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现状与问题解析

孔子庙祀现状与问题解析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塑像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觉,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奉祀方式。塑像应该按照传统,服用周礼的冠冕。杭州万松书院大成殿塑像现在许多文庙并没有恢复两尻先贤、先儒,恢复的多是木主,只有个别文庙将先贤、先儒改为画像或将先贤改为塑像。但有的文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制作木主。“台湾文庙”仍然保持旧制,全部奉祀木主。大成殿塑像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有的文庙将孔子和四配一样面向相同,这是不符合礼制的。

孔子庙祀现状与问题解析

现在,各地文庙大多将孔子、四配、十二哲改为塑像,许多文庙仿照曲阜大成殿塑像,有的就是请曲阜孔子庙敬制的。此种方法未为不可,因为曲阜孔子庙孔子塑像虽然也是复制的,但依据老照片复制,与随后找到的彩色老照片对照,发现也没有走样;况且,这组塑像原来就是清雍正年间内务府匠人敬制的,又是历史上唯一经国家认可的文庙塑像。塑像给人以具体形象的感觉,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奉祀方式。

广东遂溪孔子庙两庑塑像

广东遂溪孔子庙两庑塑像

广东遂溪孔子庙两庑塑像

杭州万松书院大成殿塑像

现在许多文庙并没有恢复两尻先贤、先儒,恢复的多是木主,只有个别文庙将先贤、先儒改为画像或将先贤改为塑像。重建的山西汾阳文庙两尻制作了先贤、先儒画像,重建的山东即墨文庙、都江堰灌县文庙两尻绘制了先贤画像,济南府学文庙和新建的广东遂溪文庙两尻复制了孔子弟子塑像。但有的文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制作木主。按照传统,即使有像,也必须设置木主。“台湾文庙”仍然保持旧制,全部奉祀木主。大成殿塑像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是方位问题。有的文庙将孔子和四配一样面向相同,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弟子什么时候也不能与老师同向坐,即使略微退后也不行。正确的方式是四配、十二哲在孔子前面左右对坐,如孔子面南,弟子分别东西相对而坐。二是塑像的形式。有的文庙为站像,不论是孔子还是四配、十二哲都应该是坐像,站像不是中国的传统。三是塑像改成布衣装扮。布衣是上世纪80年代匡亚明先生的观点,他想借孔子乃布衣为孔子翻案的苦心是好的,但并不符合历史。从《论语》记载看,齐国陈成子杀死齐简公,孔子面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成子,鲁哀公竟然让孔子去告知三家执政大夫。在请求没有获得鲁哀公和三家大夫同意后,孔子都是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6]由此可见,孔子辞官十多年了,仍然可以就国家大事当面向国君和执政大夫提建议,而且这是离任大夫的权利。冉求退朝归来,孔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冉求说有国家大事,孔子说那只是事务,“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27]。意思是说,如果国家有大事,虽然我不从政了,但也会让我参与的。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将车荬掉为颜回购买外椁。孔子当然不支持这种违背礼制的行为,但不便直接拒绝,而是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28]为由婉拒。这说明辞职十多年后,孔子仍然拥有出行乘车的大夫待遇。《左传》记载,季康子想增加税收,派冉求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虽然内心反对,但刚被季康子从国外接回,可能对季康子有所期待,不愿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他就以不懂作答。冉求劝孔子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29]辞官已久的孔子仍然受到重视,国家大政还要征求他的意见,孔子能是布衣吗?“批孔”思潮猖獗的时候,以布衣来遮挡情有可原,现在就不必了。塑像应该按照传统,服用周礼的冠冕。

杭州万松书院大成殿塑像

现在许多文庙并没有恢复两尻先贤、先儒,恢复的多是木主,只有个别文庙将先贤、先儒改为画像或将先贤改为塑像。重建的山西汾阳文庙两尻制作了先贤、先儒画像,重建的山东即墨文庙、都江堰灌县文庙两尻绘制了先贤画像,济南府学文庙和新建的广东遂溪文庙两尻复制了孔子弟子塑像。但有的文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制作木主。按照传统,即使有像,也必须设置木主。“台湾文庙”仍然保持旧制,全部奉祀木主。大成殿塑像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是方位问题。有的文庙将孔子和四配一样面向相同,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弟子什么时候也不能与老师同向坐,即使略微退后也不行。正确的方式是四配、十二哲在孔子前面左右对坐,如孔子面南,弟子分别东西相对而坐。二是塑像的形式。有的文庙为站像,不论是孔子还是四配、十二哲都应该是坐像,站像不是中国的传统。三是塑像改成布衣装扮。布衣是上世纪80年代匡亚明先生的观点,他想借孔子乃布衣为孔子翻案的苦心是好的,但并不符合历史。从《论语》记载看,齐国陈成子杀死齐简公,孔子面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成子,鲁哀公竟然让孔子去告知三家执政大夫。在请求没有获得鲁哀公和三家大夫同意后,孔子都是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6]由此可见,孔子辞官十多年了,仍然可以就国家大事当面向国君和执政大夫提建议,而且这是离任大夫的权利。冉求退朝归来,孔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冉求说有国家大事,孔子说那只是事务,“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27]。意思是说,如果国家有大事,虽然我不从政了,但也会让我参与的。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将车荬掉为颜回购买外椁。孔子当然不支持这种违背礼制的行为,但不便直接拒绝,而是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28]为由婉拒。这说明辞职十多年后,孔子仍然拥有出行乘车的大夫待遇。《左传》记载,季康子想增加税收,派冉求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虽然内心反对,但刚被季康子从国外接回,可能对季康子有所期待,不愿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他就以不懂作答。冉求劝孔子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29]辞官已久的孔子仍然受到重视,国家大政还要征求他的意见,孔子能是布衣吗?“批孔”思潮猖獗的时候,以布衣来遮挡情有可原,现在就不必了。塑像应该按照传统,服用周礼的冠冕。

杭州万松书院大成殿塑像

现在许多文庙并没有恢复两尻先贤、先儒,恢复的多是木主,只有个别文庙将先贤、先儒改为画像或将先贤改为塑像。重建的山西汾阳文庙两尻制作了先贤、先儒画像,重建的山东即墨文庙、都江堰灌县文庙两尻绘制了先贤画像,济南府学文庙和新建的广东遂溪文庙两尻复制了孔子弟子塑像。但有的文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制作木主。按照传统,即使有像,也必须设置木主。“台湾文庙”仍然保持旧制,全部奉祀木主。大成殿塑像目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是方位问题。有的文庙将孔子和四配一样面向相同,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弟子什么时候也不能与老师同向坐,即使略微退后也不行。正确的方式是四配、十二哲在孔子前面左右对坐,如孔子面南,弟子分别东西相对而坐。二是塑像的形式。有的文庙为站像,不论是孔子还是四配、十二哲都应该是坐像,站像不是中国的传统。三是塑像改成布衣装扮。布衣是上世纪80年代匡亚明先生的观点,他想借孔子乃布衣为孔子翻案的苦心是好的,但并不符合历史。从《论语》记载看,齐国陈成子杀死齐简公,孔子面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成子,鲁哀公竟然让孔子去告知三家执政大夫。在请求没有获得鲁哀公和三家大夫同意后,孔子都是说:“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26]由此可见,孔子辞官十多年了,仍然可以就国家大事当面向国君和执政大夫提建议,而且这是离任大夫的权利。冉求退朝归来,孔子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冉求说有国家大事,孔子说那只是事务,“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27]。意思是说,如果国家有大事,虽然我不从政了,但也会让我参与的。孔子最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将车荬掉为颜回购买外椁。孔子当然不支持这种违背礼制的行为,但不便直接拒绝,而是以“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28]为由婉拒。这说明辞职十多年后,孔子仍然拥有出行乘车的大夫待遇。《左传》记载,季康子想增加税收,派冉求去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虽然内心反对,但刚被季康子从国外接回,可能对季康子有所期待,不愿直接与其发生正面冲突,他就以不懂作答。冉求劝孔子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29]辞官已久的孔子仍然受到重视,国家大政还要征求他的意见,孔子能是布衣吗?“批孔”思潮猖獗的时候,以布衣来遮挡情有可原,现在就不必了。塑像应该按照传统,服用周礼的冠冕。

孔子与四配布衣塑像

两尻恢复塑像或悬挂画像按照礼制应该是全部人物,即先贤七十八位、先儒七十七位。有的文庙两尻建筑长度不够,最好不用塑像而用画像,画像可以小但塑像不能小,塑像人物太小如同玩偶,就失去了崇敬感。两尻塑像有的塑成了布衣像,也应该按照传统改为冕旒像。

崇圣祠大多没有恢复,恢复的多是木主。偶见一处文庙制作了塑像,均着古装但非冕旒,按照礼制应该着冕旒服饰。

【注释】

[1]《礼记注疏》卷十八《曾子问》。

[2]《论语·八佾》。

[3]〔汉〕《韩勒修孔子庙后碑》,见《隶释》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

[4]《后汉书》卷九十下《蔡邕传》。

[5]《晋书》卷五十五《潘尼传》。

[6]《晋书》卷三十三《石崇传》。

[7]《南史》卷八《元帝纪》。

[8]〔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

[9]〔东魏〕《鲁孔子庙碑》,见〔清〕潘相:《曲阜县志》卷五十二“金石”,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368页。

[10]《魏书》卷五十六《李平传》。

[11]《魏书》卷七十九《刘道斌传》。

[12]《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志》。

[13]〔唐〕贾防:《新修庙记碑》,见潘相:《曲阜县志》卷二十三“通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14]《宋史》卷一〇五《礼八》“文宣王庙”。

[15]〔宋〕嘉定《镇江志》。

[16]〔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四库全书》484册。

[17]〔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卷玄三,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162页。

[18]〔明〕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孔子庙堂议”。

[19]〔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十四,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293页。

[20]《政和五礼新仪》卷四《序例·神席》。

[21]〔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四十九《私试策问》。

[22]《頖宫礼乐疏》卷三《释奠名义疏·木主诂》。

[23]《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24]《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25]《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26]《论语·宪问》。

[27]《论语·子路》。

[28]《论语·先进》。

[29]《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子与四配布衣塑像

两尻恢复塑像或悬挂画像按照礼制应该是全部人物,即先贤七十八位、先儒七十七位。有的文庙两尻建筑长度不够,最好不用塑像而用画像,画像可以小但塑像不能小,塑像人物太小如同玩偶,就失去了崇敬感。两尻塑像有的塑成了布衣像,也应该按照传统改为冕旒像。

崇圣祠大多没有恢复,恢复的多是木主。偶见一处文庙制作了塑像,均着古装但非冕旒,按照礼制应该着冕旒服饰。

【注释】

[1]《礼记注疏》卷十八《曾子问》。

[2]《论语·八佾》。

[3]〔汉〕《韩勒修孔子庙后碑》,见《隶释》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

[4]《后汉书》卷九十下《蔡邕传》。

[5]《晋书》卷五十五《潘尼传》。

[6]《晋书》卷三十三《石崇传》。

[7]《南史》卷八《元帝纪》。

[8]〔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www.daowen.com)

[9]〔东魏〕《鲁孔子庙碑》,见〔清〕潘相:《曲阜县志》卷五十二“金石”,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368页。

[10]《魏书》卷五十六《李平传》。

[11]《魏书》卷七十九《刘道斌传》。

[12]《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志》。

[13]〔唐〕贾防:《新修庙记碑》,见潘相:《曲阜县志》卷二十三“通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14]《宋史》卷一〇五《礼八》“文宣王庙”。

[15]〔宋〕嘉定《镇江志》。

[16]〔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四库全书》484册。

[17]〔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卷玄三,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162页。

[18]〔明〕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孔子庙堂议”。

[19]〔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十四,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293页。

[20]《政和五礼新仪》卷四《序例·神席》。

[21]〔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四十九《私试策问》。

[22]《頖宫礼乐疏》卷三《释奠名义疏·木主诂》。

[23]《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24]《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25]《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26]《论语·宪问》。

[27]《论语·子路》。

[28]《论语·先进》。

[29]《左传·哀公十一年》。

孔子与四配布衣塑像

两尻恢复塑像或悬挂画像按照礼制应该是全部人物,即先贤七十八位、先儒七十七位。有的文庙两尻建筑长度不够,最好不用塑像而用画像,画像可以小但塑像不能小,塑像人物太小如同玩偶,就失去了崇敬感。两尻塑像有的塑成了布衣像,也应该按照传统改为冕旒像。

崇圣祠大多没有恢复,恢复的多是木主。偶见一处文庙制作了塑像,均着古装但非冕旒,按照礼制应该着冕旒服饰。

【注释】

[1]《礼记注疏》卷十八《曾子问》。

[2]《论语·八佾》。

[3]〔汉〕《韩勒修孔子庙后碑》,见《隶释》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22页。

[4]《后汉书》卷九十下《蔡邕传》。

[5]《晋书》卷五十五《潘尼传》。

[6]《晋书》卷三十三《石崇传》。

[7]《南史》卷八《元帝纪》。

[8]〔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

[9]〔东魏〕《鲁孔子庙碑》,见〔清〕潘相:《曲阜县志》卷五十二“金石”,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368页。

[10]《魏书》卷五十六《李平传》。

[11]《魏书》卷七十九《刘道斌传》。

[12]《新唐书》卷十五《礼乐志》。

[13]〔唐〕贾防:《新修庙记碑》,见潘相:《曲阜县志》卷二十三“通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14]《宋史》卷一〇五《礼八》“文宣王庙”。

[15]〔宋〕嘉定《镇江志》。

[16]〔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版《四库全书》484册。

[17]〔金〕孔元措:《孔氏祖庭广记》卷玄三,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162页。

[18]〔明〕宋濂:《文宪集》卷二十八“孔子庙堂议”。

[19]〔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卷十四,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第293页。

[20]《政和五礼新仪》卷四《序例·神席》。

[21]〔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四十九《私试策问》。

[22]《頖宫礼乐疏》卷三《释奠名义疏·木主诂》。

[23]《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7页。

[24]《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59页。

[25]《钦定国子监志》卷三《祀位图说》,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69页。

[26]《论语·宪问》。

[27]《论语·子路》。

[28]《论语·先进》。

[29]《左传·哀公十一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