

【设乐】先祭一日,乐部设中和韶乐于大成殿外阶上,分左右悬。

【出宫】至日五鼓,銮仪卫陈法驾卤簿于午门外。日出前六刻,太常卿诣乾清门告时,皇帝御祭服,乘礼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驾发,警跸,午门鸣钟,法驾卤簿前导,不陪祀王公百官咸朝服跪送,导迎鼓吹设而不作。

【入庙】皇帝至庙门外降舆,赞引太常卿二人恭导,由中门入,至更衣大次少憩,太常卿奏“请行礼”,皇帝出大次,盥洗,赞引官恭导,皇帝入大成中门,由中阶入殿中门,至拜位前北向立。

【排位】太常赞礼郎引分献官至阶下夹甬道立,鸿胪官引陪祀王公位殿外阶上,百官位阶下,左右序立,均北面。典仪官赞“乐舞生、登歌、执事官各共乃职”(以下自迎神至送神皆典仪官唱赞),文舞六佾进。

【迎神】赞引官奏“就位”,皇帝就拜位立,乃迎神,司香官奉香盘进,司乐官赞“举迎神,乐奏昭平之章”(凡举乐皆司乐官唱赞)。

【上香】赞引官奏“就上香位”,恭导皇帝诣先师香案前立,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奏“上香”,皇帝立,上柱香,次三上瓣香,奏“复位”,皇帝复位。奏“跪,拜,兴”,皇帝行二跪六拜礼,王公百官均随行礼。

【初献】奠帛,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奏宣平之章(以下行礼皆有奏)舞羽籥之舞,司帛官诣先师位前跪献,三叩,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立,献奠正中,皆退。分献官各诣四配、十二哲、两庑先贤先儒位前,上香奠献如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版跪案左,乐暂止,皇帝跪,群臣皆跪,司祝读祝毕,诣先师位前跪,安于案,三叩退,乐作,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兴。

【亚献】行亚献礼,奏秩平之章(舞同初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左,仪如初献。

【终献】行终献礼,奏叙平之章(舞同亚献),司爵官诣先师位前献爵,奠于右,仪如亚献。

【分献】分献官以次毕献,均如初,乐止,文德之舞退。

【彻馔】乃彻馔,奏懿平之章。彻馔毕。

【送神】送神,奏德平之章,皇帝率群臣行二跪六拜礼。

【望瘗】有司奉祝,次帛,次馔,次香,恭送燎所,皇帝转立拜位旁,西向,候祝帛过复位,乐作,祝帛燎半,

【礼成】奏“礼成”,恭导皇帝由大成中门出。

【回宫】皇帝至庙门外,升舆,法驾卤簿前导,导迎乐作,奏佑平之章,皇帝回銮,王公从,各官以次退,不陪祀王公百官于午门外跪迎,午门鸣钟,王公随驾入至内金水桥,恭候皇帝还宫,各退。[67]

释奠上香是自雍正十一年起增加的,其他与雍正十一年以前完全相同。没有饮福受胙,看来皇帝不需要孔子的赐福。

康熙皇帝亲祭曲阜孔子庙仪注

【备祭】十七日夜始分,礼部、太常寺、鸿胪寺官会集庙庭,尼其执事,比其位次,申戒所司,省牲币,视涤濯,陈设祭器祭品,展乐悬,整舞列,张御幄,置讲筵于诗礼堂,令进讲者肄习进讲仪节。

【分派执事】其执事官:赞引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太常寺卿葛思泰,典仪太常寺读祝官张达,唱乐太常寺赞礼郎法山,读祝文鸿胪寺少卿和西,奉御拜褥太常寺赞礼郎沙拜,献孔子位帛太常寺典簿穆察,献爵太常寺赞礼郎韩布;颜子位分献内阁学士麻尔图,导引太常寺寺丞张量馨,献帛钦天监博士三保,献爵圣庙司乐王国光;曾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常书,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华善,献帛国子监助教费扬古,献爵圣庙典籍石琚;子思子位分献都察院副都御史孙果,导引太常寺赞礼郎常禄,献帛礼部员外郎郭世隆,献爵四氏学教授沙潢;孟子位分献翰林院学士孙在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察尔器,献帛国子监助教黒雅图,献爵圣庙管勾王自庄;东哲闵子等五位分献内阁侍读学士徐廷玺,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金泰,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朱鲁,献爵礼部郎中观音保;西哲冉子等五位分献翰林院侍读学士朱玛泰,导引太常寺七品笔帖式罗奇,献帛礼部七品笔帖式佛保,献爵钦天监笔帖式李闻;东庑位分献太仆寺少卿杨舒,导引太常寺八品笔帖式硕塞,献帛候选县丞王自恭,献爵候选州同桂枝茂;西庑位分献钦天监正安泰,导引礼部员外郎哈尔吉布,献帛候选县丞星永禄,献爵曲阜监生张弘勷;捧举馔盘数帛礼部八品笔帖式雅尔布,盥洗赞礼生赵承璧、李荣先。

【陈设】陈设……[68]

【出行宫】十八日己卯昧爽,礼部乃至行宫,奏请皇上诣先师庙行礼。上御辇,设卤簿,文武从官不陪祀者皆补服于行宫前跪送。

【入庙】驾由曲阜南门入,陪祀官皆跪迎于棂星门外。驾由棂星门入大中门,至同文门,于奎文阁前降辇,诣斋宿所御幄内少憩。

【排位】赞引官内阁学士席尔达、对引官太常寺卿葛思泰奉引上由奎文阁下步入大成门,乃由甬道中行至大成殿。各官由东金声门、西玉振门趋而入,俟于两阶之下;巡抚张鹏,布政使黄元骥,按察使吴毓珍,济东道陈俞侯,兖东道李梦庚,提学道唐赓尧,运使胡瑾,兖州知府张鹏翮,衍圣公孔毓圻,五经博士孔毓涎、孔毓瑛、颜懋衡、曾贞豫、孟贞仁、仲秉贞,直隶口北道孔兴洪,曲阜县世职知县孔兴认,四氏学学录孔尚侃等班在阼阶下;诸武臣班在西阶下。各以序立,候随班行礼。

【就位】上升大成殿,赞引官、对引官引驾至拜褥前站立。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唱毕,赞引官赞“就位”,皇上就拜褥上站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唱乐官唱“迎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大哉宣圣,道德尊崇。维持王化,斯民是宗。典祀有常,精纯并隆。神其来格,于昭圣容”。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四配十哲两庑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

【初献】典仪官唱“奠帛爵,行初献礼”,捧帛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站立。唱乐官唱“初献,乐奏宁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自生民来,谁底其盛?惟师神明,度越前圣。粢帛具成,礼容斯称。黍稷非馨,惟神之听”。捧帛官以帛捧举,跪,赞引官赞“献帛”,上立接拱举,授捧帛官,捧帛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奠毕,行一跪三叩头礼,退。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毕,退。

【读祝】读祝官至安祝文桌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文捧起,乐止。赞引官赞“跪”,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读祝官、乐舞生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御制祝文(文载第一卷),读毕立,将祝文捧至先师位前,安于盛帛盒内,行一跪三叩头礼,退。乐舞生立,奏乐。赞引官赞“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叩头礼立。

【分献】四配、十哲、两庑分献官各依序引至各位前站立,捧帛爵官跪递分献官,分献官立接拱举,献毕,各复位。乐毕。

【亚献】典仪官唱“行亚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右边立。唱乐官唱“亚献,乐奏安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大哉圣师,实天生德。作乐以崇,时祀无歝。清酤惟馨,嘉牲孔硕。荐羞神明,庶几昭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左,毕,退。分献官照初献礼献毕,退。乐毕。

【终献】典仪官唱“行终献礼”,捧爵官就前,在上左边立。唱乐官唱“终献,乐奏景和之曲”,唱毕乐作,有舞。其辞曰“百王宗师,生民物轨。瞻之洋洋,神其宁止。酌彼金罍,惟清且旨。登献惟三,于嘻成礼”。捧爵官以爵捧举,跪。赞引官赞“献爵”,上立接拱举,授捧爵官,捧爵官跪接,捧举至先师位前立,献于右,毕,退。分献官照亚献礼献毕,退。乐毕,乐舞生执旌节,引退至两列站立。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唱乐官唱“彻馔,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牺象在前,笾豆在列。以飨以荐,既芬既洁。礼成乐备,人和神悦。祭则受福,率遵无越”。乐毕。

【送神】典仪官唱“送神”,唱乐官唱“送神,乐奏咸和之曲”,唱毕乐作,无舞。其辞曰“有严学宫,四方来崇。恪恭祭祀,威仪雍雍。歆格惟馨,神驭还复。明禋斯毕,咸膺百福”。赞引官赞“跪,叩,兴”,上及王以下、分献、陪祀官俱行三跪九叩头礼,立,乐毕。

【望燎】典仪官唱“捧祝帛,各恭诣燎位”,唱毕,捧祝帛官至前,行一跪三叩头礼,将祝帛捧举,出中门,诣燎位。上向左边站立,俟祝帛过毕,上就位站立,焚帛。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上退,诣斋宿所。凡陪祀亲王拜于殿门之外,分献官拜于杏坛之下,献帛爵乃登殿庑已献,还拜于下,诸文武官各拜于其班次。[69]

仪注与国子监文庙致祭基本相同,最大的不同是行礼,迎神和送神均由国子监文庙的二跪六叩头改为三跪九叩头。

国子监释奠仪注

【入庙】正祭日五鼓各赴庙齐集,分献、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两旁门排班立,承祭官由左旁门入于阶下行礼。

【盥洗】太常寺赞引官、对引官导承祭官至盥洗处。赞引官赞“盥洗”,承祭官盥洗,毕,引至阶下立,陪祀各官由鸿胪寺官引至行礼处立。

【就位】典仪官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分献官各就位”(文舞生执羽籥引进)。赞引官赞“就位”,承祭官就拜位立,分献、陪祀各官亦随后立。

【迎神】典仪官唱“迎神”,司香官各奉香盘进,协律郎唱“迎神,乐奏昭平之章”,乐作。

【上香先圣】赞引官赞“就上香位”,司香官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香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司香官跪进香,赞引官赞“上香”,承祭官立,上柱香,三上瓣香,毕,复一跪一叩兴,不赞。

【上香四配】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上香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上香均如前仪。

【分献上香十二哲】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案时引至哲位前,跪,叩,上香,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一揖,出,复位立。

【分献两尻上香】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上香,毕,复位立。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初献】典仪唱“奠帛爵,行初献礼”,司帛官奉篚、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初献,乐奏宣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奠献位”,司帛、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导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奠帛”,司帛官奉帛跪进,承祭官受帛拱举立,献毕。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正中,行一跪一叩礼,兴(不赞)。

【读祝】赞引官赞“赴读祝位”,引承祭官就读祝位立,读祝官至祝案前一跪三叩,捧祝版立于案左,乐止。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读祝官、分献官、陪祀官俱跪,赞引官赞“读祝”,读祝官读毕,捧祝版至正位帛案前,跪安帛篚内,三叩退,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官俱行三叩礼,兴。

【四配初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奠帛、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奠帛、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初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奠帛,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分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奠帛、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亚献】典仪唱“行亚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亚献,乐奏秩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赞引官引承祭官由东阶上,进殿左门,赞“诣至圣先师孔子位前”,承祭官至案前立。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行一叩礼,兴(不赞)。赞引官赞“献爵”,司爵官奉爵跪进,承祭官受爵拱举,立献,奠于左,一跪一叩,兴(不赞)。

【四配亚献】赞引官赞“诣复圣颜子位前”,跪、叩、献爵如正位仪。次赞“诣宗圣曾子位前”,次赞“诣述圣子思子位前”,次赞“诣亚圣孟子位前”,跪、叩、献爵均如前仪。

【十二哲亚献】其十二哲分献官俟承祭官诣亚圣位时,引至哲位前,跪,叩,献爵,如承祭官仪。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分献官至殿门,北面揖,出,复位立。

【两尻亚献】两庑分献官如十二哲分献官仪,齐至各位前跪,叩,献爵,毕,复位立,乐止。

【终献】典仪唱行“终献礼”,司爵官奉爵进,协律郎唱“终献,乐奏叙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就献爵位”,司爵各就案旁立,承祭官及分献官跪,叩,献爵,俱如亚献仪,爵奠于右。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承祭官、分献官各复位立,仪如亚献,乐止。文舞生行一跪一叩礼立,执旌节引退于两旁立。

【赐福胙】典仪唱“赐福胙”,赞引官赞“诣受福胙位”,引承祭官至殿内立。捧福胙二员捧至正位案前拱举,至受福胙位右旁跪,接福胙二员左旁跪,赞引官赞“跪”,承祭官跪。

【饮福酒】赞引官赞“饮福酒”,承祭官受爵拱举,授接福官,接福官退。赞引官赞“受胙”,承祭官受胙拱举,授接胙官,接胙官退。赞引官赞“叩,兴”,承祭官三叩兴。

【旋位】赞引官赞“旋位”,引承祭官复位立。

【谢福胙】行谢福胙礼,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

【彻馔】典仪官唱“彻馔”,协律郎唱“彻馔,乐奏懿平之章”,乐作,彻讫,乐止。

【送神】典仪唱“送神”,协律郎唱“送神,乐奏德平之章”,乐作。赞引官赞“跪,叩,兴”,承祭、分献、陪祀各官俱行三跪九叩礼,兴,乐止。

【望瘗】典仪官唱“捧祝帛馔香,恭送燎位”,司祝、司帛官至各位前,一跪三叩捧起,祝在前,帛次之,捧馔香官跪(不叩),捧起在后,俱由殿中门中道出,以次送至燎位。承祭官退至西旁立,候祝、帛、馔、香过仍复位立。数帛官数帛,典仪官唱“望燎”,乐作。赞引官赞“诣望燎位”,导承祭官至望燎位,祝帛焚半,

【礼毕】赞引官赞“礼毕”。各退。[70]

释奠仪注较皇帝亲祭基本相同,唯行礼不同,皇帝亲祭两跪六叩,正常祭祀三跪九叩,但仪注更为具体。

与明代比较,国子监文庙释奠都是皇帝遣官致祭,明代较清代显得更为隆重。明嘉靖年间有“传制”环节,“遣官前一日,沐浴更衣,处于斋宫,次日还宫”,“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会集百官,宣布遣官致祭。清代献官改称“承祭官”,由皇帝遣官致祭,祭主当然是皇帝,承祭官是代替皇帝行礼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