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中奉祀人物服饰现状及影响因素

孔子庙祀中奉祀人物服饰现状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服饰是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任职官员按照等级使用不同的服饰,国家礼制庙宇中奉祀的人物也按照爵位、品级不同使用不同的服饰。由于资料缺乏,唐代以前孔子庙奉祀人物的服饰已经难以考证了。宋初,文宣王奉祀人物服饰没有制度规定,致使各地塑像冕服不一,“至圣文宣王及亚圣、十哲、从祀之人,诸州塑像冕服之制多有不同,盖是朝廷未曾颁降制度”。塑像服饰也受民族服饰的影响,汉族当政,衣服右衽;少数民族当政,衣服左衽。

孔子庙祀中奉祀人物服饰现状及影响因素

服饰是礼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任职官员按照等级使用不同的服饰,国家礼制庙宇中奉祀的人物也按照爵位、品级不同使用不同的服饰。由于资料缺乏,唐代以前孔子庙奉祀人物的服饰已经难以考证了。

唐初,孔子塑像着司寇冠冕。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孔子为文宣王,弟子为侯伯,国家规定两京国子监曲阜孔子庙改为冕服,州县学校文庙太小不作改动。

宋初,文宣王奉祀人物服饰没有制度规定,致使各地塑像冕服不一,“至圣文宣王及亚圣、十哲、从祀之人,诸州塑像冕服之制多有不同,盖是朝廷未曾颁降制度”。熙宁三年(1070年),福州庙学因火灾被焚,地方人士捐款重建,“更请制度,自朝廷颁降”[1]。中书批送太常、礼院检坐后,批送提点福建刑狱,颁给了服饰制度,但具体制度不详。

熙宁八年(1075年),国子监孔子庙成,判国子监常秩等建请改正文宣王庙服饰,“宣圣神像旧用冕服,九旒,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并用朝服。检会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详此,则孔子之冕宜用天子之制,十二旒。孔子既用冕旒,则七十二贤、二十一先儒当各依本爵用冕服”。皇帝令太常、礼院详定,“礼院检会,文宣王庙自建隆三年诏庙门准仪制,立戟十六枝,用正一品之礼。大中祥符二年,赐曲阜文宣王庙桓圭一,从上公之制,春秋释奠则用中祠,皆今朝之制也,其兖国公颜子等皆以本朝郡国县封爵。缘古今礼制不一,难以追周之冕服,宜如旧制,依官品衣服。今文宣王冕用九旒,颜子以下各依郡国县侯伯正一品至四品官服制度,庶合礼令”,获得皇帝同意,采用宋代的冠服制度。

崇宁三年(1104年),国子监丞赵子栎建言:“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其庙像内出王者衮冕衣之,今乃循五代故制,服上公之服;七十二子皆周人,而衣冠率用汉制,非是。”皇帝诏:“孔子仍旧,七十二子易以周之冕服。”即孔子服饰不变,七十二子服饰改为周代冕服。次年,国子司业蒋静建言:“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配享从祀之人当从所封爵服周之服。公之衮冕九章,侯伯之鷩冕七章。衮,公服也,达于上。郑氏谓公侯无升龙,误矣。考之《周官》,司服所掌,则公之冕与王同,弁师所掌,公之冕与王异。今既考中正配享从祀之服,亦宜考正先圣之冕服,其执圭、立戟,乞并从王者制度。”获得皇帝同意,“于是增文宣王冕为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庙门立二十四戟,并如王者之制”。从此孔子像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一如周天子制度。(www.daowen.com)

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孔子像也采用天子服饰,“考周制冕服,加圣像冕十二旒,服十二章”,颜子、孟子配享为九章九旒。承安二年(1197年),唐代封公者一律升为国公,侯者升为国侯,伯升为侯,服饰应该相应改变,但史无明文,已经难以确认。

明永乐八年(1410年),诏命正文庙塑像、画像衣冠,令合古制。嘉靖九年(1530年),厘正文庙祀典,撒塑像改为木主,独有曲阜孔子庙保留塑像。

塑像服饰也受民族服饰的影响,汉族当政,衣服右衽;少数民族当政,衣服左衽。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诏令“改故元孔子像之左衽者”,孔子像一律改为右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