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像服饰演变及历史背景

孔子像服饰演变及历史背景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晋始建国学孔子庙也以画像奉祀,北魏已经改为塑像,但唐代以前,孔子画像和塑像的服饰未见记载。元代时,曾将孔子服饰改为左衽,明正统十三年下诏一律改为右衽。宋初沿用五代制度,宋大中祥符二年颁曲阜孔子庙桓圭一,加孔子像“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之制”。崇宁三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孔子和弟子服饰没有了差别,经国子司业蒋静奏准,将孔子像改为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用天子礼服,从此成为定制。

孔子像服饰演变及历史背景

汉代曲阜孔子庙奉祀孔子为画像,国立学校也应该是画像。颜回“配圣馈,图辟雍”,颜回为画像,孔子应该也为画像。东晋始建国学孔子庙也以画像奉祀,北魏已经改为塑像,但唐代以前,孔子画像和塑像的服饰未见记载。

孔子冕十二旒、服十二章塑像

唐初孔子着司寇冠冕,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后,“敕两京及兖州旧宅庙像宜改服冕衮,其州及县庙宇既小,但移南面,不须改其衣服”[2],将东西两京国子监文宣王庙和曲阜孔子庙中的孔子像改着王者冕服。五代时改为上公之服。宋初沿用五代制度,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颁曲阜孔子庙桓圭一,加孔子像“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之制”。崇宁三年(1104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孔子和弟子服饰没有了差别,经国子司业蒋静奏准,将孔子像改为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用天子礼服,从此成为定制。元代时,曾将孔子服饰改为左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下诏一律改为右衽。

孔子冕十二旒、服十二章塑像

唐初孔子着司寇冠冕,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后,“敕两京及兖州旧宅庙像宜改服冕衮,其州及县庙宇既小,但移南面,不须改其衣服”[2],将东西两京国子监文宣王庙和曲阜孔子庙中的孔子像改着王者冕服。五代时改为上公之服。宋初沿用五代制度,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颁曲阜孔子庙桓圭一,加孔子像“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之制”。崇宁三年(1104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孔子和弟子服饰没有了差别,经国子司业蒋静奏准,将孔子像改为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用天子礼服,从此成为定制。元代时,曾将孔子服饰改为左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下诏一律改为右衽。

孔子冕十二旒、服十二章塑像

唐初孔子着司寇冠冕,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后,“敕两京及兖州旧宅庙像宜改服冕衮,其州及县庙宇既小,但移南面,不须改其衣服”[2],将东西两京国子监文宣王庙和曲阜孔子庙中的孔子像改着王者冕服。五代时改为上公之服。宋初沿用五代制度,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颁曲阜孔子庙桓圭一,加孔子像“冕九旒,服九章,从上公之制”。崇宁三年(1104年),七十二贤改为周代冕服,孔子和弟子服饰没有了差别,经国子司业蒋静奏准,将孔子像改为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用天子礼服,从此成为定制。元代时,曾将孔子服饰改为左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下诏一律改为右衽。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文庙祀典,天下文庙改用木主,独曲阜孔子庙保存塑像。清雍正二年(1724年),曲阜孔子庙大成殿遭雷击火焚,七年重新塑像,按照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意愿,塑像仍然采用周代服制,玄衣裳,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文庙祀典,天下文庙改用木主,独曲阜孔子庙保存塑像。清雍正二年(1724年),曲阜孔子庙大成殿遭雷击火焚,七年重新塑像,按照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意愿,塑像仍然采用周代服制,玄衣裳,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www.daowen.com)

明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文庙祀典,天下文庙改用木主,独曲阜孔子庙保存塑像。清雍正二年(1724年),曲阜孔子庙大成殿遭雷击火焚,七年重新塑像,按照孔子“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意愿,塑像仍然采用周代服制,玄衣裳,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

冕即头戴的帽子。旒即前后下垂的串珠,每串十二颗,十二旒即前后各十二串,珠用五色玉磨制而成。串珠悬挂的板名,前低后高,寓意天子虽然弥大至高,但必须有弥下之气志,不能有骄矜之气。垂旒遮挡了天子的视线,寓意天子要不视非、不视邪。冕的左右有悬瑱,又名充耳,寓意有所不闻,不听谗言,不闻不急之言。

十二章即衣服上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前八种在上衣,用绣;后四种在下裳,图画。十二章也有寓意:日、月、星有光,象征天子照临,光明臣民;龙能变化,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势厚重,又能出云布雨,象征天子安静四方,慈惠养民;华虫是野鸡一类的鸟,羽毛斑斓有文采,性格耿介,象征天子有文章之德;宗彝是宗庙祭祀的酒器。

冕即头戴的帽子。旒即前后下垂的串珠,每串十二颗,十二旒即前后各十二串,珠用五色玉磨制而成。串珠悬挂的板名,前低后高,寓意天子虽然弥大至高,但必须有弥下之气志,不能有骄矜之气。垂旒遮挡了天子的视线,寓意天子要不视非、不视邪。冕的左右有悬瑱,又名充耳,寓意有所不闻,不听谗言,不闻不急之言。

十二章即衣服上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前八种在上衣,用绣;后四种在下裳,图画。十二章也有寓意:日、月、星有光,象征天子照临,光明臣民;龙能变化,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势厚重,又能出云布雨,象征天子安静四方,慈惠养民;华虫是野鸡一类的鸟,羽毛斑斓有文采,性格耿介,象征天子有文章之德;宗彝是宗庙祭祀的酒器。

冕即头戴的帽子。旒即前后下垂的串珠,每串十二颗,十二旒即前后各十二串,珠用五色玉磨制而成。串珠悬挂的板名,前低后高,寓意天子虽然弥大至高,但必须有弥下之气志,不能有骄矜之气。垂旒遮挡了天子的视线,寓意天子要不视非、不视邪。冕的左右有悬瑱,又名充耳,寓意有所不闻,不听谗言,不闻不急之言。

十二章即衣服上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山、龙、华虫、火、宗彝,藻、粉米、黼、黻,前八种在上衣,用绣;后四种在下裳,图画。十二章也有寓意:日、月、星有光,象征天子照临,光明臣民;龙能变化,象征人君应机布教而善于变化;山势厚重,又能出云布雨,象征天子安静四方,慈惠养民;华虫是野鸡一类的鸟,羽毛斑斓有文采,性格耿介,象征天子有文章之德;宗彝是宗庙祭祀的酒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