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以孔子弟子从祀孔子庙,同为孔子弟子的颜无繇、颜渊父子和曾葳、曾参父子都被从祀在孔子庙内。颜回由于位列圣门四科之首,是孔子最好的弟子,所以在孔子庙的奉祀人物中地位最高,配享孔子,位居孔子庙正殿内的十哲之首。曾参也因孝道可崇,奉祀在正殿内,位居十哲之后。颜回、曾参二人均塑像坐于堂上。颜无繇和曾葳因为事迹、学问均不突出,只能画像于墙上。子处父上,子先父食,这是有违封建礼教的,从宋代开始就不断受到非议。
淇迈认为:“自唐以来,孔门高弟颜渊至子夏坐祀于堂上,其后升颜子配享,则进曾子于堂,颜子之父路、曾子之父点乃在尻下从祀之列。子处父上,神灵有知,何以自安?”姚燧说:“由孟子而视子思,师也;由子思而视曾子,又师也;子思,孔子孙也;弟子于师,孙于祖,坐而语道者有之,非可并南面,况又祀无繇、点、鲤于庭。夫学宫将以明人伦于天下,而倒施错置如此,奚以为训?”熊禾建议“宜别设一尝,以齐国公叔梁纥居中,南面;颜路、曾点、孔鲤、孟孙氏侑食,东西向。春秋二祀,当先圣酌献之时,以齿德之尊者为分献官,行礼于齐国公之前,其配位亦如之。如此则亦可以示有尊而教民孝矣”[55]。明嘉靖九年(1530年),张璁上疏厘正文庙祀典,建议“乞下有司,于各处庙学别立一祠,如禾说,庶不失以礼尊奉圣贤之意”,经皇帝批准,各地学校均建造启圣祠。
崇圣祠正位
清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令追封孔子五代先人,上谕说:“至圣先师孔子,道冠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规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于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则圣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微,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公,宋真宗时追封启圣公。自宋以后,历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庭。朕仰体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享蒸尝,用申景仰之诚,庶慰羹墙之慕。内阁、礼部可会同确议具奏。”诸臣建议加封公爵,皇帝不同意,再发上谕:“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之义,又赖师教以明。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圣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故敕部进封孔子先世五代。今部议封公。上考历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犹以王系臣爵,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王、公虽皆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孔子五世应否封王之处,著询问诸大臣具奏。”朝臣根据皇帝旨意,议定追封木金父为肇圣王、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王、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将启圣祠改称崇圣祠。[56]
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事发生在雍正元年,曲阜孔子庙“大清皇帝册封至圣先师孔子五代王碑”刻录加封诏书和遣官告祭祭文,加封五篇诏书均署时间“雍正元年六月十二日”。《曲阜县志》说加封事发生在雍正二年四月,并言“遣礼部尚书张百行来祭告孔子,行册封礼”。由此可见,《曲阜县志》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到曲阜行册封礼的时间。
崇圣祠正位(www.daowen.com)
清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令追封孔子五代先人,上谕说:“至圣先师孔子,道冠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规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于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则圣人之祖考,宜膺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微,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公,宋真宗时追封启圣公。自宋以后,历代遵循,而叔梁公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庭。朕仰体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享蒸尝,用申景仰之诚,庶慰羹墙之慕。内阁、礼部可会同确议具奏。”诸臣建议加封公爵,皇帝不同意,再发上谕:“五伦为百行之本。天、地、君、亲、师,人所宜重;而天、地、君、亲之义,又赖师教以明。自古师道,无过于孔子,诚首出之圣也。我皇考崇儒重道,超轶千古,凡尊崇孔子典礼,无不备至。朕蒙皇考教育,自幼读书,心切景仰,欲再加尊崇,更无可增之处,故敕部进封孔子先世五代。今部议封公。上考历代帝王,皆有推崇之典。唐明皇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至圣文宣王’,封孔子父叔梁纥为‘齐国公’;元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加封齐国公为‘启圣王’;至明嘉靖时犹以王系臣爵,改称为‘至圣先师孔子’,改启圣王为‘启圣公’。王、公虽皆属尊称,朕意以为王爵较尊。孔子五世应否封王之处,著询问诸大臣具奏。”朝臣根据皇帝旨意,议定追封木金父为肇圣王、祈父公为裕圣王、防叔公为诒圣王、伯夏公为昌圣王、叔梁公为启圣王,将启圣祠改称崇圣祠。[56]
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事发生在雍正元年,曲阜孔子庙“大清皇帝册封至圣先师孔子五代王碑”刻录加封诏书和遣官告祭祭文,加封五篇诏书均署时间“雍正元年六月十二日”。《曲阜县志》说加封事发生在雍正二年四月,并言“遣礼部尚书张百行来祭告孔子,行册封礼”。由此可见,《曲阜县志》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到曲阜行册封礼的时间。
从祀”,要九卿、翰林、国子监、詹事科道会同详考定议以闻。廷议提出恢复林放、蘧瑗、郑康成、郑众、卢植、服虔、范宁、秦冉、颜何、戴圣、何休等十一人附飨,增加孟子弟子乐正克、公都子、万章、公孙丑,以及诸葛亮、陆贽、韩琦、尹焊、黄榦、陈淳、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等十八人从祀。皇帝认为“先儒从祀文庙关系学术人心,典至重也。宜复宜增,必详加考证,折衷尽善,庶使万世遵守,永无异议”,并指出“戴圣、何休未为纯儒,郑众、卢植、服虔、范宁谨守一家之言,转相传述,视郑康成之淳质深通似乎有间,至若唐之陆贽、宋之韩琦,勋业昭垂史册,自是千古名臣,然于孔孟心传果有传授而能表彰羽翼乎?”再发臣下商议,最后恢复秦冉和颜何的先贤,增加孔子弟子县亶、牧皮和孟子弟子乐正克、公都子、万章、公孙丑从享,增加诸葛亮、尹焊、黄榦、陈淳、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陈澔、罗钦顺、蔡清、陆陇其、魏了翁、赵复从祀,郑康成和范宁复祀。 [54]这次议祀清雍正皇帝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那就是要有“羽翼圣经、扶持名教之功”,“于孔孟心传果有传授而能表彰羽翼”,侧重于对儒家思想的发挥发展,而不是以勋业为标准,当然也选择了对儒家思想少有传授的诸葛亮。但是乱世思忠臣,到清代中晚期就开始增加那些对儒学贡献不大的忠臣,即行道之儒。清道光七年(1827年)和二十三年分别增加陆贽和文天祥,咸丰元年(1851年)和二年分别增加李纲、韩琦和陆秀夫,同治二年(
追封孔子五代王爵事发生在雍正元年,曲阜孔子庙“大清皇帝册封至圣先师孔子五代王碑”刻录加封诏书和遣官告祭祭文,加封五篇诏书均署时间“雍正元年六月十二日”。《曲阜县志》说加封事发生在雍正二年四月,并言“遣礼部尚书张百行来祭告孔子,行册封礼”。由此可见,《曲阜县志》记载的时间应该是到曲阜行册封礼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