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概括式开讲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概括式开讲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式开讲,就是在导入新课时以凝炼的一段话,勾勒出所学内容之经纬,点明它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这是一段言简意赅、引人入胜的概括式开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概括式开讲,决不能干瘪。因此,利用解题来调动学生兴趣的开讲方法适用于那些标题新颖而集中揭示主题的文章。开讲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题目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概括式开讲,就是在导入新课时以凝炼的一段话,勾勒出所学内容之经纬,点明它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有的课跨越的时间很长,空间很大,就需要教师的高度概括。比如在自然课里,40分钟将要跨过人类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从神农尝百草到现代的植物学;从螺祖养蚕到昆虫学,这道历史长河十分宽阔,河的此岸就是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彼岸就是这一节课老师希望学生达到的水平。背、牵和跳的过河方法在自然教学中都有体现。具体到每节课的开讲,能否用一段简短而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去创造,去探索。

(一)言简意赅引人入胜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老师在开讲时套语多,新语少,翻来覆去,堂堂如此,课课一样,淡而无味。有一位历史教师在讲《北宋时的农民起义和王安石变法》时,用的一段简短而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

【例】师:同学们还记得小学时学过这么一首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课堂活跃,有的学生跟着朗诵)这是谁写的?

生:是北宋诗人王安石。

师:对的。王安石很有诗才,一生写过不少好诗。但王安石这个人物,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倒并不是由于其诗才超群,倒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改革家而流传史册的。我们这一节课主要学习王安石的变法,请打开课本。

师:今天学第三节。(板书:第三节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和政治改革)

这是一段言简意赅、引人入胜的概括式开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意境。

概括式开讲,决不能干瘪。导入新课的概括,虽然要求言简意赅,但决不是要把形象化的事物概念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深钻教材的基础上,择优选取教法,尽力摆脱使用那些现成的、省力的、枯燥的、抽象的概念语言,而代之以新颖的、具体的、形象的、有特点的个性概括。正如作家秦牧所说的“对于美的事物,说声:‘这真是美呀’,对于丑的事物,说声:‘这真是丑呀’。并没有多少撼人的思想力量,究竟这种美和丑在作者思想上引起的具体反映是怎样的呢?只有表现了这些,才能够引起人们各种程度上的共鸣。”

(二)聚精荟萃画龙点睛

成功的导入,良好的“开讲”,好似一扇大门,由此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宝库通畅直入,去获取知识,增长才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讲”?这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精心设计“开讲”的内容,再加上娴熟的表达艺术,将会使学生保持精神旺盛的状态。

恰当地运用导语,是开讲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老师以简练的语言揭示课文中的本质问题或疑难问题,起到聚精荟萃、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导语犹如电影的序幕,使学生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开始,兴味盎然,把思维很快地导入正确的轨道。比如,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一位老师设计的“结论式”导语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篇好文章会使我们为之感动,从而留下深刻印象,主要原因是写得有血有肉。对于突出表现中心思想的地方,作者善于抓住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文章显得生动、具体、感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就是借事、借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典范……”

这种结论式的导语,意在使学生明白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使他们思想集中,抓住重点去理解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硬讲是不行的,不讲学生又难以理解课文内容。对于这样的课文,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法开讲。

比如《捞铁牛》这课,主要是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知识。老师讲吧,学生难以理解;不讲,又难以分析课文。在这种情况下,在分析课文之前,就可先做个实验:

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盛满水,缸底放一小物体,水面上放一只小船模型,放几个重物,使其沉入水中。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船模上,一头拴在沉物上,让绳绷紧。学生看到,随着重物的减少,船模逐渐上升,沉物也逐渐被拉上来。

以这样的实验开讲,使学生懂得了水对船有浮力的这个道理,再来理解、分析课文内容便会迎刃而解。

小学生作文,有很多人都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写作素材,那么,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中,也可以用“做实验”的方法开讲。比如,要求“记一次游戏”就可以在课堂上先让学生做游戏并提示学生观察,然后作文,效果很好。

(三)解析标题引入新课

标题是课文内容高度的概括,是窥视课文内容的窗口,是对文章主题的概括。学生一个突出的心理特征是好奇。他们对新颖别致的文章题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利用解题来调动学生兴趣的开讲方法适用于那些标题新颖而集中揭示主题的文章。

《第一场雪》的表现手法不同于学生一般接触的课文写法,它融叙事、写景、说理于一体,围绕“瑞雪兆丰年”来展开,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文章内容决定了表现形式。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开讲的:

【例】师:大家都知道文章的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而“眼睛”中最重要的是“瞳孔”。有些标题具有统摄全局、画龙点睛的作用。现在请大家分析一下,《第一场雪》这个题目最重要的是哪个词?

(引导学生分析标题,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理解文章的捷径。)

学生一下子讨论开了,都认为是“雪”这个词。他们从写作的对象来判断,纷纷用课文中间的两个自然段说雪大,雪后景色美丽。(www.daowen.com)

老师不做定论,引导他们分析暴露出来的问题。从文章一开头的几个自然段和末尾的两三个自然段中,找到了文章围绕中心“瑞雪兆丰年”,“兆”字是关键的一词,这样翻来覆去分析题目,学生恍然大悟:入冬的第一场瑞雪就预兆着来年的丰收。“第一”是最重要的词,作者的期待喜悦之情,是藏在字里行间的。学生认为这样学起来很有味道,对命题作文的题目分析,更加慎重仔细思考了。

抓住“题眼”可以使学生理清线索,摸清思路,领略课文的构思精妙之所在,以便捕捉作者所要表达的文章中心。

导入新课是教学中的一环,应不离教材,捕捉重点,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轻快地抓住知识重点。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内容、思想、重点,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看出来。开讲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题目的方法,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作文审题的能力。

从分析文章课题开讲,形式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以物命题的课文。如《指南针》这类课文开讲时,可以用提问式引入新课:指南针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即:形状——特征——用途。)

2.以动宾短语为题的课文。开讲时一般可以从记叙文六要素去考虑提问开讲。如《送雨伞》,谁送雨伞?什么时候?送到哪儿去?为什么要送?送的经过?结果怎样?即: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3.以偏正短语为题目的课文。一般可从这几方面来进行开讲提问:如《珍贵的动物》,什么动物?什么样子?为什么说它是珍贵的动物?即:谁——怎么样——为什么?

4,以联合短语为题目的课文。开讲时,可以着重从关系上去启发思考。如《列宁和卫兵》,列宁是什么人物?卫兵是干什么的?这课主要写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以动宾短语为题目的课文。如《望着远方》,可这样开讲提问:谁望着远方?怎样望着远方?为什么要望着远方?即:谁——怎么样——为什么?

江苏省的一位教师在《群鸟学艺》这课开讲时,提出下列问题叫学生自己先看书。群鸟学什么“艺”?“群鸟”都是什么鸟?它们各自是怎样学艺的?这样解题开讲效果很好。

好的开讲给人以启发,如河中投石,一石冲开水中天,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生思路,引导他们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而比较牢固地领会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怎样才能使开讲具有启发性呢?

有一位老师在讲《冬季星空》这课时,他的开讲就具有这样的启发性。

【例】师:夜间繁星密布,在空旷的野外行走时,如果没有带指南针,还可以借助什么来辨别方向?

生:北极星

师:你知道怎样寻找北极星吗?

接着,教师介绍“北斗七星”,指出这七颗亮星在北方天空中形成一个很大的勺子,勺子末端两颗星连起来,向勺口方向延长约相当于这两颗星间距离的五倍处,便是北极星。教师出示画有北极星和北斗星幻灯片,并指出北斗星的“斗柄”是什么意思。

师:人们观察天上的星星,除了可以定方向外,还可以知道时间和季节。例如,我国人民很早就知道利用北斗七星来定季节,并总结出规律:斗柄指东(晚上十点观察,下同),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将画有北斗七星的幻灯片绕北极星旋转,阐述这句话所表示的意思)。同学们,观察星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宇宙,很多科学家研究宇宙就是从观察星星开始的。

最后提出问题:天上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我们怎样进行观察呢?

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了他们思索的兴趣。学生从小就对观察星空产生了兴趣,但是要把此种兴趣落实到一种持久而艰苦的夜间观察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教学的深入,当要求学生通过夜间艰苦而持久的观察,发现星空的变化规律时,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很可能逐渐深入。教师充分地估计到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首先从介绍观察星座的意义来引入课题(如观察星星可以从方向、时间和季节中,发现宇宙秘密等)。将学生对星座的初步兴趣发展为探索自然秘密的自觉要求,这样开讲为完成全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开门见山高屋见瓴

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一句话就把要旨讲出来,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学也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论述。它对培养学生突出中心、简洁用语有好处。例如:“今天我们要讲读后感的写作特点,它就是八个字:利用材料,发表看法。前四个字是手段,后四个字是目的。”一目了然,起到了统课的作用。有的老师开讲时则采取另一种方法。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开讲就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有一位老师在讲对数时,首先开门见山,提出今天要讲的课题是对数。接着说:“对数的发明人耐普尔讲:‘我要尽我的力量,来免除计算的困难和繁重,许多人被讨厌的计算吓得不敢学数学了。’法国的拉普斯说得好:‘对数可以把几个月的计算减少到几天完成,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延长一倍。’同学们,对数学了有这么大的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并要牢固地掌握它的法则,这堂课看谁学得最好。下面,我们就学习新课。”就这样,一堂新的对数课开始了。

这位数学教师开讲时以精炼、简洁的语言,揭示教学的重点和要求,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先有一个总的认识。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