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最早配享,唐以前服饰不详,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随孔子像改为冕服。
孟子冕九旒、服九章塑像
宋初“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并用朝服”,“颜子已下各依郡国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制度”,采用宋代服饰,按照封号分别采用郡国县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服饰。崇宁三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崇宁四年,因为孔子与弟子都是周代冕服,没有差别,所以次年孔子像由九旒九章改为十二旒十二章。从国子司业蒋静建言“公之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看,颜回、孟子和九哲像为九旒九章,其他弟子为七旒七章。
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金朝增加孟子配享,“邹国公功扶圣教者也,当于宣圣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后堂,宣圣像侧还虚一位,礼宜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改塑冠冕,妆饰法服,一遵旧制”[3],“二贤冕服并用九章九旒”。承安二年(1197年)“旧封公者升为国公,侯者为国侯,郕国以下皆封侯”,虽然将唐代追封的公、侯、伯均升一等,但就服饰来看应该并无改变,仍然分别是九旒九章和七旒七章。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祀典后,文庙奉祀改为木主,配祀弟子也废除塑像,唯独曲阜孔子庙保留塑像。但是此时曲阜孔子庙仅四配十哲为塑像,其他弟子也为木主。清雍正二年(1724年),孔子庙因火被焚后重新塑像,四配十二哲都是冕九旒、服九章、执躬圭。
孟子冕九旒、服九章塑像
宋初“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并用朝服”,“颜子已下各依郡国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制度”,采用宋代服饰,按照封号分别采用郡国县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服饰。崇宁三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崇宁四年,因为孔子与弟子都是周代冕服,没有差别,所以次年孔子像由九旒九章改为十二旒十二章。从国子司业蒋静建言“公之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看,颜回、孟子和九哲像为九旒九章,其他弟子为七旒七章。
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金朝增加孟子配享,“邹国公功扶圣教者也,当于宣圣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后堂,宣圣像侧还虚一位,礼宜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改塑冠冕,妆饰法服,一遵旧制”[3],“二贤冕服并用九章九旒”。承安二年(1197年)“旧封公者升为国公,侯者为国侯,郕国以下皆封侯”,虽然将唐代追封的公、侯、伯均升一等,但就服饰来看应该并无改变,仍然分别是九旒九章和七旒七章。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祀典后,文庙奉祀改为木主,配祀弟子也废除塑像,唯独曲阜孔子庙保留塑像。但是此时曲阜孔子庙仅四配十哲为塑像,其他弟子也为木主。清雍正二年(1724年),孔子庙因火被焚后重新塑像,四配十二哲都是冕九旒、服九章、执躬圭。
孟子冕九旒、服九章塑像
宋初“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并用朝服”,“颜子已下各依郡国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冠服制度”,采用宋代服饰,按照封号分别采用郡国县侯伯正一品至正四品服饰。崇宁三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崇宁四年,因为孔子与弟子都是周代冕服,没有差别,所以次年孔子像由九旒九章改为十二旒十二章。从国子司业蒋静建言“公之衮冕九章,侯伯鷩冕七章”看,颜回、孟子和九哲像为九旒九章,其他弟子为七旒七章。
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金朝增加孟子配享,“邹国公功扶圣教者也,当于宣圣像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后堂,宣圣像侧还虚一位,礼宜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改塑冠冕,妆饰法服,一遵旧制”[3],“二贤冕服并用九章九旒”。承安二年(1197年)“旧封公者升为国公,侯者为国侯,郕国以下皆封侯”,虽然将唐代追封的公、侯、伯均升一等,但就服饰来看应该并无改变,仍然分别是九旒九章和七旒七章。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祀典后,文庙奉祀改为木主,配祀弟子也废除塑像,唯独曲阜孔子庙保留塑像。但是此时曲阜孔子庙仅四配十哲为塑像,其他弟子也为木主。清雍正二年(1724年),孔子庙因火被焚后重新塑像,四配十二哲都是冕九旒、服九章、执躬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