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孔子庙祀的历史及其主祀地位-研究成果

孔子庙祀的历史及其主祀地位-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时祭祀的先圣是何人,先师是何人,史书无载。由此可见,三国魏以孔子为学校主祀、颜渊为配享。国立学校都是圣孔师颜,以孔子为主祀,颜回配享。“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9],恢复孔子先圣的主祀地位。从此以后,学校主祀再无变化,孔子成为教育的祖师、思想文化的代表。学校主祀只有极个别学校短期内有不同。

孔子庙祀的历史及其主祀地位-研究成果

中国古代就有在学校奉祀先圣先贤的传统。《礼记·文王世子》说:“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可见最晚在周代时,创立学校要祭祀先圣先师,其后每年的春、秋、冬三季(也有人认为是四季)要祭祀先师。而且,太学祭祀先圣先师时,天子也要去观礼,“天子视学,大昕鼓征,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4]。当时祭祀的先圣是何人,先师是何人,史书无载。南宋刘砥认为,“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学,虞庠则以舜为先圣,夏学则以禹为先圣,殷学则以汤为先圣,东胶则以文王为先圣,各取当时左右四圣成其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飨焉。此天子立学之法也。欲使国之胄子学士及其学则景仰先圣先师之道,以为模范焉。是以四时释奠,率国子舞而奠币,所以致诚而效法之也”[5],学校奉祀的先圣虞庠为舜,夏商周三代都是开国者,非常明确,但不知其出处何在。由于资料不足,目前已经难以考证早期学校奉祀的先圣先贤了。

孔子奉祀于国家学校最早的明确记载是永平二年(59年)。是年三月,“上始帅群臣躬养三老、五更于辟雍,行大射礼;郡、县、道行乡饮酒于学校,皆礼圣师周公、孔子,牲以犬”[6],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周公主祀,孔子配享。《世界孔子庙研究》认为,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学校就应该奉祀孔子了,永平二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到东汉后期改为以孔子为先圣(详见此书“孔子庙奉祀制度·主祀”)。

曲阜孔子庙孔子塑像 清雍正七年塑 1912年摄

孔子成为学校主祀明确记载是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年)。是年,魏主曹芳初通《论语》,“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颜渊配”[7],其后五年、七年分别以讲通《尚书》《礼记》再次祭祀。由此可见,三国魏以孔子为学校主祀、颜渊为配享。

魏晋六朝及前秦、北魏北齐、北周、隋大业以前都是以孔子为主祀的。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始于国学建造孔子庙,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诏立孔子庙于京师,北齐将孔子庙推广到郡国。国立学校都是圣孔师颜,以孔子为主祀,颜回配享。唐武德七年(624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配享。贞观二年(628年),左仆射房玄龄博士朱子奢建言,“周公、尼父俱圣人,然释奠于学以夫子也。大业以前皆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乃罢周公,升孔子为先圣,以颜回配”[8]。“贞观二年,停以周公为先圣,始立孔子庙堂于国学,以宣父为先圣,颜子为先师”[9],恢复孔子先圣的主祀地位。(www.daowen.com)

房玄龄等人的建言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大业时曾经一度不以孔子为先圣。何时废除孔子的先圣地位,史书无载,既然是大业以前,毫无疑问应该是在隋文帝后期。《隋书·儒林传》说:“及高祖暮年,精华梢竭,不悦儒术,专尚刑名,执政之徒,咸非笃好。暨仁寿间,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仁寿元年(601年)曾经废除天下学校,六月“乙丑诏曰:儒学之道,训教生人,识父子君臣之义,知尊卑长幼之序。升之于朝,任之以职,故能赞理时务,弘益风范。朕抚临天下,思弘德教,延集学徒,崇建庠序,开进仕之路,伫贤隽之人,而国学胄子,垂将千数;州县诸生,咸亦不少。徒有名录,空度岁时,未有德为代范,才任国用,良由设学之理,多而未精。今宜简省,明加奖励。于是国子学唯留学生七十人,太学、四门及州县学并废”[10]。仁寿只有四年,很有可能就是此次废止州学、县学时废除了孔子的先圣地位。

武德七年以周公为先圣,那么大业以后又有一次恢复孔子的先圣地位,这次恢复孔子先圣是在何时呢?《新唐书》《旧唐书》均说武德二年(619年)国子学立周公庙、孔子庙。《旧唐书·儒学传》说:“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新唐书》说:武德“七年,高祖释奠焉,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如果隋朝没有恢复孔子的先圣地位,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武德二年的周公庙、孔子庙以周公和孔子并为先圣。史料不足,只能做这样的推测。

永微二年(651年)颁布的《永微令》又改为圣周师孔。长孙无忌《先代帝王及先圣先师议》说:“又按新礼,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孔子为先圣,更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颜子俱配尼父于太学,并为先师。今据《永微令》,改用周公为先圣,遂黜孔子为先师,颜回、左丘明并为从祀。谨按《礼记》云:‘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郑玄注云:‘官谓诗书礼义之官也。’先师者若汉《礼》有高唐生、《乐》有制氏、《诗》有毛公、《书》有伏生,可以为师者。又《礼记》云:‘始立学,释奠于先圣。’郑玄注云:‘若周公、孔子也。’据礼为定,昭然自别。圣则非周即孔,师则偏善一经。汉魏已来,取舍各异,颜回、夫子互作先师,周公、宣公迭为先圣。求其节文,递为得失,所以贞观之末亲降纶言,依《礼记》之明文,配康成之奥说,正夫子为先圣,加众儒为先儒,永垂制于后昆,革往代之讹谬。而今新令不详制旨,辄事刊改,遂违明诏。但成王幼年,周公践极,制礼作乐,功比帝王,所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为六君子,又说明王孝道,乃述周公严配,此即周公鸿业。仲尼生衰周之末,极文丧之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弘圣教于六经,阐儒风于千代,故孟轲称生灵以来一人而已。自汉以来奕叶继侯,崇奉其圣,迄于今日,胡可降兹上哲,贬乎先师。且又丘明之徒,见行其学,贬为从祀,亦无故事。今请改令从诏,于义为允。其周公仍依别礼配飨武王。”[11]根据太尉长孙无忌的建议,奉祀复改为圣孔师颜,将周公改为配享周武王。从此以后,学校主祀再无变化,孔子成为教育的祖师、思想文化的代表。

学校主祀只有极个别学校短期内有不同。曲阜西邻的滋阳县(今山东兖州)因为颜子相继被封为兖公、兖国公,元代就有颜子庙,后毁于兵火。明淇武初兖州同知徐良仁重建,十八年设滋阳县,知县徐中让即其地为学,正德十一年(1516年)知府童旭迁颜子庙居中。滋阳县学不祀孔子而祀颜子,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知府吴汝显认为,“天下学宫皆祀孔子,而滋独祀颜子,于义不安”,于是建尊经阁,将颜子迁入奉祀,将复圣殿改作大成殿奉祀孔子,最终解决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